首页 > 军事历史 > 人在大明,邪气冲天

人在大明,邪气冲天 第203节

  如此高薪去养改革派,改革派即便是不贪污,那也能赚得盆满钵满。

  原本一个县令一年才一百多两银子,他贪污抓到了肯定是个死。

  可现在不一样了。

  一个县令都可以每月加五十两银子,相当于一个月就给他加了好几倍的工资。

  他能不拼命干活呀。

  就算是挣这些死工资,那都要比贪污来的多。

  贪污还要担惊受怕呢,还怕别人举报呢,还怕别人要挟呢,良心也过意不去。

  但现在正正经经的拿着高薪去做事,是真正的为朝廷办事,那就不一样了。

  这叫高薪养廉。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开始。

  官员为了这份高工资,也得拼命的推行新法。

  尤其是那些家里没背景的,更会想方设法的挣这笔工资。

  这些高官们很聪明,尤其是张四维这样的官员,更是对新法痛彻心扉。

  他家里边是怎么起来的?他家世代经商。

  上一次陈寒在山西剿灭大地主,没有把他给剿灭,不是因为他家里不作恶。

  而是他家还达不到等级。

  他们属于中产。

  大明的中产阶级是最可恨的。

  他们兼并土地不像大地主那么多,但是他们的总体数量是非常多的。

  陈寒改革变法,要从哪个阶级弄钱。

  就是这些中产阶级。

  因为顶级财阀他个人的钱财很多,但他占的总比数量不多。

  中产以上的才是真正的多。

  众人商量完之后,张居正他们那是高高兴兴的。

  陈寒就回去休息。

  接下来的几天你还真就发生了一些让陈寒哭笑不得的事情。

  那些读书人居然还敢闹事。

  当然他们不是针对陈寒了。

  这些人聪明了,又有可能是背后有人指点了。

  这些人聚集在京城,每日到孔庙去哭诉,每日去祭奠各地的文庙。

  很搞笑的是,他们已经坚决说,不参加这一次的恩科考试。

  五六万读书人联名说,绝对不参加这一次的恩科考试。

  虽然科举是每三年一届,但是一般新皇登基,都会有一次恩科考试。

  这是新的皇帝对天下士子的恩典。

  也是先培养出一批自己的班底。

  可是录取名额是很有限。

  一般来说,在两百到四百之间。

  像明朝最多的一年,也就是永乐二年,录取的进士也不过才四百七十二人。

  每三年才一届,现在有个恩科,那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可是这些读书人也能放弃。

  那真是铁了心要和陈寒做对的啊。

  陈寒也很乐意呀。

  听到这样的宣言,立刻发布了一道诏书。

  当然是以皇帝的名义发布的诏书。

  由于天降暴雨,很多已经准备好了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受阻在路上,所以这一届的科举延后到十一月份进行。

  也就是说还有半年的时间半年多。

  另外这次的恩科考试,读书人不可以参加。

  录取的是民间的技术大牛。

  说句大白话,就是除了儒家的诸子百家。

  伱只要是真有本事的,都可以来京城试一试。

  陈寒规定了,你要是通过了录取考试,需要到朝廷新成立的大明工程学院去再读书的。

  读书是三年制,免学费免一切杂费,有补贴,一个月十两银子。

  不过是真有本事的,如果是滥竽充数,不仅来回路费你自己报销,甚至可能还要挨板子。

  这一次一共录取一万人,涵盖六工,农林,方方面面。

  六工指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涵盖了除儒家的一切工种。

  反正就是你读书人看不起什么人,我就录取什么。

  读书人们傻眼了。

  我可去你妈了个比!

  你陈寒是不是故意算计我们的?

  你是不是一开始就想搞这样的科举?

  我们还以为恩科没人参加会打新皇帝的脸。

  现在这反转也太大了。

  这也行吗?

  科举考试变成了诸子百家选拔了。

  这风气不对劲啊。

  这要是陈寒站稳了脚跟,那以后的科举不会也成跟诸子百家一起吧?

  ……

  PS:第三更!!

第220章 挖读书人的根!不再从读书人当中挑

  人才!这才是改革的重点!

  事实上听到这么个诏书之后,不仅是那些读书人一下子傻了眼,就连官员们一下也傻了眼。

  自古以来的科举考试,都是为了从读书人当中选取一些有见识有文化的人来当官。

  这是为了保证当官的人的整体素质。

  所以他们一直都以为,唯有像从小读书的人才是真正有品德有素质的。

  至于那些工匠常年混迹在三教九流当中,哪里来的素质?哪里来的教养?

  这些东西哪里是他们后天能够学来的?

  这是天生拥有的。

  所以一听说陈寒的这次恩科,居然是用来招收那些工匠的。

  那些在读书人眼里看不起的手艺人的那一刻,他们都爆炸了。

  觉得这是在侮辱整个科举考试。

  一些连字都不认识的人,怎么好意思来参加科举考试。

  而且参加完了之后,还可以到所谓的大明工程学院学习。

  这个所谓的学院都没有搞出来。

  去学习每人每月还有十两白银的补贴。

  要知道就连在国子监,这种大明王朝最高的学府当中读书的学子,每个月能有个二三两银子的生活补贴就已经不错。

  国子监里的学生最多也不过才三四百。

  这些学生大部分都是有背景有关系的,没背景没关系,你很难进入其中。

  所以官场上的那些老学究,一听陈寒的这个建议之后,气得都要爆炸。

  好些个老学究胡子都发白了,可依旧拄着拐杖来到了皇宫要找皇帝对峙。

  可十岁的小皇帝,不是在坚持练书法,那就是在读四书五经,或者叫朝里边有学问的大臣给自己讲学。

  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娱乐或者瞎闹。

  如此一位贤君,这些老学究们还真不好意思去批评皇帝的决定。

  最后只能灰溜溜地走人。

  可他们不服气啊。

  当他们得知,之所以要盖大明工程学院,都是陈寒的决定的时候,他们跑到了公爵府,去陈寒的府邸围攻陈寒,要陈寒给个说法。

  当陈寒最后气愤地将其中一个老学究的腿打断后,就没有人敢上门来了。

  不过张居正来到陈寒的府邸同样询问这个问题的时候,陈寒就不得不回答。

  “招收天下有实力的工匠,虽然这半年只能选取京师周边省份的工匠,但无异于千金买马骨。

  这些工匠,我当然会挑手艺最好的。

  同时不仅有工匠有医者有商人,甚至连水手都有。

首节 上一节 203/3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隋唐:杨氏逆子,开局屠了宇文阀

下一篇:我在三国练神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