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第96节

  宇文谭被擒之后,还是有些骨气,或许是害怕牵连家族,所以选择了从容赴死。

  其手下的大部分将领和士卒都降了。

  曹元静在建邺正式称帝,国号“魏”,建元“隆昌”。

  随后以其子曹炎为太子,其弟曹成为大将军,楚王,并大封手下旧臣和江东世族。

  谁也没想到,中原河东的打的不可开交,江东直接来了一处光复大魏的好戏。

  急报送至宫里之后,慕容超立即宣召李元徽进宫商议。

  没办法,江东失守之后,李元徽节制下的江淮,首当其冲。

  “圣人暂且安心,臣北上洛阳之时,与合肥、广陵、江都都留下精兵强将把守,且南贼不过刚入建邺,吴郡、会稽、豫章尚有诸多城池在朝廷之手,不必过于忧虑。但江淮告急,臣请命返回合肥,主持防务,以御南贼。”

  大殿上不只有李元徽,还有刚刚出山的两个老臣,魏王慕容显宗和司徒段世桓。

  慕容超听了这一番话之后,有些诧异,李元徽这番话说的好像有点问题。

  主持防务,有毛病?好像没有啊

  倒是慕容显宗直接道:“元徽小子,你能守御江淮,不能平定江东嘛?”

  “大王容禀,末将现为江北督军,按照朝廷法度,不可跨江进兵。其次,南贼势大,拥兵数十万,江东早晚比为其所据,末将手下只有步兵万余,骑兵千余,水师三千,守江淮尚可,涉江平乱尚有不足。”

  李元徽也没跟老爷子兜圈子,一来是官职问题,朝廷因为扬州横跨江南江北,疆域庞大,所以将江北三郡和江东诸郡分割开来,分别以大将节制督领。

  李元徽所能管辖的就是江淮,除非认命他扬州都督,或者有诏命严明准许。不然跨界用兵是有违法度的。

  其次是兵力不足。现在就算不藏着掖着,江淮也就两万多兵马,朝廷这边战事也相当吃紧,派遣大军南下平乱,同样不现实。

  李元徽的意思也是说的很明白,现在事就摆在这。

  江淮的能力也就是自保,想要南下平乱,除非增兵,不然就这点人手谁来都白扯。

  慕容超叹了口气道:“河东关中有梁逆作乱,青州兖州尚有瓦岗,中军应付眼下局面已经是相形见绌,这才调荆州、江淮、徐州兵马拱卫洛阳。然江东曹贼作乱,僭越称帝,江淮是南北分陕之地,万不可失我本想让李卿入朝为官,咨询机要,然形势紧急,如今只能让李卿再返江淮,遏制曹贼。”

  李元徽俯身一拜道:“请陛下放心,臣在一日,必保江淮不失,使伪魏曹贼北上。若中军不能南下平乱,臣请就地募兵操练,屯田积谷,待兵精粮足就挥师南下,为大燕扫平江东诸贼。”

  慕容超点点头道:“既如此,我就拜李卿为都督扬州军事,节制诸军,两江诸事,就拜托李卿了。”

  “臣领命。”

  出宫的时候,李元徽跟在慕容显宗的后面。段世桓则乘坐肩舆先行离去。

  “你这小子,居然把老夫给拖下水了,害的老夫一把年纪,还得出来收拾这烂摊子,都是拜你所赐。”

  长长的宫廊之中,慕容显宗的声音格外的响亮。

  李元徽苦笑道:“大王,您这话说的,这大燕如今内忧外患,您老还能坐视不理嘛?”

  “哼,少给老夫带高帽子,不过念在伱小子也是为了国事,老夫这次就不与你计较了,你小子准备如何平定江东曹贼?回到江淮之后,又打算如何行事?”

  “敛谷聚兵,修城备战。”

  “没了?”

  “没了。”

  慕容显宗闻言大笑道:“好小子,我刚才还担心你不能保有江淮,现在看是多心了。”

  这位老王爷其实很担心这个晚辈在接受了一州都督重任之后,急于建立功勋,准备一上来就先攻何处,再攻何处

  但李元徽就很简单的八个字。

  翻译过来就是,种地屯粮,招兵买马,修整城池等对面打过来。

  非常务实。

  简直就不像是一个十六岁少年的心性。

  慕容显宗其实内心不太相信这个晚辈能将江东的烂摊子收拾了,但江淮之地现在还真就非他不可。

  毕竟临阵换将可是大忌。

  现在江淮三郡的兵马都是李元徽拉起来的,换个人去不熟悉情况,能不能搞得定?

  这个风险现在可没人愿意承担,建邺都丢了。要是再让曹元静趁乱拿下江淮,这慕容家的天下可就彻底崩盘了。

  所以最好的选择依然是让李元徽回到江淮,不求他能立把江东的曹元静给剿灭了,只要他能把人挡在江南,让洛阳朝廷腾出手来把慕容盏收拾了,就足够了。

  北方平定,想要扫灭江东之贼,那就只是时间问题。

  孰轻孰重,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所以即便慕容超决定破格提拔李元徽,慕容显宗和段世桓也没有反对。

  眼下的重心必须放在北面,关中、河东这两处要是让慕容盏坐稳了,那是真正能够跟洛阳方面分庭抗礼的。

  何况他还有突厥人的支持。

  慕容显宗对于慕容超和慕容盏谁当皇帝,其实没那么关心。

  但突厥人,那是死敌。

第147章 积善

  出了宫门,李元徽倚在车楼里沉思起来。

  十六岁的镇南将军、又加了扬州都督。即便是皇亲国戚也有些离谱,离大谱。

  在大燕这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汉人士族出身的大臣能做到这个位置上,平均年龄都得四十左右。

  鲜卑豪族要少一点,也得三十五六。

  就算是宗室,皇子亲王,能在十几岁就封为重号将军,还加一州都督军事,寥寥无几。

  而李元徽这个异类,你要说他功劳多大呢?好像也就一般。

  能力多强呢?好像也一般。

  出身倒是算不错,但跟他同样出身的洛阳长安加起来怕不是几百上千。

  同样是驸马的征东大将军高晃,是二十九岁才被封为镇东将军、都督青州军事。

  即便是身为亲王的夏王慕容麾,也是二十三岁,才得到都督冀州军事的职位。

  要不是这大燕快玩完了,李四都有点怕自己最后封无可封了。

  不过这江东的曹元静也确实是有点猛。

  直接趁着大燕朝廷无暇南顾的机会,将建邺拿下了。

  建邺拿下之后,有吴郡、会稽这些大族的支持,江东基本上已经是姓曹了,不过是时间问题。

  大燕的中军精锐都被慕容盏拖住了,没有可能去南下收复江东。

  江淮地区李元徽现在撑死了也就两万多人,且水师也才几千人,能动用的也就百余战船,就靠这个想要南下灭魏.嗯换二哥来都悬。

  即便是有大刘和老朱这两个绝世猛人,也难顶。

  回到家中之后,李元徽把事情跟几个幕僚交代之后,一个个都喜形于色。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相处李元徽跟这几个幕僚也算是有了些了解。

  各个都是聪明人,基本的局势都会看,但侧重点不一样。

  李青莲长处是出谋划策,放眼全局制定战略方针,文笔也很出众,军中发布的政令都是他撰写。

  谢巽行事比较周密,事无巨细,总揽幕府之中的各项事务都得能处理的井井有条,能裨补缺漏,能当大管家。

  张抚,在屯田的时候就展现出了强大的管理能力,搞后勤是一把好手,适合做地方官,另外还兼通军略,行军布阵,安营扎寨都能安排到位。

  另外留在淮南的几个:郭风和是全才,军政兼修,处事果断,毕竟人家之前自己就是雄踞一方.

  曹策,六边形战士,什么都能干。

  余下的也没什么值得拿出来说的。

  因为军情紧急,李元徽也决定尽快返回江淮。

  按照规矩,将帅外任,妻儿家小都是都是留在京城的。

  慕容佳音因为身份特殊,倒是可以跟着李元徽南下,但尚且有孝在身,所以还是没跟李元徽前往江淮。

  对此李四还是比较满意的,毕竟慕容佳音要是跟着南下,有些事做起来可就不太方便了。

  这次回江淮可是要“高筑墙”“广积粮”,招兵买马,积蓄实力。

  虽说是奉命行事,但自家说自话,这兵是给慕容家招的还是老李家招的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有慕容佳音在那边,行事说话都得加老小心了。

  要是她不在那边,那就完全可以放飞自我了。

  有多少粮食,李四就敢招多少兵。

  两日后李元徽在陛辞之后,就迅速率军南返。

  郑善道朱兴宗等人率步军刚赶到洛阳才几天,就得紧接着南下了。

  不过好歹是让众人见了见世面,这天下第一雄城洛阳,是个什么光景,终于是见识到了。

  回去的路上,李元徽除了赶路之外,也开始和幕僚和部下们开始商议新一轮的扩军计划了。

  大江下游的消息传到上游,虽然是逆流,但也不比洛阳慢多少。

  成都方面众人得知消息之后,也是吃了一惊。

  “这曹元静好生厉害,建邺既下,江东恐怕不日就会落与其手,四郎那里怕是不好过了。”

  李源背对着众人,望着节堂上悬着的巨型舆图,很是担忧道。

  虽然入蜀不过一年有余,但李源已经能完全控制蜀中的军队,并且得到了不少蜀中大族的支持。

  之前在蜀中为祸的几支流寇,也都被剿灭殆尽。

  在加上他还接收了李神符镇守蜀中数年的人脉,所以如今蜀中几乎是李源说了算的。

  “唐公,李将军这时节想必已经率军去洛阳助战了,即便江南巨变,也影响不到洛阳。唐公不必担心。”

  幕僚刘步轩在一旁拱手劝慰道。

  李源摇头叹气道:“我自然是知道四郎此刻应该在洛阳,但江淮有事,北方战事又吃惊,四郎恐怕还是要回江淮抵御江东侵袭。四郎年少,未及弱冠。而曹元静是经年老贼,凶悍之徒,不能不忧虑啊。”

  倒是一旁的李三郎一脸轻松道:“阿耶何必忧心?四郎行事,一向稳重,又有刘玄机这等猛将相助,我料四郎必固守城池,积蓄粮草,不会贸然出战。倒是朝廷估计不日就会下达诏书,催促益州出兵关中,汇合陇右、河西之兵马,以支援长安。长安路远,蜀道难行,阿耶当命各郡准备好粮草,运抵汉中,以备军用。还有就是,长安远徙过来的官属怕是有数千人,算上他们的护卫仆役,足有数万,这些人需要安置在何处,尚需阿耶跟各位仔细斟酌。”

首节 上一节 96/2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科技与狠活,打造无敌军团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