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第162节

  但他肯定是不想跟二哥一个下场。

  不过李三这句话,却让他心中略有些凄凉之感。

  山阳公,在禅让之前,应该叫做汉献帝才对。

  作为亡国之君,他的待遇很好,在封国内奉汉正朔。但对于大汉的列祖列宗来说,他们大概会更喜欢那个耳朵大的后辈吧?

  李源的动作很快。进入长安城之后,直接宣布洛阳的光平皇帝病逝了,是被吴王所毒害。

  蜀王慕容昌是昭武皇帝的嫡子,还曾经当过太子殿下,有贤德之名,不过是因为国赖长君才被昭武皇帝废去太子之位

  吴王慕容鞅谋害兄长,没有资格继承皇位。

  所以应该由蜀王继承皇帝之位。

  目前在长安,李源基本就是相当于,“我话说完了,谁赞成,谁反对?”

  只不过反对周朝先的,会被一耳光打飞,但要是反对李源,那可能就是带着全家老幼一起上路。

  而且李源说的这个事,还真有很多人相信了。

  毕竟光平皇帝很年轻,怎么就突然死了,再有儿子的情况下还传位给兄弟,这不合理啊?

  难不成真是被吴王毒死的?

  这要是这样,那好像立蜀王这个慕容英的嫡子,并没有什么不妥。

  至于明白人,谁不清楚慕容昌拿上来就是当傀儡的?

  三辞三让之后,慕容昌被长安群臣拥立为皇帝。就在他二哥死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

  慕容昌在登基之后,昭告天下,为兄长发丧。

  随后以唐国公李源,讨平叛逆梁庶人,收复长安,功高德厚,晋爵为唐王。

  加官“大丞相”“柱国大将军”“总百揆”“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尉”“开府仪同三司”“雍州牧”.最为重要的是“总秉朝政”。

  此外,仅仅几日后,还有四件套中的前三套也集齐了,“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就差一个“加九锡”。

  李源在统管朝政之后,先是兑现了承诺,以新帝慕容昌的名义宣布赦免宇文氏的附逆之过。

  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宇文涉和宇文成业都被降职了,但却都保留了他们的部分兵权。

  这也让两人和宇文氏众人感到安心,因为只有这样,才是李源要用他们。

  如果是要卸磨杀驴,就会高官厚禄,但剥夺他们的兵权,高高的架起了在等着风头一过杀了了事。

  随后李源命人召回了二子,准备对长安投诚的部队,以及益州、凉州、陇右的部队进行改组和混编。

  谁知道老二从潼关回来,还把老大带回来了。

  这却是让李源非常意外。

  原来是李大郎从洛阳一路西奔,最终在弘农碰到了李二郎的骑兵。随后跟兄弟一起回到了长安。

  见到长子之后,李源是异常的激动和惊喜。

  李孝俨跪地行礼,叩首号泣,李源也是老泪纵横。

  “我儿苦矣。”

第245章 各有其分

  李源被封为唐王、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柱国大将军、录尚书事,等于是军政大权一把抓。

  接下来的路径,基本上就是奔着加九锡、禅让这条路走了。

  而他接下最为紧要的事,就是把目前长安的降兵,以及自己从益州,二郎从凉州,三郎从陇右带来的军队进行整编,从新建制,迅速消化关中精锐。

  经过统计和盘点,目前长安周边各部军队加起来,有将近三十万人。

  成分极其复杂。

  益州军之中有氐人义从,板楯蛮,南中豪强部曲。

  凉州也有羌胡从骑,和镇戎军。

  所以在跟几个儿子,朝中大臣,和心腹幕僚们商议过之后,最终确定新的建制方案。

  多达十四万的关中降兵,取其精锐,得十万精兵。以万人为一军,分作十军,各设统军总管,为中军。

  十大总管分别是张平高、王翊、穆长陵、李孝杰、李怀真、窦琮、刘思恭、刘文惠、宇文觉、宇文萧。

  随后又以蜀中大军三万为禁军,宿卫宫中、禁苑,分设左右羽林、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各设统军将军,以心腹李高迁、王长楷、高政会等充任。

  随即任命长子李孝俨丞相府长史、京兆尹、抚军将军,与护军将军宇文涉、领军将军柴荣共同执掌中军军务。

  二子李鸣岐为都督凉州军事、征东大将军。

  三子李玄庆为都督益州军事、征西大将军。

  又遥授四子李元徽,为司空、柱国、征南大将军、姑藏公,扬州牧,开府仪同三司。

  老二老三都没有统领中军,而是分别统率益州和凉州诸军。

  这样的安排,无疑是李源不想让二郎三郎两个儿子所掌控的部队过多,从而扶植大郎来掌控中军。

  不过老二老三因为一路征战立下大功,所以又分别授予大将军名位,以彰其功。

  至于四郎,除了官职现在也没什么能给他的了。

  江淮一带等于是李四郎自己拉起来的军队,又远在千里之外,即便想把李四拉进来跟老大老二老三搞平衡都办不到。

  文官方面,裴弘德为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旧是宰相。

  而王审、虞南基为中书侍郎,这两人都是李源霸府之中的幕僚。

  原本的凉州都督萧卷,被任命为中书令,也算是对他投诚,和后面非常识趣配合李二郎接手整顿凉州军的酬功。

  宇文成业被任命为兵部尚书,虽然没有继续统领军队,但他的儿子宇文萧、族弟宇文涉,侄子宇文觉、宇文招,全都是在中军任职,兵部尚书也算是位高权重。

  他很清楚,之前慕容盏做皇帝时候他的那种大权独揽,是不可能在重现的。他还能做在兵部尚书的位置上,就该知足了。

  此外,长安城的文官系统,其实变动不大。

  新帝,或者说李家入主之后,在兵权以及长安防务等方面上进行了一番大洗牌,主要位置上换成了李家人,和其姻亲故旧,文官方面,三省六部,三公九卿其实更多是调整和换位,大部分做事的官吏都没有动。

  因为李源是很清楚朝廷的运行逻辑的,这种时候宰相、尚书这种其实很容易更换的,但下面这些办事的人,才是基石,如果大面积更替,就会让新朝的运转出现问题。

  在进行过多方面的调整之后,长安也终于收到了有关江淮战事的情报,其中就包括李元徽发动突袭,烧毁了南顿故城的粮草。

  已经是走到人臣至极的李源,抚掌大笑,面对一众人等的恭贺极为高兴。

  “四郎用兵,正奇相辅,真是神来之笔,如此,江淮转危为安矣,我亦可高枕无忧了.”

  李源穿着锦袍,端坐丞相府内的公堂上。

  这里如今才是整个长安的权力中心,几个儿子和一众将领都在。要商议的事也很简单。

  荆州。

  只要拿下荆州,就能让关中跟江淮打通链接,彼此照应。

  出兵方略是:以长子李孝俨、次子李鸣岐为左右都督,统率八万中军精锐并凉州诸军六万余,出武关,攻南阳。

  以三子李玄庆为都督,率氐人从骑以及南中豪族、板楯蛮,以及益州军两万余人,会同荆州刺史司马修业出房陵上庸,取襄阳樊城。

  堂弟李祝和女儿李大娘子率两万余人,出永安,以为策应,伺机攻取江陵。

  最后一路是让四郎李元徽作为策应,威胁义阳三关,同样还是策应。

  李元徽也没想到形势变得这么快,他现在对关中的事一无所知,他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最大的对手——占据了青州和大半个兖州、以及大半个徐州的瓦岗军翟让。

  四月,李元徽命楼船将军吕钦率水师三万,由淮河北上泗水,自己率领四万步骑走陆路。水陆协同一路上势如破竹,将下邳所属的取虑、僮国、夏丘、徐县等诸城全部收入囊中,整个泗水以东,睢水以南,全都落入了李元徽之手。

  形势变成了双方以相县为中心,隔着睢水对峙。

  不过吕钦在率军赶至睢水入泗水的河口处,被瓦岗军的水师所阻。

  瓦岗军为了保证睢水控制权,以及下邳和粮道的安全,在下县囤积重兵,并设立水寨。

  吕钦发动数次进攻,皆不能克,于是退后修整。

  李元徽在睢水南岸立营,一直在睢水北岸打家劫舍的常雁衡得知李元徽北上之后,立即前往南岸面见,一方面是汇报战果,一方面是领取接下来的人物。

  “末将拜见都督,自北上百日,先后杀敌两千余,烧毁其粮草十万石,近来瓦岗骑军正在四处追捕我等,听闻都督北上,顾率军南奔.”

  常雁衡这段时间,是让瓦岗军头疼不已。屡屡袭击他们的粮道,捕杀瓦岗斥候。

  于是瓦岗军特别命令秦仲玉、羊献果、慕容三藏等人率军围部江淮轻骑,但常雁衡和刘聚这种经年老贼,一个比一个滑。稍有些风声,就是个“风紧扯呼”。

  对瓦岗军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所以动员了全部骑军进行绞杀。

  这种情况下,常雁衡直接率军南渡,这才让全军大部得以保全。

  李元徽则拍着常雁衡的肩膀道:“常将军智勇双全,屡建奇功,百日数十战,逼得瓦岗骑军尽出,真乃世间奇男子!”

  平日里,军中都呼其“奇男子”。常雁衡也以此为傲。但军中上下如此称呼,跟李元徽这个主帅的赞誉,那是不一样的。相当于官方认证了。

  能得到主帅的认可,这甚至有机会能名垂青史的,因此常雁衡也非常激动。

  “都督过奖。常某得都督信重,托以重任,怎敢不效死力?”

  所谓货卖与识家,士为知己者死,不外如此。

第246章 议和

  睢水之战,秦末至楚汉战争之中,项羽的作为兵形势派代表人物的高光之一。

  三万楚军杀的五十几万联军溃不成军,尸横遍野,睢水为之不流。

  八百年后,被称为“小霸王”的翟让,率十万大军,围城相县,据睢水之北。

  李元徽这边,算上相县城内的刘元庆部,以及卢恂、孙灵秀部,以及被挡在泗水南部的吕钦部水师,也堪堪十万大军。

  不过李元徽并没有让卢恂和孙灵秀率军合兵一处,而是仍令其据守本城,策应两翼。又派遣朱德裕、常雁衡率万余步骑,与吕钦部夹击河口水寨。

  激战半日,随即攻下了水寨,吕钦率水师顺着睢水直上,直接来到相县城下。

  翟让见状,无奈叹息道。“天时不在我啊。”

  他的叹息,一方面是因为江淮军控制了睢水,合围成了空谈。

首节 上一节 162/2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科技与狠活,打造无敌军团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