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第150节

  路过皖口的时候,停下与张坚、张镇恶见了一面,随后有一路来到了寻阳。

  李元徽这一趟,走了将近三个月。这期间,吕钦多次率水军袭扰南岸的魏军。充分利用了江面控制权的优势。

  魏军则因为数月前的战败,始终打的非常保守。

  并且因为水师的持续挑衅,魏军居然没发现李元徽不在寻阳。

  毕竟他们的想法是,如果主帅不在,应该更加的慎重才对吧?

  却没想到吕钦直接反其道而行之,屡屡出兵袭扰,搞得魏军焦头烂额,也没怀疑燕军主帅离开数月之久。

  别说是魏军了,就是燕军的士卒也都以为主帅没在江边大营,那就应该是在寻阳城里。

  一众将领和幕僚自然是也对主帅去向的言语模糊,闭口不谈。

  如此一来,李元徽的回来,也并未掀起什么波澜。双方的形势也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回到江边大营,就进行了一番大巡检,随后开始召见了一众将领,挨个问询。

  总的来说,虽然几个月不在,但燕军总体保持着较为高昂的气势,并没有因为长时间的对峙变得萎靡。

  李元徽对于这样的情况表示很满意,因此谈话也是勉励为主。当然有的队伍比较散漫的,也是要对主将进行一番敲打的。

  最后才是召集了吕钦、李青莲、郭风和、谢巽几人,并跟几人通报了一下这趟北返的情况,主要是说沛郡的事,至于郑善道的事情却按下没提。

  李青莲道:“瓦岗占据了青州和半个兖州和徐州,如此一来,已经坐拥当年的齐地,甚至还要更大些,翟让有英雄之志,又有杨邃、崔孝同智谋之士辅弼,麾下更是猛将如云,其早晚必是都督大敌,不可轻视。如今豫州纷乱,无人主事,当在淮北招募流民屯田,并建立坞堡守卫,以卫军屯。既可以充实府库,又能以军屯戍守淮北,以抗瓦岗。”

  李青莲虽然口口声声说的是瓦岗,但其实说的又不只是瓦岗,还包括了洛阳朝廷。

  在淮北屯田,并建立坞堡防御,名为包围屯田,实则可以防御北方的军队南下。

  其实如果说只是提防瓦岗,其实还真不用这么多波折,依靠沛郡刘元庆等人和淮河之险,很大程度就能抵挡翟让西进或者南下的步伐,从而给江淮集团留出足够的反应时间。

  至于在汝南郡治下屯田,完全就是防备北边了。本来那片现在土地就大面积撂荒了,如果开垦的好,一年能收不少粮食。

  但问题就是现在豫州南边,也就是汝南郡现在从人口近百万,到现在已经人烟罕见了。

  汝南西部现在是荆州军丁景珍部和娄居士率领的联军对峙的主战场。

  双方各自屯驻在安城和义阳,相互攻伐,东部较为平静,但也流失了大量的人口。

  战乱带来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豪强大户还好,普通小民那这就是想好死都难。

  所以还是得招募流民,并且得取得当地的豪强支持。

  不管盛世还是乱世,豪强就没有不吸收流民隐匿户口和田亩的。

  最后李元徽决定让长史郭风和去寿春,统筹此事,暗中联络豫州的豪强大户。

  此外,李元徽还单独跟他嘱咐了一番。

  “郭长史这次前往寿春,除了统筹淮北之事,还要以淮南郡丞兼任寿春令。”

  郭风和闻言有些诧异,因为此前寿春令一职都是淮南太守郑善道兼任的,现在让他接任,这是什么情况?

  “都督,难不成淮南有什么变故?”

  李元徽道:“郑太守将在年底返回洛阳述职,归期未定,等他走了之后,你暂且署理太守之职。替我盯紧了北面。”

  郭风和闻言,皱了下眉头,随后点点头道:“都督所托,郭某必竭尽全力。只是寿春地处要冲,还需要一员大将坐镇,都督才可高枕无忧。”

  郭风和的意思是我去寿春没问题,但那地方可是郑善道经营数年的,我一个人独自过去怕是压不住场子。

  李元徽略一思索,也明白了,然后道:“届时让张将军分出数千兵马,进驻寿春,再以孝恪为淮南郡校尉。”

  张将军说的是张五爷张共烈,目前率领万余人驻扎在雩娄、安丰一带,防备荆州西魏军。

  以目前的形势来看,从这万余人里面分出三千人前往寿春,影响不大。

  前线一旦有事,寿春可以迅速利用水师支援。

  至于孝恪,姓李,是李元徽的堂弟,去淮南郡自然也是代表李元徽。

  这样的安排下,也基本上没什么可以担忧的。

  毕竟郑善道是个聪明人,他既然主动放弃淮南的经营,也是留个人情给李四。

  若是日后李家得势,也得记他个好。

  可若还是要留什么后手暗桩,那就不是人情,是结仇了。

第228章 躺平的皇帝

  关中、豫州的战报一封一封的往洛阳发,中枢的宰相、尚书、大将军们整日都在忙碌。

  一是要供给前线大军的军需,二是在探讨长安如果收复之后,如何应对立下大功,且手握重兵的李家父子。

  现在的大燕的国力衰退有目共睹,能够调用的兵马钱粮都很有限,不然也不用担心这些问题。

  尚书令高士则和左仆射薛楚、中书令柳壑暂时达成了一些默契,因为有了共同的对手。

  无论李源是入朝为官,还是篡位为帝,对他们三个人的利益都会造成冲击。

  入朝为官,李源注定是要成为权臣,还得是大权独揽那种权臣。

  先不说他日后怎么做,首先这三个现任的宰相都得靠边站,因为没有权臣会喜欢他们这种老资历,且有权力的宰相,这三人肯定是要被赶出朝廷或者让出权力的。

  另一方面,李源如果是打算自立,那支持他的肯定都是关陇大族。但渤海高氏是河北士族,薛柳两家都是河东望族,双方的利益并不一致。

  即便是河东薛氏和柳氏因为长居关中,实际上已经被认为是关陇大族的一员,但这种望族可是一个庞然大物,枝繁叶茂。

  比如李二手下的薛仁美同样是河东薛氏,他的利益诉求,注定跟族叔薛楚不同。

  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李源手下的心腹参军,柳元景。他跟柳壑是从兄弟。

  但柳元景肯定是希望李源能更近一步的。

  高士则也是如此,他的族弟高士良是李源的亲家,就是李二老丈人。

  所以,家族是家族,个人的利益诉求有时候会让一个家族看起来很割裂。但这也正是一种智慧,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光平皇帝慕容超呢,身体不太好。最近基本上算是深居简出。一直在宫中调养。

  朝政上基本就是放手让几个宰相处置了。

  一方面听多了宰相们的劝谏,担忧李家如果造反会有多严重的后果。

  一方面又觉得宰相们可能危言耸听。总不会比老二慕容盏造反更严重吧?

  对于整肃天下,恢复大燕盛世,他其实已经不抱期望了。

  他知道自己是没有那个才能的。

  但又担心国家败在自己手中,无法下去见祖宗。

  想要奋起收拾旧河山,却完全没有任何的头绪。

  想要摆烂躺平,又不太甘心。想要做事,又没有能力不知道能做什么。整天都在怀疑人生。

  为什么是我当皇帝,如果不是我,会不会局势就不会这么糟糕?

  如果是老三当皇帝,当时李四郎如果跟他说老二会造反,他肯定会选择相信李四,从而作出预防,这样老二造反估计就成功不了,天下也不会大乱,荆州的曹烜和江东的曹元静两个逆贼也没机会做大

  本来还有两个智囊可以时常问计。一个是给已故卫王当过参军的中书舍人蒋益。

  不过也正是因为慕容超屡次向他问计,这个蒋益就被宰相们盯上了,联手给安排到陈郡去当太守了。

  另一个是中书侍郎李孝俨,本来他对李孝俨是非常倚重的。

  但现在的问题是,李孝俨的父亲和兄弟们都成了手握重兵的将帅都督,已经快要跟洛阳朝廷分庭抗礼了。

  所以慕容超很对李孝俨的观感也更复杂。

  之前屡次献计,为他出谋划策,招安瓦岗,在他眼里李家大郎那是宰相之才。

  可现在这种情况下,再让他出谋划策,时时召见,宰相们都不会同意。

  所以李家大郎这段时间也没有受到召见,甚至据直接宅在家,连中书都没去了。

  中书令柳壑自然也不会不开眼的拿这个事出来苛责他。有些事大家心照不宣就好。

  所以慕容超现在基本不会召见大臣,每日就是跟几位宰相见面走过过场。

  而之前请出来镇场子的两个定海神针,也纷纷以身体不好为由告病在家,基本上是不问朝中事了。

  魏王慕容显宗其实是为了避嫌,毕竟魏王妃就是李源的亲姑母,他是李源的姑父。

  至于太师段世桓,纯粹是不想跟着掺和了。

  所以,皇帝慕容超,也就成了事实上的孤家寡人。

  虽然还能指挥的动中军,但他却很担心自己的胡乱指挥引发什么严重的后果。

  这点上,是已故的老卫王跟他提过的,所以他一直牢记在心。

  等于整个洛阳朝廷,他这个皇帝其实基本上就是个人形玉玺,没什么实际作用。

  他也没有什么意志加诸于州郡和军队之中。

  如果是个太平盛世,那他这种不折腾,不乱杀人,性情宽厚的主上,会是一个很不错的皇帝。

  但很可惜,这是个乱世。

  “圣人真是仁君啊,可惜,可惜”

  李宅,李孝俨和慕容无忌相对而坐,吃着泥炉涮羊肉。

  这是洛阳贵人们最喜欢秋日美食之一,据说是从魏宣帝时期开始流行,美其名曰“贴秋膘”。

  李孝俨喝了一口温度正好的黄酒,不由自主的感叹道。

  慕容无忌虽然是宗室,但两人来往日久,又有共事之谊,因此无话不谈,也无所顾忌。

  “所谓仁君,其实倒不如说是庸碌,圣人本就不是作为储君被先帝培养的,其实当时最好的选择,还是吴王殿下。”

  “我倒觉得,前太子,蜀王殿下聪睿果决,可能比吴王还要好些,无忌看好吴王,难不成是因为无忌与吴王是表亲?”

  “哈哈哈,也不无这方面的考量,不过若是吴王殿下即位,以他跟梁逆的关系,都不用四郎提醒,就得提前提防梁逆起事.”

  “这也正是先帝之所以传位于今上的理由把,仁德宽厚,可惜遭逢乱世,也算是生不逢时吧.”

  两人谈论起这些犯忌讳的事,也全然不在意,好像都已经习以为常了。可见交情之深厚。毕竟是一同前往瓦岗招降的,也算是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慕容无忌现在对已经过事的父亲高阳王慕容颌是佩服至极。

  早早就跟李家交好,还在“殁于王事”之前给李家送去一个大人情。难怪他说要自己不要贪恋旧船的珍宝,该弃船逃生就要弃船逃生。

首节 上一节 150/2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科技与狠活,打造无敌军团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