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第143节

  于是乎,突厥方面开始筹谋退兵的事宜。

  关中战场上,李源原本在听说突厥二十万铁骑南下,立即就想退兵了。

  还跟几个心腹商量,先把二郎三郎接应过泾河,然后退回陇右和汉中。

  但这些心腹们,刘文惠、刘思行包括几个侄子和外甥王翊,全都劝他说北面的事就交给二郎和三郎,他们要是觉得顶不住肯定就先来消息了。

  结果李源这边正在观望着局势呢,就听说二郎带兵北上了,三郎仍旧在渭河北岸跟宇文涉对峙。

  这下李源是想退也退不得了,四个嫡子,两个都在那边顶着呢,他这边能只能让人收集渡船,把渭河很泾河一带的渡船都搜集起来,随时准备搭建浮桥,接应两个儿子过河,然后在一把烧掉。

  另一边让工匠打造了几十架投石机,开始起砲砸对面的营垒。

  宇文成业则是守着数万人的大营和槐里坚城坚守不出。

  最绝的是三郎李玄庆,看见二哥派人押送过来的俘虏,当即心生一计。他命穆长陵和达奚长孺带着些本部骑兵裹挟着数千突厥俘虏在大营北面掀起一阵一阵的尘烟。并让突厥俘虏在燕军营垒之外自行立营。

  然后全面收缩己方的兵力,作出一副固守的姿态。

  伪装成突厥人已经南下,东燕军却只能固守营垒的假象。又在凉州骑军找出几个会说突厥语的粟特人,派去了南岸。让他们告知对岸的西燕军,就说突厥大将执失思力已经率先锋南下,让他们出兵。

  结果对面西燕军还真信了,一众将领纷纷请战,渡河攻击东燕。

  宇文涉看见这种情况,也不由的叹息了一声,想着李家这也靠不住啊,然后准许了请战。

  命前将军慕容坚、镇北将军宇文招、领军将军宇文觉等将领率军渡河,配合突厥人进攻东燕大营。

  谁知道西燕军这边刚一登岸,李三郎立即派出了巴郡神兵板楯蛮和自己的四千部曲,南中蛮族组成的无前飞军,同时命令氐人骑兵参与包抄掠阵。

  两部兵马合计万余人,却极为骁勇,无前飞军率先出击,各个手持强弩,抵近数十步时候才万箭齐发,让还未来得及结阵的西燕军直接就被箭雨覆盖,造成了大规模的伤亡。

  随后板楯蛮一手持木盾,一手持木棒或者长柄铁骨朵,口中啸叫着奇怪的声音,仿佛野兽一样冲向了西燕阵中。

  之所以使用木棒和骨朵这种钝器,也是李三郎在出川之前特别安排的。毕竟西燕军甲胄良多,如果他们使用传统的竹弓竹箭这种武器,很难对西燕军造成伤害。

  用刀的话,即便破甲,也容易卡住拔不出来,所以就跟板楯蛮的几个渠帅商议,让他们大力推行钝器。

  效果可以说非常之好,板楯蛮天性劲勇,大棒子和骨朵一轮起来,虎虎生风,砸在西燕军的头上或者胳膊腿上,那就是个筋断骨折,更有甚者脑浆崩裂。

  西燕军直接就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纷纷往浮桥方向跑,自相踩踏者极多。

  李三郎骑着马掠阵,连续投掷七支短矛,杀校尉以上将领七人,随后又手持一支长铩,单骑突入阵中,连杀十数人,最后把正在惊慌失措的慕容坚一铩给捅死了。

  南岸正在观阵的宇文涉这才知晓中了计谋,急急忙忙的断开了渭水的浮桥。

  以防对岸乘势杀过来。

  这也让西燕军还有数千人被搁在了对岸,西燕军请降的请降,逃散的逃散,一万五千人,成功逃回对岸的不足五千。

  经此一败,西燕军也是受了重挫。就连军中有名的骁将,曾经跟李四郎同为骁果军十郎将的宇文觉都陷在北岸了。

  只有宇文招算是命大,过了河,回到南岸。

  “难不成是突厥人背盟了?帮助李家诓骗我等?”宇文招神色落魄的看着北岸的情形,一群东燕军士卒正在欢呼。

  过来接应他的宇文萧道:“应该不是,你看,刚才出击的只有燕军步卒,那些骑兵并没有参与战事”

  宇文招闻言一愣,“什么意思?”

  宇文萧摇摇头道:“那边的正在立营的突厥人,外围的骑兵都是在监视他们,还有那些部分,都是在来回奔走,只能说明,这些骑兵裹挟着降卒,是没法参战的,所谓突厥先锋军,都是被俘的,北面.突厥人败了。”

  宇文招闻言脸色立即有些难看,突厥人败了?二十万突厥铁骑败了?

  怎么可能啊.可突厥人败了,不就没有援兵了?

  被陷在北岸的宇文觉,其实处境没有南岸的同僚们想想之中的恶劣。相反,李三郎亲自带着酒肉来找他喝酒。

  “兄长,许久未见,别来无恙啊。”李三提着酒走进了帐篷。

  宇文觉见到来人,立即笑道:“好个李三郎,你这出瞒天过海,引蛇出洞,可是把宇文大将军都给骗了啊,哈哈哈哈。”

  完全没有当俘虏之后畏畏缩缩的神态,反而是夸赞其李三郎的用计之妙。

  因为宇文觉之父跟李源是至交好友,宇文觉对李家大郎是以兄事之,而李家子弟对宇文觉也同样是以兄事之。

  所以宇文觉见到仗打输了,丝毫不慌,直接就带着手下投了,有交情在这呢。

  李三郎对他也是以礼相待,两人喝着酒,又复盘了今日的战役经过。

  宇文觉对李三郎的心思之缜密,用计之精妙是连连称赞。

  复盘过之后,两人自然也谈到了天下局势。

  最后李三郎则开口诚邀:“兄长,你我两家乃是故交,多了也不说了,我想请伱回去,劝说宇文大将军,这仗也没必要在打了,兄长觉得如何?”

  宇文觉闻言,并没有立即点头,而是反问道:“三郎,你说的我都明白,但我只问你,仗不打了,我宇文氏,是降你李家,还是降光平帝?”

  李三郎闻言一笑,没说话。

  但有时候不说话就是态度了。

  因为忠臣,这时候就该表忠心了。

第218章 端水

  扬州,寻阳。

  自曹元静和李元徽两人来到豫章之后,双方对峙已经有月余。

  燕军守在北岸,柴桑孤悬于南。

  魏军则屯兵幕阜山北麓,柴桑城之西,以及庐山北麓的湖口处,两处立营,对柴桑形成夹击之势。

  曹元静并没有想要攻城的念头,因为柴桑虽然孤悬,大无法展开部队合围而攻。

  只能从西面攻城,这样一来攻城的难度很大。

  如果强行攻城,损失肯定不会小,到时候师老兵疲对岸的燕军跨江打过来,拿什么应对?

  所以,这次魏军就围而不打。目标很明确,就是围点打援。

  并且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燕军这边也颇为撑得住气。

  左右城内现在有将近一年的粮草,守城器械充足,你不打大家就一起耗着。

  这种对峙拼消耗,双方都在等待机会的战争其实并不罕见。

  秦赵的长平之战,一打好几年。官渡,夷陵,赤壁,刘备入蜀,曹刘汉中,等等。

  少则数月,多则数年。

  双方的主帅如果都是明白人,那么速战速决的可能性其实很小。

  白起、项羽、韩信、卫青、霍去病这种打起仗来就是秋风扫落叶的神将毕竟是极少数的天才。

  对,是神将。

  这是李元徽自己的定义,是将领里面的t0级别,二哥肯定也算其中一员。

  但他是知道自己没有这种天才的,所以他一直的理念就是老老实实的把该做好的事情做好,不给对手可乘之机。

  而曹元静、陆恭仁等人,他们对于李元徽这年轻人呢,如此撑得住气表示惊叹。但同样,他们的选择也不多。

  想要北伐,就得死磕濡须口走淮南。

  但现在李元徽把濡须口打造的堪称是固若金汤,砸不动。

  所以只能是利用柴桑这地方,把李元徽从濡须口战场调出来。

  双方在这耗下去,总比硬砸濡须口好多了。

  一旦能在鏖战之中击败李元徽,那么顺势攻下濡须口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这边的作为主战场相对来说,对魏军更有利些。

  不过,李元徽沉得住气,曹元静却有些心猿意马了。

  而经过这段时间的对峙,陆恭仁也摸清楚李元徽的心态,想要等着对面主动进攻,有点难。

  本来换战场就是他主导的,就是为了让调动燕军。因为只有敌人动起来,己方才能找到机会。

  《孙子兵法》上说: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致人不致于人。就是得把主动权握在手里。

  于是乎,魏军出招了。

  七月上旬,曹元静遣楚王曹成率三万兵马,攻皖口。

  七月中旬,大将军苗先云攻历阳。

  李元徽还是不为所动。

  守皖口的是张坚、张镇恶兄弟,守历阳的是朱、常、徐等人。

  这种配置,李元徽不觉得能被人轻易攻克。甚至李元徽觉得自己这边是最弱一环。

  事实上,皖口和历阳目前应对起来也都是迎刃有余,只是通报了这边打起来,并没有告急的军报。

  且主力肯定是都被曹元静带来了豫章,那就说明,都是佯攻。

  属于有枣没枣打一杆子。

  所以他除了传令让各部守将小心行事之外,也就没什么安排。

  注意力更是全部集中在了柴桑和寻阳之间的江心洲上了。

  因为他在仔细的侦查过地形认定,想要断绝柴桑和江北的连通,就一定攻下这处江心洲。

  同样,想要攻打寻阳,同样需要江心洲作为跳板。

  这处江心洲目前由周虬的儿子周敖驻守,在中心位置设置营垒,有驻军两千人。

  陆恭仁的计划是,以夺取江心洲来调动燕军水师出兵。

  魏军由护军将军韩陵和镇西将军沈尚法,各率领本部,其中韩陵作为作为攻打江心洲的部队,沈尚法的水师担任阻击燕军水师的任务。

  而曹元静本人也亲自来到幕阜山大营,坐镇观望,前将军李雄、后将军刘长彦等部全都整装待发。

  韩陵是魏军大将。同样是当过私盐贩子,早年结识曹元静,起事之后就投奔而来。其人身高七尺有余,相貌英奇,膂力过人,勇猛善战。历次作战皆陷阵先登,善用拍刃,重约二十斤,形似三尖两刃刀,也就是陌刀的前身。

  攻打吴县斩首二十级,丹阳之战斩首十八级,毗陵之战斩首三十五级,京口之战斩首十七级皆先登破城。

  其所领部曲,都是善战敢死之士。

  韩陵率三千人,皆乘坐小船,往江心洲而来。

首节 上一节 143/2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科技与狠活,打造无敌军团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