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第117节

  跟刘玄机相处数年,他深知这人远不止一介武夫那么简单,会笼络人心,有个人魅力,更有英雄的气概,和枭雄的潜质。

  若一直在李元徽手下,还能想办法遏制一下,高官厚禄,以礼相待,并且可以让他跟老朱相互制衡。

  但这一放出去,拿可就没人能知道,他的上限在哪里了。

  说不准就又是个七分天下有其四的刘寄奴。

  差一点,也是个刘黑闼刘武周之流。

  李元徽这边现在很无奈,因为他除了选择接受之外没什么别的出路。

  因为慕容超这事干的虽然有些突兀,但并不过分。诏书和长兄李孝俨的信是一并送来的。

  大哥在心里说了很清楚前因后果,比起刘玄机一个将领,朝廷可是从幽州抽调了将近五千人的重装铁骑入中军。

  人家幽州都督还应下了。

  就调你一个将领,你还有什么可说的?

  并且李孝俨也表示,可以借这个机会跟朝廷讲讲条件,多要些东西。

  朝廷一定会答应的。

  最关键的是,洛阳朝廷现在可是携大胜之余威。

  不是一个月前那种晦暗不明的状态。

  首先冀州、幽州现在战事平息了,全部收复,青州名义上臣服。豫州、荆州、徐州三州镇戎军都在朝廷手里捏着,李元徽现在想掀桌子都做不到。

  除非他选择投降东魏。

  但他手下的江淮军是不可能同意这种事的。

  所以在朝廷威信恢复了不少之后,诏书的含金量也上去了。

  一句话,听人劝吃饱饭。

  所以在几人劝慰一番之后,李元徽亲自乘船北上,在濡须山脚下东兴停住,这里也是骑兵目前的驻地。

  刚刚从外面遛马回来的刘玄机听说李元徽来了之后,急冲冲的来到水边上了船。

  “将军怎么突然过来了?可是有要事相商?”

  刘玄机看着坐在船舱窗边的李元徽笑道。

  李元徽本来正烦闷的看着外面的河面,此时已经是深秋,对岸的七宝山上已经黄了一大片,河水上也飘着落叶,到处都弥漫着秋冬的肃杀。

  转过头来笑着招呼刘玄机坐下,然后将调令和诏书,以及兵部勘合都放到桌子上。

  刘玄机不动声色的看起了诏书和调令,“渔阳太守”“幽州骑督”。

  这两个官职对于刘玄机来说,无异于衣锦还乡。太有诱惑力了。

  他是幽州涿郡人,能够以太守和幽州骑督的身份回去,这得多有面子?

  虽然在扬州都督府,他也是骑督。

  但扬州都督府麾下一共才几千骑兵?那幽州光骑兵就得将近两万人!战时还能统辖辽西、辽东的藩部义从,作为幽州军出身的刘玄机,对此在是清楚不过。

  幽州都督,征北大将军薛世雄,又是威震北疆的大燕名将,能在这样的老将麾下效力,说不定等他卸任的时候,就能谋划一下接替他的位置。

  所以刘玄机当然是很心动的,不过看了看对面李元徽的平静,心中虽然十分期盼,但还是决定跟李元徽商量商量。

  “将军,以你之见,我如何是好?说实话,咱们这江淮军刚打开局面,跟伱,朱和尚,还有张兄弟,咱们一起,定然是能作出一番事业的,但我.”

  李元徽笑道:“刘兄何必扭捏?作此儿女态?大丈夫志在四方,朝廷既然命你为渔阳太守,薛老将军又将与你重任,此衣锦还乡,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听到李元徽如此爽利,刘玄机有些犹豫道:“但此间战事未了,魏军尚未退去,我此时去赴任,未免不合时宜。”

  李元徽闻言也点点头道:“这点我也想过,所以我也跟朝廷上表了,等此战过后,魏军退走,再让刘兄你去复命,这段时间,还请刘兄与我同心戮力,挫败魏军对于濡须口之图谋。”

  半响,刘玄机才点点头:“数年前,我与将军相识之时,不过一队正,这几年若不是将军照拂,也断不可能有此机会衣锦还乡,还请将军受我一拜。”

  说完刘玄机肃容拱手一稽。

  李元徽坦然受之,笑言道:“我与刘兄,也算结识于微末,几年共事,一直都以刘兄为手足兄长,知己之交。既有大好前程,元徽自然为刘兄欣喜,日后说不定要刘兄关照了。”

  刘玄机豪迈道:“将军放心,李家与我,恩同再造,刘某虽不才,却不是忘恩负义之人.”

  两人各自表态之后,又喝了一顿酒。

  第二日李元徽的五牙大舰才向南返回濡须坞。

  回到濡须坞之后,李元徽立即让人把李青莲和谢巽叫来,商议并探讨一下目前江淮军急需的物资,军械。

  有哪些是跟朝廷可以直接开口要,并且朝廷能给的。

  首先,兵器甲胄以及各种军械,铸造和制作的权力早就给各都督府下放了。

  目前江淮军中,普通军械还真不缺。

  于是乎李元徽决定跟朝廷要马,以及重骑兵所需要的具装,大铠,马槊。

  虽然刘玄机走了,但重骑兵得扩建。

  本来觉得三百重骑兵就够用了,现在这一仗打下来,看着还是有点捉襟见肘。重骑兵的数量最少得翻一倍。

  至于要人就有些难了,朝廷现在失去关中了,就等于是失去了最好的兵源地之一,陇右和辽东、幽州的兵员素质没的说,但太远了,根本没法招募过来。

  那就得自己练了,所幸常雁衡和刘聚麾下有不少之前当过马匪的,而且淮南在大燕统治下,会骑马的人也不少。

  商定了之后,负责写奏表的依然是参军谢巽,就把奏表草拟出来,随后送上去了。

  李元徽要了五百套具装和大铠,还有一千五百匹可供重骑兵作战用的战马。

  就这些东西,眼下来看,要是说换一个将领调任,看起来好像是朝廷亏了。

  但要让各州都督来说,还是李元徽亏了,因为千军一得,一将难求。

  只有李元徽自己知道,不是亏了,是亏大发了。

第181章 陇山道

  河北战事结束,只剩下零星的清剿残敌作战。

  江淮战场,陷入对峙状态。

  而关中、陇右一带,也是大战在即。

  不同于江淮之间的水路发达,大规模的士兵、物资转运,都可以利用水道提高速率。

  关中和陇右以及汉中之间,有陇山山脉和秦岭山脉,千沟万壑。

  也就是说关中的西燕军其实在八月底就开始进兵了,比江东这边还早十几日,但交战双方在陇山一带还没碰面呢,江淮战场经过十余日的大战,已经大局底定了。

  另一边,益州都督李源也率军从汉中出发,走祁山道,前往陇右。

  而双方所面对的局势,很像诸葛亮一出祁山时候的情况。

  区别在于,陇西南安天水三郡本就在东燕手里,所以一早就派人在街亭当道下寨,重兵驻守。

  至于西燕军方面,他们的选择其实有三个。

  走街亭的陇山道,更远一些的萧关进入陇右,以及道路险峻的渭水河谷。

  天朝的地理梯级地势的特征非常明显。自东向西,地势渐高。

  关中往西,又可以分为几个层吃,地势一级比一级高。关中西面就是陇山高地,陇山以西,就是陇西地区,也可称之为陇右。自陇西由渭水河谷下关中,由西汉水河谷下汉中,由白龙江谷地下蜀中,都是呈高屋建瓴之势,这也是为什么会“得陇望蜀”。

  陇西再往西,祁连山以北、黄河以西,就是河西地区,既凉州,也就是河西走廊。祁连山以南,有河湟河谷可通青藏高原,其地势都高于陇西。

  关中西北这种层层渐高的梯级地势,也给了历代经营西北者展示出了一个层层递推的逻辑。

  那就是,想要关中安稳,就必须控制陇西。想要控制陇西,就要控制河西。

  想要控制河西,必须要抚定西域。

  所以对陇西威胁最大的,还并不是关中大军,而是凉州方向的敌人。凉州都督萧卷率领三万步骑,杀奔陇西。

  所以从局势上看,西燕还是占据着兵力优势的。

  陇右三郡的实际指挥者是南安太守,护羌中郎将,西河郡王慕容阿保。

  其父慕容显弈,早年亡故,是由伯父魏王慕容显宗养大,与叔父高阳王,相交甚好。

  如今魏王在洛阳朝廷,又有叔父之仇,所以慕容阿保是绝不可能与西燕媾和。

  大战开始之前,慕容阿保就数次联络蜀中方面。请求李源派兵援助。

  李源自然是一口应下,但却在具体出兵的时间上,并没有给准确的时间。

  西燕军号称出兵三十万,实际上战兵大概是十二万,辅兵三万余,以及征发了数量超十万的民夫用以军粮转运和劳役,修筑营垒等。主帅是大将军宇文成业。

  另外有安定太守所部数千人,和凉州都督萧卷所部数万人。

  东燕方面,陇右诸郡包括,陇西、南安、天水三郡,能动用的郡兵,合计一万三余千人。

  另外参战还有羌胡藩骑万余人,其中有部分人是南安太守慕容阿保征召的,还有一部分则是李二郎征召的。

  益州军方面,约有六万人。

  其中有两万人是原本益州的镇戎军,武都、阴平的羌氐豪帅,出兵八千从骑,巴西郡板楯蛮出兵六千,李源从入蜀流民之中又新募兵约两万人,李三郎从南中蛮族之中招募了三千“飞军”。

  此外还有益州大族率部曲随军出征,也有六千人。

  同样,民夫和劳役也有数万人随行。

  李源倒是没那么浮夸,对外也就宣称十万大军。

  而双方在战役总体部署是,李源亲自率军从汉中出发,出祁山道,奔赴陇右。

  另外派遣侄子李孝杰率军数千人扼守出散关,为疑兵。

  西燕车骑大将军宇文涉,督中护军宇文萧、前将军慕容坚,安定太守慕容言庆,中都护拓跋余吉等各部,走陇山道。

  留鹰扬郎将程世吉率两千军守陈仓。

  李源和宇文涉,两个用兵老道之人,都十分默契的都没打算在陈仓道上一较输赢的想法。

  陇右方面,李二郎督领本部三千骑兵和五千藩骑,共八千骑军,驻守狄道,负责阻挡凉州都督萧卷的数万大军。

  慕容阿保自领大军进驻街亭,当道下寨,扼守陇山防线。以抵御宇文涉大军。

  所以,东西燕的在陇右的交锋,差不多局势上就是武侯第一次北伐的情况的翻版。

  西燕能否成功的夺取陇右诸郡,全在宇文涉能否先于在李源的益州军进入陇右之前,攻下街亭。

首节 上一节 117/2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科技与狠活,打造无敌军团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