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大魏谋圣,开局迎娶蔡文姬

三国:大魏谋圣,开局迎娶蔡文姬 第198节

  袁氏四世三公的名头,现在还是很好用,在寿春休养生息的半年,他已经又招到了两万多人马,屯积了不少粮草。

  他觉得他又行了。

  “主公,就让陶谦公孙瓒与曹操斗吧,现在陈太阿究竟死没死都是个未知数,便是死了,我们去青州又能捞着什么好处?”阎象不明白,袁术究竟哪根筋搭错了。

  袁术被阎象这话整得有些茫然,点点头,觉得阎象说的似乎有些道理。

  “阎巨伯你什么意思!”张勋大怒不已。

  “袁胤、纪灵、梁纲、雷薄、陈兰,这些人的仇不报了是吗?!那四五万弟兄的仇不报了是吗?!”

  “……”袁术听到这些人的名字从张勋口中一个个被念出来,如同被揭了伤疤,眼睛直接红了起来,紧接着怒拍几案:“对,报仇!”

  “万一这又是个陷阱呢?!”袁涣上前怒谏。

  他们收到的并非第一手消息,所以对于陈玄究竟有没有真的遇刺,拿不准。

  “陷阱陷阱,他陈太阿难道一到青州便开始布局,等着人去刺杀他吗?!”袁术怒不可遏。

  情报中说得明明白白,陈玄身边缺少保护,并非是最近才故意为之,而是向来如此,就为了展示出他平易近人与民为善的一面。

  虽然拿到并非是一手情报,但这样的二手情报五六份一一印证,强有力地说明陈玄绝对是遇刺了,而且所有情报也都指出,陈玄被砍得血肉模糊,断难有活命的道理。

  “他或许真的以为,曹操那日放出的要夷弘农杨氏为平地的狠话,能保他一命吧。”袁术看着手中情报沉默许久后,嗤笑一声。

  早知陈玄如此托大,自己就该派人去暗杀了他,岂能把这个泄愤的机会留给陶谦?

  想着,袁术一愣。

  他忽然意识到一件事。

  他的情报系统似乎有很大问题,连陈玄无人保护这么重要的信息,居然都没能查探到。

  “我们的情报工作做得太差了,从今日开始,要组织训练一批人手,到临菑这样关键的城池中当谍子才行,巨伯,你来处理。”

  “是。”阎象大喜,拱手称诺。

  他之前便已经劝过数次,让袁术建立谍报系统,但是袁术一直不听,觉得袁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人人都是他的眼线。

  结果就导致他们收到的消息,永远不及时,最终诒误战机。

  紧接着,阎象又道:

  “主公,陶谦上次趁我们豫州、淮南两地空虚,来寇略我沛国、九江二郡,此战他必是倾巢而出,或许我们可以先报此仇。”

  无论如何,先把袁术这些人要北上青州的想法打消了再说。

  淮南与青州中间,隔着一个豫州,一个兖州,千里之遥。

  豫州名义上臣服于袁术,但实际上呢?袁术总是看不清现实,以为那些门生故吏们都真的对他这么忠诚。

  阎象心中叹气。

  袁术的心智,完全不像是四世三公袁氏出来的嫡子,像个低能儿。

  但这也无可厚非,教育使然。

  他很清楚,不论是袁术还是袁绍,都不是袁家按照下一任族长来培养的。

  袁氏原本内定的下一任族长是袁基。

  这必然导致族中资源不会向袁术与袁绍倾斜,他们两个就是袁氏出放出来的两枚弃子,为家族做一些危险的事情。

  比如故意放纵袁术的莽撞,好让他日后敢去掌军,比如故意把袁绍树立为天下楷模,让他与被党锢的那群士人秘密结党,对抗皇权。

  这两种危险的事情,是不可能让嫡长子袁基去做的。

  而且族内所有人都培养成袁基的样子,那怎么能行?让他们陷入内耗吗?

  这于袁氏而言,就是鸡蛋不能放一个篮子的道理。

  但袁基死了,阎象这样的门生,必须从袁绍与袁术两人中选择一个。

  与所有选择袁术的人一样,他认为袁绍并非嫡子,不是最纯正的袁氏血脉。

  袁术血脉纯正,可却又偏偏脑子缺了根筋,思想幼稚可笑。

  阎象曾不止一次地想,要不要放弃袁术?

  可是这个想法被他直接否定。

  他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他认为袁氏就是他的主,而背主是可耻的。

  君主二元观在他脑中根深蒂固,他认为袁氏就是他的君,与天子一样的君。

  世家大族们从豪族进化成世族的过程中,通过掌控舆论权,拥有了让背主的门生故吏彻底社死的能力。

  这种能力,使得他们可以对自己的门生故吏进行思想控制。

·· ·······求鲜花·· ··

  这种思想控制很成功。

  只要你是我的门生故吏,就不得背叛于我,除非我在事实上叛国。

  这是整个社会的共识。

  这是为何很多名士,不会轻易接受征辟的原因之一。

  他们有道德洁癖,一旦接受征辟,就必须一辈子忠于举主。

  这同样也是三国这个时间段,为何会出现那么多忠臣义士的缘故。

  阎象就是袁术的忠臣义士,不论袁术多愚蠢,他都要设身处地为袁术着想。

  不能再让袁术犯傻,千里迢迢跑去青州送死了。

  你自己现在什么实力,自己难道不清楚嘛?!

  阎象正色道:

  “上次属下已经与主公分析过,陶谦之所以来劫掠我两郡却并不占领,就是因为他确实没有能力守住淮南。

  “他放着唾手可得的淮南不要,却要去刺杀陈太阿,说明他已经从曹操身上,看出了青州的重要性。

  “他想把他的根基,从徐州转移到青州。”

  “把根基转移到青州?”袁术一惊。

  他以为陶谦也是去报仇泄愤,倒是没想过陶谦的目的居然会是转移根据地。

  阎象点头道:

  “陶谦不过是丹阳一老匹夫,徐州士族向来不看好他。

  “如果他北伐青州成功,转移根基,他的手便触不到徐州来。

...... .. ...

  “到时候,以主公四世三公的名头,想让徐州倒向主公并非难事。

  “而如果他北伐青州失败,退回徐州,则徐州世家大族对他失望是必然的。

  “我们到时候再出兵徐州,取下徐州亦非难事。”

  袁术反复思索阎象的话。

  半晌后,疑惑道:

  “巨伯意思是,我们现在什么也不用做,等着青徐之战的结果便好了?”

  袁涣此时也想清楚了其中关节,附和阎象的意见,道:

  “巨伯所言非虚。

  “如今陈太阿遇刺,生死未卜,曹操如断一臂,所以青徐之战的局势,是有利于陶谦的。

  “而此次陶谦北伐青州,我想,为了消除后顾之忧,他必然会带上各世家大族的子弟为质。

  “所以不论是为了利益,还是为了自家子侄的性命,在决出胜负之前,徐州世家大族都绝不会轻易倒戈。

  “我们此时进军徐州,定然会遭遇他们顽强抵抗。

  “而决出胜负之后,陶谦不论是赢是输,徐州的世家大族们都可以重新做出他们的选择了。

  “到时候进军徐州,是最佳时机。”

  以世家大族子弟为质是需要借口的,北伐时候借口让他们随军,双方都心领神会,也不挑明。

  而一旦北伐成功或失败,你还扣留世家子弟在下邳当人质,就会惹来世家大族们的不满了。

  陶谦对徐州的掌控力,显然还没有到这种程度。

  这是到了称公称王时期,才有实力和资格做的事情。

  “好!好!好!”连道三个好字,袁术赞同了阎象的提议。

  其他众将此时经过阎象与袁涣的一番分析,也觉得颇有道理,不再提议北上或东进。

  “养精蓄锐,以待天时!”袁术以手指天,觉得自己无比英明。

  …

  冀州,邺城。

  袁绍召集众谋士。

  沮授、田丰、审配、荀谌、许攸、逢纪、郭图、辛毗、辛评,这些人与袁绍一起渡过了几次生死考验,成为了袁绍真正的心腹。

  其他墙头草,不再能进入袁绍的核心圈子,商议最重要的事情时,不会再有他们的身影。

  当然,这不是说这个议事厅里只有这几个心腹。

  除了这些真正的心腹外,还有这些心腹们最近举荐而来的各路名士。

  这也是对手底下心腹谋士的一种资源倾斜。

  你们是我过命的兄弟,你们的恩情我不会忘记,从今往后,只有你们推荐给我的人,我才会予以重用,以此报答你们对我袁本初的支持。

  其中有个叫郭嘉的寒门,被荀谌引荐到了此处,最近得到了袁绍的另眼相看刀.

第139章 郭嘉:排除不可能,剩下的是真相(求月票!)

  袁绍经历连番大战后,也只剩下不到四万兵马可用。

  他也想招兵买马,但招兵买马不是那么容易的,一是没有人,二是没有钱。

首节 上一节 198/4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军阀:从西北边陲崛起,横扫列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