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大魏谋圣,开局迎娶蔡文姬

三国:大魏谋圣,开局迎娶蔡文姬 第182节

  “只是如此一来,就要与青州的豪强地主们发生矛盾。

  “好在我们在青州声威已经一时无两,又有盐田与细盐作为筹码,此事或许可行。”

  陈玄点头道:

  (chcc)“不错,清查隐户在青州势在必行。

  “这也是为何我们来青州的原因,地主豪强势力弱,我们实力强,可以拿捏他们。如果到了中原之地,世家大族联合起来几十上百万人,就未必是我们能对抗得了的了。”

  这是暴力手段,是陈玄想做并且要做的,但这种暴力手段,却并不能激发佃农的生产积极性。

  地主要付出更多,则会向佃农盘剥更多,最后苦的还是佃农。

  至于直接要求地主解放佃农?

  这更是脱离实际,一旦这么做,那必是天下皆反,即使是寒门与豪强,也绝不会有人来为曹操做事。

  而没有了寒门及地主豪强子弟当基层吏员作为统治基础,行政手段无法施行。

  好在青州有百万流民,这百万流民,是陈玄激活佃农生产欲望的重要筹码。

  “徭役…”诸葛亮讷讷道。

  “徭役也是自耕农沦为佃农的原因之一。

  “我们家前年来了几十户佃农,他们为了逃避繁重的徭役,主动把他们的土地卖给我们家,请求我们家庇护他们。

  “我不是很清楚,但似乎我们家…是不用出徭役的,又或者出的比较少。”

  诸葛亮越来越羞愧。

  他之前是真的在觉得,自己家帮助那些来投靠的新佃农,躲避了官府肆意摊派繁重徭役。

  他真的觉得他们家是在做好事,同时又得了田地,更得了佃农为他们耕地,是两全齐美之事。

  可这些新佃农们不用服徭役了,最后官府每年需要的徭役数量,却也是不会减少的。

  在徭役人数的需求上出现的缺口,最终又是谁来补呢?

  还不是自耕农们?

  他们这样的家族之所以吃好的喝好的,完全就是建立在了自耕农们过得越来越苦的基础上。

  “大人,我们家也不出徭役吗?”曹昂看向曹操。

  曹操抿嘴,摇头道:

  “我们家在册的佃农要服徭役的。

  “但确实如亮儿所言,我们家族几万顷田地,很大一部分是自耕农们主动投献,可能有三四成。

  “他们并非欠了粮种还不起,而是主动找到我们,让我们收他们为佃农,如此他们可以比欠贷的人,交更少的田租。

  “他们的目的也确实是为了少服徭役,投靠到我们家后,他们一年最多服一次徭役。”

  曹操说完叹了一口气。

  他以前也觉得这没什么不对的。

  尤其是他执掌家业后,他已经尽量依法让在册的佃农去服徭役,做一个守法公民。

  但现在想来,这些自耕农为了逃避徭役,居然连田都不要了。

  这说明他们被地方官府摊派的徭役,已经繁重到了无法承受的地步。

  不然谁会傻到连田都不要了呢?

  本来一年出一个月的力役,被地方官府强行摊派为后来的三四个月。

  而面对自己这样的世家豪族,官府不敢不依法办事,只敢让佃农们仍旧服一个月的力役。

  然而官府每年需要征发的徭役人口基本是固定的,甚至是越来越多的。

  而投献土地到自己家的佃农,服的徭役少了,剩余那些没有投献土的自耕农们,被摊派的徭役又更多了。

  又是一个恶性循环。

  最终不堪重负,又不愿投献土地的自耕农,则联合起来对抗官府,天下动乱。

  曹操不由咋舌。

  导致这一连锁反应发生的,竟然是本不起眼的,被所以人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佃农-地主”制度。

  佃农的生产欲望降低,导致土地抛荒;田亩税征收总量不变,导致隐户出现;隐户出现而官府徭役需求量不变,自耕农被摊派徭役增加;自耕农不堪徭役重负,投献土地,自耕农数量再次变少;剩余自耕农被摊派徭役再次增加。

  天下大乱。

  曹操觉得脑袋嗡嗡的。

  一整个逻辑链被陈玄完全打通了。

  天下大乱的根源,竟在于此?!

  曹昂脑子里的想法与曹操一模一样,愕然道:

  “所以为了延缓自耕农成为佃农的速度,维持他们的生产欲望,我们还要对徭役制度做出改革?”

  曹操、诸葛亮、王粲三人默默点头。

  他们现在也发现,制度的建设,真的不再是无根之木,无水之萍。

  理解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联系,只要找准一个锚点,就可以有根据地去制定制度。

  比如现在,这个锚点就是生产力,就是激活劳动力的生产欲望,就是尽量不要让自耕农成为佃农,就是减租减息,就是改革劳役制度。

  可是要怎么改革呢?

  众人都没有头绪。

  毕竟制度已经出现了几百年,从来都是如此。

  “徭役是最苦的,”陈玄摇头道。

  “你们几个小子没有与底层百姓接触过,不能真的体会到,徭役压在百姓们肩上的负担究竟有多大。

  “国家征召百姓服徭役,不但不给工钱,还要役夫们自己带伙食,衣服,工具。

  “运气好的在农闲时期被征召,不至于误了农时,运气差的在农忙时期被官府强行摊派徭役,不得不放弃耕种。

  “如此一来,便少了一年收成,如是三年五载,就要向豪强地主借粮种,最后成为地主的佃农,隐户。

  “余下的自耕农本来要服一个月徭役,最后变成服三个月,四个月。

  “他们哪里有那么多粮食能支撑他们服三四个月的徭役呢?

  “他们没有御寒的衣服,如何能在寒冬里劳作呢?

  “去了就是死。

  “死了,他们留在家中的妻女谁来照顾?便是不死,他们家中的妻女,难道就不会被人欺凌了吗?

  “所以他们才会主动选择,将土地投献给世家豪强,以躲避繁重的徭役。”

  诸葛亮一惊。

  他确实不知道,原来被征召的徭役是没有工钱的,甚至还要自带粮食,衣物?

  可在看历史的时候,他明明发现,秦国征召徭役还会每日给役夫八到十钱。

  那时候八到十钱,可以买七八斤粟米了,足以保证役夫在服役期间得以果腹,且足以支撑役夫们来回的伙食。

  难道几百年过去,到了汉朝,这种相对合理的制度,反而还消失了?

  曹昂与王粲几乎都是一样的吃惊表情。

  王粲家祖上也出过几个三公,也属于世家子弟,对于徭役这些事情的细枝末节,以前是从来都不会关心的。

  曹昂亦然。

  只有曹操对此有所了解,道:

  “国家之所以征发徭役不发工钱,食物,衣物,是国库里确实没钱呀。”

  不过说完,曹操就觉得有些不对。

  三小只听着直皱眉头。

  一个月,几个月的徭役,什么都不给。放谁谁愿意干?

  没有钱?

  曹昂此时已经有些愤怒,道:

  “国家没有钱,所以征发免费的徭役,然后使得役夫们不堪重负成为佃农,最后加速国力的衰弱,国家更加贫穷,更加没钱。

  “这不是饮鸩止渴,是什么?

  “国家真的没有钱吗?!”

  众人默然。

  或许是国家真的没有钱。

  又或许,是国家压根就不明白,这些免费的役夫给他们带来的究竟是什么。

  他们以为自己获得了免费的劳动力,为国家进行各种公共设施的建设,是赚大发了。

  殊不知免费的才是最贵的。

  免费的东西让他们上瘾,产生依赖。

  让他们出钱,他们会产生戒断反应。

  第一个决定征发免费徭役的人,要为国力衰退天下大乱,负上不可推卸的责任。

  不知节制地攫取,换来的必然是天下鼎沸。

  然而众人紧接着又发现。

  如果他们不明白自耕农沦为佃农究竟意味着什么;如果他们不明白老百姓的生产欲望对国力的发展究竟有多重要。

  那他们是不是也会做出,与国家一样的抉择呢?

  不知不觉,众人已经被引导着走到了陈玄设计好的路上。

  他们开始思考如何治国理政了。

  他们已经可以有根据地,对社会现象产生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了。

首节 上一节 182/4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军阀:从西北边陲崛起,横扫列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