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83节

  孔明宽慰道:“关将军勿虑,既然能传之迅猛,那患病必然不是即死。”

  关羽这才心神稍定,刚才他看光幕以来第一次有冲动将那后世的后辈拖过来:

  好好说说这可怕的,能让一个如大汉一般强盛的帝国都恐之怕之的疫病,到底是什么样子?

  赵云也分析道:

  “若是染指即死,凿坑焚病尸,绝水源而掘水井,旷野平底筑营,二十日之后疫病自消。”

  “这天花,或还有其他诡异之处。”

  “且……”庞统也有些忧虑:“既然汉之丝绸绢布能传到大秦去,那大秦的天花自然也能传到大汉来。”

  众人一时间悚然一惊。

  庞统则是想起来一个更久远的:“我此前翻看光幕文字记录,也称在关将军败亡之时,罗马那个国君……”

  想起来那个罗马皇帝一长串的头衔,众人面色有点发白。

  “其国乱至此,莫非天花依然肆虐乎?”

  孔明摇头做了决定:“等今日事毕,我去请教张神医,张神医精于此道,或有其他说法。”

  此事便暂且按下。

  【话题重新拐回丞相的南中之策。】

  “啊?”张飞一时间都没反应过来,只看着光幕中那横跨大汉罗马两国的地图飞速缩小,重新定格在了“小小”的南中之地。

  【面对南中大姓豪族和夷人,丞相只能用古身毒道来团结大部分。

  但是对于被压迫的夷人也没有放弃,甚至已经穷尽了自己所能。

  让我将时针拨动到一千六百年后。

  当时华夏内忧外患,在当时南方,缅甸被英国殖民,占据了缅甸的英国人犹不满足,盯上了佤族土地上的两座矿山。

  班洪此地,有一座储量极高的银矿,英国对此垂涎非常,为了巧取豪夺这座银矿,英国尝试收买未果。

  碰了一鼻子灰的英国佬暴怒,很快便下了决定:强占!

  20世纪34年,英国殖民者聚两千人,强占并强行开采银矿。

  银矿富裕,英国人也打了个好算盘,银矿中分出来一点点利益应该就能收买这些无知的土人了吧?

  对此班洪王和班老王的回答是:我们是中国人!

  班洪王更是义正词严:“我们是孔明的后裔,天朝的臣民,我们的祖国是中国,我们不愿作亡国奴,象缅甸亡给英国一样。”】

  “好汉子!”

  张飞一巴掌拍到赵云大腿上,激赞:

  “真是一群好汉子!军师,你的种都是好样的!!”

  孔明:“?”

  刘备联系了一下时间便大概明白过来:

  “此时……华夏的日子不好过啊……”

  “何止不好过,过几年似乎那倭寇就要露出獠牙了!”关羽怒声。

  群情激奋,唯有孔明镇定的坐在那里若有所思,他想起来了曾经给光幕开玩笑写的一幅字。

  【面对英国人强占矿山土地,班洪王集中了17个佤族头人,誓死抗英,共立誓言,并发布了非常著名的《佧佤十七王敬告祖国同胞书》。

  宣言中佤族同胞们说的很简单,但很动人心,他们自称并不太会说汉话,但是五十代人,都服汉朝,汉朝对佤族好,那佤族便不能背叛汉朝!

  土地和矿山是汉朝的,我们不能辜负了先祖之意!

  面对视死如归的同胞,当时百姓都义愤填膺,纷纷慷慨解囊助力抗英。

  5月30日,拿着原始武器的佤族人向英军发动了进攻,并在激战到6月6日后,迫使英国人灰溜溜退回缅甸。

  而这里佤族同胞所说的先祖,便是诸葛亮。

  他们信奉先祖,还信奉一位阿公阿祖,这便是诸葛亮。

  在他们世代的传说中,诸葛亮与他们的先祖达成了约定:

  诸葛亮帮助他们生活,而作为回报,他们愿为丞相守汉的南大门。

  守约一千七百载,世界一直在变化,但是在这方小小的土地上,大汉不灭,汉民仍存!】

  张飞已经激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再次拍了一次大腿,但拍空了。

  于是只好冲到孔明面前,将孔明举起来转了两圈,口中还嚷嚷着:

  “军师,俺一直都服气你,但今天才知道,俺老张还是小看伱了!”

  天旋地转间,孔明想起来了当时抱着玩闹心态写的那句话:

  荣耀,属于人民。

  既感激大家支持,又羞愧昨天更新不行。

  周四晚上忙完活儿之后,一晚上作家助手记录写了八千字,但实际上删删改改,只有不到3千字,加上之前的,勉强凑了个六千字发了,一个两千字一个四千字。

  然后白天在储物间睡了一小时又起来上班,晚上本想写四千,然后发现脑子彻底僵了,又是录入四千,删改后只有两千。

  总之对不住大家,昨日欠了两千,之后补上。

  打赏和月票的加更,也会努力做到。

  总之,拜谢大家。

第6章 二凤

  孔明在天上飞,张飞在地下转。

  黄月英在惊呼,庞统在艳羡,刘备和关羽在相视而笑。

  马良觉得理所当然,蒋琬则是有些神往。

  对几人来说,这个消息是实实在在的意外之喜!

  汉亡一千七百年矣,然这些南中遗民的后代,依然认为自己是汉朝子民!

  这群被后世称为佤族的汉民们,不知高祖不闻汉武,唯知诸葛亮一人矣。

  孔明使劲拍了张飞胳臂两下才得以被放回地面上,头昏目眩间也只能交代一声:

  “后切莫为之。”

  庞统忍不住道:

  “孔明究竟做了什么能收这些南夷汉民之心?”

  从如今捋下来的历史中,孔明出发十二月返回,灭不臣,定南中,梳理古身毒道,置各地太守。

  而且次年就要开始轰轰烈烈的北伐,直到最后一次病死在战场上。

  那么这些佤族汉民所说的约定,只能是在平定南中的这一年所做的。

  可孔明究竟做了什么?这也是其他人所好奇的。

  【丞相对于南中的文治并没有留下太多文字,但胜在有口口相传。

  即使现在去到当地,佤族人也会跟你讲述他们的祖先与诸葛亮的故事。

  一代代的老人传下来了当初的故事:丞相平定南中以后,面对佤族祖先尽其所能。

  选育良种,保存种子,农耕技术,造房之法,驭牛之法,植桑养蚕,纺纱织布。

  这片奉行刀耕火种的原始部落不毛之地,就此被丞相引入了文明之火,生生不息,堪称是最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扶贫下乡。

  同时丞相也懂得因地制宜,比如普洱这个地方,光照不强温度恒定,多雨且土质松散,很适合茶叶的推广种植。

  丞相教授他们的种茶之法,让普洱茶闻名世界,直到今天现在,普洱茶依然是当地的支柱产业。

  也由此,云南当地奉诸葛亮为茶祖祭祀。丞相也真正的做到了他隆中对中的“南抚夷越”这个策略。

  后来罗贯中在演义中对丞相的南中之策总结的很好:诚欲服其心,不欲灭其类。】

  “服其心而不灭其类。”刘备叹服。

  “武帝御十万甲士亦未竟之事,成于诸葛孔明也!”关羽双目中赞扬之色甚显。

  虽然这些讲的都是治理,但是在关羽看来,这便是兵法的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

  “正如此前武侯祠的那副攻心联。”关羽是真的来了兴致,当场吟诵道: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孔明定是兵法大家也!”

  关二爷下了自己的定论。

  “哐啷!”

  张飞扭头看去,只见庞统不小心将几案上的茶杯给打落到了地上。

  张飞哈哈一笑,过去帮庞统捡起茶杯,然后拍拍庞统的肩膀:

  “庞军师,你跟丞相可是齐名呢,勉哉勉哉。”

  这差不多就是让庞统努力的意思,但只能招致庞统的大白眼:

  你一个被亲兵谋害的统帅劝我勉哉?

  看着茶杯中的茶叶,庞统又想起来身旁这个卧龙的茶祖称号,顿时喝茶的心思都没了。

  耕种、筑房、种茶这些技艺算不得高明,庞统也算粗通。

  但从没想过有一天这些东西也能用来“服其心同其类”,能用来平一地之乱。

  庞统心乱如麻。

  马良则是双眼放光的认真抄写。

  光幕中丞相的经验,他之后安抚的五溪蛮的时候是不是也能用上?

  而且,如今有了光幕庇护,定然没有了夷陵之败,他马季常也能做更多事情。

  既然在荆州已经有了安抚五溪蛮的经历,马良猜到时候自然也免不了去南中走一遭。

首节 上一节 83/4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融合黑龙天,打造诸天仙秦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