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325节

  我们的祖先对此虽不明白,但依然总结出来了航行经验,一般俗称逆风驶船法。

  倭国既不明白也不理解,结果就是被唐军反包,并在上风口肆意发射火箭,将倭军安排了个明明白白。

  所以剥开白江口之战的外衣会发现,倭军和唐军从社会制度到士卒素质,从工艺水平到知识水平,全方位都有明显的差距。

  因此白江口之战本质上是文明等级的胜利。

  不过说到唐军的海战扬威,就不免让人想起来航海时代华夏的缺席,如此就不免让人扼腕。

  有说法认为,中国发明了指南针,但指南针却引来了强盗,这个说法不能说不太正确吧,至少也能说是没有一点道理。

  事实上文明和科学的起源是无数个小概率事件的集合,是属于标准的当下的结果。

  就比如西方在公元前三百年《几何原本》成书,这部数学作品划时代的提出了公理化思想,从定义、公设、公理出发,用逻辑规则锤炼出了严密的公理化演绎系统,对数学知识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最终将杂乱的数学和几何知识整理成了严密系统的科学体系。

  既然已经有了如此超前的理论体系和公理思想,那么西方数学开始大发展了吗?

  当然没有。

  即使有了这本超前著作,西方的数学和科学进展依然非常缓慢,真正将现代科学推进了一大步的反而是阿拉伯帝国。

  萨珊波斯灭亡之后,阿拉伯帝国的势力扩展到中亚,这片土地能同时享受东西方的文明成果,数百年的太平时光中,阿拉伯的数学才开始的飞快发展。

  东方的造纸术给阿拉伯打了底子,西方的《几何原本》成为阿拉伯的指导理论,再从印度取得天文学知识,这些造就了阿拉伯灿烂的数学成果,并在阿拉伯帝国衰落后反输回西方。

  这些知识与十一世纪西方开始出现的透明的镜片,一起促进了几何理论和光学理论的萌芽,以上种种最终才促成了西方的文艺复兴。

  但直至此时,东西方尚且还能说是不同方向的文明,而真正将东西方拉开代差的是西方终于出了一个科学上的孔子式的人物:

  苹果天尊,牛顿爵士。

  牛爵爷其他成就暂且不谈,在航海上他最重要的成就就是提出了六分仪的模型,英国海军根据这个理论最终成功制造出了八分仪。

  就此,人类在海洋上想要确定自己的位置可以不用再依靠星象或者沿岸地理,可以放心的进行远洋航行。

  至此海洋霸权时代才正式开启,东方才真正的开始掉队。

  而指南针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环。】

  不好意思,今天工作上的事儿比较多……看LOL的朋友应该晓得。

第211章 公理之城

  成都府衙,孔明的笑意再也压抑不住。

  手上动作没停过,嘴角笑意没减过。

  什么叫惊喜?这就叫惊喜!

  相较于后世的实物来说,孔明等人如今更加看重后世的科学思想。

  毕竟淮南子有言,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

  亦言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彼时和刘巴闲谈时,刘巴就曾感叹,后世那“东风快递”恍如鬼神,那“天宫”宛如上古神话。

  随即刘巴笑言,称即使能有天幸拿到这二物的图纸,但多半也只能如同井蛙看海夏虫嗅冰,知其广而难循其理。

  正如此时光幕上投映出来的名为六分仪的东西。

  整体呈角状,看起来似是以赤金打制,上镶被称呼为透镜的透明玻璃。

  孔明已将其样子给完整画了下来,但为何要制成这个样子,如何用,那是一概不知。

  而这种早已察觉出来的困境,如今似乎有了解法。

  “定理义,假公设,论公理?”

  刘巴也在动手将这些半懂不懂的话语全都抄录下来,细细琢磨:

  “这公理之义,倒是易明了。”

  庞统努力加入进来,不愿被孔明拉开差距:

  “天下为公,律道为理,公理即为可通行天下的万世不变之理。”

  刘巴颔首赞同,他也是这么想的,同时也继续道:

  “这逻辑……逻为巡察之意,辑义颇多,此处应指将文理汇集整理之意。”

  边说边想,刘巴倒是已经隐约懂了一些,心里赞叹这后世先贤所造之词,望而生义,真是极好。

  刘巴和庞统按照词语逐字推论,孔明则动笔将这些猜想出的东西一一整理认真誊抄,并给两人的讨论查漏补缺。

  张松捏着胡须,边听边想若有所思,上首的刘备感觉听得相当费力,结果一扭头,就看到张飞听得满脸兴致盎然。

  “翼德懂乎?”

  张飞点点头:

  “略难,但若以军阵和筑城类比,倒是能听懂一些。”

  说着张飞以手蘸茶水在桌子上比划:

  “先贤之经典著作,就如同在平原上起村落聚市。”

  “彼此不相闻,不相往来。”

  “这公理之法,便是要将这些经典村落的良人抽调出来,建一座大城。”

  “这座公理城里,同出一源的良人住进同一坊,登记造册,理清长幼关系。”

  张飞脸色略有得意,一脸的快夸夸我的表情。

  孔明倒是还有余裕伸过来脑袋赞叹:

  “翼德之理解,虽不解其深义,但也将这逻辑之法的表义喻指的极好。”

  于是张飞更加自鸣得意。

  刘备拍了拍张飞的肩膀略有感叹:

  “翼德当手不释卷,勤读不辍。”

  随即刘备也下定决心:

  “既如此,当催促吴懿尽快彻底扫定南中,开身毒商道。”

  “悬赏这《几何原本》及棉花等物。”

  后世所说的那些东西刘备还记得,如今麾下无海船,因此唯有出此下策,重金相求期冀胡商们为了利益能够奋不顾身。

  刘备虽不是很明白孔明等人的讨论,但对其重要性是有清楚认知的。

  而且也明白,他们如今所释之义乃是借后辈之眼推测,难免有三人成虎之忧虑,无论如何,最好还是要拿到此著译本,两相对照才最佳。

  孔明等人一起拱手,对刘备这个决定十分赞同。

  同时孔明也有了几分憧憬:

  “若复长安,当复开太学,究物之义理,研算学公理,作透镜工坊。”

  孔明从如今析出的词义之中,看到的是一项需要集帝国之力投入的治学浩举。

  想要研究科学,必然要重启太学,并将其打造成更胜一筹的学府。

  而同时这学府还需要繁多的工坊来支持,比如这透镜打磨,孔明不知道西方如何将玻璃打磨光滑,但在益州最终是找到了几户琉璃工。

  扩建玻璃工坊,还需同步增加玻璃打磨工坊,同时还得考虑以玻璃来赚钱,而这么一规划,最显而易见的便是人口不够用了。

  故而还需要鼓励生育,重视农桑,同时还要与曹贼开战,夺回人口较多的中原。

  只要略一规划,孔明就看到了将来多到做不完的事情。

  但他乐得如此,只要能成,如此功业不啻于再造炎汉。

  不过想到长安的太学,孔明便想起来了此前一直很想看看的一部石刻。

  不由得感叹道:

  “也不知太学石经安在否?”

  ……

  甘露殿中李世民倒是第一时间也明白了其中紧要之处。

  也因此叹了一句:

  “如此《原本》,才乃需取之经。”

  甚至此时李世民都在认真考虑,遣派特使出西域追上王玄策一行,令其往中亚一行,不知道还来得及不?

  但旋即李世民想起来那边的局势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算算时间,那萨珊波斯眼看就要噶了,还要和那个拜占庭拼命。

  在两个帝国的旁边,阿拉伯人还在趁势崛起,怎么看都是一副乱世之相,要是王玄策折在那里可就追悔莫及了。

  所以唐帝国的天子顷刻间便换了想法:

  “组建舰队,往西方一行,宣扬我唐国威,尽敛西方之……”

  李世民顿了顿,用了后辈所说的词:

  “尽敛彼辈文化成果。”

  李世民的想法很包容,胡将既然能成为大唐将星,那西方罗刹人亦可作大唐夫子。

  而且回首望去,李世民觉得遣船队西行的条件也愈发成熟,有坚船确保人员无虞,有罐头防止水土不服,这后世毫不在意的地图完全可以作为此时最精确的海图,沿海岸便可西行。

  既然如此,就该取天下精华,尽归于唐,缔造华夏。

  只是可惜那牛爵爷看来起码都是四五百年后的人物了,不然带来大唐做个牛国公岂不美哉?

  而这番计划,李世民巡视一圈,刻意无视了长孙无忌和侯君集期待的目光,最终还是定在了刘仁轨身上:

  “正则既入海师,不止要学治军,也须察造船之新法,等东海平定,当代朕巡视这西方。”

  还没上任,职务之类便已经安排了下来,但对刘仁轨来说反而倍加兴奋。

  因为无论怎么看都感觉这生活远要比在陈仓做县令要有意思。

  房玄龄与杜如晦慎重的再起一页纸,将这有关《几何原本》的数言给抄录了上去。

  两人和魏征看到这对几何原本的叙述自是有许多想法,但最终也只是将想法停在心里。

首节 上一节 325/4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融合黑龙天,打造诸天仙秦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