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188节

  画面一转,一个墙壁上全是光幕的房子里,一群人高声呼喊互相祝贺,帽子上的五角星闪闪发亮。

  李世勣也念出了旁边的注解:

  “东风快递……使命必达?”

  这一刻李世勣对于后世升起无边的敬畏,这种手段即使是神鬼传说中也未曾听闻。

  假若这东风快递所击的是敌方将帅所在,会如何?

  甘露殿静的落针可闻,众人想起来了前面那个炼丹把自己炸了的道士,感觉极不真切:

  这方士的寻死之法,竟能成如此神鬼辟易之威?

  【造纸术与印刷术同样。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唐朝工人发明了宣纸,宋代研前代之经验,发明了成本和售价更为低廉的竹纸和稻麦杆纸。

  魏晋时佛道争锋,为了宣扬教义,可能是当时的道人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同样是到了宋代,在竹纸被发明以后印刷术也迅猛发展,发明了彩色套印技术,印刷术基本能用于所有行业。

  批量印刷的儒家竹纸书异常便宜,文化开始快速传播,现代文化就此启航。】

  成都府衙,众人已经被火药衍生的烟花和东风快递震撼的失语。

  他们此前是看过后世那如地狱一般的战场的,但从没想过一切的源头竟是出自方士的火药。

  而此时看着光幕中的景色,张飞伸出手指捅了捅孔明:

  “军师,看,造纸呢。”

  孔明不语,看着作坊中工人们经历了各种工序,制造一张张洁白胜雪的纸张。

  然后画面一转,又是一个道士,撅着屁股在一块木头上费力的雕刻着什么。

  只见他欢呼一声,将木板一面蘸墨,轻轻在纸上按压一下,一个满满当当字体的纸张就出现了。

  光幕上这个道士费力的刻好一块块木板,最终一一按压印刷,裁下的纸张被装订起来,只见扉页上是《玄丹录》。

  孔明指着光幕,信心满满对着刘备道:

  “主公,吾等成此道不远矣!”

  印刷术是早就开始研究的东西,公安那边已经有专门的凸刻和凹刻的匠师,造价更加低廉的竹纸也已经开始试作。

  上个月前孔明还给夫人去信,请她派一队纸匠在成都开设纸坊,研究竹纸,毕竟成都的竹子确实很多。

  因此对于造纸和印刷孔明是有一点信心的,但很快光幕中的内容便震撼了他。

  光幕中画面一转,出现了一栋占地庞大的建筑,门口旁边几个大字昭示了此地的名字:

  中国国家图书馆。

  画面再次飞了起来,从入口钻了进去,随后成都府衙众人不约而同“哦~”了出来。

  他们看到了什么?入目所及,头顶地下,全部都是书籍。

  光幕在书架之间游弋,快到他们根本无法分辨每一本书籍的名字,只能看到大概的分类。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

  “中国古典文学…汉赋、唐诗、宋词、元曲。”

  “哲学、宗教、社会科学总论。”

  最终光幕收尾,才让成都府衙众人了解其中馆藏:

  馆藏文献3768.62万册!

  太多了!浮光掠影的一览,但却让成都府衙众人几欲发疯。

  后世的知识离他们如此之近,但却触不可及!

  “啊啊啊啊,后辈可恨!给俺远观又不让俺看上哪怕一本!”

  “若是能尽得其藏书,何愁汉业不兴?何愁不能治国而平天下?”

  “恨不能成后世华夏之鬼,住其中览藏书,宿其中读文献。”

  成都府衙众人无不面色哀怨,毕竟东汉开国便有尚学之风,对于知识的渴求异常强烈。

  而他们看到光幕中的图书馆时,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

  古往今来之瑰宝,莫过于此。

  【而指南针带动了宋代的航海术发展,对此说太多都是虚言。

  请观,南海一号。】

  今天遭灾了……倒了血霉

第92章 入海问天

  “这便是南海一号……沉船。”

  这一刻,甘露殿与成都府衙一起都出神看着光幕。

  画面上是一艘斑驳的沉船,船体巨大,已经半倾覆沉于海底。

  船身看起来破破烂烂,一些白色的犹如石头一样的东西附着在船身上,还有不知名的水草缠绕在船身上,随着海波轻轻摆动。

  阳光透过水面撒落下来,染上了一些碧波的颜色,形成了一幅完好的构图。

  这是一幅无论是李世民还是孔明刘备,都无法想象的画面。

  张飞小声逼逼赖赖:

  “这后世不仅能上天还能入海,这天下之大竟到处都能去得?”

  这一刻张飞忽然有点羡慕被送到后世的那个“玄德”。

  他也想去后世体验上天入水,体验那此前纠结许久的高铁。

  而且说不定还能去给大哥上一炷香呢……

  刘备没有察觉到张飞乱七八糟的想法,静静欣赏了一下这艘沉船后,有点奇怪道:

  “旁边那两个小点是什么?”

  庞统与孔明辨认了一下,异常肯定道:

  “是人!”

  随着光幕的缓缓推进,刘备也才看清,确实是人,穿戴着一种完全不认识的装备,在水中似乎在靠着手势互相交流。

  “他们在……高祖在上!”

  刘备不由自主喊了一声,他看到了什么?

  一个黑色的箱子宛如山海经当中的巨兽一般,张开嘴巴一口将那条沉船吞了进去。

  甘露殿李世民仿佛懂了:“这是要将那沉船捞上来?”

  没人在意他的话,房杜等人看着数名潜水人在箱子底部忙忙碌碌互相打手势,最终似乎互相确认了之后,这个合拢起来的巨兽之口缓缓上升。

  光幕视角也缓缓上浮,最终在停留在半空中,在这里他们能够看到一条宛如夸父之臂的钢铁巨手缓缓发力,那个装载着南海一号的箱子就这么被托出了水面。

  杜如晦已经闭上了嘴巴,但还是感叹了一句:

  “人力有穷尽,这科学之力,宛如能开天辟地一般。”

  对于这沉船,众人能猜出来后世是有想法的,只是没想到这手笔竟如此豪迈!

  画面再一转,这艘沉船已经换了地方,安静躺在一个新的水池中,光幕也再次拉近,让他们得以细细打量。

  【宋时,尤其是南宋,极其依赖海上丝绸之路。

  当时的宋朝,内需和外贸的缺口都很大,再加上人口开始恢复,但土地反而不够了,因此商人与手工业者成了百姓不错的选择,这两者又反过来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宋朝的航海术基本可以说是起于指南针,终于密封舱。

  《武经总要》和沈括的《梦溪笔谈》都记录了指南针的制作方法,依靠这个就能完成一些近海的航行。

  依靠指南针保底,季风规律,海图的初步绘制,海上天气预测,星象天文观测,近海水文探测,海上联系方式等等航海技术都被一一点亮。

  而在南宋进一步丢失领地之后,南宋对于航海贸易的依赖性进一步提升,最终点出了密封舱这个远超西方数百年的技术。】

  这一段光幕的讲述堪称图文并茂,即使如长孙皇后也看的兴致勃勃,并且看懂了大部分。

  比如那个指南针的制作方法极为简单,小巧者可以放在指甲上观测方向,非常方便。

  至于那个密封舱的看起来更是简单,甚至都有点疑惑:

  “如此改造观之简易,如何竟能在其上蹉跎数百年?”

  长孙皇后很小声,只是与李世民窃窃私语。

  李世民示意臣子们将这部分内容好好抄录研究,之后才回身摇摇头低声道:

  “那雕版之术不亦是如此?碑刻之法,先秦已有之,然……”

  长孙皇后点点头,雕版印刷术与那碑刻之术亦是内里相通,可若不是蔡候作纸,这一步说不得多少年才能跨出。

  随即与李世民并肩凝神望着光幕。

  如果说宋朝的技艺只是让她感觉方便的话,后世之术堪称鬼斧神工。

  【除了四大发明的联系之外,宋朝也开始尝试系统性的去学习研究这个世界。

  比如宋初的《易学辨惑》中就说科举之外有义理,义理之外有物理,物理之外有性命之学。

  由此之后宋朝的文人们的研究五花八门,可以说涵盖了相当多的方方面面。

  比如程颢曾经出海观星后,尝试计算过地球到月亮的距离,虽然因为当时对于宇宙认识不全有偏差,但也算是在天体物理上前进了一步。

  《附东见录后》里,程颢根据在泽州三个月中先后吃到三个地方的韭黄后,从植物生长成熟期与气温关系论证了经纬度的猜测,算是涉足了地球物理。

  后来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他当时杂七杂八的研究:

  卷三根据研究解州盐池,记录了化学范畴内胶体溶液的相关研究;卷六根据在空室弹两个完全相同的琵琶,研究了声学上的谐振原理以及共鸣原理。

  卷十九则根据铜制透光镜研究了物理学范畴内的光学;同时沈括还在书中纠正了中国第一幅人体内脏解剖图的错误之处。

  而沈括更厉害的还是他的天文学,改进了测量天体方位的浑仪,测出真太阳日有长有短,观察记录五星运行轨迹,测量北极星与北天极的真实距离,并得出了当时世界上准确度最高的结果。

  除此之外他的研究还涉及了地理上的地形学和地图学,水利、医药、军事、书画等领域也有涉及。

首节 上一节 188/4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融合黑龙天,打造诸天仙秦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