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我继承了北洋

民国:我继承了北洋 第205节

这么一点小要求,日耳曼方面自然也不会拒绝了。

威廉格勒纳将军等人,对于炎黄帝国提出的这项交易,表示认可。

不过,他们还是要和新政府那边商议一下。

威廉格勒纳将军,马不停蹄的赶回柏林,同日耳曼国大统领艾伯特,二统领谢德曼进行商议。

当艾伯特和谢德曼两人得知了炎黄帝国的要求之后,也大为震惊。

“上帝啊!炎黄人的胃口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得多。他们这是想要一举发展成为一流海军强国吗?”艾伯特惊呼道。

“炎黄人的确抓住了机会。他们想要从我们这里,占足够的便宜。”威廉格勒纳将军说道。

“是啊!不过对于我们来说,那些战舰如果不继续建造,只会被拆解,成为废铁。那样的话,先期的投入就完全没有回报了。与其这样,还不如卖给炎黄人。这样,我们还能够收回成本,甚至于还能够从中赚不少。

再说了,我们现在缺乏粮食和生活物资。炎黄人愿意用粮食和生活物资来作为构建费用,那无疑最好不过了。这可以大大的缓解我们的压力,也算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了。

艾伯特无疑是倾向于接受这笔交易的。

4.9“日不落人那边怎么办?他们肯定会极力反对的。我们根本就没有办法对抗日不落人。”谢德曼提醒道。

“我们只是做生意而已,日不落人要找麻烦,也找不到我们的头上,让他们去找炎黄人好了。再说了,炎黄帝国如果强大起来,也能够牵制日不落人。甚至于,或许还能够让日不落人栽一个大跟头。这无疑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艾伯特

说道。

谢德曼也是连连点头。

现在的日耳曼国高层,对于日不落人,也同样无比的敌视。

只不过,他们没有办法和日不落人对抗而已。

很快,日耳曼帝国高层就达成一致,决定续建这些未完工的战舰,出售给炎黄帝%

第四百零二章强大的帝国海军(第二更,求订阅啊!)

公元1819年3月2日,炎黄帝国海军大臣萨震秉上将和日不落国的军需总监威廉格勒纳将军,签署了一份秘密军售协议。

炎黄帝国以粮食和生活物资,向日耳曼国购买两艘‘巴伐利亚级’战列舰,四艘‘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和三艘‘约克级’战列巡洋舰。

其中,建造这些战舰所需要的材料,炎黄帝国负责提供。

日耳曼国负责保质保量的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这些战舰的建造

同时,‘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和‘约克级’战列巡洋舰,要按照炎黄帝国的要求进行改进。

炎黄帝国派遣一部分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前往日耳曼国的造船厂,参与到这些战舰的建造当中。

协议签署之后,炎黄帝国这边立刻起运粮食和生活物资,运往日耳曼国。

这一份协议签署之后,代表着炎黄帝国在海军主力舰方26面,再度实现了一个腾飞。

一旦协议完成,那么炎黄帝国将会再度获得两艘‘巴伐利亚级’战列舰,四艘‘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和三艘‘约克级’战列巡洋舰。

加上这一次获得的两艘‘巴伐利亚级'战列舰,四艘‘国王级’战列舰和两艘‘德弗林格尔级’战列巡洋舰。

炎黄帝国海军的主力舰数量,一举达到了17艘

单单是凭借这些主力舰,就使得炎黄帝国海军在面对东洋帝国海军的时候,已经拥有压倒性的优势了。

更别说,接下来炎黄帝国还要自行开工建造更为强大的主力舰。

这将使得炎黄帝国海军,迅速朝世界一流海军迈进。

3月18日,炎黄帝国海军从日耳曼国起程回国。

之所以又停留了这么长的时间,是要等候那些原日耳曼帝国海军当中,愿意接受炎黄帝国聘请的海军官兵。

现在的日耳曼国真的很糟糕,以至于足足有三千多日耳曼海军官兵愿意接受炎黄帝国的聘用。

这使得很多岗位上,都可以看到一个日耳曼海军军官和士兵,带着两三个炎黄帝国的海军军官和士兵的场景

而炎黄帝国海军,也通过这样的方式,迅速的熟悉和掌握了日耳曼人的这些战舰的性能和战力。

这样的话,也就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全掌握这些战舰,从而将战舰的战力发挥出来了。

在从日耳曼国返回炎黄帝国的路上,萨震秉上将也是一边航行,一边训练。

预计,历时两个月的时间,让炎黄帝国海军初步掌握这些战舰,初步形成战斗力。

这样的话,很快炎黄帝国就能够完全掌握这些战舰了。

3月19日,炎黄帝国,燕京,皇宫。

“陛下,舰队已经从日耳曼国起程了。不过,萨大人计划用两个月的时间,在路上对舰队进行训练。以便于能够让水兵们,在最短时间内掌握这些战舰,形成战斗力。”舰队司令沈洪烈上将报告。

不是要吃大亏吗?

袁恪汶的这句话,倒是让沈洪烈上将不由得心里一紧。

“陛下,东洋人真的能够干出这样的事来?”沈洪烈上将很是担心。

虽然炎黄帝国海军多了8艘主力舰。

但如果不能够将这些战舰的性能发挥出来,战力无法发挥出来的话。那么,这根本就没有什么卵用。

而东洋人目前虽然只有五艘主力舰服役,但东洋人无疑能够完全将这些战舰的战力发挥出来。

一旦东洋人狗急跳墙,铤而走险。

那么,炎黄帝国海军无疑就有危险了。

“东洋人本来就很偏执,什么事是他们干不出来的?这一点,帝国海军必须要预防才行。当然,如果帝国海军能够在回程的路上,就基本上掌握这些战舰,能够发挥出一定的战力的话。那么,东洋人也未必敢轻举妄动。

毕竞,他们如果失败的话,那后果绝对不是他们能够承受得了的。”

袁恪汶说道。

沈洪烈上将连连点头:“看来萨大人也是预料到了这一点。不过,帝国的水兵们应该可以勉强掌握那些战舰。再说了,足足有三千多日耳曼人接受我们的聘请。这些日耳曼人,都能够熟练掌握那些战舰。这样的话,也可以确保战舰性能的

发挥

“那么,就看东洋人这一次怎么选择了!”袁恪汶说道。

东洋人最终还是没有狗急跳墙,哪怕他们对于炎黄帝国一下子得到了这么多的主力舰,无比的眼红和嫉妒

但他们终究还是不敢孤注一掷,生怕万一输掉之后,会造成极700为严重的后果。

公元1819年5月19日,炎黄帝国海军舰队,终于回国了。

帝国皇帝袁恪汶,和一干军政高层,来到旅舜海军基地,欢迎舰队的回归。

一艘艘如同小山一样的庞大战舰停泊在军港内,这让袁恪汶和一干帝国的高层们,都无比的振奋。

“太好了,陛下。帝国海军有了这么多的战舰。那么,帝国终于不用怕东洋人了。”内阁首相徐事昌满脸的激动。

“首相大人,别说不用怕东洋人了,如果东洋人敢来的话,海军完全可以干掉他们,一雪前耻!”海军大臣萨震秉上将更是满脸的自信。

作为北洋时期的老人,他们都是经历过甲午之战的惨败的。

对于东洋人,在畏惧之余,也极度的愤恨。

现在,炎黄帝国海军拥有了如此强大的战舰,这不仅使得炎黄帝国海军强大起来了,更使得他们拥有了报仇雪恨的机会了啊!

“帝国海军从现在开始,已经是世界一流的强大海军了。帝国海军接下来,也将会变得更加的强大。早晚有一天,我们会报甲午之仇,让东洋人付出更为慘重的代价的!”袁恪汶斩钉截铁的说道

第四百零三章战败国的悲哀(第三更,求订阅啊!)

“陛下,我们这一次获得了八艘主力舰。但这些主力舰,目前还是使用的日耳曼人的舰名。我们总不能一直使用这些名字吧?

另外,我们向日耳曼人购买的那些战舰,也在开始建造了。那些战舰,也需要更名才行。”

萨震秉上将说道。

袁恪汶想了想,然后说道:“这样吧,‘巴伐利亚级’战列舰,更名为‘定远级’战列舰。目前回来的两艘,命名为‘定远’号和‘镇远’号。还在继续建造的两艘,命名为‘经远’号和‘来远’号。

‘国王级’战列舰,命名为‘致远级’战列舰。四艘依次为‘致远’号,‘靖远’号,‘济远’号和‘平远’号。

两艘‘德弗林格尔级’战列巡洋舰,命名为‘超勇级’战列巡洋舰,分别为‘超勇’号和‘扬威’号。

还在日耳曼人那里建造的‘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命名为‘龙骧级'战列巡洋舰,四艘依次为‘龙骧’号,‘虎威’号,‘飞霾’号和‘策电'号。

‘约克级’战列巡洋舰,命名为‘开济级’战列巡洋舰,三艘依次为‘开济’号,‘寰泰’号和‘镜清’号!”

袁恪汶随即就将从日耳曼人那里获得的购买的主力舰,全部进行了命名。

这些名称,都来自于之前的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

其中,还有不少战舰是在甲午海战当中已经被击沉的了。

袁恪汶这样的命名,自然让海军的将士们,无比的震动了。同时,大家心里也憋着一股气。

在继承了这些名字之后。

如果他们在未来的战争当中无法打败东洋人,无法为海军的前辈们报仇雪恨的话。那么,他们未免太无能了。

可以说,在这一刻,炎黄帝国海军的将士们,几乎都把打败东洋人,视为自己的目标了。

“陛下,这些名字都是战沉了的战舰的名字,会不会太晦气了~‖?”内阁首相徐事昌提醒道。

袁恪汶摇了摇头:“没有什么晦气的。那些战舰虽然被击沉了,但他们也是勇士。现在,就让帝国海军继承这些勇士的名字,在未来为他们报仇雪恨!如果不能够报仇雪恨的话,那将是帝国海军一辈子都无法洗刷的耻辱。”

“是,陛下。请您放心,帝国海军一定可以干掉东洋人,为先辈们报仇雪恨的!”萨震秉上将一脸的坚决

其他的海军将士们,也同样如此。

“我们虽然从日耳曼人那里获得了8艘主力舰。同时,还购买了9艘主力舰。这使得帝国海军已经一跃成为了世界一流的强大海军了。但是,大家别忘了这些战舰都是外购的。单单靠购买的话,是不可能真正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的。最关键

的还在于,我们要自行建造。

所以,从现在开始,海军这边要做好准备。我们要自行建造一块更为强大的主力舰。”

袁恪汶提醒道。

尽管,在下一场世界大战当中,主力舰已经不再是海战的绝对主力了。

但是,主力舰的作用依旧必不可少。

防空炸岛之类的,就不用说了。

在登陆作战当中,主力舰强大的炮火支援,更是舰载机无法比拟的。

再说了,距离下一场战争爆发,足足还有二十年的时间。

炎黄帝国海军自然不能够仅仅靠目前的这些主力舰撑场面了

炎黄帝国海军,也需要自行建造一批主力舰的。

“是,陛下!”萨震秉上将和沈洪烈上将都纷纷回答。

首节 上一节 205/3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九州:大秦太子,悟性逆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