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的老板朱元璋

大明:我的老板朱元璋 第155节

  见李伟痛快答应下来,朱元璋才微微颔首,想到他提及的这三条建议,他知道这肯定是后世的一些规则,他想先私下里听一听再说,于是便特意叮嘱道:“下朝后不要急着走,给咱把这几条再仔细说说。”

  不叮嘱不行,这小子下了朝跑得贼快,徐寿老胳膊老腿的不一定能追得上。

  “呃,臣遵旨。”

  李伟轻声答应,得,今儿个得加班。

  “行了,退下吧。”

  朱元璋和颜悦色的让李伟退下,然后又看向徐辉,顿时变脸斥责道:“哼,废物!咱要你们户部有什么用!”

  “臣知罪!”

  徐辉低着头,心里大骂李伟。

  “你也退下吧,回去好好想想!”

  “是是是,微臣遵旨。”

  徐辉低声下气的躬身退下,回到朝班之中。

  后面还有许多其他的事情等待处理,朱元璋先将此事放下,准备到下了朝,跟李伟问清楚了再做定夺。

  一个时辰后,早朝随着徐寿的尖声吆喝终于结束,没事的官员都可以各回自己的衙门了,有事的还要等着上午朝。

  而李伟,虽然不用上午朝,却被朱元璋给叫到了后面的谨身殿问话。

  “参见陛下。”

  李伟到了之后,先是向朱元璋行礼问安。

  朱元璋也是刚刚落坐,抬头看了他一眼,淡淡的道:“行了,免礼吧,你也别站着了,徐寿,赐座。”

  徐寿听到命令,连忙搬来一个圆凳给李伟。

  “谢陛下。”

  李伟不客气了,一屁股坐下来,轻轻揉了揉酸疼的腿,活动了两下,才感觉舒服了一些。

  从进宫门到下朝,一气站四五个小时,对他这个“娇生惯养”的现代人来说也是很遭罪的一件事。

  朱元璋淡淡的瞥了他一眼,轻声道:“还是这么孱弱,沐英走了你自己也得坚持锻炼,不要整天就知道偷懒!”

  李伟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是,谢陛下关心。”

  朱元璋颔首,然后开门见山的问道:“宝钞的事你是不是早就想好办法了?”

  李伟稍微迟疑了一下,也没有隐瞒,直说道:“不错,臣的确是早有察觉,私下里想了一些对策。”

  “嗯,那就说说吧。”

  朱元璋轻轻点头道,对李伟不作隐瞒的回答还算满意。

  李伟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陛下,这次倒钞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无非两个原因,一是宝钞易损,二是行用库不常设,您要知道,宝钞可不像铜钱似的,铸好了能用上百年也没什么事,纸钞毕竟是纸,频繁交易之中难免会损坏,而百姓手里有了坏钞却无处倒换,他们当然不喜欢用这东西了。”

  “就像这次,宝钞都发行五年了行用库才开,以前发行的宝钞恐怕有不少都已经坏在百姓手里了,他们吃过了亏,现在手里但凡有旧钞的,肯定都是希望能及时倒换成新钞了。”

  “然而这次户部准备不足,导致没有足够的新钞给百姓们兑换,百姓自然会担心,宁愿折价花出去也不想等着宝钞烂在自己手里。”

  朱元璋听得直皱眉,脸色凝重的道:“照你的意思,咱应该取消纸钞,继续使用铜钱才是?”

  “不是不是,纸钞有纸钞的好处,携带方便,发行成本也要低得多,比铜钱还是有许多优势的……”

  李伟赶紧摆了摆手,将纸钞的好处列举了一下。

  中国一直是贫铜的国家,铸造铜币是肯定跟不上经济发展的,在盛世之时往往会出现货币不够用,通货紧缩的现象,而且铜币也不利于流通。于是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在宋朝时应运而生,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

  然而纸不同于金银铜这些金属,损坏的要快得多。而这些王朝使用纸币数百年,却依旧没有发展出完善的钞法,一直将发行纸币当成了收刮财富的手段,导致纸币始终未能彻底取代金属货币的地位,最后反而让西方后来居上。

  听完李伟的描述,朱元璋一时有些左右为难,叹了口气道:“这么说来这纸钞还是得用,但如果如你所说,广开行用库的话,恐怕又会增加朝廷负担了。”

  “陛下,其实也无需广开行用库,这件事可以用商业的方式来解决,那就是开办银行。”

  李伟心中暗喜,抛出了自己的真正目的。

  朱元璋目光一凝:“银行?”

  “是,就是一种集汇兑、存款、放贷,甚至发放债券于一体的商业店铺,到时候百姓有了昏钞只需要就近向这些银行倒换成新钞就行,而朝廷只需要定期印制新钞,将这些银行回收的昏钞置换回来,收回销毁就行了。”

  李伟一句话吐出了好几种新名词,听得朱元璋一阵迷糊。

  “这是你们后世东西?”

  “呃,是的。”

  抄袭行为被当场拆穿,李伟脸色不由微红。

  朱元璋倒是没在意,继续道:“那你给咱详细说说,这个银行的汇总、债券什么的是什么意思?”

  “好的,他是这样……”

  李伟将后世银行的运行模式详细的解释了一遍,其实这也没什么难理解的,就说汇兑这件事,现在钱币兑换主要就是由官府在做的,百姓可以拿金银、铜钱去置换宝钞,当然,不许往回换。

  在宝钞刚发行的时候朝廷曾禁止过一段时间的金银铜钱,但是很快发现不行,只能又放开了。

  朱元璋听完了这银行的运行方式,尤其是听到其还能赚钱,顿时就大为心动。

  只是李伟还说了一些其他的,比如吸收存款,通过调节利率来调整货币投放量什么的,让他听得一阵头大,一时之间想不明白。

  然而这还没完,李伟讲完了银行,又引出了最重要的事:“陛下,这个宝钞不能滥发,你得根据大明的物产和市场使用情况进情调节,有放有收,这样才行。”

  朱元璋眉头紧锁,沉默了片刻,突然心中一动,抬头道:“徐寿,去把太子叫来。”

  他听不懂,但他的好大儿读书多,肯定能够听得懂。

  “是,奴婢这就去。”

  侍奉在侧的徐寿赶紧应道,然后匆匆离开。

  太子的文华殿离得也不远,过了片刻就来到了这里。

  “参见父皇。”

  朱标行礼。

  “坐,李伟,你把刚才讲的这些,再跟标儿讲一遍!”

  朱元璋伸手一指,让朱标坐在自己旁边,然后就吩咐李伟把刚才的那些重说一遍。

  李伟抿了抿嘴,想到银行的重要性,不得不忍着口干舌燥,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而且讲的比刚才更细致。

  朱元璋和朱标父子二人皆是眉头紧皱,苦苦思索,模样如出一辙。

  过了片刻,朱元璋侧目向好大儿投去了询问的眼神:听懂了没?

  朱标意会,同样以眼神回应:好像懂了,又好像没懂。

  朱元璋顿时不悦:再仔细听听!

  朱标:好。

  沉思了片刻,朱标开口问道:“这宝钞为何不能滥发,又如何收放?”

  李伟沉默了一下,这件事不太好理解,他得举个例子。

  “我举个例子吧!”

  朱元璋父子听到他要举例子,霎时来了兴致,上次李伟举的马车与小孩子的故事就挺有意思的,很容易就让人理解了事情的本质。

  “假设,一个村子里养了一百头猪……”李伟开口暴击。

  本来翘首以盼的父子二人,表情齐齐一怔,朱元璋皱眉,直接开口打断:

  “换个假设!”

  他觉得这小子就是故意的!

  “好的。”李伟好整以暇的答应下来,然后把猪换成了粮食。

  “假设一个村一年能产一万石粮食,这时村长拿出一万贯宝钞来,规定一贯钞能买一石粮食,同时也能买其他东西,以粮食价格作为参考,由于他是村长,大家肯定得听,不过现在有个问题,村长这些宝钞要怎么花出去?”

  李伟将目光投向村长朱元璋。

  朱元璋立刻明白了李伟的意思,毫不犹豫的答道:“当然是直接去买粮食!”

  “那你把村民的粮食全买过来了,村民吃啥?”李伟反问道。

  朱元璋表情一滞,想了想,道:“那就先花一千贯!”

  此时他已经意识到,这些凭空印出来的钱相当于是一种税赋,对于老百姓他还是挺善待的,现在大明的田赋税率总得来讲也就在5%~10%左右,按人丁收取。

第195章 简单的把戏

  李伟轻轻点头:“好,那现在这些村民卖掉一千石粮换成了宝钞,剩下的自己吃,宝钞他们可以拿去买别的东西,而不种地的匠户和商贩等人,收到这些钱也可以用来买粮食吃。而村长得到这一千石粮,拿去养兵,养士,这些粮食就没了,但是那一千贯宝钞依然是在村里流转的。”

  “然后第二年,还是如此,于是宝钞变成了两千贯,三年、四年……到了第十年,一万贯宝钞全部花出去了,这些宝钞在民间流转,按规定能买一万石粮食,但是种地的农户不可能把所有粮食都卖掉,所以这些钱是不可能买到一万贯粮食的,那现在怎么办?”

  李伟又将目光落在了这对猪氏父子身上问道。

  两人顿时一阵头疼,两个猪头四个大。

  此时他们已经明白了,这样发下去,宝钞必然会贬值,现在李伟才说到第十年,然而身为“村长”的朱元璋肯定不会停止发钞的,以后只会越发越多,十万百万不停的发下去,到时候村里没有这么多粮食卖,宝钞只能是贬值的下场,甚至发得多一些,就会彻底沦为废纸。

  到那个时候,大家再也不会卖给他粮食了,哪怕他是村长,也不行!如果强行的印发的话,甚至会引起国家动荡!

  想到这点,朱元璋心中就猛然一震,好家伙,他本来以为是一直印钞一直爽呢,没想到是印到最后火葬场!

  “那应该怎么办?”朱元璋脸色凝重的问道。

  其实他自己也早就觉得这样印钞好似会出问题,只不过他说不清楚到底问题出在哪,又会有什么后果。

  现在李伟用举例的方式,把大明浓缩到一个村的程度,简单明了的将宝钞的发行运转讲了一遍,顿时让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朱标此时的脸色也凝重了起来,目光凝视着李伟,等着他的回答。

  “也简单,只要改变发行方式就行了。”

  李伟胸有成竹的说道:“纸钞的发行方式主要有三种,其一,是直接购买贵用物品,像金银、铜钱这些保值的东西,将它们买过来存放起来,虽然你宝钞花出去了,但是你手里有这些东西,就随时都能再把宝钞再收回来,并且你有这些东西作为锚定物,宝钞的价值也更加可信。”

  听到第一条,朱元璋脸上露出不满的神色,这样发的宝钞是没什么问题,但是问题是这些金银还得存在自己手里,不能花出去,那他不等于白忙活了?

  “还有呢?”朱元璋追问道。

  “第二,就是发放贷款,比如还是这个村里,村长印好了宝钞,不直接去买粮食,而是把宝钞借给农户去买农具和油盐之类的日用品,虽然他们花掉了宝钞,但是他们每年都会产出粮食,还可以卖粮食把这些宝钞再赚回来,其他的匠户商贩也是样的道理,他们都会一边花一边赚,宝钞会在他们之间流转。”

  李伟继续道。

首节 上一节 155/2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开局招揽黄汉升

下一篇:九州:大秦太子,悟性逆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