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亮剑:咱老李最有觉悟了

亮剑:咱老李最有觉悟了 第609节

这样的支队要是多来上那么几个,

那还不得直接碾压式的将鬼子全给灭了呀?

而且,他们知道,这一天不会太远,

因为现在装甲支队里有三分之二都是总部派来的人,

据说,总部想要等那三分之二的人员锻炼出来了以后,

以他们为基础,组成一个装甲集团,

想到这里,

关汉光他们跑得就更快了,

未来可期,他们感觉脚都要更有劲了。

说起来这也是李云龙的锅,

冀省大部分都是平原,在这边作战,只要是油料足够,

李云龙完全有能力让这边的攻击集团实现摩托化,

也省的这样消耗体力的狂奔了。

李云龙也觉得这事需要纳入计划了,高调调就高调点吧,

鸟你都又是飞机又是坦克的,也别想着低调了。

在步兵大队狂奔的时候,

装甲支队正在嘎嘎乱杀!

鬼子反应不及,

只得被动接招。

李云龙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开着名为敌我识别的天眼,

哪里的鬼子集结起来了,

就指挥自行火炮大队赏它们几轮火力覆盖!

却说鬼子这边,由于李云龙的打击来得太迅速,

而且又是鬼子们哪怕做梦都没有想到过的船新版本,

所以,从冈部直三郎到最下面的小鬼子,

好像在这一刻,都集体被李云龙下了降头一样,

拿不出什么有建设性的反应。

就连出动一次性消耗品来极限一换一的招数,

也只是被打懵的应激反应而已。

说真的,这个时候这样一支队伍出现在战场上,真的有够欺负人的。

就鬼子那经常将坦克战车当做是移动炮台与移动掩体的落后思想,

它们怎么也想不到将将坦克弄成集群来使用,

会有这么大的威力。

不过,这可能也与鬼子面对的敌人有关,

在平原已经大部被鬼子占据的情况下,

鬼子真的没有必要整什么装甲集群。

所以,即便是汉斯猫那边已经“毫无波澜”了,

鬼子也依旧没有进行革新!

嗯,一定不是因为鬼子军部都是一群老顽固,

也不是因为鬼子是个抠抠搜搜的穷逼。

李云龙这一次可是爽爆了,

因为他同时还是装甲支队的支队长,

所以他打着检验装甲支队训练成果的幌子,

直接霸占了林青超的指挥位置。

林青超和另外几个副支队长讷讷不敢言,

只好在一旁大喊666。

额,这是不太能的,

李云龙之所以要亲自来指挥这一仗,

纯粹是看着这些鬼子条靓盘顺,实乃不可多得好教具,

李云龙打算亲自为他们来上一堂实战教学课。

李云龙是这么说的,当然也是这么做的。

每下达一个命令,他就会转过头告诉林青超,还有另外两个总部派遣来担任副支队长的干部,仔细说明自己是根据什么来做的这个决定。

不过,李云龙能教的其实也不多,

基础知识这些人肯定已经很扎实了,

现在李云龙能教他们的,无非是告诉他们在基于自己是装甲支队的指挥官时,

应该怎样去看待问题。

第514章 长驱直入,鬼子要润

在李云龙已经打爆第三十五师团,

并且已经开始对付独立第一混成旅团的时候,

冈部直三郎终于这才完整的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之所以这个时候才知道,

那是因为现在天还没有亮,

而且装甲支队的行动过于迅速,

根本就不给冈部直三郎反应的时间。

当冈部直三郎听说八路军派出了一种十分先进的战车,

并且这种战车数量非常多的时候。

纵然冈部直三郎已经有点心理准备了,

但是还是被这个消息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不过,即便是知道了,冈部直三郎又能够怎么办呢?

现在天还没有亮,

敌人的具体视情况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明白的情况下,

冈部直三郎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根据现在这八路军的离谱程度来看,

他们拥有一支先进的战车部队,

在冈部直三郎看来,非常的有可能。

毕竟,现在这支八路军连飞机战队都有了,

还有什么不能有呢?

说不定,什么时候在海上有一支舰队都说不定呢?

好吧,明白这一点的冈部直三郎变得更焦虑了。

要说之前,冈部直三郎觉得自己还可以通过兵力的优势,

打败正在包围第三十二师团的八路军,

现在,当李云龙放出装甲支队这个大杀器以后,

冈部直三郎就恨不得立刻跑路了。

在想着对策的冈部直三郎急得在屋子里走来走去,

现在真可谓是慌得一批。

此刻,在冈部直三郎脑海里,

只剩下一个念头,

学过英语的冈部直三郎的念头汇成一个单词,

换成中文发音,就是“润”!

是的,冈部直三郎已经想要开润了。

不过,考虑到敌情不明,

素问八路军喜欢近战夜战,

冈部直三郎根本不敢随随便便的就开润。

还有,虽然炮管子还没有杵到它的脸上,

但冈部直三郎却知道,

要是它开润的时候,被这帮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八路军装甲部队追上的话,

处于野战行军状态下的它们,将会像一块可口的小点心一样,被这装甲部队吞下肚子里去。

不过,毒打还没有打到冈部直三郎的身上时,

冈部直三郎还是有点心怀侥幸的。

首节 上一节 609/65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玩我吧!满朝文武全是乱臣贼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