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史上最狠暴君

大明:史上最狠暴君 第216节

  “陛下赏发军属勋田的标准是什么?”

  在这等态势下,内阁首辅朱国祚上前道:“400万亩的军属勋田,又是从哪些地方挤出来的,熊廷弼作为辽东经略,为何在做这些事情时,没有向兵部递条陈言明?陛下,这些可都不是小事啊!!”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规矩是不能随便破坏的。

  站在文官的角度来说

  ,朝廷是有宗法和礼制的,做任何事情都要按制办事,哪怕天子能随心所欲,但底下的官员却不能,若谁都能绕开中枢做事的话,时间久了那还了得?那还要中枢做什么?

  其实朱由校也理解这一想法,不过这次他必须要这样做,若没有绕开中枢有司,将400万亩军属勋田实发下去,就不可能将辽东所辖诸卫所清查一遍。

  毕竟想削弱辽东将门势力,必须要分而破之,这就必须要将卫所跟驻军剥离开。

  唯有先将卫所弊政解决掉,同时拿实实在在的勋田赏赐去安抚更多的底层将士,从而趁着建虏无力再战之际,先粗略的将辽东筛一遍,后面才能通过多次的对虏作战,逐步去剔除所谓辽将自重问题。

  建虏这块磨刀石,朱由校必须要发挥到极致,不可能砸下所有家底,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镇压叛乱,这反而是对大明最不划算的做法。

  就慢慢的打嘛,在打的这个过程中,逐步调整和完善大明军制,逐步治理和发展辽东,将损失降到最低才核算。

  更何况这次划的军属勋田,朱由校还有一项重要举措,他要在辽东地界推动引水种稻,革新种植水稻技术,辽东有那么肥沃的黑土地,哪怕气候寒冷些,可不该就这样荒废着啊,这在朱由校的眼里,简直是莫大的浪费!!

  要是这项政策能够推行起来,用个三到五年的时间逐步推广,加之试种红薯、土豆、玉米等高产作物,朱由校不觉得跟建虏持续作战,会对大明造成多大负担,一个核心群体不过百万的游猎区域势力,在朱由校眼里都不能被称之为政权,真要等大明调整过来,能是大明的对手?

  “这些的确不是小事。”

  想到这里的朱由校,眼神坚毅的看向诸臣,“可那时候的朝局,允许朕找谁去进行商榷吗?那时谁的心思放到这上面了?现在讲这些有什么意义?”

第331章 惊满堂

  朱由校这番直接的反问,使得在场诸臣无言以对,那时候的朝中局势不稳,诸党各派也好,其他文官也罢,精力和注意皆聚焦于朝堂,谁有心思去理会别的啊。

  不说过去的朝局怎样,就说现在,天子乾纲独断下,向辽东颁布密诏,使得大批援辽精锐分赴北直隶各地,让原本混乱的时局转瞬间发生逆转,大批贪官污吏被逮捕,牵扯仓场亏空的诸多群体被抓,这看起来对朝廷百利而无一害。

  只是在文官群体的眼里,武将统领麾下精锐插手地方政务,难保期间不生别的风波,万一有人生出不该有的心思,在地方拥兵自重的话,这对朝廷的脸面和威仪来讲,损失可就太大了。

  对于上述这些想法和观点,其实朱由校一眼就看透了,不过为北直隶整体发展与治理,更为后续谋划部署的推进,有些风险是值得去冒的,毕竟在朱由校的心里,对接下来的谋划已有定数!

  “既然都不说话,那便先听听朕的敕赏决断吧。”

  见眼前诸臣沉默不言,朱由校倚着软垫,语气平静的说道,随后便看向一旁的刘若愚,而刘若愚见状,当即便朝一处走去,准备宣读敕赏诏书。

  东暖阁内安静下来。

  朱国祚、钱谦益、孙如游、毕自严等一众阁臣廷臣京卿,各异的目光看向刘若愚及身后宦官,看到那一道道圣旨时,众人心里都明白一点,这场御前廷议啊,说是要商榷评功授赏之事,可实际上天子早就有决断了。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建虏背信弃义,以下犯上,背离朝廷安稳建州三卫之策,蓄意挑起战端,先后击败叶赫等心向大明诸部……”

  迎着殿内诸臣的注视,刘若愚打开第一道敕赏诏书,神情严肃的宣读着旨意,开篇就将建虏定性为反叛大明,建虏之乱乃是内乱,是大明必须要镇压的叛乱。

  朱由校就是要让所有人知道,建虏之叛必须要镇压,且在镇压下来以后,建虏所占建州三卫及别的疆域,都将纳归大明统治!

  在朱由校的内心深处,大明的疆域版图不该这样,重现秋叶海棠版图,乃是大明要走的第一步!

  待到秋叶海棠版图重现,等大明解决掉滋生的弊政与毒瘤,国内经济构架初步实现改变与发展,海陆军事力量得到提升,围绕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四角的扩张势头,便会逐步推动起来。

  特别是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的南洋诸岛,朱由校无论如何都要将其纳归到大明的统治下!

  幅员辽阔的大明既然拥有内河内江,那就应该再多一个内海,这样才符合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的特性!

  “……熊廷弼自危难出镇辽东,以强硬姿态震慑宵小,统率戍辽各部保卫明疆,粉碎建虏进犯之妄想,朕决意敕封熊廷弼为侯,授奉

  天翊卫推诚守正文臣,升授光禄大夫,允袭爵三代,赐号镇虏,加太子少傅,钦此!”

  一言激起千层浪。

  东暖阁所聚诸臣听闻此诏,无不露出震惊的神情,这开什么玩笑啊,就击退建虏进犯之势便敕侯爵,这赏赐未免太过丰厚了吧!

  自万历朝以来,过去这数十载间,除一个李成梁被敕宁远伯,期间就再没有敕爵,他熊廷弼凭什么啊!

  就凭他嗓门大?

  就凭他性子急?

  这还是熊廷弼是文官出身,在场诸阁臣廷臣京卿都这般反应,这要敢是武将的话,那难听的话更多。

  不过就算是这样,熊廷弼的赏赐也太丰厚了,授奉天翊卫推诚守正文臣,在大明敕爵礼制中,共计分为四等,一等是开国辅运推诚,这是属于开国才有的。二等是奉天靖难推诚,这是属于靖难功臣的,三等即奉天翊运推诚,四等是奉天翊卫推诚,武臣曰宣力武臣,文臣曰守正文臣。

  此等敕赏诏书颁布天下,那他熊廷弼便跻身勋贵之列,今后三代只要不犯大错,像谋逆这等死罪,熊家的殊荣与昌盛,是谁都他娘的挡不住!

  “陛下,辽左大捷是有熊廷弼之功不假,但是敕赏爵位过重,臣恳请陛下三思而行!”

  “陛下,辽左大捷非熊廷弼一人之功,纵使是要厚赏,也不可独熊廷弼一人,此等诏书颁告天下,恐引非议啊。”

  “陛下三思啊……”

  跟朱由校所想的一样,召至御前的这帮阁臣廷臣京卿,不少在听到这份敕赏诏书后,不少都跳出来反对了。

  不过对于眼前诸臣的规劝,朱由校根本就没有在意,不这般厚赏熊廷弼,他怎样能敕赏武将呢?

  大明勋贵群体必须更新换代,那批不中用的勋贵,断不能叫他们一直躺在功劳簿上,不能给国朝社稷分忧,那就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爵位是要授予有功之辈的,今后大明的爵位制度会更严苛,动辄想要一直承袭下去,断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辽左一战能取得大捷,彰显我大明国威军威,非一部之功,在辽左局势激变之际,朕着戚金、秦邦屏……”

  见天子没有理会诸臣,刘若愚遂拿起第二封敕赏诏书,用近乎喊的方式宣读着,以压制住群臣的声音。

  这一幕让诸臣皆表情凝重起来。

  可是当听到敕戚金为平虏伯,秦邦屏为定虏伯,陈策为抚顺伯,童仲揆为蒲河伯时,不少大臣站不住了,武将封爵本就备受他们忌惮,天子一口气封了四尊,这不是摆明要重武吗?

  不行!

  断不能这样!

  不就是一部突袭建虏贼巢,攻克赫图阿拉,俘虏不少建虏家眷嘛,不就是一部死守浑河,确保沈阳城安稳,与建虏展开鏖战嘛,即便是要敕赏,晋升他们的职务就成了,大不了多赏赐些金银,哪有敕爵的道

  理啊!

  “陛下!!”

  “陛下!!”

  一时间不少大臣纷纷出言规谏,而像首辅朱国祚、次辅钱谦益、群辅毕自严、王象乾、孙承宗几人,则静静的站在原地,可他们的心里却明白一点,天子恐想通过这次敕赏,来拉拢武将的心,以此来重整大明军威啊!

  奈何朱由校理都不理。

  他就倚着软垫不言,坐看这帮大臣出言规谏,一旁站着的刘若愚,则继续拿着敕赏诏书宣读。

  你吵你的。

  我宣我的。

  对于眼前这些大臣的反对,朱由校根本就不会在意,哪怕他们不承认敕赏诏书,但该颁还是要颁。

  朱由校想要通过这次敕赏,促成部分军改的谋划,更要促成大明勋爵的革新,仅有国公、侯爵、伯爵这等划分,在朱由校看来远远不够,他要对爵位进行严格细分,以此来激励文武立功,今后大明授爵会明确为社稷立功,不局限于哪个领域,不过今后的爵位敕赏,将不再包括土地赏赐一项。

  想要赏赐土地可以,那就只能是到海外范畴,大明本土不可能有了,而且朱由校还会明确各等爵位的土地上限,以此扼制土地兼并!!

  当然这些构想与谋划,要逐步的去推行起来,路是一步一步走的,谁都不可能连走都没学会,便想着去跑。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

  在这等混乱的场面下,刘若愚声音很大的宣读着,而保持沉默的朱国祚、钱谦益、毕自严等人,在听到说宣读的旨意内容后,一个个都算是笃定了心中所想,只是即便是这样,他们依旧很震惊。

  因为接下来的敕爵,再度翻出子、男两爵,且细分为四等级,继敕封一尊侯爵,四尊伯爵之后,在辽左大捷一战中,天子还敕封十二尊子爵,二十三尊男爵,可以说参与到辽左之战的有功将领,都得到了多数人难以想象的殊荣!

  只不过从所敕封的伯爵算起,皆是只敕一代,袭爵这种恩赏,朱由校是不会轻易便授予的,人不能得到的太多,否则就会生出惰性心理的,朱由校还需要这些将领去带领着大明军队改变。

  “该敕封的爵位都宣读完了。”

  待刘若愚念完以后,朱由校伸手掏掏耳朵道:“至于没有到线的那些赏赐,该晋职晋职,该赐田赐田,该赏银赏银,对了,朕要重申一点,赐田与赏银只能要一项,具体的赏赐明细朕已拟定,到时直接在归京诸部及在辽诸部颁布宣读即可,这里就不宣读了。”

第332章 军务院

  对于辽左大捷的后续封赏,朱由校很早就已经明确,除了爵位与职位以外,涉及实物奖赏就两种,即军属勋田和金银,并且该奖赏有着明确的标准线,不是你想多得就可以多得的。

  就像得到爵位敕封,就不考虑军属勋田了,直接赏赐金银,与此同时,会明确晋升职位对应级别,爵位是爵位,职位是职位,在大明军队之中,看的是职位而非爵位,这是朱由校必须要明确的!

  依着朱由校对这个时代的了解,绝大多数的人心属的实物奖赏,必然是土地,毕竟金银给的再多,终究有花完的事后,可土地就不一样了,那是可以传承的,哪怕传承是有严格条件,最起码土地在你名下时所产,可以确保小家的细水长流吧。

  所以便有了辽东的400万亩军属勋田,而可以承接这部分土地的群体,皆为戍守辽地的诸军,及先前征调的援辽客军,所有得到规模不一勋田的将士,他们的心都安到辽东这片土地上了,这就是朱由校想要的结果。

  而此前奉诏援辽的主力各部,包括部分被划拨进的辽南新卒,他们尚没有授予军属勋田,对待他们的奖赏,朱由校也考虑到了,那就是拿牵扯北直隶仓场亏空被逮群体,查抄名下的土地,先悉数划拨进皇庄田产内,再集中在几处府州县划出军属勋田,参考不同地域,执行有差异的授田份额。

  朱由校就是要通过这种方式,逐步在大明治下划出一定规模的土地,明令禁止杜绝交易买卖,这就可以扼制土地兼并,从而确保一定的社稷拥趸群体,他们缴纳的税收,是能够缴进国库的,当然朝廷要确保好他们的权益不受损!

  等大明境内的军属勋田划到一定规模,那么今后在对外进行扩张时,便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各个区域划出一定的军属勋田,从而让取得战功的将士选择,打下来的土地是需要有人驻留,那样才能形成有效统治,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毕竟想要推行这样的制度,就必须要有权属明确的土地性质,甚至要出台对应的土地法案,条条框框必须要明确,不能留下任何纰漏和隐患,不然今后的大明,必然会因为土地而生大乱!!

  这是一个较为漫长且繁琐的修订与探索期。

  “另外规谏的话,诸卿就不必再赘言了,诸卿说再多,朕也不会听。”

  朱由校向前探探身,露出淡淡笑意道:“哪怕诸卿不认或抵制,朕大不了继续以中旨来颁,只要立功的武将跟将士认就行。”

  怎么能这样啊!!

  听到这话的在场诸臣,那些强烈反对的人,一个个顿觉眼前一黑,天子这样乾纲独断的做事,那大明的宗法礼制岂不成了摆设?

  天子这样厚待武将,那大明岂不是乱了章法?今后大明万一走上穷兵黩

  武之路,这对江山社稷可无半点好处啊!

  “对了,还有一件事。”

  见有人要上前说话,朱由校却从宝座上起身,语气铿锵道:“鉴于此次敕赏牵扯较多事宜,朕决意特设军务院全权督办此次敕赏,此外,今后涉及镇压建虏叛乱一事,皆由军务院全权督办,何时建虏叛乱被镇压,何时军务院再议去留,朕去武英殿一趟,诸卿继续听旨吧。”

  说着,也不管在场诸臣何等反应,朱由校昂首朝殿外走去,而彼时所聚诸臣,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傻眼了。

  军务院?

  这是什么啊!?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自克继大统御极以来,每每想到辽东建虏叛乱,就备感平叛之困,而辽左一战固然取得胜利,但期间暴露出的问题诸多,如战前急递贻误,统属权责不明……”

  准备多时的刘若愚,瞧见天子离开宝座,就顺势拿起最后一道圣旨,待天子离开之际便宣读起来。

  走出东暖阁的朱由校,能清晰听到刘若愚宣读的内容,嘴角露出淡淡笑意,相较于敕赏这等事情,特设军务院才是他的真正目的。

  就像武宗皇帝筹设豹房一样,既然文官群体掌控的兵部,无法完全掌握在手,那便另起炉灶嘛。

  在朱由校的谋划构想下,军务院是跟内阁同等级别的,今后将会彻掌大明军队的对应职权,负责军事层面的对应权责。

首节 上一节 216/2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唐:从小卒到西府赵王

下一篇:三国:开局盲盒抽到大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