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无双吕布,杀敌就能变强

三国:无双吕布,杀敌就能变强 第217节

吕布看完后刚抬起头,就见蔡琰又拿来一份竹简,道:“班固曾言:秦之其位,吕政残暴。”

班固,就是汉书的作者,将始皇帝直接称呼为吕政。

吕布面露惊喜之色,没想到还真能扯上关系,始皇帝要是姓吕,那这事情就有搞头了。

不过蔡琰紧接着说道:“不过史记的记载有自相矛盾之处,夫君最好再看看始皇帝本纪。”

从蔡琰手中拿过竹简,吕布入眼就看到一段话。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

这段记载又明确说了始皇帝是嬴异人的儿子,跟吕不韦列传的记载相互矛盾。

同是一本史记,司马迁的说法前后矛盾,始皇帝到底姓什么,好像有点说不清楚了。

吕布稍作沉吟,然后就取来笔墨,将始皇帝本纪的记载涂鸦,笑道:“这段抹除不就行了。”

蔡琰闻言一愣,然后笑着点头,“自然没问题。”

既然有两条记载,那将不利于自己的删改掉就行,这对吕布而言并非什么难事。

何况攀扯亲戚这种事情,大家都知道是扯淡,只要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能攀扯上关系就行了。

有了史记这条记载,吕布就能跟‘吕政’扯上关系,而‘吕政’又是第一个皇帝,法统问题迎刃而解,吕布也能继续用秦为国号,且名正言顺。

至于认祖归宗,认四百多年前的始皇帝当祖宗,这玩意不丢人。

何况吕布还没改姓氏,反而是给‘祖宗’改了姓氏。

汉朝出于政治正确,在各方面一直黑秦朝,故而吕政这个名字反而要比嬴政、赵政更出名。

始皇帝姓吕这件事,也是被大汉这个正统王朝确定的事情。

既然大汉说始皇帝姓吕,那吕布作为始皇帝后人,替先祖报仇灭汉,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原本棘手的法统问题,这下子全都迎刃而解了。

“不过还有一点〃々 。”蔡琰再次开口道:“史记在当下是谤书,可信度可能不高。”

司马迁的史记在后世是正史地位,但在当下嘛...乃是实实在在的谤书,诽谤的谤。

至于原因,自然是因为书中有刘邦和刘彻的黑料。

一本书内有高祖和武帝的黑料,史记自然而然就成谤书,当下许多文人士子都不承认其内容。

“胡说!”吕布板着脸道:“史记我也读过,写得非常好,非常客观!”

“我愿称之为:‘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

“噗呲~”看着吕布假正经的样'5;',7?备::用',;群,?;8"?,5!0",2.9:6;;5!0"1子,蔡琰忍俊不禁,“好好好,大王说客观那它就客观呗。”

史记客不客观,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史记的内容利于吕布的法统,利于日后吕布登基,而且还有汉朝皇帝的黑料,那对吕布而言必然是好书,必须是史家之绝唱。

在汉朝是谤书,那在大秦就是正史,一切都要为政治服务。

就好像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到底蜀汉是正统,还是曹魏是正统,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答案。

以宋朝为例子,北宋时期就尊曹魏为正统。

至于原因,赵匡胤是接受后周的禅让,曹丕是接受刘协的禅让,两者本质相同,北宋自然要尊曹魏为正统。

尊曹魏为正统,那就是支持禅让的合法性。

而到了南宋时期,就开始尊蜀汉为正统。

至于原因,则是因为宋徽宗和宋钦宗被抓,南宋也怕金人玩一手禅让,让宋徽宗和宋钦宗禅位给金人,将宋朝直接取而代之。

而尊蜀汉为正统,那就是支持血统论。

刘备因为汉室宗亲而称帝,赵构也以血统而在南方称帝,二者本质相同,自然要改口风,从尊曹改为尊刘。

屁股决定脑袋,不管尊曹还是尊刘,都是为其背后的政治目的服务,后世的吃瓜群众讨论这个没啥意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吕布叹息道:“搞来搞去,都是因为我这平民出身啊。”

吕布草根出身,从小在草原长大,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故而需要攀扯一门亲戚,来包装一下吕布的出身,要不然哪有这么麻烦。

“大王能从一介白身打拼出如今的基业,已经非常了不起。”蔡琰安慰道:“不过法统的事情还是不可轻视。”

“陈胜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他最终失败。”

“张角说‘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但他也失败了。”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大王可别不把法统当一回事。”蔡琰认真道:“` 」有一个合理合法的说法,能够省去很大麻烦。”

蔡琰这话确实没错,要不然历朝历代的皇帝,也不会非要攀一门亲戚了。

曹操攀曹参,孙坚攀孙武,哪怕就是刘邦也攀尧帝。

而自汉之后,但凡是个姓刘的起事,都会号称汉室宗亲。

刘秀、刘备、刘裕...这三个还是成功的,没成功的海了去了。

就连南匈奴在五胡乱华时立国,匈奴人刘渊都知道攀老刘家的亲戚,以“兄亡弟绍”为名建立汉国,追尊后主刘禅。

攀亲戚这个事情,在当下还是非常有必要。

哪怕最泥腿子出身的朱元璋,登基后也亲自挑祖宗。

先是找到了宋代的朱熹,就是那个提倡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家伙,但回头想想这个人离得不远,才几百年时间,觉得不合适,于是继续往上翻,然后给自己挑了祖宗颛顼,也就是五帝之一。

老祖宗行得正,咱得天下那是应该的,就这么个意思!

这一条可以看做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一些个皇帝老祖宗就没有啥出彩的,这就得生拉硬拽的给自己找一个,历朝历代没一个例外。

“大王不是总嫌弃没人主动投奔您么。”蔡琰笑道:“(赵吗赵)想必等这件事情传出去后,必然会有人前来投奔。”

“真的?”吕布惊讶道。

要知道吕布为了改善名声做了许多努力,后来吕布才发现,貌似根本不是名声的问题,名声变好了也没人来投奔。

“此事传出,大王就是一个合理合法,有出身的秦王,堂堂秦王又怎会无人问津呢?”蔡琰神秘一笑道。

“那就拭目以待吧。”吕布也来了兴趣。

伸手将蔡琰抱在怀里,让她坐在自己腿上,道:“劳烦昭姬代笔,替为夫粉饰一下出身吧。”

“遵命。”蔡琰笑着答应下来。

在蔡琰的笔下,很快就给吕布安排好了出身,顺便还编造了一些神话故事,什么吕布出生时有异象,紫微星闪烁什么什么...再加上吕布力能扛鼎。

最终一个始皇帝后人,天生不凡的吕布,就这么被包装、编造出来。

“来人呐,将这份东西给贾诩送去。”吕布将蔡琰写好的东西交给下人补。

这东西送到贾诩手上,贾诩自然会开始着手安排,这些不需要吕布再操心了.

第【215】章 世家来投

弘农。

“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说得好啊!”

杨彪身子往椅子上一靠,眯眼陷入沉思,显然在权衡着事情。

半晌后,杨彪睁开眼睛,道:“来人,去把德祖喊来。”

一旁伺候的下人闻言,领命而去。

杨彪,汉室太尉,出身弘农杨氏。

因反对董卓迁都长安,杨彪被罢官,赋闲待在家中。

弘农杨氏名声太大,哪怕是董卓也没敢直接宰了杨彪,而是将其罢官撵走,眼不见心不烦。

而弘农郡就是吕布治下,就在函谷关和潼关中间,杨家就是弘农郡的地头蛇。

不多时,一名年轻人从外边进来,年纪看起来跟法正差不多,正是杨彪的儿子杨修,“孩儿拜见阿翁。”

杨彪摆摆手,问道:“关中最近关于秦王的传言,你可曾听闻。”

“略有耳闻。”杨修如实答道。

“你对秦王如何看待?”杨彪继续问道。

“大势已成,关东四路诸侯虽然联合进攻,却依旧奈何不得秦王。”杨修顿了一下,接着道:“依孩儿愚见,恐怕秦扫六国之事会再度上演。”

“哦?”杨彪很是意外,问道:“你竟然如此看好秦王?”

“关中乃龙兴之地,秦王经营数年,国险而民富。”

“阿翁而今220隐居,恐不知关中的变化,外界早就发生翻天覆地之变化。”

“秦王勇武,力能扛鼎,有万夫不当之勇,扫平关东是迟早的事情。”杨修对吕布的评价很高。

“那让你出仕辅佐秦王,你可愿意?”杨彪直接问道。

“全凭阿翁安排。”杨修不假思索道。

“既如此,你现在就动身去长安吧。”

“喏。”杨修当即答应下来。

“到了秦王身边,记得将推广史记的事情揽下,由你亲自负责。”杨彪叮嘱道。

“孩儿省的。”杨修心领神会。

吕布法统的合法性,完全建立在史记的吕不韦列传上。

为了自身的合法性,吕布自然要抬举史记的地位,将谤书变为正史,为史记正名。

而杨彪让杨修去吕布身边,并且要揽下此事,自然是因为此事跟杨家有关系。

史记刚刚成书时,司马迁是肯定不敢拿出,这玩意要让汉武帝看见了,那简直就是玩儿九族消消乐。

故而要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

直到汉宣帝时期,杨恽被封为平通侯,(aied)他看到当时朝政清明,于是上书汉宣帝,把《史记》献了出来,公开发行,从此天下人才得以共读这部伟大的史著。

而杨恽就是司马迁的外孙,母亲是司马迁的女儿,同时也是弘农杨家之人,杨彪的祖宗。

现在吕布要给史记正名,杨家自然不能坐视不理。

首节 上一节 217/2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亮剑:让你驱逐倭寇,你马踏樱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