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汉帝国之大帝刘宏

大汉帝国之大帝刘宏 第532节

刘宏又问:“其余几县呢?”

张让摇了摇头:“其余各县伤亡尚未送来.....”

刘宏坐起身来,沉声道:“这赵郡人口稠密,此次震灾波及范围甚广,受伤百姓定然不在少数,派人通知元皓、公与他们,先紧着重伤的百姓医治,同时做好防疫的准备。”

“是,陛下!”

张让领命,随后快步离去。

随后,刘宏吃了一点食物之后,便走出营帐,开始视察情况。

此时,赵县的百姓们在经历了失去亲人的痛苦之后,也已经重新振作了起来,与士兵们一同进行着搜救工作。

回到营地之后,刘宏也开始规划起了灾后重建的工作。

这一次的地震,是一次灾难,但也是一次机会,一次提高朝廷与官府公信力的机会,更是一次提升百姓凝聚力的机会。

因此,灾后重建,便成为了重中之重。

赵郡位于冀州东南,与并州、兖州、司隶接壤,地理位置还算不错,作为一个商业中转站完全可行。

第十日,魏郡、河间派出的几支救援队也赶到了赵县。

与此同时,经过急行军的御林营、虎贲卫与北军也相继进入了赵郡。

五月七日。

此时距离地震已经过去了十七日,随着朝廷与周边郡县的救援队伍,陆续进入灾区,赵郡的四十万灾民也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在这个时代,没有汽车、飞机,也没有铁路,救援的队伍能够在这么快赶入灾区,已经实属不易。

其中,除刘宏恰好经过灾区以外,朝廷百官们的当机立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粗略统计,此次参与救灾的队伍有将近一百多支,人员总共达到了三十多万,其中自发赶来的人数就有十万之多。

而且这还不算后面陆续赶来的那些队伍,如果全算在一起的话,救灾人数起码不会低于五十万。

经此一难,朝廷、官府的动员力,天子的号召力,可见一斑。

亲自带队的袁逢,在拜见了刘宏之后,也开始率领救援队与当地百姓,开始了灾后重建的工作。

五月十二日。

此时赵郡发生地震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各地。

与百官们设想的不同,民间并未有任何流言传出,百姓与学子们似乎更关心天子在灾区的情况。

两日后,天子在灾区的具体情况传回洛阳,大汉日报与皇家印刷厂,当即加班加点,将天子在灾区的所作所为,刊印在了报纸上。

当看到天子亲自率领军士徒步进入灾区,连续几日不眠不休抢救灾民的事迹之后,百姓们沸腾了。

无数青年学子,纷纷走上街头,大肆宣扬天子的光明伟岸。

“与大汉为敌,便是上天,仍能战而胜之!”

如此振聋发聩的讲话,如此霸气的天子,让无数的年轻人心中激荡不已,转而对天子极度崇拜。

许多狂热的追随者,更是直言:当今天子,可为千古一帝!

与学子们不同,百姓们更在意的是天子那句与百姓们站在一起。

陛下身为天子,竟然愿意为了他们去与上天为敌,这怎能不让人们为之感动?

正是因为如此,也没有那个蠢货,敢在这个时候散布不利天子的流言。

与刘宏一样,陈蕃与朝中百官也开始着手准备赵郡的灾后重建工作。

随即,尚书台再次发布数十道征召令,召集各地工匠,前往灾区,帮助受灾百姓重建家园,一时间应者云集。

与此同时,赵忠也召集了皇家商行下属的二十个会员家族,开始组织人手,前往赵郡开始兴建工厂、作坊。

当然看到皇家商行的这番动作,司隶地区那些一心想要加入皇家商行的商人大户也紧随其后。

很快,一支又一支队伍,携带着大量的钱粮、物资赶往赵郡。

第731章 你们是最可爱的

五月十五日。

此时距离地震过去已经过去了二十四日,刘宏也在赵县逗留了二十四日。

天子亲临灾区,率领数十万军民抵御天灾的故事,经过报纸、学子以及说书先生的大肆宣扬,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天下百姓无不为之动容,人人无不为之歌颂。

此时此刻,在百姓的心中,天子、朝廷、军队、官府的正面形象更加深入人心,真正的得到了百姓们的信赖。

学术界,也因为天子的那番言论,悄然生出了一种“以民为本”的务实思想。

太平教的张角也因为天子的“人定胜天”,当即修改了太平教敬天的思想,改而开始敬人,天子也由上承天命,改为了因民而立。

其意为:天子是为了保护万民而来,不是为了压迫万民;百姓需要天子,所以天子出现了,谁让天子的子民受了委屈,天子就会为他出头;高句丽如此、匈奴如此、老天亦如此。

或许是因为天子在此的缘故,赵县的灾后恢复进程很快。

城内的废墟基本已经清理完毕,有了医学院学员的加入,灾区的伤者也得到了良好的救治,打破了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的说法。

征召的民夫与百姓们也在工学院学员们的带领下,开始重建房屋。

皇家商行的人也来到了灾区,开始筹备工厂、作坊的建设事宜,足以保证受灾的百姓得到一份安稳的生计。

在确认一切都安置妥当之后,刘宏这才下令大军开拔,准备还都。

第二日一早,天色尚暗,赵县的数万百姓,便早早醒来,自发的赶到了天子的临时行宫,准备为天子送行。

说是行宫,其实不过就是一座稍微大一点点的帐篷罢了。

此时的刘宏仍在安睡当中,守候在外面的典韦并未进去通报,当然,百姓也不会让他进去通报。

天子为了百姓劳累了这么多天,也该好好休息一下了。

听着帐内传来的酣声,看着前方密密麻麻的百姓,典韦与周围的守卫们,心中也是感动莫名。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直至天明,参与救灾的八千羽林军士兵已经集结完毕,列队于天子的行宫外。

百姓们也于道路两侧,组成了长长的送行队伍,一直排到了城外,看着将士们疲惫的脸颊,人们无不心疼不已。

过了一个时辰之后,刘宏终于醒来,看着帐口折射进来的阳光,刘宏坐起身来,忍不住伸了一个懒腰。

听到动静的张让赶忙快步跑入了帐内,开始服侍天子穿戴衣物。

“张让,现在什么时辰了?”

“回陛下,现在已经辰时二刻了。”

“哦?这么晚了?”刘宏微微一怔,随即皱了皱眉:“为何不早叫朕起来?”

“陛下,您到这赵县这么久,还是第一次睡的这么香甜,奴婢不忍....”

说着,张让鼻头一酸,竟忍不住抹起了眼泪。

“行了,你也是上过战场的人,怎么跟个娘们儿似的?哭什么哭?”

刘宏话里虽然带着一股嫌弃,可是看向张让的眼神却是带着一丝柔和。

救灾的这些日子,张让一边伺候自己,一边还要监督着粥棚,巡视药材的分发,一直劳心劳力,比起那些将士们也不轻松。

很快,穿戴好了之后,刘宏便向着帐外走去。

“拜见陛下!”

刚一走出帐外,一阵整齐的声音就传入了刘宏的耳中。

“这是......”

看着道路两旁密密麻麻的百姓,刘宏也不由微微一愣。

身后的张让也走上前来恭声道:“陛下,百姓们得知您要走了,特意赶来为您送行的。”

刘宏点了点头,迎着百姓们那崇敬与感激的目光,走上前去。

“平身!”

“谢陛下!”

待一众百姓起身之后,几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年轻人的搀扶下,颤颤巍巍的走了过来,四名年轻人,扯着一块长约三米宽约两米的白布,跟在了老人的身后。

刘宏抬眼望去,只见那块白布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写的什么,刘宏看不清。

待到天子近前,那几名老人固执的将搀扶的年轻人赶到了一边,向着刘宏躬身一礼。

“陛下,老朽等人,都是是被您的士兵从废墟里背出来的,没有您,我等这条老命早就没了。”

刘宏笑了笑:“老人家此话差矣,那些将士们的父母也都是大汉的百姓,他们不仅是朕的士兵,也是大汉百姓的子弟兵。

百姓有难,子弟兵自然要出面的。”

“陛下说的是,将士们都是好样儿的,有这些子弟兵在,我们什么都不怕。”

说着,老人眼睛一红,眼角流出两行浊泪。

周围的士兵听着天子与老人的对话,不自觉的挺起了自己的胸膛,黝黑坚毅的脸庞也多了一抹潮红。

他们喜欢“子弟兵”这个亲昵的称呼,为了这个称呼他们可以无惧生死的去战斗,可以奋不顾身的去守护。

“这是赵县的全体百姓,连夜写的万民书,每个人的名字,都写在了上面,还望陛下能够收下。”

说着,那四名年轻人扯着白布,来到了刘宏的面前。

刘宏抬眼望去,只见万民书上,开头写着:“建宁四年,四月二十一日,赵县突发大震,百姓房屋倒塌、亲人离散,万分绝望之际,天子率领羽林军从天而降,救万民于水火.....”

后面也清晰的写着刘宏在赵县的所作所为,最后就是正反两面的密密麻麻的名字,

刘宏看向老人,笑声道:“好!这份礼物,朕收下了!”

随着刘宏话落,四名亲卫上前,接过了万民书,站到了刘宏的身后。

随后,刘宏看向周围吧百姓,朗声道:“如今灾害已过,朕也该走了,但请你们放心,朕会永远记得赵县,也会永远记得不惧灾难、奋勇抗争的你们.....”

“恭送陛下!!”

在一众百姓们的欢呼声中,刘宏翻身骑上了一匹战马,率领着将士们向着城外走去。

前来送行的百姓们也依依不舍的跟在了队伍后面,许多百姓也热泪盈眶的涌上前去,与将士们道别。

直至出城二十里,百姓们这才停下了脚步。

“陛下保重,我等您再来!”

首节 上一节 532/8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开局错把朱元璋当肥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