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第65节

第四十九章,电视机?液晶?

天津电子集团“消费电子实验室”是今年初因索尼(东通工)TR-54收音机的刺激而建立的。TR-54不仅让李强受到刺激,天津无线电厂的设计科从上到下受的刺激更大,因此消费电子实验室成立之后,设计人员工作主动性都特别强,毕竟上下都憋着一口气要打翻身仗。

在消费电子实验室,李强看到天电的下一代便携式收音机已经出了原型机,虽然有几分模仿TR-54的意味,但其中细节处确实有不少原创。不过,李强来天电并不是又来盯他们收音机的研发进度,而是视察另外一项工作:电视机。

这个位面国家电视事业的发展比原位面快多了,北京电视台、天津电视台、上海电视台现在都在筹建,天津电视台已经在试运行,能够发送电视信号了。

之所以天津电视台最先试运行,原因就是国内第一家电视机生产厂家交给了天电。消费电子实验室负责设计/理解苏联图纸,天津无线电一厂负责组织生产。生产出电视机的样机之后,总得有个测试电视机的电视台信号吧。

“嗯,现在电视机的显像管还是得从苏联进口,显像管是电视机的核心器件,所以,没有办法,只能先攒一个试试。”

汪亚雄,年初被TR-54“震惊”到的天电消费电子实验室主任,现在转向搞电视机了。

李强:“也还不错,除了显像管,其他的零件你们都做到自产或者立足于国内采购了。这可不止一个铁木壳子,还有很多电路和元件。不过,图纸也是苏联提供的吧。”

汪亚雄:“是啊。不过好消息是,我们钻研图纸钻研了两个多月,现在可以说实验室的电视机项目组,每一个成员都对电视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布置烂熟于心了。”

国内生产的第一台电视机就摆在实验室,外表是铁肋木箱子一个,正面面板有旋钮、有开关,有屏幕。木箱子可不小,正面长宽大概得有30寸X25寸,屏幕呢……屏幕8寸。

不是8寸X6寸,而是对角线8英寸,203毫米。

实际上这个电视屏幕要找到它的对角线在哪里挺困难的,它几乎就是个圆形的、正面鼓起的玻璃制“大眼泡子”。

这个大眼泡子还戴了眼镜呢。在屏幕前面有一个专门的钢丝架子,支撑着一块圆形玻璃。猜对了没?这块圆形玻璃实际上是一块凸透镜,在电视机前面的观众看屏幕,凸透镜就可以把8寸的屏幕放大成12寸。不过,如果人稍稍偏移屏幕-凸透镜的中心线一点点,就看不见电视画面了。如果是一家好几口人在一起看电视,这凸透镜还是得撤掉。

汪亚雄把实验室外的8米高的天线接到电视机屁股,打开电视机。电视台正在配合天电的电视机测试而播放电视信号,是一段循环播放的5分钟的相声。

用现代人的标准来看,这画质惨不忍睹,但李强和汪亚雄没有可供对比的,因此也没有伤害,相反两人看着电视感觉还不错。

李强:“你们下一步的工作有何打算?”

汪亚雄:“生产线的设计也交给实验室了,实验室成员到与无线电一厂联合设计。按照上次您说的原则,我们自己设计装配流水线,做到既保证电视机的组装质量,又要工作效率最大化、用工数尽量少,原材料浪费尽量少,能耗也尽量降低。除此之外呢,无线电一厂还打算自制显像管,这个已经立项了,我想再过不久就应该动起来了。”

汪亚雄的说的这些工作方向、工作要点都很专业很正确,看来不用李强再提点了。

李强:“你们之前参照的是苏联两型电视机的图纸设计,今天呢,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的参照品。”

李强的助手把一个大箱子拖了进来。汪亚雄、林恒看见箱子外包装上的日文字样,立时眼前一黑。

汪亚雄:“我们这款电视机又要被吊打了吗?”

李强点点头:“是。电视机这方面的形势比收音机还严峻。”

……

李强给消费电子实验室送了一台松下17K531黑白电视机,1952年产的。其实17K531并不是现在世界上性能最先进的电视机,但尽量向圆角矩形发展的屏幕、以及相对于天津自攒的电视机“超级大”的屏幕尺寸,已经足够让汪亚雄他们咀嚼好一阵子了。

样品给了,该怎么做天电集团自己知道。

李强得在天津去做另外一件事:拜访南开大学。

“高教授您好。”

李强在南开大学见到了南开大学化学系系副主任、元素有机化学教授高振衡。

高振衡:“哎呀,很意外,很意外。李组长,你好。”

李强是以中央科学技术发展专项小组的副组长身份拜访高振衡的。这个专项小组在过去三年已经做过不少大手笔的事,在高校学术圈名声可不小。高振衡知道这个小组的组长、副组长以及首席顾问钱学森经常到全国各地,召开座谈会、咨询会,“随机”选中研究员、教授们的一些项目,加大投入,甚至成立国家重点实验室。

加大投入时,“加大”的力度非常吓人。高振衡现在感觉自己不但学术会迎来巨大助力,甚至整个化学系的财运都来了。

李强:“高教授,您过去曾发表过几篇关于液晶的论文,能不能现在给我简要地科普一下,现在国际国内对液晶现象的研究到了哪个程度,未来可能会有什么发展?”

高振衡:“嗯……”

……

《2021统计公报》之“主要工业品产量及增长速度”表格:2021年,中国共生产彩色电视机产量1.85亿台。其中液晶电视机产量1.74亿台。

(所以现在国家这么早就探索电视机的生产以及电视事业了)

好吧,科技小组艰难地忽略掉1.85亿、1.74亿这两个让人惊骇的大数字,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液晶”两个字上面。

在50年代,“液晶”这个名词出现了吗?

还真出现了。

“液晶,即液态晶体,Liquid Crystal,缩写是LC,根据最新的学术观点,液晶是物质相态的一种。”

高振衡开讲液晶这个领域的发展。

“1888年,奥地利植物生理学家弗里德里希·莱尼泽加热一种植物油脂——苯甲酸胆固醇脂,本来是想研究胆固醇,但却观察到胆固醇苯甲酸酯在热熔时的异常表现。这种脂在145摄氏度时熔化,产生了带有光彩的混浊物,温度升到178.5摄氏度后,光彩消失,液体透明。但是,澄清液态油脂稍微冷却,混浊又复出现,并瞬间呈现蓝色。”

“莱尼泽对这种现象很不解,就向德国物理学家奥托·雷曼请教。雷曼自制了偏光镜配合具有加热功能的显微镜,深入研究,最终搞清楚了这种油脂降温结晶的过程。雷曼开始以为这种物质是软晶体,后改称晶态流体,他确定,偏振光性质是这种物质特有的现象。莱尼泽和雷曼因此被誉为液晶之父。”

“进入20世纪,欧洲科学家又发现了第二种液晶物质:氧偶氮醚。后来德国化学家丹尼尔·福尔兰德尔找到了一种经验公式,能预测哪一类的化合物最可能呈现液晶特性,然后合成该物质、测试。这样,他在20和30年代发现了多达20多种液晶物质。”

“现在液晶领域的最新发展,是把液晶物质分成了向列型、层列型、胆固醇型三个类别。对各个类别的液晶物质的研究,外国各大学和研究机构都有在研究,并且时不时可见科研成果诞生。”

李强来南开之前是做过一些基础功课的,因此高振衡的液晶科学简介他理解得很轻松。高振衡讲完之后,李强说道:“这一领域我们国内的研究是不是还比较薄弱?”

高振衡:“确实是。甚至我的工作里面,都没有把液晶作为第一研究方向。其他的……我都不记得还有谁在国内研究液晶了。”

李强:“液晶领域国内不能空缺。科技小组打算先在南开建立一个液晶技术的国家实验室,对这个方向的科学理论以及技术开展研究,您是否可以担任实验室的主任?”

高振衡:“李组长,实验室的主任,我来当也是可以,不过,这个国家实验室,我想可能不只是化学系的工作,还要加上物理系。从我这几年所了解到的以及粗浅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液晶这方面的研究已经超出了有机化学领域,涉及到了无机化学,甚至超出了化学学科,是一个物理和化学的跨学科研究项目。”

李强:“那好办,那就由你们化学系和物理系共同出人,组成这个实验室。南开的物理系也很有名呢,1922年成立,是全国最早建立的物理系之一,第一任系主任是饶毓泰先生。”

高振衡:“……好吧,好吧,我就受命组建这个国家实验室了。李组长,液晶领域的研究……不好意思,我暂时还没找到它的应用方向,是不是军队的科研单位发现了一些这方面的潜力?”

李强摇摇头,笑着回道:“高教授,这方面您先不要问了。”

高振衡:“好,那我就不多问。”

李强:“在这个领域,你们实验室成立后,先把国外学术界对液晶的研究成果全部吃透,然后,朝所有的方向开始探索。向列型、层列型、胆固醇型三个类别的研究,它们的具体特性搞清楚,以及,是否有新类别的液晶现象物质,你们也不要放过。国家实验室成立后,我们会逐年对实验室的成果进行考核,给你们的考核方式是——论文发表的数量和影响力。”

高振衡:“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每年都有若干研究成果可以拿出来,否则会影响到下一年的研究经费?”

李强:“是这样子的。”

高振衡说的这也是国内学术圈里已经流传开的科技小组的做事方式。

高振衡:“那我明白了。基础研究嘛,探索世界的奥秘,并为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方向指引。可是还是刚才那个问题,我确实不知道液晶现象能用在哪个工业方面。”

李强:“所以我给你的建议是,朝液晶研究的所有方向都尝试一下。况且,有时候,一种基础研究获得成果,与进入应用、收到实际效益之间是有时间差的,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几年几十年都有。我们不会那么短视,不会因为一个研究短时间内收不到实际的生产效益就忽视它。”

第五十章,中日民间自由贸易协定

1954年10月29日,自民党议员池田政之辅抵达北京访问,他来中国主要是为了谈判和签下中日第二次民间自由贸易协定。

为什么是民间贸易协定?因为现在日本政府只承认台湾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常凯申在东京开设了大使馆,日本政府也在台北派驻了大使。木有办法,美国逼的。

新中国成立后,在对外经济关系方面是不排斥和西方国家贸易的,既主张“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也主张“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1950年上半年,中国同日本的对外贸易额达到3000万美元,占同期中国对外贸易额的5%。但随即发生的朝鲜战争让一切都紧张起来。

好在朝鲜战争来得快去得也快,1951年1月双方宣布停火,6月签订停战协定,中日贸易重又活络起来。

也是在1951年6月底,在停战协定签署之后的第二天,日本议员高良富、帆足计和宫腰喜助一行3人绕道香港进入中国,又从广州辗转抵达北京,会见了外经贸部长叶继壮和央行行长南汉宸。在北京,三名日本议员代表“民间贸易商团”,叶继壮也变出一个“中国民间贸易组织代表”的身份,双方签订了一个贸易协定,也就是第一次中日民间贸易协定。

那时候朝鲜战争已经结束,但是日本经济还是有驱动力的,那就是美国的“基地经济”。美国在日本设立了一大群陆海空基地,美军在日本的驻军多达10万人,包括2个完整的师,这些基地大多是要新建的,土木工程和建筑业就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再加上美军在日本的消费,也算是能支撑起日本的基本投资。

不过到1954年,随着美军的驻日基地群陆续落成,基建拉动经济的效应渐渐就不那么明显了。在1954年倒是有20000名美军从韩国撤到日本,但这些人增加的是三产消费而不是基建投资,他们的投资——营房、训练基地,甚至从军事基地到日本大城市的专用高等级封闭式公路,在前三年已经投完了。

因此从日本的角度,这时候需要签署第二次民间贸易协定,扩大和深化与中国的贸易关系。

在海运安全方面,1954年1月一江山岛解放、大陈岛国军撤走,上海外海的安全性提升。空军和海航能有限覆盖近海上空空域,此时国军虽然仍然号称要封锁整个中国沿海,但南边珠三角有香港封锁不住,北边国军军舰最多到长江口的纬度就不能往北开了。

因此1954年,中日贸易可用的港口除了原先的大连(苏联海军基地在这儿),又增加了天津、青岛、连云港,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从上海发船贸易。

此时长期追随美国的吉田茂内阁总辞职,鸠山一郎内阁上台,也是中日第二次贸易谈判的重要因素。

10月份抵达中国参加谈判的是自民党议员池田政之辅,中方与池田政之辅磋商的是对外贸易部副部长雷任民。这次与1951年略有不同的是,与池田政之辅在北京谈了一个回合之后,雷任民又率团前往日本,和日本民间贸易团体进行具体的谈判。

中日第二次民间贸易协定的内容有:

1、由于双方民间贸易得不到日本银行的支持(都被美国盯着),无法直接结汇,也不能使用美元,因此双方采取以货易货方式,以英镑计价;

2、在协定有效期内,双方进出口额为5000万英镑每年;

3、由于有易货贸易的性质,双方贸易的商品品种划分为甲、乙、丙三类,规定同类货物相交换,甲、乙、丙三类物资的比重分别为40%、30%和30%。

这时候中国向日本出口的有煤、大豆、花生米、桐油、锰砂、镁砂、猪鬃、羽毛、羊毛、晶体管,日本向中国出口的是纺织机械、轮船、机车及零件、化工产品、起重机、卡车、农机、医疗器械。

向日本出口的大宗工业品只有晶体管。其实这时候中国的电子产品——收音机和对讲机在西方是能卖出去的,但不包括日本,日本的小家电势头此时已经起来了,中国对西方出口成品家电也是“溜缝”出去卖一点。

雷任民访问日本期间,与日本的民间贸易团体谈得也还可以。双方甚至签署了一个长期的合作协议,由日本提供苹果种子,中国山东开辟苹果种植园,几年之后种植园就可以向日本输出苹果了。

在访日的第三天,东通工(索尼)、松下、日立、夏普等几家日本公司派出的代表屏退了其他贸易团体代表,把雷任民包了。

这些日本电气公司要与中国方面谈超过千万英镑的大生意,无关人等退散。

不过,东通工的代表见到雷任民是眼泪汪汪的,开口第一句话就说的是:

“雷桑!为了日本电器行业能持续自由发展,请中国务必授权给我们晶体管的量产制造工艺!拜托了!”

……

这事还是从头说起吧。

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达到晶体管量产的国家之一,这个事实在电气和半导体行业已经是常识了。中国1953年底和东通工签订了持续1年的供货合同,此外也和松下、夏普签署了供货合同,量虽然没东通工这么大,但每个公司也超过百万美元了。

这种事情当然藏不住。1954年1月TR-54上市,4月东通工来了一波宣发,打开了销路,TR-54的销量开始井喷。

1954年6月,贝尔实验室找上门来,宣称可以授权一种晶体管量产工艺给东通工使用,授权费用开价250万美元,此后每一枚量产的晶体管价格里面,贝尔实验室拿5%的专利抽成。

东通工嫌贵,没买。

7月,美国飞歌公司跑来日本推销他们的“快速锗开关晶体管”,飞歌公司了解到中国出售的晶体管的价格之后,自砍一刀,晶体三极管只要7美元一枚,二极管5美元。

中国方面了解到这个情况,鉴于TD-5晶体管的出厂价已经降低到了2.1人民币(不到0.5美元)一枚,因此中国选择跟进,晶体管价格降到三极管6美元一枚,二极管4.5美元。东通工现在的两款电子产品内部结构都是按中国产晶体管的尺寸优化过的,更换产品要付出代价,因此在中国宣布跟进降价之后,东通工表示中国的供货不变,飞歌公司败走。

1954年9月,美国国会通过一项严厉的对中国贸易制裁禁令……

新的禁令不但不允许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甚至禁止使用中国零件或原材料的产品进入美国!

举个例子,哪怕是日本从中国进口猪鬃,自己做成毛刷,这毛刷在理论上也是禁止在美国销售的。当然毛刷这明显是“躺枪”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禁令当然不是专为猪鬃而设的,是美国想把中国晶体管占据商用半导体市场的份额给打死。

美国是日本最大的外贸市场,对东通工来说也是一样。更要命的是,美国宣布自己国内对中国产品进行制裁的禁令之后,又强压着他所有的盟友小弟也要遵守这一项禁令。因此,东通工不但不能向美国出口TR-54,也不能向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等国家出口TR-54,除非TR-54上面的晶体管是日本产的。

对了,也包括中华民国(台湾),也不能销售含有中国晶体管的TR-54。

这一拳下来,东通工真的扛不住了。不但东通工扛不住,松下、日立、夏普等等也扛不住了。

……

日本电气公司代表们的诉苦雷任民了解了,但这件事他没法做决定,密电发回北京外贸部,外贸部又找到财经委和国资委讨论这件事。

东通工开出的条件是,如果中国愿意转让晶体管的量产工艺,他们还是愿意出250万美元买授权,专利抽成也一样是5%。而且,东通工承诺,他们生产的含这种晶体管的电子产品不销售到中国以及社会主义阵营。

首节 上一节 65/19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我拿剑逼着水镜为我打广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