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第185节

第十四章,洪兄弟

台湾,基隆港。“周先生,您好您好,周先生今日大驾光临,真是令基隆篷壁生辉啊!"“还是叫我三叔吧。”“好的好的,三叔。哎,您是致公堂的红棍,我叫你叔叔是不是也臀越了……”“是美洲洪门致公总堂。沈秘书,我已经五年没有回台湾了,这三年基隆变化确实不小。”周先生,三叔,周永耀。美洲洪门致公总堂的红棍。沈秘书,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秘书室的沈昱科。周永耀身材不高,健壮有力,头上的板寸整整齐齐,每根头发都直楞楞竖立看。西装里面没有打领带,一件白衬衫前四颗纽扣松开,胸前隐隐能见到刺青,是两条穿过腰间的青龙。这青龙看画风不

像是本土画派,实际上是一位墨西哥纹身师的杰作。

这就是“龙头大哥”的范儿。周永耀从不坐飞机,他看见在天上飞的东西就害怕,只坐车船。此行从旧金山到台湾,他和手下的小弟们坐的是邮轮。五年前周永耀离开台湾时,在码头送别的都是洪门的弟兄,能打能杀,不过都是上不得台面的伙计。今天回到台湾,在码头迎接的却是国府的上层人士,沈昱科秘书长。原因无他,国府现在要拜托周永耀做一件事。在周永耀下榻的酒店,沈秘书设宴招待洪门一行,然后两人闭门密谈。周永耀:“沈秘书,从今年起,我们洪门就不再以民治党为招牌进行政治活动了,恢复洪门致公堂的称号。”

沈秘书:“民治党其实作为海外华人党派,活动还是有价值的。”周永耀:“可是台湾党禁呀。”沈秘书尴尬一笑。周永耀:“不过呢,洪门致公总堂对民国还是有感情的。黄花岗的72烈士,68位是洪门兄弟,孙先生的另一个身份是洪门的红棍。每年的双十节,旧金山到处是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其实设计这旗子的

陆皓东,也是洪门的大哥。

沈秘书:“是是是,党国也深知洪门的立场。民国有一句言语:不写洪门,便无法写民国革命史。”周永耀喝口茶。他刚才说双十节旧金山到处是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其实在这之前9天,10月1日的时候,旧金山到处是五星红旗…“沈秘书,两岸官方接触这个要求,还是美国人提出、美国人促使的,这的确,民国在这件事上,有点不积极。”周永耀放下茶杯实话实说沈秘书:“虽然是美国人提出并且一路推进到现在,但是,国府中的大多数还是赞成的。两岸之和平对中国、对百姓都是莫大的好事,我们也深知这一点。”周永耀:“我此次去香港见的,从我们洪门内部的地位来说,是对等的。可按照在白道上的官职,董先生是中共那边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的常委,我是什么?”沈秘书:“国民党党部的特派谈判代表。”周永耀:“我也不知道这特派代表是什么级别,就希望别差得太大吧。沈秘书,此次谈判的主旨议题又是什么呢?"沈秘书:“没有预设的议题,但我们预设的讨论范围是两岸的政治问题,而其中的重点,是两岸结束军事对峙状态。最近几年两岸其实事实上已没有相互瞄准的敌对状态了,但美国人希望用这种方

式,把结束对峙状态确立下来。

周永耀:“是不是谈完之后我们两个人发表的声明里面加上这一段?”沈秘书:“是的。”周永耀:“那么其他还有什么可以谈的话题么?”沈秘书:“两岸的通航,通过这次会谈,把现在已经事实存在的通航确立下来。”周永耀:“就是我在基隆港看到的那艘可口可乐舰队?”

周永耀乘坐的邮轮驶入基隆港时,一艘6500吨货船正在离开码头。这艘货轮船头两侧用红漆刷了大大的花体"Coca-Cola",这就是可口可乐的货船。可口可乐公司现在垄断了台湾与大陆之间贸易的交通工具。在台湾这边,是在美国的压力和可口可乐的骚操作之下不得不开了通航的口子,但国府仍然强地规定了,只有可口可乐公司旗下的货船才能进出台湾的港口。其他公司的货船国府说不放心,不让在大陆这边,同行是可口可乐公司给磕下来的巨大业绩,唯一通航权算是给可口可乐公司的福利。当年可口可乐公司是从一个货船租赁公司租船跑的首航,还是湿租。在掌到唯一通航权之后,可口可乐公司把这个货船租赁公司整个给买下来了。现在全公司的8艘货轮,都在船头刷了"Coca-Cola",都可以进出台湾的港口。1969年,可口可乐浓缩液的运输工作量在"可口可乐舰队"的运输任务里面还不到5%,其他95%运的都是各种货物“台湾各地的水果价格已经上涨两个月了,我看,明年你们得多开辟一些果园了。”说话的是一个美国人,联和品牌公司(UnitedBrandsCompany)的亚洲区经理杰克·帕尔默。听了帕尔默的建议,台湾这边的果农联合会孔秘书挠头说道:“这就没有那么快,要开辟新果园,就要买地,把稻田改成种果树要时间,从种下果树到能有收成也需要时间。而且,我们还得有一个预期市场的信心,我们得确信今年、明年、后年,今后很多年水

进。

果都会一直紧俏,如果没有这样的市场预期是不行的。

帕尔默:“孔秘书,我可以十分肯定地告诉你,台湾的水果会持续紧俏。因为中国大陆对水果的需求将会持续上涨。中国人的工资在增加,工人数量也在增加,进口农产品是必然的趋势,而且会越来越大。

孔秘书:“什么,这是从大陆那边的视角来考虑吗…帕尔默:“事实上就是这样,你们就是大陆的果园。”孔秘书:“如果大陆不要我们的水果了怎么办?”帕尔默:“这不符合市场规律。台湾,因为与大陆的距离近,从台湾向中国的沿海城市供应水果有天然的优势。我甚至都能猜到中国对全世界农产品的规划格局:台湾因为距离优势和热带因素,将主

要供应水果;菲律宾供应香蕉,泰国和南越供应大米,北美供应小麦和玉米,南美供应大豆,印尼供应棕榈油,粮食不易腐烂,用多长时间运输都可以,因此可以从离中国很远的地方采购。中国一定是这么安排的。

孔秘书:“这样,台湾的经济,至少是台湾的农业,就离不开大陆了。”帕尔默:“种水稻不也离不开海外市场么?听说台湾到1969年都还是稻米出口地,向日本供应了10方吨大米。....这不值得,每一亩土地的产值,水果比水稻高多了。”孔秘书:“帕尔默先生,我们对此还是有疑虑。国共之间的关系,冷到冰点或者热到沸腾,都是有可能的。”站在码头旁两手插兜的帕尔默转过身来:“究竟要有什么样的前景预期,才能让你们果农联合会下定决心买地扩天种植面积呢?一份15年的长期水果进口合同,够吗?孔秘书:“15年,大概,不应该是够了。您的意思是说,贵公司可以与联合会签订这样的长期合同?”帕尔默:“不过在这之前,我要先和红色中国签订一个15年的长期合同....您不相信我吗?”

香港。“香港,挂的还是米字旗,干!”周永耀与国府的沈秘书长谈两次,在台北呆了两,然后还是去基隆坐邮轮前往香港。在维多利亚港,周永耀看见到处飘扬的米字旗,嘴里骂了一句。“周大哥,您好您好。”“董大哥,久仰久仰。”周永耀与董戊初见面,寒喧了两句,周永耀嘴里的话题又回到了香港:“迟早得让英国人把香港还回来。这么繁华的一个香港,割让给白佬了!便宜了英国人。”董戊初:“在谈了,在谈了。”周永耀:“你们,不,贵方,在和英国人谈收回香港的事?和平收回吗?”董戊初:“主席说,应该是不用打仗。”周永耀:“那就最好不过了。其实,台湾和大陆之间统一,我看也不用打仗。”董戊初笑道:“哎,一会儿我们展开正式会谈的时候,你要是说这句话,可是要被会议记录员记下来的啊。”周永耀哈哈大笑:“记录就记录。我听说啊,香港的繁荣有七成靠的是大陆,有三成靠的是越战。”

董戊初:“这大陆和越战,有点儿是重合的。周大哥,您看见窗外码头上的那些集装箱了没有?”两人在酒店的最高层海景餐厅就餐,从包间的落地窗向外跳望,港口码头和上面堆集的集装箱一览无余。“看到了吖,从广州转运到香港,准备上船运走的。”董戊初:“这些集装箱准备运的地方是南越,接收方是美军。这些集装箱从广州运出来的,里面装的是美军的物资:有军服、军帽、军、袜子皮带,有水壶水壶包,子弹包,急救包,除此之外,我

听说这些集装箱里还有几十万个汽车零件。其实1965年刚刚开展的时候,我们还供应不了汽配,但现在呢,我们可以供应美军军车的汽车零件了。

周永耀:“哇,这我以前真不知道,这么说,中国一方面在给北越军事援助,让他们捧美国人,一边在卖给美军军需品?”董戊初意味深长地笑笑。周永耀翘起大拇指:“你们行。”董戊初:“国际战略、政治站队这些东西很复杂,不过呢,政治站队和做生意是可以互不干涉的。我们在这方面很灵活,不过,海峡对岸也还算灵活吧。”周永耀:“他们也从越战里面赚到了钱,不过这钱本来就是他们可以赚的。”.台湾是在从越战赚钱。从战争扩大之后,台湾的修造船业就因此而得益了。不过在六十年代,世界海上贸易每年都以百分之十几的速度递增,就算没有越战,造船业和修船业也是极其红火的。在第三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关闭之后,海运需要的巨型货船更是带起了一波造船业狂潮。而台湾相比日本韩国的优势是一一他们不只可以卖用作军用的民品,还特么可以直接卖武器弹药..…在过去8年,常经国一直念叻的发展基础工业、在基础工业落成之后建设台湾自已的军火工业,到现在,也有一些成果了。“这是台湾军械公司生产的5.56毫米小口小径子弹。”在西贡,台湾军工的销售代表抓起一把子弹:“精确度和美制子弹完全一样。价格比美制M193便宜10%。怎么样?”“产能就更不用怀疑了,我们的兵工厂规模不是一般的大,每年供应一两亿发洒酒水。”“不只是5.56NATO,我们还有7.62NATO,还有12.7毫米重机枪弹,要不要都看一下?”

第十五章,周董会谈之后

1970年2月在香港的这次两岸会谈史称"周董会谈”。周永耀、董戊初。明面上,这算是洪门两系在一起叙旧。他们两人会谈的时候的确也有一多半时间在谈洪门事务,只不过,其中有一些政治议题。洪门之间的议题其实双方最关注了。比如董戊初问周永耀,民治党为什么解散,是不是常凯申胁迫的。周永耀则问董戊初,致公党在大陆发展得咋样。即使政治议题,在会议记录里面,也只是以“旁观者”的口吻谈了几句。不过意味深长的是,这几句话在会谈中提出之后,获得了双方的共识,比如"鉴于海峡两岸当前处于分裂状态,但双方均在谋求国家统一,咸认为两岸应尽快对文书查证这一问题加以妥善解决。”一一文书查证是一件具体的事情,这个好说。但前面的“鉴于可就有意思了。比如"两岸现在已有和平的事实,未来应当可以达成和平的政策,以促进经济上的互利。”一一经济上的互利,是致公党和美洲洪门致公总堂利益相关的问题。但前一句“未来应当可以达成和平的政策则是一个政治远景预测。比如"当今世界贸易日趋活跃,台湾与大陆近在熙尺,两岸货物直航贸易、台湾海峡之自由航行已成事实,未来应当可以达成自由通航的双方约定。”一一也就是把现在的不白不黑的轮船直航,以文本的形式确认它是合法的。

常凯申:“周董?周董是谁啊?”宋美龄:“是周永耀和董戊初,周是美洲洪门致公总堂的红棍,董据是从大陆去香港和周永耀谈的。”常凯申:“他们致公堂谈这些话题作甚么!搞得外界都用周董会谈来形容了!”

宋美龄:“最初呢,是严家涂院长想启动文书查证,因为有许多物权产权,人丁档案的事,实在得对面稍作配合才能继续。严家涂就委托了洪门的人去和对面谈,这洪门的身份不算很敏感,但又能代表我们这边说上话。

常凯申激动得想从轮椅上站起来:“这里面他们掺私货了!什么叫做双方均在谋求国家统一?这不是把我们与共匪对等起来了吗?什么叫两岸现在已有和平的事实?这不是说我们不想光复大陆了么?宋美龄按住常凯申:“达令,别激动别激动,激动了对身体不好。一会儿我们还要站很久呢。”常凯申不说话了。现在常凯申在台中的酒店歇息,一会儿他要视察台中,视察的时候在那些军队和地方官面前最多只能挂拐杖。所以得先坐在轮椅上节省体力。去年9月,82岁高龄的常凯申车祸,身体状况急转直下,现在为啥还这么拼?嗨,这可能是宋美龄逼的。宋美龄现在也不美国-台湾两头跑了,这半年全在台湾。不但每天都形影不离陪着常凯申,她还您惠、劝说、或者软磨硬泡逼常凯申频频抛头露面,到台湾各地视察、发表讲话、召开会议。因为去年车祸之后,台湾政界开始流传一个传言:老头子身体不行了/很快就要归天/脑子不好使了,禅让程序即将启动,已经担任国防部长执掌军队,1965年起又和严家涂一起掌控行政院的常经国

就要当总统了!

所以,还不赶紧巴结常经国去!常凯申常经国是一家人.……禅让就禅让吧。可宋美龄可不一样,他是宋家人。宋家在常凯申逃台之后实际上已经放弃了国民党,常凯申这个岛主他们宋家实际上处于半抛弃状态。相对的,常凯申对宋家也不那么亲密了。除了对宋美龄好之外,宋家的其他兄弟要么自愿退出,

要么被常凯申逐出,总之都不在民国的权力中心了。

至于宋美龄,嗯,这必须要强调一件事:常经国不是宋美龄亲生的.……因此宋美龄很清楚,她在台湾的风光生活只与常凯申捆绑在一起而不可能和常经国有什么关联,常凯申如果禅让不当总统了,常经国当然会把他爹供到太上皇的位置上,常凯申会很好,但是,她宋

美龄的好白子就到头了。

所以车祸之后,宋美龄严厉驳斥了“老头子不行了"的传言,说常总统现在身体还硬朗着呢,可以活到100岁。不仅要从言论上驳斥,还要以实际行动驳斥。于是常凯申白天轰隆隆大车队出去视察,发表讲话,晚上主持会议,忙得不亦乐乎,一天下来累得直翻白眼,但第二天又要开会、批文件、视察、讲

话...

行政院这边,在周董会谈结束后,与周永耀接洽的行政院秘书沈昱科被解除职务。常凯申在搞清楚周董会谈的会议公报内容之后非常生气。之前不是说周永耀和对面谈只谈文书查证的问题吗?顺便给你们洪门提供一个机会叙旧。你们可以谈文书查证协调问题,可以谈谈洪门各堂口发展到哪儿了,小弟们有多少了,但那些政治话题是你

们谈都不能谈的知道不!

常凯申现在搞不清楚,到底是周永耀胡来,还是行政院向沈昱科布置任务的时候沈昱科胡来,还是行政院严家涂自已在胡来。既然不太知道,那干脆这三方各打五十军棍。沈昱科炒鱿鱼。严家涂亲自到总统府递上检讨。周永耀..混社团的,人还在美国,治不了。只能让他们社团在台北、高雄的4处产业关门整顿。北京。“…….这就是我与周永耀会谈的全过程,会谈纪要是双方都签署过之后发表的,但会谈中我们谈的不止于此,只是有些话题暂时不宜发表为纪要,都在这份会谈全过程记录里面。”董戊初返回北京之后,见了主席。“董委员,你为两岸的事务立下了一份功劳,你们美洲总堂的那位周永耀,也立功了。”董戊初:“可是,主席,周永耀他是半自愿、半接受美国人的请求,才来台北、香港与我们会谈的。在这次会谈结束之后,周永耀他也写了一份和这个差不多的全过程记录,现在应该是送呈给美国情

报局了。

总理:“这件事如果不是美国有一些政治人物在后面推动,常凯申和民国政府未必就有这么积极。”主席:“我们有这么小气吗?不管周永耀是自愿的还是受美国人委托,他做了这个事,那就应该记功。”

华盛顿。周永耀确实是答应了华盛顿的请求,这才从旧金山去台北、再从台北去的香港。要不是因为华盛顿邀请,周永耀都不太想回台北。其实整件事情的总策划可能都要归到华盛顿的几个共和党议员、尼克松头上。当然不是说大陆这边没有策划,大陆的态度在几年前就确定了:定下基调,你来谈我随时欢迎。问题就是台湾任何时候都不来谈。

美国那边在台湾屁股后面端了一脚,于是有了周董会谈。“尼克松议员,越南已经发展成为一场不折不扣的垃圾战争,这场战争如果不停止,将对美国的全球利益构成严重的威胁。”尼克松对越南战争看得很透彻,他现在把乔治·凯南请过来做了几天自己的私人顾问,乔治·凯南给了他一个明确的预判:越南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体系中,价值趋向于零,而美国却向越南投入了55万,不,57万作战部队,吸掉了美国全年军费的40%。长此下去,即便美国赢得了越南战争,从全球战略的角度看,也是净

亏的!

更不要说从现在的战局来看,美国无法赢得战争的概率很大!尼克松:“只有我在四年之后才能阻止这场灾难了。如果战争一直持续到1974年,会怎么样?”乔治凯南:“由于越南吸走了大量美国的注意力,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形势都很不妙。在非洲,勃列日涅夫挥舞看卢布,,正在夺走一个又一个的国家。在南亚,我们本可以用一笔印度人无法拒绝的巨额

援助二次性把这个经济陷入困境的国家拉到自己的阵营,可我们没有。就算在东南亚,美国也只能把精力集中在越南、老挝、泰国和柬埔寨,而忽略了马来西亚和印尼。发展到1974年,那就是这三个地区的局势继续恶化,甚至有可能彻底失去这些地区。

尼克松:“更糟糕的是,中国与苏联即便发生了论战,却还是在越南共同支援北越的行动。”乔治·凯南:“这正是我这一年来不停地批评约翰逊的地方。1968年8月的捷克斯洛伐克事件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可美国没有抓住。”

乔治·凯南的观点,当然是不惜一切代价搞死苏联,其他的都可以让。在苏军的履带踏上布拉格街头之后,美国政界的这一部分人立即提出了一套分化的构想,对苏紧逼,对中缓和。具体就是;在奥地利或联邦德国收容捷克斯洛伐克逃离的民众和官员,成立一个组织;与罗马尼亚接触,鼓励罗马尼亚向苏联要更多的政治和军事独立性;以侵略为理由,在黑海、波罗的海采取更

主动的军事对峙措施。

在亚洲方向则反其道而行之,督促常凯申政府与大陆举行和平谈判(不是两个代理人,而是直接的官方会谈),并启动与中国建交的流程。在越南撤军,哪怕北越是苏联和中国共同支持的也无所谓。

虽然越南战争苏联和中国都有参与,但越南是中国的邻国而不是苏联的邻国,从越南战争抽手,释放的主要的缓和意愿是对中国的至于苏联,乔治·凯南认为撤军并恢复和平之后的越南以及整个中南半岛不可能沦为苏联的势力范围。这里可不是东欧。然而一一所有的这些建议,约翰逊基本都没有听进去。

在欧洲采取更主动的姿态,增大军事压力,是要以军费打底的。军费呢?都扔在越南了。在亚洲.….是有了周董会谈,可是谁都知道周董会谈和两岸直接会谈还是有差距的。而就算这个降档次的周董会谈,还是在共和党议员策划,在国会辩论了好几天才得以通过的。

1970年2月24日,台湾海峡。这又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中远公司旗下的11方吨铁矿砂船“中远17号”从印尼丹戎不禄启航,经南沙、中沙群岛,接近了台湾海峡。台湾海峡事实上的通航早就在进行了,只不过以前,通过台湾海峡的都是挂外国旗帜的商船。虽然这些这外国也不全都是什么大国强国,比如挂巴拿马旗的、希腊旗的.….但一个外国旗子挂在船头,还是有一些作用的。现在,挂五星红旗的货船也要通过了。百分之百纯正的中国大陆货船,旗(注册国籍)是中国的;船是中国的,产权和使用权都是;船员是中国的;目的地也是中国。“中远17号接近台湾海峡南端,南海舰队海军航空兵就依照预案动了起来。1架预警机起飞在海峡南端的口子巡逻,基地还有2架预警机随时可轮换。4架战斗机在预警机附近转圈,海面上则是一艘护

卫舰带着2艘猎潜艇,在“中远17号"附近5海里的地方平行航行。

“未发现空中敌对目标。”“未发现空中敌对目标,未发现海上敌对目标。”预警机每2分钟报告一次他所探测到的空情和海面情况。“中远17号"进入台湾海峡。这载重11万吨的矿石船航速不快,只有12~13节,铁矿石又不会过期变质。所以,它穿过台湾海峡大概得十几个小时。预警机:“未发现空中目标。护航对象即将离开探测范围,完毕。”在福建外海上空飞行的接班的预警机:“未发现空中目标。”“第二次汇报,未发现空中目标。"“第三次汇报,未发现空中目标,发现海上目标。航向275,航速16,型号判断,国军护卫舰。”在预警机的屏幕上,最大的亮点是"中远17号”,还有一个小亮点,现在预判是一艘国军军舰,从基隆的海军基地开出来之后,进入台湾海峡,和"中远17号"的距离越来越近。看到这艘军舰出现,预警机附近的4架我军作战飞机的位置立即向前推了40公里。这是2架战斗机和2架战斗轰炸机,战斗轰炸机是挂了2枚空舰导弹的。

为了这次穿越台湾海峡,空军和海军做好了一切作战的反应程序。“航向275,航速16。….航向280。”“航向285。"这台湾军舰好像在稍稍调整方向,以让自己的航向和"中远17号"平行“我是中华民国海军邵阳舰。”在公频,随着滋滋的电流声,国军军舰的无线通话信号变成了话音。“我是中华民国海军邵阳舰。”“祝贵船,一路顺风。”

第十六章,海洋贸易时代

“五,四,三,二,一"“!”(【車】!)(发射!)日本内浦航天中心,装在长长的定向导轨上的Lambda-4S运载火箭尾部冒出白烟和耀眼的火焰,拔地而起升向天空。1970年2月21日,日本再次发射运载火箭和人造卫星。为什么是“再次”,因为之前的3次都失败了。Lambda-4S运载火箭1966年就首次发射了,可惜火箭在头顶两干多米的地方突然爆炸。1968、1969年,日本又试了两次,火箭都炸了,损失3枚运载火箭和3颗卫星。1970年,日本打算试第四次。日本在60年代初就决定要搞航天,发射自己已的运载火箭和人造卫星。其他国家搞运载火箭都不是什么大事,就日本的事儿比较大。众所周知,运载火箭和弹道导弹的技术大半是相通的,你能搞运载火箭,那就能很快搞出弹道导弹来。因此,在得知日本的运载火箭研究计划后,美国站出来做了一点小小的要求:你要搞运载火箭,可以,但是,这个火箭上面不能带有制导设备。也就是不能在运载火箭上装惯性陀螺平台和纠偏的舵面、控制系统,完完全全就是一枚无控火箭。无控火箭怎么发射卫星到近地轨道?不管那么多了,阿爹的命令是必须执行的,所以Lambda-4S运载火箭真就是一枚无控火箭这也是它发射时为什么要一条长长的定向轨道的原因。因不但有定向轨道,而且这条轨道的指向、倾角都经过严密的计算,精确的调校,保证Lambda-4S运载火箭在发射升空后,火箭不断加速,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的时候它刚好进入一个可以环绕地球飞

行的轨道。

日本这也算是把无控火箭玩到极致了。内浦航天中心的测控组以及所有参与人员都紧张地仰望天空。当火箭正常飞行直至消失在视野中之后,所有人又一股脑拥挤在控制厅,看火箭的遥测数据。当数据显示火箭没出什么问题,一直飞到了太空,“天隅”号卫星已在轨道上运行了,所有人这才开始欢呼。这枚重24公斤的卫星倾角31度,近地点350公里,远地点5150公里,一个大大的椭圆形。一一无控运载火箭发射的卫星一般就这样,从理论的纸上计算它的最佳(最省力)的轨道就是这个。其实日本本来给大隅号卫星定的轨道是450公里/5000公里,但是,无控火箭发射总会有误差。只要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保证它的近地点在200公里以上,卫星就不会因为擦看大气层而掉下去,就

算发射成功了。从现在观测到的参数,卫星的近地点350公里,离"发射即坠毁"还有不少距离。

这让日本的航天从业者更加自豪了。《日本進宇宙!!!》(《日本进入航天俱乐部!!!》)“日本成为继苏联、美国、中国、法国之后,第五个向太空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读卖新闻》的这篇文章,作者的语言兴奋得有点语无伦次。其实这篇文章完全没写到关键点。中国的报道虽然没那么兴奋,但却高度概括和总结了日本这次卫星发射的独特之处:“Lambda-4S运载火箭既无惯性陀螺仪和制导系统,也无地面无线电指令修正,其搭载卫星入轨全凭火箭初始的指向性,这在世界各国的航天发射中是从未有过的。”“Lambda-4S运载火箭开创的无制导入轨流,为将来运载火箭的低成本化以及廉价人造卫星提供了一个值得尝试的思路:在主要性能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将运载火箭的结构做到最简单。”?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就提出低成本航天发射、廉价人造卫星,这思维是有点超前.…不过这个思路,在中国航天,钱学森已经尝试了几年了。液体推进剂的弹道导弹停产之后,从1969年开始,钱学森、航天工业系统重新整合了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生产体系,所有的火箭总装工作合并到河北的航天载具生产联合体。这个生产联合体的大型火箭总装车间只有47名职工。根据...根据苏联那边的数据对比,苏联的运载火箭总装车间得有240名职工,而且他们的火箭出厂质量,不说也罢。运载火箭的标准化和通用化设计也在进行。长征-2和长征-3号运载火箭现在完全是利用库存零部件在生产,预计1971年,最后一枚长征-2捆绑式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之后,液氧煤油的长征-4运载火箭

就会全面接过3.4米运载火箭的班。

就在Lambda-4S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的前一天,中国在酒泉将一枚通信卫星用长征-2号运载火箭发射入轨,但这次发射都不在人民日报头条报道了,尽管这枚低轨道通信卫星重2.9吨而且星上设备技术含量很高。

上当天的人民日报头版的消息是另一则工业/科技领域的新闻:《中国第一艘27万吨巨型油轮成功下水》

根据1954年西方对油轮的分类法,油轮载重量超过25万DWT的算是VLCC,中国这边的分类命名则叫巨型油轮。载重超过44万DWT的叫ULCC,中国叫超级油轮。27万DWT的油轮当然算是VLCC。在大连造船厂的船坞,前来出席下水仪式的工业界、船舶界人员都对眼前的这艘巨轮惊呆了。27方DWT的载重,加上自重和燃油重量,满载的时候是一个超过30方吨的庞然大物。这艘VLCC名叫“敖德萨"号,由苏联订购,将来应该会执行从苏联到意大利的原油运输航线。全长330米,和尼米兹级航母差不多,但是吃水差不多是尼米兹级的两倍,宽度也比尼米兹级航母大一1969年1月,中国与苏联签署原油轮购买合同,一共订购4艘VLCC,“敖德萨"是第一艘。在它之后,还有3艘,全都在1971年7月之前交付。“你们船舶工业系统都能造这么大的船了,那,造艘航空母舰应该也不是问题了吧?”大连市市长仰望小山一样的“敖德萨"号,不断发出感慨。“这怎么说呢,如果要造航母,船肯定不是问题了,咱这可是400米巨船坞,”大连造船厂的厂长回答道,“造船设施也不是问题了,那么大的吊车,吊什么都可以。不过航母还有许多其他的设备,现

圈。

在还没有到位。

船舶工业局的副局长韩海敏:“比如主机。我们现在眼前这艘敖德萨号,它的主机还是进口的,我们正在安排国内合资生产。.…….但即使我们能生产VLCC的主机,航母的主机和民船的主机也完全不是一个路数。

市长:“对了,苏联现在都要从我们手里买VLCC,是不是我们在造船这一块,已经超过苏联的水平了?"“只能说在造船业的某些领域超过了吧。”在1967年以前,各国还觉得原油运输船大型和小型各有用场,到现在,就只剩一个思路了:大,造得越大越好。

由于苏伊士运河在1967年因战争关闭,现在两年半过去了,恢复通航仍然遥遥无期,因此世界各国的原油轮就越造越大。中国第一艘VLCC是给苏联造的。中国现在的石油属于自用足够、但很少出口的现状,既不需要大批量往外运石油,也不需要大量进口石油。不过苏联有大批量出口石油的需求。在中国掌握VLCC的建造技术之后,第一时间就向全世界推销中国产的原油轮,只不过现在暂时还没打开西方国家的市场。苏联有自已的原油出口需求,每年出口量数千万吨,其中半数是通过海运运

输,于是,苏联就充当了中国VLCC的第一个订单国。

这就是苏联与中国关系继续保持密切的好处:中国产品在还未打开西方出口市场的时候,苏联和东欧市场往往可以成为良好的接盘地区也不能说是接盘,中国出口的商品性价比一点问题都没有,基本都达到了国际主流货色的水准,只是还没在西方国家培养出品牌声誉和购买惯性而已。而在苏联那边,从中国买东西不用美元/黄金,这就让苏联也不可能断掉和中国的关系。不管是用卢布还是用人民币,中苏之间的贸易都可以规避苏联外汇不足的缺陷。

VLCC用于出口,那中国就没有自用的了?也有,不过不是运油的,是铁矿石船。唔,1969年中国的钢铁产量是6500万吨,比前一年的5500万吨增长了近20%。同期日本的钢铁产量也往上跳了一条,从7200万吨跳到8300万吨。这么高的钢铁产量,没有进口铁矿石是撑不住了。继从印尼进口铁矿石之后,中国与巴西淡水河谷签署协议,从1970年开始进口巴西的铁矿石从巴西运铁矿石到中国可比印尼远多了。不过,如果有25万吨矿石船加持,从巴西运铁矿石到上海的综合运费,比用11万吨矿石船从印尼运往上海的运费差不多。于是,在建造VLCC的同时,用和VLCC相同的主机、与VLCC相似的船体结构的25万吨矿石船也在设计了,如果无意外的话,1970年3月就会在上海开工第一艘。“我们注意到,一方面中国自清中叶以来逐渐失去了世界最大的经济体这一桂冠,到1949年,中国这个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甚至可以用'无足轻重'来形容,到现在,二十年过去,中国经济也只

是重新回复了向上的势头,还谈不上登顶,至少在二十年内还是这样。

“但是,现在中国现在正处于其五千年历史从从未有过的时代:”“海洋贸易时代。”

第十七章,天寿,苏联人来中国学习造船了

苏联造船工业部第二副部长、国家造船委员会委员叶格罗夫在中方人员的陪同下进入大连造船厂七号大坞,顿时感觉自已进入了一个巨大的峡谷。大船四百米七号大坞.确切地说,长度是445.5米,深度20米,加上头顶巨大的龙门吊,给人的空间深度观感远不止20米。人在坞底抬头看天,很自然地就会恍然觉得自已在一个峡谷深坑中。叶格罗夫突然有些感。二十年前,叶格罗夫来过中国,在上海帮助中国江南造船厂修改造民国时留下来的修造船设施一一都是一堆破烂。十八年前,中苏造船技术转让协议签署,是苏联帮助中国升级扩建上海、大连的造

船企业,从修船升为造船,从造小船升为造大船。

虽然这次只是来中国考察造船业的一个分支一一民船,但这仍然让叶格罗夫晞嘘不已。如果他懂中文,那么此时脑子里浮现的应该是“士别三日吴下阿蒙"等等成语。二十年过去,现在苏联造船工业部要派代表团来中国学习取经了。“实话实说,上周敖德萨号下水的时候,我在现场,提心吊胆的。心里一会儿在想,340米长,满载三十多万吨的大家伙,它浮得起来吗?一会儿又在想,这么大的一艘船,自重才6万吨,会不会拖

出船坞就折断了?直到它安然拖到了装码头,我才长出一口气。

船舶工业部副部长、主管民船的柴树潘与叶格罗夫在船坞底部跳望。虽然他们在船坞之中,可在船坞坞门的工人就如同蚂蚁大小一一坞门离他们有大概四百米。叶格罗夫:“27万载重吨、自重仅有6万吨,这的确让苏联的船舶设计局相形见出了。实际上,黑海造船厂也设计过25万吨的巨型油轮,自重高达10万吨,可想而知,这种油轮的建造成本远高于你们

的型号。

柴树潘:“实际上,我们能做到这一步也是有外来助力的。从1966年到1968年,我们从三井造船购买了55项专利,从考库姆购买了71项专利以及一款26.2万吨巨型油轮的图纸,这是我们建造巨型油轮的基础。

首节 上一节 185/19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我拿剑逼着水镜为我打广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