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第116节

二战末期,盟军商定的对德国的处置是这样的:纳粹德国的领土到德国投降时谁占的归谁管制;德国的首都柏林,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

希特勒完蛋之后,虽然1945年5月8日的时候柏林完全处于苏占区之中,这个条约也是必须执行的,还是四国军事占领柏林,以便于彻底消除纳粹对这个国家的影响力。

于是英美法占领的半个柏林就成了一块飞地,第一次柏林危机(柏林大空运),就是因苏联封锁了柏林通向西德的陆上通道而引起。

到1959年,赫鲁晓夫又拿出当初盟军签署的条约提醒西方:你们的驻军权益到期了,该从西柏林撤军了啊,把完整的柏林归还给东德。

英美法说:不还。

西柏林市民立即组织了一次公投,投票结果压倒性多数决定:西柏林是西德的一部分,俺们不入东德。

苏联和东德大骂北约暗中操纵投票,逼西柏林投入资本主义的怀抱。

光骂还不够,苏联在东柏林的驻军动起来,对北约加大军事压力。

北约立即下令驻西柏林的军队进入临战状态,双方坦克对坦克,而且这些坦克的弹舱里真的储满了炮弹。

6月3日,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见的面。

赫鲁晓夫一上来就质问西柏林无限制吸纳东柏林市民是对华约的挑衅,肯尼迪表示脚长在他们身上,东柏林市民来西柏林,和西柏林市民去东柏林是一样方便的,滞留不归也一样是他们的自由。

整个维也纳峰会,赫鲁晓夫在大部分时间都表现得咄咄逼人,肯尼迪则情绪比他稳定,跟吃了镇定剂似的。

这后来被赫鲁晓夫判断为“肯尼迪这个人不够狠”,我能拿捏他。

其实不是肯尼迪不够狠,而是在开会前他就和幕僚确定了自己会谈当中所有可能涉及到的底线,赫鲁晓夫不管怎么表演,肯尼迪守线就得了。

而且肯尼迪也没有主动出击去攫取比底线更高的收益(主要是他刚当上总统还不久,不太敢玩谈判技巧)。

就这样,古巴问题和柏林问题两人都没有达成什么一致,第二天,肯尼迪谈起了禁止核武器扩散和禁止核试验的问题,和第一天迥然不同的是,赫鲁晓夫表示了赞同。

赫鲁晓夫认为如果双方都有善意,禁止核试验、全面的核裁军都是苏联欢迎的。而且苏联和美国也应该限制核武器技术的转让。最好是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只有美、苏、英、法、中五国。赫鲁晓夫又进一步发挥说道,如果西方国家不向法国转让氢弹技术,那么苏联也不会向中国转让氢弹技术。

(中国:喂,喂,这话以前你和我说过吗?)

但是,关于“联合国什么时候呼吁召开核不扩散条约谈判会议比较合适”的问题上,赫鲁晓夫和肯尼迪又没能谈出一个可靠的时间表。

所以,持续三天的维也纳峰会,最终的成果是:两人扯淡扯了三天,互相试探试探底线,然后就没了。

而且,双方都认为自己已经发现了对方的弱点。

赫鲁晓夫认为肯尼迪不够狠,肯尼迪认为赫鲁晓夫这个人粗鲁并且情绪化。

不仅是对赫鲁晓夫,肯尼迪现在对整个苏联体系都有了新的看法。

还没离开维也纳,肯尼迪就和他的秘书商量,五角大楼需要重新调整美军的全球战略部署:

向西德增兵2个师,其中一个师从美国本土调出,另一个师从驻日美军那里调过去,从美国西海岸转移1艘航空母舰到东海岸,这样出现在地中海的美国航母可以常年达到2艘;

制定欧洲战略底线,确定在受到苏联武力威胁时美国会进入紧急状态,并显示如有必要将进行核战争的决心;

还应当要求国会授权将征兵人数扩大两倍、动员预备役部队,将全美的地下防核掩体数量增加一倍,以在核战争来临时容纳更多的人口。

总的来说就是,美国的战略要进一步偏向欧洲,这无形中符合了艾森豪威尔卸任前的安排。——虽然两人一个民主党一个共和党,而且在竞选时肯尼迪将艾森豪威尔的外交政策批得体无完肤,但当上了总统,就得从实际出发考虑问题了。

况且这个时候的西太平洋-东亚地区,好像也没什么保持重兵的必要性。美国在西太平洋驻扎的20万美军,要说打进中国逼中国换颜色,那是远远不够,添一个零都未必能够。要说防御中国对外扩张——那么连20万都不用。

本来越南的形势一度紧张,但到了六月份,好像又没那么紧张了。

中国试爆了原子弹,接着就发布了自己的核武器使用原则: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

在5月份,副总统林登·约翰逊访问了南越。副总统访问,比1月份麦克纳马拉的级别更高,但这次约翰逊去之前就放话了,说我去越南访问不是为了让美军直接介入越南的。

约翰逊和吴廷琰谈的主要是如何提高南越政府的统治能力,如何提高南越军队的战斗力。吴廷琰这次表现得非常配合,表示愿意在美国的帮助下进行社会和经济改革,遏制社会危机的,平息农村矛盾,从根本上防止共产主义的渗透。

约翰逊非常高兴,给吴廷琰戴了一顶高帽,说他是“东方的丘吉尔”,把吴廷琰给高兴得抓耳挠腮眉色飞舞。

吴廷琰也主动地拒绝了美军派遣游骑兵部队进入南越执行“特种战争”的方案,尽管这个方案五角大楼已经打算在两年之内不予施行了,但既然是吴廷琰亲口说出来的,那五角大楼也乐得把这件事定性为“越南共和国主动拒绝了”。

随约翰逊的专机一同前往越南的还有一组人,叫做“变革考察小组”,也就是帮助南越进行社会和经济改革的小组。这一组人要在南越呆至少3个月。

在西贡,这一组人看到的是乱糟糟的市容,街头既有霓虹闪耀的不夜区,也有棚户草屋连片的贫民窟。西贡市毗邻的西贡港远看一片繁忙,近看——考察小组进入港口查访,港口官员悄悄告诉他们,码头工人现在一半亲共,另一半组成了各种各样的黑社会。

考察小组组长建议港口官员利用黑社会来对付亲共的码头工人,官员苦笑。

在西贡港装船运走的货物当中,最多的是稻米。从这里每天有至少2艘6000吨货轮装满干稻谷离开南越,运往世界各地。

“这些稻米运输船,单子上写的是开往新加坡、香港,其实其中有大半转个口就卖到中国了。”

港口官员悄悄告诉考察小组。

“中国竟然从他们所称的反动国家购买粮食?!”

小组长十分吃惊。

“买,从越南买,从泰国也买,现在中国人一年比一年有钱。中国还想向越南出口商品呢,不过被吴总统否决了。政府现在禁止任何中国商品输入进来。”

小组长:“这是对的。但是,你们向中国出口粮食,每年出口……80万吨,而中国在援助北越粮食,每年援助10万吨。换句话说,你们向中国出口的粮食,有可能经过周转之后落到了北越的手里。”

“这我就管不到了。其实吧,对我们南方的农民,还有出口贸易商来说,只要是把稻米卖出去,管他卖的是谁呢,中国人给的美元,和新加坡人给的美元,不都一样吗。”

考察小组在南越看到了一幕奇景,而肯尼迪和他的随行团队在维也纳,也看到了一幕奇景。

维也纳峰会之后,肯尼迪要顺访西德,然后访问瑞典。在维也纳机场,空军一号旁边停了一架中国国航的苏式客机,中国人正三五成群地陆续从机场大楼走出,上飞机。看样子这些中国人是分拨返回机场的,飞机就在机场等,什么时候人齐了什么时候起飞。

“这是中国外贸部组织的商务代表团,他们在奥地利洽谈结束之后,就会飞往伯恩,行程和我们完全重合。他们在西德也铺开相同的商业贸易洽谈工作。”

随行的秘书说道。

肯尼迪:“商务代表团在奥地利是想套购什么先进工业设备吗?”

秘书:“既购买先进的工业设备,也在销售他们生产的轻工业品。”

肯尼迪:“就和中美之间签署的贸易协定那样?”

“比我们的那份协定要紧密得多。中国和奥地利在1957年签署了双边贸易协议,这两国之间的进出口往来近乎自由贸易,不需每年都做评审。当然中国那边几乎每次交易都有国家出面,现在欧洲人都知道了,在外贸时可以把中国当做一个单独的公司看待,China Company。”

肯尼迪:“商务部在准备新一个年度轮回的中美配额贸易协定,商务部给出的数字是……”

“4亿美元对3.5亿美元。我们出口4亿美元,进口3.5亿美元。”

肯尼迪在机场的外交区休息室,等待代表团班子聚齐,从窗户俯瞰刚好可以看到那架中国客机。看着客机周围忙碌的中国人,肯尼迪把左手托在下巴下面,陷入思考。

第四十一章,苏联能卖,中国为什么不能卖?

在欧洲使出了几招遏制苏联的强硬应手,回到美国,肯尼迪和他的白宫办公厅开始关注中国最近的动向。

在杜鲁门时期和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对中国的态度都是“这是一个对美国的全球战略不太重要的地方”。中国在美国这一边当然是好事,但如果不在美国这边,投了苏联,那也随便。

尤其是在常凯申居然败退台湾之后居然突然争气起来,守住了台澎金马,那就根本没问题了。大陆投苏联就让它投去,只要台湾继续存在,第一岛链的防御就是完整的,从北海道到菲律宾形成一道幕墙,苏联的太平洋舰队一出来就有人盯梢,就算苏联在中国获得一个海军基地,但中国任何港口出来都要面对美国部署在第一岛链的侦察体系。

其他的涉及中国周边的地方,最重要的是朝鲜半岛,现在南北已经趋于稳定,无论美国还是中国都没什么主动搞事的必要。

缅甸军政府和中国在联合剿灭中缅边境的国军残军,这有意思。这支被国府称为“泰缅孤军”的部队早期主力来自李弥率领的第八军237师及余程万率领的二十六军93师,在逃缅初期一度打得风生水起,缅甸政府军来围剿都被痛打了回去。不过现在已经是1961年,泰缅猛虎变成了泰缅孤军。

1961年初,泰缅孤军在江拉基地系列战斗中连续失利。江拉战斗的第三波攻势是秘密入缅的解放军打的,一波就打穿了第二军和第八军的防御,国军指挥官柳元麟随即下令放弃江拉总部,连夜渡过湄公河,退入老挝王国。另一部分舍不得当地那几万亩罂粟田的国军没撤,就留在当地搞这个行当了。

美国对泰缅孤军被消灭持无所谓态度,但是对缅甸政府在整件事情中与中国的合作态度很警惕。白宫和五角大楼都提议,如果缅甸和中国的关系继续走近,就在缅甸搞一次革命把现在的军政府推翻掉,扶持一个新的亲美的政府。这个计划很正常很符合逻辑。

然后就是中南半岛了。中南半岛最大的问题是南越。

南越军队1960年在围剿越共的战斗中被打死2100人,歼敌不详,南越宣称的战绩是打死12000人,不过其中估计大部分是平民。

1961年1~6月,南越军队在美国的督促下加强了对越共的围剿,战斗的发生次数明显多于去年同期,半年间南越军战死930人,伤2200人——好像伤亡略有下降,这可能是南越军队战斗力提升的标志。

……

肯尼迪的班子还在研究中国现在到底被美国遏制得如何呢,美国商贸街就已经为第二轮中美贸易谈判而撕逼了。

还直接撕到了国会。

——美国的商会引经据典,声称从国会的法案里或者巴统协议里都没有找到“禁止向中国出售合成氨设备”的法案或条款,因此,几大化工机械厂商要求在第二轮中美贸易当中,加入4套年产30/40万吨中压合成氨设备的单子。

商会给找到的法律依据是:巴统的条款里真没有无条件禁运合成氨的条文,合成氨技术到20世纪中叶已经大大扩散,根本就不是什么一禁运对方就吃瘪的技术。苏联在20年代就有了,到三十年代苏联已经能自制2.2万吨合成氨设备,

况且在巴统成立后,苏联还在从西方国家进口合成氨设备:1950年买了4套5.5万吨合成氨,1951年又加买了一套,最新型的年产7.5万吨的设备。1953年再次从美国订购了3套7.5万吨合成氨。

1953年到1961年,苏联暂时不买合成氨设备了,据说苏联国内照着美国的这种设备自己仿制了,虽然苏联山寨版的设备年产量降低到6.5万吨,但主要技术参数(能耗、人工、综合成本等等)还是比之前的年产5万吨合成氨的设备改善不少。

回到事情的核心上来:巴统1950年成立,但苏联1950年到1953年还在从美国购买合成氨设备,所以,这根本不存在有法律或条约上的障碍。

最后这件事捅到了国会,美国工业机械贸易协会的哈克菲斯主席带着一班助手秘书在国会大厦与质疑的议员们对线。

“合成氨是合成硝酸的必须设备,硝酸是生产TNT的必须设备,所以,合成氨往往与军火工业有关联,对吗?”

一名议员这么问道。

哈克菲斯:“确切地说,军火工业必须有合成氨,但合成氨不一定用于军火工业。合成氨工厂还会为其他化工产业提供氨作为次级原料,比如氨纶,比如各种含氮的化肥。而中国从美国进口合成氨设备的用途很明确,化肥。他们与奥地利签署了协议,在未来2年购买4套尿素设备,与4套美国产的合成氨设备组合起来,成为化肥厂。实际上,这也是现在美国和欧洲正在兴起的尿素工厂的典型方式,美国的合成氨设备加奥地利的尿素设备。”

“正在兴起,这就意味着这是最先进的工业技术,对吗?”

哈克菲斯:“这只是在市场上销售的最先进的工业技术。我知道您担心什么,议员先生。美国有许多的化工企业实验室和大学,据我所知,更先进的成本更低廉的合成氨设备很快就可以推出,而无论是中国还是苏联,在没有传授全套图纸和技术文档的前提下,对合成氨设备的研究仿制是极为麻烦的,况且中国人的仿制能力不强,中国的工业基础也不强,等他们研究和仿制出这种合成氨装置,我们的下一代产品肯定会面世。”

另一名议员发言:“出于美国的国家安全,我必须反对这笔交易。无论如何,合成氨还是会显著增强中国的军火生产能力。这与苏联不一样,苏联早已有充裕的合成氨产能用于生产炸药,而中国不是。如果中国的军火产业不断增强,这至少会让7亿中国人都有枪,他们就会拿着枪冲出他们的国家……”

“高乐思议员,2亿美国人也都有枪,可我只看见他们用枪打野猪或者邻居。”

哈克菲斯:“中国的军火产业,据我所知,他们从苏联购买的合成氨工厂便可供应足够的氨。一个5万吨的合成氨厂每年提供的原料可以制成18万吨TNT,而一枚155毫米榴弹里面只需装填6公斤TNT。两个5万吨合成氨工厂便可以让中国的260万军队有用不完的子弹和炮弹。”

高乐思还是不服气:“即便这样,我们也应当考虑中国对自由世界的威胁。在印支半岛,中国正在大力支援北越,这使得北越能够源源不断地派遣游击队南下,侵略南越的领土。中国的武器输出造成了印支半岛的不稳定,导致美国在该地区经营的既有的国家秩序变得混乱。”

哈克菲斯:“高乐思议员,这是两码事。既然白宫没有宣布中国与美国进入战争状态,没有对中国进行惩戒式打击,甚至也没有从这里通过什么议案,宣布对中国实施新一轮制裁,那么说明白宫不认为这是一件值得做出巨大反应的事情。我们的要求并不高,只想让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政策与美国对苏联的贸易政策等同而已。”

哈克菲斯说的“这里”就是国会。1959年之后中国不遮遮掩掩了,公开向越南输送武器了,但美国没啥反应。国会不但没通过什么新的针对中国的法案,反而通过了让中国在华盛顿设立联络小组的议案,以及通过了让美国政府为1949年中国没收的美国在华资本买单的议案。

美国政府买单,理论上是以后就由美国政府出面和中国交涉,不用一个公司一个公司单打独斗了。但被没收的资产大概率是要不回来的,做个姿态而已。除非中国愿意——比如可口可乐公司拿回了自己原来在上海的办公楼。

……

哈克菲斯为了“敏感物资”的出口许可而在国会撕逼的事情,中国这边是知道的。

中央并不觉得这次撕逼有多大的悬念,大概率会通过。年产30万吨没什么了不起,中压合成氨也不算什么黑科技。再过二十年,那得年产80万吨的才能叫“大型合成氨设备”。

现在的兵器工业也早就解决了火炸药所需的合成氨来源,不但能自产TNT,还打算生产TNT和黑索金的混合炸药,这些都是从苏联进口的5万吨和6.5万吨合成氨厂包办的。

但是有合成氨工业,离有“先进的”合成氨工业还有不小距离。工业技术不够先进就意味着很难普及用于化肥生产——现在的设备生产氨水价格有点儿贵。这就是中国哪怕拐弯抹角也要提升自己的合成氨工业技术水准的主要原因。

而且,引进这一波合成氨厂,还对提高国内自产的合成氨设备技术水准有很大的帮助。30万吨合成氨除了设备庞大、自动化水平高,它用的触媒材料配方也是新的,国内自产的合成氨设备也可以利用得上。

在白宫,肯尼迪的班底人马把最近中国在国际上的所有动向都抓在手里,仔细分析了很久,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好像就是在完成他们的First Mission——第一步目标。

1956年八大上提出的,要解决全体中国人的温饱问题,这是第一步奋斗目标。

“总统先生,我认为,美国大部分政客都忽略了或者片面理解了中国的第一步目标。”肯尼迪的秘书提醒道,“中国的第一步奋斗目标的完全版是:从1956年到1966年,建成基本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56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可所有的美国人都把目光集中到最后的‘温饱问题’,而忘记了这实际上是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建成基本完整的工业体系。这是在一个7亿人口的国家建成基本完整的工业体系。”

“没有完整的工业当然无法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没有工业就没有化肥、农药、农机,也不会有足够的交通工具来运送农药、化肥和农产品。”

另一名秘书是这样解释的。

首节 上一节 116/19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我拿剑逼着水镜为我打广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