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

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 第43节

“朕问你如何处置那些死谏文官和监生?”

“父皇,监生翰林大规模对抗皇权与叛国无异,儿臣已经将他们抓进昭狱审问幕后指使之人,但多名文官事后自知罪孽深重纷纷选择自杀谢罪。

锦衣卫暗中调查后发现,这些人都是收刮民脂民膏的大贪官,儿臣不信,派锦衣卫抄家,竟然抄出两百多万两银子和无数田地房产,请父皇过目!”

朱慈烺说着,不顾崇祯震惊的表情,将两百三十多万两银子账本递给皇帝老子。

崇祯半信半疑接过账本,一看之下顿时大怒:

“这些贪官个个该杀,国朝如此贫困,他们竟然家产如此丰厚,父皇曾经号召他们捐银救国,他们没有一人捐银超过万两,朕要灭他们三族……”

“灭三族,比本宫还狠?”jj.br>

朱慈烺闻言暗暗惊诧,贪官已经被他灭门,三族暂时免了,留些韭菜以后再割吧,于是拱手为贪官求情:

“父皇息怒,贪官已经被儿臣灭门,虽然罪大恶极,但儿臣认为罪不至灭三族!”

崇祯其实只是过过嘴瘾,他上位以来从未灭过别人三族,见太子为贪官求情,崇祯还很意外,逆子大发善心是件好事!

“皇儿,此次事件处理的很好,朕心甚慰,想要什么奖赏,但讲无妨!”

“谢父皇,儿臣和您一样缺银子,能否把贪官田产和房产充实到儿臣皇庄?另外恢复李若链和高文采的官职,他们在此次行动中居功至伟!”

崇祯闻言毫不犹豫准奏:

“准奏,朕再给你十万两银子扩建东宫卫队,得罪那么多人,必须有人保证皇儿安全!”

还给十万两银子?原来崇祯并不小气,只是他没有钱!

朱慈烺已经截留那么多,当然不会在要父皇的银子:

“谢父皇好意,儿臣不要您的银子,那么多田产随时可以变成银子,让儿臣陪您一起去上朝如何。”

爷两个瓜分贪官污吏财产后,第一次没有分歧,开开心心去上朝。

朱慈烺担心崇祯多疑善变,后宫说一套,上朝时言官在叭叭一阵子,他很有可能再次改变原来的决定,于是想跟着他看看风景。

而此时大多文武已经等候在皇极殿,不过和往日相比今天明显冷清很多,许多所谓的言官清流和六科给事中竟然没有上朝。

别看这些人平时除了喷人不干正事,可他们从不缺席朝会,每天上朝非常积极,他们今天表现让一些正直大臣都感到惊讶。

而文官集团同样不解,六部九卿那些主官大多紧皱眉头,内阁首辅温体仁更是一脸阴云,他心里暗暗责怪言官清流不给力,刚有点成绩就开始骄傲。

锦衣卫昨晚干的确实漂亮,不但平息事端,还封锁了消息,一些官员派出探子不是被抓就是被杀,让文官失去情报来源。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就匆匆赶往朝堂,对昨晚发生之事都丝毫不知情,当然他们也不会想到皇帝会动用武力一夜平息事端。

“陛下驾到!”

突然一声尖细的叫声传来,崇祯皇帝和杀星小太子同时亮相皇极殿。

群臣从未见过皇帝和太子同时上朝,急忙上前跪倒参拜:

“参见陛下”

崇祯皇帝一挥手:

“众卿,免礼平身!”

群臣:

“谢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参见殿下!”

“免礼平身!”

“谢千岁!”

参拜皇帝后,群臣又给皇太子见礼,随后回归朝班!

崇祯皇帝四平八稳在龙椅上落座,目光一扫群臣心里顿时咯噔一下,那些厉害的嘴炮们几乎都看不到了。

群臣也是你看我我看你无人奏本,这种现象在崇祯朝目前很罕见,没有言官清流斗嘴,让崇祯一时还有些不习惯。

他又看看逆子,只见朱慈烺一副我什么都不知道的表情,表面看这逆子好像人畜无害。

崇祯暗暗叹口气,对王承恩一挥手:

“宣!”

王承恩躬身领旨,随后上前一步展开圣旨,其实是宗旨,根本没有通过内阁。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唐世济高捷等言官御史贪污受贿,庇护贪官结党营私妄言国本,并煽动国子监翰林院文人示威逼宫其罪当诛。

朕欲灭其三族,但其人均已畏罪自杀,皇太子有好生之德,为其家族求情,免三族尽灭,但其家门不免,男丁伏法,女子送教坊司为奴。

国子监翰林院参与此次行动者,斩首恶。其余参与人员驱逐出国子监和翰林院,其人终身禁止参与科考,家族三代禁止参加科考,钦此!”

第63章 跟本宫谈祖制?

满朝文武瞬间陷入懵逼之中,他们都怀疑自己耳朵有问题。

国子监翰林院那么多人被驱逐,家族三代不能参加科考,十年寒窗皆为入朝为官,如果不能科考读书何用?

众多言官御史畏罪自杀?还有国子监祭酒和翰林学士?国子监祭酒乃是孔家后人,竟然也会自杀?

如果说明末言官为政治斗争不惜死谏,有人相信也有人亲眼目睹。

可是畏罪自杀的言官御史很少听说,他们也不信嘴炮们有那骨气去死。

自杀只是公开的说法,满朝文武哪里知道还有更严厉的处置。

比如在夜间被击杀多达数百的文人和文官,因为被锦衣卫***,让朝臣无从得知。

之前无论如何都没有官员会想到,一夜之间京师竟然发生言官纷纷自杀的诡异事情。

安静,整个朝堂出现从未有的安静,绝对是落针可闻。

有文官眼角余光看到皇太子端正坐在崇祯身旁,他们顿时浑身一颤,肯定是小杀星做的孽!

不对呀,圣旨里已经说过太子为言官家人求情,这他妈有可能吗?简直不可思议,小杀星变种了?

即使有人怀疑言官自杀和皇太子有关,但也只是心里想想而已,不怕家族被灭尽管当面质问,谁敢赌?

崇祯以前有圣旨颁布时,总有言官跳出来反对,今天圣旨极其严厉霸道,理应有更多文官站出来反对才正常,可竟然无人发声。

见无人反对,崇祯皇帝身上王霸之气瞬间爆发,他终于有种君临天下的感觉,这才是真正皇帝,一言九鼎。

一时得意,他忘记这一切都是太子朱慈烺所为,崇祯用一种得意的眼神看着朱慈烺。

那意思很明显,这就是皇权威严,朕君临天下!

可朱慈烺只微微摇摇头,他知道崇祯皇帝得意过早,文官集团哪有如此容易被吓倒,只是还未反应过来而已。

果然不出朱慈烺所料,内阁三位阁臣反应过来第一个出班奏本。

黄仕俊:

“陛下容禀,国子监和翰林院如此多官员被驱逐,国朝今后恐无人可用,请陛下三思!”

钱士升:

“陛下,如此多言官清流畏罪自杀必有隐情,请陛下传旨详查!”

薛国观:

“陛下,臣赞同两位阁臣所言!”

孔贞运刚想上前附议,见皇帝脸色不对,他打消谏言念头,立即缩回去!

温体仁表现比其他阁臣更有诚意,作为内阁首辅他表演堪称影帝级别,直接跪倒在御座之下以头触地磕两个响头:

“陛下,唐世济高捷等言官遵从祖训冒死谏言,臣以为他们自杀必有隐情,况且一次性如此严厉处置大批文官乃历史罕见。

臣,恳请陛下三思,以防在历史上留下污名,吾皇圣明堪比唐太宗,理应虚心纳谏名垂青史,请陛下仔细斟酌在颁布宗旨!”

温体仁真的太懂崇祯,崇祯皇帝为了效仿唐太宗名垂青史,对言官处处忍让,致明末言官嚣张跋扈怼天怼地,各项政策胎死他们口水之中。

作为崇祯朝在任时间最长的首辅,温体仁除了党争一无是处,对建奴他束手无策,对流民他哑口无言,对流寇他更是一计未出。

朱慈烺真的搞不懂,崇祯为什么能让温体仁留任五年,他曾一度怀疑温体仁和崇祯是不是有什么不可言的秘密。

温体仁话音未落,马上又十几个文官附议:

“温阁老言之有理,臣等附议!”

内阁这次主动站出来,看似与言官自杀和翰林官员被杀有关。

其中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崇祯圣旨没有经过内阁直接在朝堂颁布,乃是皇权和相权之争,温体仁刚才提到宗旨,明显不服崇祯私发圣旨!

看到内阁和部分文官再次站出反对,自信满满的崇祯一时又陷入两难,特别是温体那句吾皇圣明本应名垂千古。

温体仁之前可是崇祯皇帝的宠臣,对温体仁的话,崇祯还是很在意的。

他目光看向皇太子,杀伐果断的逆子肯定又要大发雷霆。

然而崇祯却发现自己那个逆子一脸风轻云淡,好像此事和他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崇祯不禁暗叹:

“逆子也是一个好演员!”

缓缓起身走下御座,崇祯在众大臣身边来回溜达一圈,愤然开口:

“朕不知你们是庸臣还是装瞎,贪官证据确凿视而不见,反而庇护贪官弹劾太子,你们致大明律法和皇家威严与何地。

监生乃国朝未来,却被你们煽动误入歧途,不要认为你们背后做的那些事朕不知道,最好都把自己屁股擦干净,不然休怪朕无情!”

崇祯这话说的大义凌然,他是说给阁臣听的,也是说给满朝文武听的,本以为自己善意提醒能让大臣有所收敛。可话音未落就有人上奏。

文官集团如今被皇太子杀的风声鹤唳,他们确实有些胆寒了,可他们并不认为崇祯会大开杀戒。

因为他们了解崇祯,在位那么多年就弄死一个阁臣而已,他很会甩锅但并不随便杀文官。

当然,兵部尚书除外,那是一个特殊岗位!

右都御史施帮昭,刑部侍郎张缙彦,礼部侍郎样士聪,内阁首辅温体仁等上前施礼:

“陛下容禀,言官闻风奏事乃是祖训,言官弹劾锦衣卫并无过错,吾皇不能破坏祖制……”

“狡辩,你们这群庸臣……

这些人直接过滤掉贪官问题和崇祯皇帝玩起祖制,每次提起祖制崇祯皇帝都无话可说,他不敢违抗祖制。

崇祯皇帝骂骂咧咧回到御座上,而他的逆子却起身走到群臣面前,先是目光冷冷上下打量一番众人才缓缓开口:

“祖制,父皇宽宏大量善待文官,你们竟然不知廉耻的和他玩起祖制,既然如此本宫今天就和你们谈谈祖制。”

首节 上一节 43/4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红楼:重生僵尸,我参军修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