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第403节

  三方势力暂时偃旗息鼓,都开始朝印度土著人民下手了,看来是要先苦一苦印度人民。

  总之。

  进入到大明光复五年。

  大明周边的大的战争基本上已经没有了。

  威胁也完全解除。

  天下也似乎进入了一个可以休养生息的时候了。

  大明皇帝也在这一年的春天离开了北都南下中都。

  大明朝廷也转移到了中都。

  这似乎就意味着北方的战事已经告一段落。

  在国内的报纸上。

  开始连篇累牍的报道朱皇帝的开疆拓土的伟大武功。

  “哼!东西南北连番大战,真是穷兵黩武!”

  成都。

  鹤鸣酒楼上。

  一名年轻人看着报纸上的宣传,冷笑一声说道。

  “杜兄,有消息么?朝廷还是没有改考纲?”

  “没有消息,应该是改不了了。”

  “没搞头咯,我们四川人咋就啷个命苦啊。”

  “好不容易在四川开科举了,不考四书五经,考什么算学,西学,礼学,兵学,这是读书人能学得会的吗?”

  “不考了!不考了!”

  一群读书人模样的儒生们或是唉声叹气,或是群情激奋。

  这些四川的儒生们其实盼望着科举许久了。

  除了西域之外,四川是最后被大明收复的省份了。

  其实也不是四川有多少清朝的驻兵。

  纯粹是乾隆彻彻底底的把四川卖了,卖给了大大小小的士族,在四川形成了大量的“军阀”。

  要清理起来可不容易。

  主要是朱皇帝不想给这些“军阀”太多的利益,直接派兵又容易造成太大的死伤(四川老百姓的死伤),因此四川的事情就拖到了光复四年年中,右丞相顾松亲自领兵四川梳理地方,各地的军阀们见大明来硬的,才纷纷解散军队投降,四川地方才算是解决。

  因此,现在的四川并没有推行“秀才为官,官衙下乡”的政策。

  而是基本上保留了基层士绅的统治格局。

  而四川一省的科举到光复四年年末才开始筹备。

  科举对于读书人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了。

  但是因为在除了四川之外的其他南方省份,科举都已经考了两三次了,也改进了两三次,有那么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所以也没闹出什么乱子。

  但这一次在四川的科举对四川读书人的冲击太大了——主要是内容。

  朱皇帝是个急性子,也没怎么管四川读书人能不能接受,就直接要求四川和其他南方各省接轨。

  考一样的内容。

  同时还推出了一系列的科举复习材料在四川分发。

  这引起了四川儒生们的强烈反弹!

  和两江、两广、闽浙、湘湖等地的相比,这个时候的四川更加封闭,四川儒生士大夫的头脑也更为保守,再加上现在四川地方也没有什么秀才为官来管着,地方上的“自由程度”要比起南方其他省份都要大得多。

  都有点接近明末的时候的东南士林的自由度了。

  四川本地大儒们纷纷在报纸上登文反对新学——是反对新学,不是反对科举。

  要求科举继续延续八股取士的传统,只能从四书五经上出题。

  同时在成都,还有人创造性的发明了“大字报”。

  用大字报来发表看法,攻击新学。

  这种新型斗争方式,迅速风靡全川。

  四川的每个县城都有人贴了大字报。

  攻击新学。

  舆论的酝酿之下。

  开始出现了“罢考”、“请愿”的呼声。

  罢考就是拒绝去考这次的四川省科举。

  而请愿。

  就是要号召四川士子去中都向皇帝请愿!

  “依礼!大明臣民有请愿之权!我等四川士子必须要前往中都,向皇帝请愿!”

  “朝廷要亲贤臣远小人!亲孔孟圣贤之道,远歪门邪道!”

  “中华自有直指本性的大道,何需在学什么西学、算学、兵学、礼学。”

  鹤鸣楼内。

  众四川士子纷纷嚷嚷了起来。

第302章 不要闹大了

  杜如松听到四川儒生们纷纷都表现出来的愤怒,脸上也露出了不甘和愤懑之色。

  他当然有理由不敢,也有理由愤懑。

  在清、明改朝换代的过程之中。

  自然是会有不少的“利益受损者”出现。

  比如说杜如松。

  杜如松家境其实并不算大富大贵,只是成都府罗江县的小地主。

  但是是极有希望的小地主。

  因为他哥哥杜如崇已经中了举人,而他也年纪轻轻就中秀才了,被认为是最有机会中进士的四川才子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

  只要兄弟二人任何一人能得到官儿。

  这罗江县杜家立马就发达了。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这些白花花的钱可都是可以用来买地的。

  如此一来。

  罗江县杜家就会从小户小家,一跃成为大地主!!

  什么叫做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什么叫做书中自有黄金屋啊。

  这就是啊。

  如果一切正常,罗江县杜家是铁定要发达的,兄弟两都没有娶妻,来提亲的高门大户可不知道有多少。

  然而。

  大明来了。

  一切都变了。

  首先是连番大战,朝廷(清朝)一下子就丢掉了南方,也暂停了好些年的科举。

  然后又是在四川大肆卖官。

  各地大户纷纷卖了当地县官。

  然后杜家就倒霉了,家里的土地被罗江县的县令给巧取豪夺。

  这些买了地方官做的可都是要回本的,这本从哪里刮回来,可不就是从杜家这种小有资财但是却又没什么后台背景的富户手中刮么。

  虽然杜家还剩下三十多亩。

  还没有完全破产。

  但是已经从地主阶级跌落到了“富农阶级”。

  阶级跌落之后,杜家兄弟就没那么风光了,好不容易等到改朝换代,准备科场再冲一把的时候....

  大明换考卷了。

  不考八股了!

  若是杜家还有以前的家底,倒是可以去中都的“科举突击培训班”学习学习。

  许多四川大户的子弟都乘船南下去了中都,去找“新学名师”上辅导班了。

  但是像是杜如松这等家境平常的子弟如何上得起?

  上不起,那就只能自学。

  这新学的体系和四书五经又非常不同,没有人指导,靠自学有些人连入门都无法找到门路。

  所以四川士子们的愤怒和不甘是可以理解的。

  他们学习了一辈子的四书五经八股文。

  到头来却要重新开始。

  尤其像是杜如松这样曾经大有前途的“才子”,现在却完完全全失去了往日的风光。

首节 上一节 403/6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从红楼开始的大黄庭

下一篇:隋唐:订婚李秀宁,开局大雪龙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