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第104节

  在历史上。

  两广绵延了两百多年的土客械斗,就是人地矛盾尖锐到了极点的体现。

  如果朱明王不通过发展产业,吸纳就业人口。

  广东的一千八百万人,还有未来中华的四万万人,可就要再次深陷到那个恐怖的治乱循环的魔咒之中啊。

  因此发展大工业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吸纳大量的人口成为产业工人,把人口从土地之中解放出来,解决当前尖锐的人地矛盾。

  “是啊,这广东人稠地窄,或者说...整个汉地,包括两广、江南、中原都是人稠地窄,人均耕地甚至不足三亩,就这么个情况,若不是有南北美洲的高产作物引进,这大清朝早就遍地饥民,遍地烽火了。”朱道桦摇头说道。

  “王上说的是,实际上即便是现在...这各地百姓也是面黄肌瘦,绝大部分都只是勉强果腹而已。”

  “三分饱,七分饥。要不是如此,我们广东人何苦要冒着杀头的风险去南洋冒死谋生。”

  朱道桦说到这个。

  罗芳伯等人就颇有感触。

  这下南洋谋生。

  可都是逼出来的。

  要是在老家就能温饱无忧,谁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南洋闯荡啊。

  “所以,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只能通过两个方面下手,第一就是殖民,把过多的人口转移出去,去占领世界上人少地肥的好地盘,诸位日后都是新大明的功勋显贵,若是国内饥民遍地,你们这豪贵做的怕是也不安稳。”

  朱道桦话音落下,在场诸人都是连连点头。

  “不过要殖民,那就要有实力,实力的体现在哪里?在这个时代,我认为就是大工业!工业化,工商繁荣。政府就有钱,军队就有好的装备,市面上才能繁荣,才能养得起更多的军队,开拓更多的殖民地,同时也能吸纳更多的人口进入工商行业,缓解耕地的压力。”

  朱道桦掰着手指说道:“在未来,广东要重点发展的是钢铁、造船、海运、矿产采掘、茶叶、丝织、制糖、制药这十大产业!”

  这十大产业大部分说白了都是和出口有关的。

  眼下广东的工商业都是依赖出口的外向型经济。

  依靠出口拉动工商业,输出瓷器、茶叶、蚕丝,输入白银贵金属。

  不过在大清朝的统治下。

  工商是末业。

  进出口贸易是被严格限制的。

  商人不得出海贸易,不得制造双桅以上的大船,所谓的十三行也不是出海的贸易商,而只是作为洋商和大清朝的皇帝、八旗贵胄之间的代理,也就是买办。

  “这十大产业,都会得到明王府的政策扶持,包括建厂、招工、出口关税优惠、技术支持等。”

  朱道桦看着十三行的几位行商笑道。

  “这工商,说白了就是要有产业,比如说制糖,上游有要种植甘蔗,中间商收购甘蔗,再到压榨白糖出成品,再到出口流通,这就是一条产业链,在这一条产业链上,甘蔗种植园、流通商、制糖工厂、出口商,以及其中雇佣的工人们都能在这条产业链上讨到生活,而且期间还会促进物流、海运、造船等产业的发展。朝廷也能从中获得税收,又能吸纳大量的人口缓解土地压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了。”

  朱道桦的话语让在场的行商们神情振奋。

  这就是一条建立产业的过程,一条产业链建立起来之后能够带动的就业、税收都是相当可观的。

  白糖一直以来也是广东的优势产业,只是这些年因为海禁政策,导致白糖产业大幅度萎缩,仅存的白糖产业也被北方来的皇商、官商垄断,专供国内市场了。

  “王上,您说的这十大产业,其他九个产业广东都是能发展的,而且都有一定的基础。但是这制药...我们广东想来也不怎么产药啊?”

  “是啊,要说这中药材还是福建、云南的好。”

  一群行商眉飞色舞,七嘴八舌的议论着。

  让坐在另外一列的顾松、钱横等儒生脸色有些不好看。

  堂堂一国之君。

  在这样重要的会议上去和一群商人讨论如何赚钱...

  这可是在是有些...不太像话了。

  但也不敢打断朱明王和行商门的议论。

  毕竟这新大明的局面是朱明王一手拉开来的,开国之君的这点威严还是有的。

  “诸位怕是不知道,本王在欧洲的时候可是全欧洲出了大名的医生,这制药还是略懂一二的。”

  略懂一二当然是谦虚。

  朱老板要是愿意,青霉素都能给你搞出来。

  不过朱老板现在搞出来的不是青霉素。

  而是大蒜素。

  大蒜素也是一种广谱杀菌药。

  殖民南洋最大的困难就是南洋气候和卫生条件造成的疟疾、肠胃炎、痢疾等病症。

  在缺少杀菌药的时代。

  这些病症足够杀死超过一半的殖民者。

  其实别看欧洲人在现代这么舒服。

  人家其实也是冒着生命危险去殖民的。

  而大蒜素这种杀菌药就能极大的降低这些细菌性感染造成的死亡!

  绝对算是这个时代的神药了。

  这种药朱老板打算大规模的生产,先把这广东制药业的名声打出来,日后就能继续扩冲产品线,扩大生产,垄断全世界的医药产业了。

  有他这个本世纪最伟大的医生的招牌。

  这些真正的救命药是绝对能风行全世界的。

  “诸位请看,这是本王提炼出来的药,可算是包治百病了。”

  朱道桦将手中用瓷瓶包装好的大蒜素分到诸人手中。

  大蒜素这种广谱杀菌药在这个时代确实能称得上包治百病了。

  “诸位可以带回去看看效果,无论是风寒患者还是痢疾、疟疾,都可以得到迅速治疗。”

  “还有这等药?”

  “那这该要卖多少钱?”

  “这药叫什么?”

  众人纷纷惊诧。

  “这药就叫做...续命水吧。”朱道桦微笑道。

  续命水啊,可不得多买几瓶?

  而且还是明王搞出来的,但凡被这药救了命的,可不得要叩谢明王大恩?

  “有这种拳头产品,广东的制药行业大有可为!”

  大蒜素是一定要大规模生产的。

  否则在南洋建立一个个半军事化的种植园这事就是拿人命去填。

  朱明王毕竟是个医生。

  他可下不了这个狠心。

  相反,有了大蒜素。

  去南洋谋生,建立一个个种植园就不是什么太过于危险的事情了。

  这样一来,大规模的殖民需要付出的代价,才会降低到最小程度。

  “诸位,想要在国际市场上得到立足之地,靠的不是皇商垄断,而是产业,真正有竞争力的产业!!”

  “只有建立起一个个有竞争力的产业链,生产出有足够竞争力的产品,才能走出国门,赚大钱啊。”

  朱道桦总结道。

  他站了起来。

  “诸位行主。本王和乾隆不一样,本王是商人出身,这复兴大明的军费都来自于工商,所以本王不贱工商,这工商,也要成为我大明拂过之本。”

  此话一出。

  顾松、赵温、薛思源等人都是脸色微变。

  自古都是以农为本,以工商为末的。

  朱道桦扭头看向众人。

  “这农业和工商业,并不是对立的,而是要因地制宜,互相促进,广东人稠地窄,若是再抑制工商,让一千八百万人蜷缩在这区区广东之地,这就是给子孙后代埋下一个大炸弹,迟早是要爆炸的。”

  在场的几名儒生互相看了看。

  朱明王这番话,明显就是说给他们听的。

  赵温欲言又止。

  “元锦但说无妨。”朱道桦称赵温表字,微笑道。

  赵温左右看了看,开口说道:“大王只说工商业可吸纳人口,缓解土地压力,但土地总数不变,工商业中如制药、制糖等又要耗费土地来种植药材、甘蔗。如此一来,这千万黎民口中之食,从何而来?”

  这一番话听得在场儒生连连点头。

  儒家重农,并非没有道理。

  历朝历代的内乱,大多是起于吃不饱饭的饥民。

  粮食是否充足,便关系到国家是否安定。

  不过眼下的情况,在当前劳动力过剩的广东却显得没什么道理。

  朱道桦想到这里,点头说道:“诸位所虑,也是本王之虑。所以更要大兴商业,以广东之商品,换取广东所需之粮食。南洋诸岛稻米皆可以一年三熟,再加上安南、暹罗等地都是稻米主产区,其稻米产量不亚于湖广,甚至有过之。”

  “广东需要的稻米粮食,完全可以通过从南洋贸易之中取得。”

  “而且,日后本王还要在南洋成立以卫所为单位的种植园,因地制宜生产稻米、橡胶、甘蔗等物,无需担心粮食不足的问题。”

  婆罗洲、爪哇岛,后世的人口几乎都上亿了。

  这么狭小的区域能养活这么多人,靠的就是当地良好的水热条件,能够生产处大量的稻米。

  所以挨着南洋的广东要是缺米,那可真的是笑话了。

首节 上一节 104/6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从红楼开始的大黄庭

下一篇:隋唐:订婚李秀宁,开局大雪龙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