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他,改变了大唐

他,改变了大唐 第410节

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姜师度上学堂

在青龙寺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了,接下来的施粥什么的,倒是不需要李毅去干什么了,不过李毅也不着急离开,正好也在青龙寺四处走走看看什么的。

施粥施了小半天,吃了斋菜之后,李毅就带着武媚娘她们离开青龙寺回了太子东宫了。武媚娘这几天也挺忙的,不仅要忙着太子东宫的琐碎杂事,还要忙于长安城社交,最主要的是安排李毅的婚事,李毅一口气要娶三个老婆,婚期就在腊月,已经没几天了,做正宫娘娘的那肯定是很忙碌的了啊。

回了东宫以后就又开始连轴转的工作了,李毅看着武媚娘这么忙,自己清闲的很倒是有点不好意思起来了,但是去东宫官署衙门做了一会也没啥事情可做,到头来自己又闲下来了。

好在也没闲多久,那边姜老汉就来跟自己辞行来了。

李毅之前将治理黄河的打算告诉了李二,李二欣然接纳之后,就安排张亮挂帅来主持修造黄河的事情了,那李毅也提请了几个人参与到治理黄河的事情之中,其中自然是少不了姜老汉的,剩下的则是跟着研究所里的工匠,他们去到不是做技术指导,而是去测量数据,进行一些水利试验,简单来说就是去学习学习经验的。

毕竟研究院里面,对于水利方面的研究几乎等于是空白,倒不是说李毅不想研究水利工程,而是因为水利工程很多的理论知识,都是从实践中发现和吸取的,研究院里面大部分都是工匠,又没有会水利的人才,这一类人才,在这个世界上哪真的是比以后的大熊猫都要珍贵的,若是能找到一个,那都是能当工部尚书的,比如张亮,就是水利人才,其主要成就就是建造完善了都江堰,为后世万代都受益良多啊。

而现在有机会能跟着去学习学习,那李毅自然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安排了几个研究院里面比较年轻聪明而且吃苦耐劳的人就跟着一起去学习了。

姜老汉要走了,跟着一起去黄河沿岸一路考察,少说要个两三年的时间吧,毕竟又没有动车又没有直升飞机的,都是用脚走路呢,自然就来跟李毅辞行告别了。

当然了,姜老汉除了来辞行之外,还有一件事情就是为了他家孩子的前程了。

他的孩子也就是姜师度,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以前姜老汉到哪里,他就带着儿子跟着一起,只不过如今是要去给朝廷办事去了,那肯定是不适合再一直带着了,姜师度毕竟太小,而且黄河泛滥汛期的时候很凶险,姜老汉也没有办法照顾的到姜师度。

当然了,姜老汉倒不是让李毅一直照顾孩子,他已经让自己的老婆从杭州赶来长安城了,他如今已经是官府衙门的人,在长安城自然是能分到房子的,那不还赶紧让老婆过来住,顺带照顾孩子啊,这不过这段时间姜师度就没人管没人问了,姜老汉就希望能让姜师度整个小孩子,在长安城里的长鸽门或者是天上人间,随便哪家店里去帮个忙,打个下手什么的,因为都是太子殿下的店铺,还是很让人放心的,只要等到姜师度的母亲来了长安城了,便也就不用管姜师度了。

这期间大概也需要个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吧。

那照这么说,岂不是让姜师度到自己那边去打童工啊?李毅的生意做的大,倒也不是说没有童工,但也至少有十二三岁的,但是姜师度这十岁都没到,也确实太小了一点啊,李毅那边就跟着说了:那不行,姜师度这么小就出来打工,于情于理都不太合适,最主要的是,这个年纪,应该是好好学习的年纪,不去学堂当海面吸收知识却去打工,实在是不值当啊!

原本听前面,姜老汉还以为太子殿下不愿意让姜师度去他店铺里干活呢,听到后面倒是清楚了,原来太子殿下的意思是要让姜师度去学校学习呢,只不过姜老汉有点为难了,这上学堂一要考试,二要钱,但是姜老汉没有钱啊,难不成找太子殿下借钱不成啊?要说考试的话,姜师度也没有上过学,顶多就是认认字,这考试能考得过吗?

李毅跟着就笑着说了:那自然是考得过的啊,姜师度这么聪明的一个孩子,哪有考不上学的道理呢,我个人是很看好姜师度的,到时候可以让姜师度去洛阳城的格物学院去学习嘛,我可以给些亲笔推荐信,没问题的!

至于学费吗,可能姜老汉你不是很了解格物学院,我们格物学院乃是官学院,官学院的特点就是免学费,我们格物学院自然也是如此的,这一点你就放心好了。

让姜师度到格物学院去学习的事情,早在以前李毅就已经是这么打算的,历史上姜师度就是很著名的水利工程的大师了,如今再经过格物学院的系统教育的话,李毅相信,姜师度未来的成就一定会更好的。

姜老汉那是老泪纵横啊,没想到竟然还能够让自己的孩子上的了格物学院,那可比当童工去打工要好上一万倍啊!

这可是姜老汉压根没想到的结果,当即就对李毅感激涕零啊,至于说刚正不阿的拒绝走后门?那肯定不会拒绝的啊,又不是自己走后门,是给自己的儿子走后门呢,姜老汉无论如何不会拒绝的啊!

这事情也就这么定下来了,李毅当即就写了推荐信,然后交给了一个东宫侍卫,跟着那侍卫说了,带着姜师度还有这一封推荐信,一起去洛阳格物学院,一定要好生照顾了啊!

那侍卫应承下来,随后就去安排了。

姜老汉心愿完成了,便也鼓足精神跟着张亮的队伍出发了。

李毅还跟着一起送了一段,勉励他们就说了:大家可一定要好好的加油啊,这件事情如果达成了,那可是千秋万代的功劳,诸位在史书上,都会留下名字的!

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出来看热闹

那这个不用说的,这治理黄河的事情,乃是千古的功劳,当然了,失败了话那也是千古骂名,包括张亮在内,那心理压力都绝对是很大的,不用李毅说,也定当是全力以赴啊。

李毅送别了张亮一行人,也只能默默地祝福他们,希望他们治理黄河能有所成就才好。

李毅最后望了一眼远去的治水的队伍,随后对着随从们招了招手,也就转身回去了。

※※※

长安城里人来人往,远方的商贾带着各种各样的商品来到长安,又带着各种各样的商品卖往其他的各个地方,其中很多甚至都是黄毛高鼻梁的外国商人。

长安城的老百姓们那已经不是第一次见到这些外国商人们了,倒也不觉得新奇,时间已经到了贞观十九年的末年了,外国来的使者们,都已经陆陆续续得赶到了长安城了。

而在这些人之中,有一个光头的和尚,大概是规模最大的一个了,前后数百人的府兵护卫,还有在长安城外的官道上,延绵不绝的马车队伍,堆放着一车车的各种书籍,身后则是跟着许多的碧眼金发的外国人,穿着各种各样的异域的服装,这些也都是来自于西域的各个小国的使者们,都是唐玄奘返回大唐的时候,沿途的各个西域诸国们,自发的派出使者们,跟着唐玄奘一起回来大唐,一来呢是能够给唐玄奘当保镖,二来也是顺便带着朝贡的物品,来大唐对大唐皇帝表达他们对大唐皇帝的祝福之情的嘛。

当然了,也有一部分人是西域和印度来的和尚,他们倒不是来大唐取经来的,而是来大唐宣扬佛法,和大唐的佛教人士进行业务交流的。

因为李毅的安排,李二陛下对于唐玄奘还是很期待的,而且在仪式上也是给足了唐玄奘的面子的,不仅派出了金吾卫出城迎接,甚至还安排了礼部的侍郎一起去出城迎接,而且还下令了,让关中和天下的和尚们,云集长安,参加明年三月一号在青龙寺举办的释法大会,这一下可算是给足了唐玄奘的面子了,毕竟这释法大会的主角,可不就是唐玄奘吗?

李二的一番举动,甚至让不少人怀疑这李二怕不是年纪大了,改信佛了吧,寄希望于往生,或者得道成佛什么的?毕竟人老了,总是怕死的,而为了对抗衰老和死亡,不少的人都会去寻求一些非自然的东西,比如秦始皇就曾经寄希望于东海仙人,还有根本不存在的长生不老药,从汉朝开始,历朝历代也都总有一些皇帝信仰什么长生不老药,然后吃重金属丹药吃死的,还有潜心修佛,结果国破家亡的,最近最有代表的就是梁武宗了。

梁武宗好佛,为了佛教倾尽所有,但是换来的并不是和尚们的劝导,而是那些和尚们如同吸血蛀虫一样在吸着国家的血,到了后期不仅庙宇众多,民众大多数都去当了和尚,甚至连国家都因此发生了叛乱,一代英雄的梁武宗竟然被活活的饿死了,也是让人唏嘘不已啊。

如今李二对着佛教如此亲近的举动,自然是引起了御史台那边的注意了,纵然御史台已经没有魏征这样子的超级战斗力了,但是架不住蚊子多啊,这御史台的御史们,一个个的发了疯一样的来怒斥李二,李二一开始是没在意,被烦的多了,也是把这些御史们挨个都骂了一遍了:朕是那样子的人吗?朕做的事情,自然是有朕的打算,你们在这里追着朕骂,难道就没动过你们的小脑筋吗?

那御史台那管你李二这么多啊,继续喷继续骂,而李二的话又因为太多的顾忌,没打算将可以传播佛教去草原的事情公开出来,所以对于这些御史们也不好说的太明白了。

结果朝堂之上就很热闹了,而李毅的话也就是跟着看看热闹而已,至于出手帮李二什么的,那是根本不存在的事情了,这御史们的战斗力这么强,李毅可没打算惹火烧身啊。

这李二跟着御史台你来我往好不热闹,但是长安城里的和尚们,依然跟过了节一样的热热闹闹的。

毕竟自大唐立国以来,不,应该说是梁武宗因佛教灭国以来,佛教的地位就一直比较尴尬,虽然出过几个倡导佛教的皇帝,比如隋炀帝什么的,但是在政策上面,可从来没有放松过对佛教的枷锁,最主要的是,大唐是以道教为先的啊,谁让唐高祖李渊是认李耳当祖先的呢?

自大唐以来,可一直都有道教为先的传统呢,就算是李二,钦天监里也都是一群道士呢。

这下好了,皇帝陛下亲自下令召集僧侣召开释法大会,那对于佛教来说,可算是在牛鼻子道士们面前扬眉吐气一番了,趾高气扬的不至于,但是走路生风还是基本操作吗。

唐玄奘回来了长安城,这一消息不仅惊动了长安城的官署衙门,最主要的还是全关中的和尚们。

关中不大,前往长安城数日之内便到,不少的和尚们早早的便已经听闻了唐玄奘要归来长安城的消息了,大多都已经提前到了长安,为的就是能最先见到这个耗费了十来年的时间穿过西域前往西天取经的得道高僧啊,毕竟唐三藏现在可是他们佛门中人的排面,到家有什么李淳风,袁天罡当排面,现在佛门也有唐玄奘了,那可不得好好见识见识啊。

这老百姓们倒是不清楚唐玄奘是什么人,但是一下子看到满长安城的都是和尚,还是觉得有点奇怪的,有心人私下一打听,便能够得知唐玄奘是什么人了,了解了一番之后,也对这个和尚的毅力大为佩服,再说了,有热闹看的时候那老百姓们向来都是不会缺席的,一个个的也都走出来在城门口想看看去过西天的人长得什么样子呢。

李毅自然也属于看热闹的一部分人。

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唐玄奘入长安

仙满楼是一家临近于朱雀大街的一个坊间的酒楼,因为靠近朱雀大街,再加上四层楼就算在长安城不算是太高,但是因为临近朱雀大街,观看大街的景观来说还是相当不错的,所以在长安城有什么盛况在长安大街出现的时候,仙满楼绝对是人满为患的。

如今唐玄奘返回长安,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还有长安别驾,礼部侍郎亲自出城迎接,这怎么看都是一场难得的盛况啊。

长安城老百姓们都纷纷出来看热闹,不过这仙满楼倒是没有像往常一样的宾朋满座,反倒是一圈的侍卫包围着整个酒楼,在酒楼上的自然不是别人,而是大唐太子李毅!

李毅倒也不是出来嚣张跋扈的,只是对于这唐三藏好奇的很,所以出来瞧一瞧着唐三藏到底长得是什么模样,是否就是如同西游基的传记小说里的那样俊俏小生,公主女要怪哭喊着要嫁的那么好看啊?

当然了,这是一点,另外也是心里想着见识见识一直在电视剧里,每年都要放一次《西游记》里的男二号现实里到底长得啥样子,小时候可没少被西游基洗脑啊,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见到传说中的孙悟空啊?

孙悟空当然是没有了,猪八戒倒是不少,那些西域来的使臣们还有和尚,很多都是挺着大肚子的,那些和尚大多数是来自于印度的高种姓人群,印度佛教虽说是普度众生什么的,但是种姓制度摆在那边就是最大的讽刺,低种姓的人别说平等了,能够拥有自由都是做梦里才能有的事情,这种情况即便到了近代的时候英国人殖民了印度半岛也没有任何的改变。

就算是现在,印度低种姓人群,也依然生活在巨大的不公正之中,当然了,这些是印度人的事情,李毅倒不是很关心了。

李毅瞅了半天,自然是瞧见了那唐玄奘长得什么模样,倒是没有西游记里面那样子的白白胖胖的模样,反而是又瘦又黑呢,这也是能理解的,毕竟这从长安到印度数万里的距离呢,这唐玄奘又没有飞机,可是货真价实的用脚走出来的,这一路前往印度,风吹日晒的,车马劳顿的,可能还要穿越大片的森林,平原,山区什么的,路上能不能吃饱饭都成问题,要是这也能够吃的白白胖胖的话,那就真的有问题了。

唐三藏并不是小说里那样子的英俊潇洒白白嫩嫩的模样,甚至看上去还有点年老的样子,不过说到底唐三藏如今也不过是四十六七岁,不到五十岁而已呢。

看完了唐三藏,李毅也没有在仙满楼多做久留了,毕竟李二要在长安城召见唐玄奘,肯定是有许许多多的问题要询问唐玄奘,尤其是唐玄奘写的那一本《大唐西域游记》,不仅是李毅很关心,李二那也是很在意的,毕竟这其中可是记载了,唐玄奘在着十九年之间,记载亲历的110国、传闻的28国的情况,包括今新疆以及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的方位、道里、疆域、城市、人口、风俗人情、名胜古迹、历史人物、传说故事等等,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地图的作用了!

这些可都是无法言表的军事价值啊。

当李毅看完了热闹,离开了仙满楼,回去皇宫准备参加李二陛下为了迎接唐玄奘的午宴的时候,在朱雀大街上,还有几个道士在边上瞪着眼睛看着这支从远方归来长安城的队伍。

“师兄,这和尚有什么了不起的,陛下为何如此重视他,就连师父也未曾有这样子的礼遇啊。”

一个年轻的小道士皱着眉头如此说道。

“可不得胡言乱语,此乃一人之力前往西域取经得道高僧,前后耗时十九年的时间,只为做一件事,即便是师父,也对三藏法师咋不绝口,何时轮到我们来说三道四了?”

边上一个年长些的道士呵斥着如此说道。

“是,师兄。”

那个年轻的道士恭恭敬敬的点点头,如此说了。

“快走吧,五月之前我们如果赶不到地方的话,那师父可是要狠狠的责罚我们的。”

那些道士们说完以后,也就头也不回的朝着出城的方向去了。

长安城的这些小插曲暂时和李毅没有什么关系,李毅从朱雀大街回了东宫,没多久便收到了李二的召见了。

唐玄奘返回长安城,那从朝野上下都是很让振奋的一件事情,毕竟这可是扬我国威的一件大事情啊。

怎么说?那这唐玄奘不过是大唐来的一个和尚,他二十七岁的时候向李二陛下申请出国留学,李二那时候没有理睬他,因为那时候李二还在忙着对付东突厥呢,哪里有功夫管一个年轻和尚留学的妄想啊?

而这唐玄奘离开了长安城之后,在路上仅仅靠着他一张大唐人的长相,一个大唐人的身份,便让路过的西域诸国的国王们,跟他称兄道弟,到了印度,那更是让印度的这个王,那个王的对他是顶礼膜拜啊。

十九年后,唐玄奘归来,带回来的不仅仅是经书,还有西域诸国们对大唐的敬仰之情,这可是给足了李二的面子了呢,你看那一车车的礼物拉过来的,还有一百多过的使臣,很多都还是第一次来大唐呢。

这种虽然不说是万国来朝,但怎么说也是百国来朝的事情,肯定是要大肆的庆祝一下啊。

再说,李二接纳了李毅的建议,要往漠北草原的游牧民族那边输出佛教,那就少不了唐玄奘的号召力了,现在给唐玄奘捧得高高的,那自然是有他的用意的,以后肯定是要用得上的啊。

这唐玄奘进了长安城,沿着朱雀大街一路前行,很快就到了朱雀门前,一般情况下,除非是有大功劳者,才能走朱雀门进来,大家都一位唐玄奘要走小门进去皇宫呢,只不过让文武百官们还有老百姓们以及诸多的和尚们傻眼的是,那朱雀大门,却在众目睽睽之下慢慢打开了。

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拍马屁的唐玄奘

虽然很让人震惊,但是朱雀宫门也确确实实的是打开了,不仅如此,从朱雀门内,还以丞相房玄龄为首,一排排的官员们出来相迎。

如果说寻常人有这样子的阵容来接待的话,那绝对立马都跪下里朝着李二所坐的方向高呼万岁了,不过唐玄奘倒是很淡定,对着太极殿所在的方向宣了一声佛号,随后就朝着太极殿继续走过去了。

其他的和尚们也是捏起了佛印,撸着佛珠,跟在唐玄奘的身后,包括安国寺主持,青龙寺方丈等等在内的一众老和尚们,都在这支队伍之中跟着唐玄奘的身后呢。

队伍一路浩浩荡荡的进了朱雀门,不过也就到了承天门就停下来了,其他的和尚们直接留在承天门外,原地打坐为了李二为了国家开始打坐祈福了,而唐玄奘那个和其他的各国使节们则在小太监的引导之下开始朝着太极殿的方向过去了。

其实到了这里,已经有不少人都在惊讶于这李二陛下为何要对一个和尚礼遇,要说毅力的话,大堂之中有大毅力的人那是大有人在,唐玄奘行走西域诸国花费了十九年的时间,或许是大毅力,但也用不着如此大礼接见他啊,算功德的话,这去西域取经,这功德有算是哪门子的功德啊?比起一个县令治理一地,比起一个官员治理了水患,难道能比得过他们的?至少在大部分的官员们的眼中,那是绝对比不过的啊。

心里或许是不服气,但是这是李二陛下下的令,而且听说太子殿下也对这位三藏法师很是在意,今天一早还去了仙满楼去围观这唐三藏入城了呢。

唐玄奘上了太极殿,李毅自然也是在殿中的,之前是远远官网那个,现在可算是近距离的看到这位历史上都鼎鼎有名的和尚了。

唐三藏先对着李二行了礼,随后李二就眯着眼睛对着唐三藏说了:朕听闻三藏法师佛法精深,心怀天下苍生,为了佛门的普度众生的目标,远行西域罗刹诸国,带回我中土大唐未有之经书,这事情本是好事,但是我怎么从未听到人提起过呢?

李二这话说完,唐三藏愣了一下,心下也是一惊,这其中自然是有缘由的,要知道虽然现在大唐的对外政策极为开放,但是在贞观元年那时候,百废待兴,李二刚刚登基便遭遇了东突厥来袭的大危机,当时的西域也不在大唐的势力范围之内,大家都是以东突厥为首,对于大唐那可谓是虎视眈眈啊,大唐要是还秉承开放的对外政策的话,那还不被渗透成了筛子啊?

所以当时的大唐对外态度是很保守的,人口的转移控制的是极为严格的,别说你是一个和尚了,你就是一头猪,那也是不可能给你出国的,更不要说去留学了!

正因如此,当时的唐玄奘没有获得允许,而是混入难民的队伍,才得以出国,一路跋涉前往有难度,才取到了经书。

但是这在外人看来的话,不经过李二陛下的允许就外出国门,那肯定是不行的啊,唐玄奘虽然是得道高僧,但是对于李二陛下也不敢有出格的表现,李二陛下既然发问了,那肯定是要认真的回答的,思虑再三,就跟着说了:“当去之时,已再三表奏,但诚顾微浅,不蒙允许。”

意思也就是说:实在是您老人政策不允许啊,现在想想也挺惭愧的。

着唐玄奘说的很是委婉了,但也是实话实说,没啥隐瞒的,这李二也不好意思怪罪了,毕竟唐玄奘以身赴险,造福苍生,着实可敬啊,最主要的是,李二很好奇,这唐玄奘为何能够独自一人,抵达万里之遥的西域印度呢?别说独自一个人了,就算是大唐派出的使节团,前往印度也常常因为路上遇到各种意外而没有办法抵达,就算是到了现在,大唐与印度之间的交流也不算是很深,虽然大唐长安也有印度来的使者,可那些使者们来了大唐,很多都是在长安城久居不回了,不是不想回,而是路程实在是太过遥远了啊,如果不是急事要召见他们,他们就算是想回去也没有办法啊。

再说了,这大唐过的多舒服啊,没事回去印度受罪干嘛啊?

其实不仅仅是李二,其他的大臣们也都是相当好气这个问题。那唐玄奘跟着就说了:“既赖天威,故得往还无难。”

啥意思啊?这意思就是说这都是李二陛下您的功劳啊!如果不是您的天威保佑,我根本没有办法完成的啊!

唐玄奘这就完全是拍马屁了,大家也不要觉得唐玄奘这样子的人不应该拍马屁,觉得应该是那种不苟言笑的大法师才对。

但这其实是不太现实的,唐玄奘能够抵达印度,那自然不可能是仅仅是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而已,他这一路上路过西域诸国,那可是跟着那些国家的国王们称兄道弟的相处很是融洽,顺便还分享分享大唐的精深佛法。

首节 上一节 410/4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震惊!姚广孝竟说我帝王相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