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他,改变了大唐

他,改变了大唐 第305节

这,就是我们的周王殿下。

李毅自闭了,自己反正干啥事你们都吹爆就对了是吧,那行吧,我不出门了,生病了,中暑了,请假了,再见。

李毅递交了请教条,那边魏征竟然还批了,还写了一句评语,殿下确实很久没休息了,那就休息一阵吧。

李毅当时都懵逼了,不过仔细一想,自从被封了逢低以来,自己那真的算得上是南征北战,同时又经济民生两手抓,在洛阳城大搞建设,公交马车我弄的吧?水泥马路我提的吧?那么多店铺我开的吧?格物学院我开的吧?医学大会我开的吧?医书是我抄录编纂的吧?七秀坊女校我开的吧?万花谷我弄的吧?就连现在这帮子过劳死的纨绔,都是我找来的吧?

更不要棉花,还有隐藏在幕后,大唐研究院那边一堆的黑科技,韩铁牛有事没事就在山上搞飞行试验,墨子们研究的火器,付四为首的工匠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爆破鬼才杜春子,你说这些大唐另类人才,领先世界的攀科技,哪个不是我搞的?

完了,这才几年功夫啊,三年都没到吧?我特么怎么干了这么多事情啊!

李毅拿着自己被批复下来的请假条,不禁陷入了沉思之中,难道一直以来,我真是全大唐最勤劳的,最勤政,最爱民的那个人?窝草,光从表面的功绩上来看,我三年不到干了人家一辈子都不一定能干出来的成绩,我特么……

也难怪魏征大佬会给自己放假了,估摸着魏征大佬都已经在内心里啧啧称奇,这周王小崽子怎么这么能啊?这么牛啤的啊,以前我都看走眼了啊!大概就是这样子的想法,另一方面也是感慨周王殿下太过于勤奋,三年下来从无休息的时候,跑老跑去不说,还为洛阳城的发展铺平了轨道,看看洛阳城现在蒸蒸日上的模样吧,各种新奇玩意一天一个样,每天都有新开的商铺,甚至在大街上都开始渐渐做起生意来了,虽然不符合规矩,但是周王在洛阳开府建牙,本身就有一定的立法权,周王殿下说在大街上做生意没问题,只要别占道,管好卫生就行,其他人自然也不会反对的。

当然了,净街鼓现在还是要有的,毕竟商业也没有发达到必须要开夜市的情况,现在洛阳城的老百姓们还是相当习惯日出劳作夜幕休息的生活的。

不过李毅估摸着也就这两年,就可以试着解禁净街制度了,不说全解吧,晚上十点之前,还是可以允许自由活动的吗,治安问题的话,那就主要是要把城市夜间照明体系给安排一下,只是洛阳一城的话,路口安排个路灯还是没问题的,当然了,你说要全国推广路灯,那真的是做梦了,想都不要想的,就算是现代也做不到。

李毅那边意料之外的竟然搞到了假期,那就很美滋滋的了,回家摸鱼回家摸鱼。

只不过李毅刚回到王府,还没有摸到第二天呢,武媚娘那边就匆匆忙忙的过来说了:

夫君夫君!大事不好了!

李毅看到武媚娘急促的样子,当时就懵了,啥事情啊,媚娘你都这么紧张的?

武媚娘那边就说了:长孙皇后薨逝了!

什么!这就薨逝了?!我离开长安半个月都没到啊!病的这么重吗?

武媚娘那边也没有想到长孙皇后竟然这么快就薨逝了,不过好在之前就已经想过对策了,如今当务之急是应该昭媛娘娘,媚娘就说了:还请夫君亲笔书信一封,媚娘会找人递进元真殿去的,只要昭媛娘娘能稳住,就没什么问题了,一切就按照流程走就可以了!

第九百七十七章 诏命回长安

流、流程走?啥流程啊?怎么听着好像登基流程啊,媚娘,我很慌啊,你这样大局在握,胸有成竹,万事俱备之前东风表情,为夫贼几把慌啊!

武媚娘那边见到李毅的反映一愣,随后忍不住的轻笑出来了,不过随后想到长孙皇后毕竟刚刚去世,于情于理自己也不能笑,若是被旁人看见了,难免会成为把柄,赶紧正经了表情,就对着李毅说了:

夫君,这要看后续我们怎么走了,一般情况下而言,按照正常流程走的话,夫君的太子之位估计是要板上钉钉了,不过若我们再努把力,保住太子李承乾的话,没准还有一线机会能让夫君完成摸鱼的大志。

李毅那边一听,也是由不得的一下子紧张了起来,机会竟然这么渺茫吗,就连武媚娘看来,都已经是一线生机了啊!我的大业,我的大志,就只能到这里了吗?!

李毅细细思考了一番,这么多年来,走了那么多的烂棋,竟然走到了这个地步,前一步,就是成为太子这个帝国的主人的万丈深渊,不!自己怎么能轻易的对这个命运妥协啊!挣扎!一定要和咸鱼一样的挣扎!蹦跶两下!就能摸鱼了!

我的摸鱼大业啊!

纵然前路漫漫,荆棘遍布,但是李毅决心已定,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为了大唐第一摸鱼王,这个时候无论如何都要奋力一搏了!

武媚娘看到李毅如此坚决的决心,很欣慰,就说了:夫君由此大志,大业必成啊,这次长孙皇后薨逝,昭媛娘娘若是成为皇后必定面临巨大的威胁和挑战,李二陛下很可能已经开始密诏蜀国公王世入长安了,只要蜀国公在长安,昭媛娘娘可保无忧,虽然有一种夫君会培植自己势力的错觉,但是只要在丧葬仪式之后,夫君不在长安城的话,太子李承乾在长孙无忌的保护和支持之下,就还有机会,最不济李承乾被废,还有魏王李泰,晋王李治可以考虑的。

李毅点了点头,确实是这个道理,随后就问了:那外公那边要不要只会一声,让他不要有太大的动作,以免被人以为咱们要夺嫡啊?我觉得还是要说开比较好,毕竟是一家人,让外公知道我没有夺嫡之心,不想掺和其中,这才保险,以防万一外公误会了,以为我要夺嫡,帮我一番操作之下,我反而被安排上了太子之位,这就不好了啊。

武媚娘也点了点头,表示赞同,说了夫君想的还是很周到的,既然要摸鱼,那我们肯定要面面俱到,这件事情太难了,几乎等同于绝境,一个不小心就要成为太子,成为这个帝国的皇帝,一步错,步步错,我们一定要步步为营,避免出现这样子的情况。

李毅大为感动,还是我的武媚娘对我好啊,处处为我着想,夫君甚为感动,摸个小手奖励一下自己。

接下来就不能写了,全是不可描述的摸小手了。

(其他地方不能摸了,书客连摸肚子都开始和谐了,冬马大佬直接被封章节,23333!)

既然安排妥当,李毅就开始写亲笔书信了,写的自然是寄给昭媛娘娘的,而蜀国公王世那边,就要等具体的操作,看下到底是李二召蜀国公来,还是让昭媛娘娘自己去提,其实最好就是李二自己召,省的李二误会我要夺嫡,那就不好了。

李毅写完了书信,武媚娘将书信拿走,安排人往宫里送了。

之后几天就是紧张的等候李二的诏命了,皇后病死了,身为皇子的李毅,虽然不是皇后亲生嫡出,但是在法理和道义上,皇后是他的母亲,甚至比昭媛娘娘还要亲近的那种母亲,所以李毅是必须要到的,不仅要到,还要守三年孝,当然了,古代说守孝三年,也就是说的二十七个月,总体还是不到三年的。

在此期间婚嫁是绝对禁止,理论上是不能享乐,要当苦行僧,其实也没差,李毅现在还是处男,跟苦行僧有半点区别吗?

李毅在洛阳等候了不到两天,就有传李二谕旨的太监黄门来了,见到了李毅之后就宣读了诏书了,皇后不幸薨逝,皇帝命令周王殿下即刻返回长安,参加葬礼,不得耽误。

李毅领了旨,带着诏书去官署了,官署衙门那边显然也已经得到了消息了,毕竟这么大的事情是要举国服丧的,官署肯定是要第一个知道,之后还要公布天下。

魏征那边已经开始在收拾东西了,魏征是李毅的老师,本身并没有其他的官职了,身为李毅的老师,那自然是李毅去哪里,他就去哪里的,说实话,这一次有魏征大佬陪着,李毅很放心,现在唯一能克制住李二废太子冲动的,除了长孙无忌就只有魏征了,长孙无忌这家伙老奸巨猾,没了李承乾他还有李泰和李治可以选择,但是魏征刚正不阿,那绝对会据理力争的。

自己这次是当太子还是摸鱼王,那全看魏征大佬的发挥了!

有诏命在身,李毅自然是不能耽搁的,着装全部素服丧衣,武媚娘和桑巴卓还有公孙姐妹这次也全都跟着一起来了,当然是武媚娘一起喊的,毕竟是这么大的事情,不是开玩笑的,在长安城或者注意路上,万一遇到贼人刺杀也不是没可能啊,多几个武林高手总是好的。

当然了,武媚娘,桑巴卓还有公孙姐妹,那头上的金银珠宝首饰头钗什么的,那都不能戴了,而且也和李毅一样要素服丧衣,举国同丧可不是嘴巴上说一下的。

魏征大佬自然也不用说的,不过李毅看到魏征大佬的时候,明显能感觉到魏征大佬情绪惆怅,这也是难免的事情,毕竟李二很多次想砍魏征,想责罚魏征,都是长孙皇后帮忙阻拦,很多大臣们直言不讳,也是长孙皇后劝说李二纳谏,并且对那些冒犯的大臣不做惩罚,可以说,这个贞观盛世,长孙皇后的功劳很大!

第九百七十八章 谥号文德

长安城的太极殿外。

距离皇后薨逝已经过去了六天了,消息也已经传遍了整个长安厂,现在长安城中缟素一片,百姓哭号哀痛之声,从早到晚都不停歇,足见长孙皇后在民间威望之高了。

官员们也都人人素衣丧服的站在承天门外,等着今天的早朝会,皇后虽然薨逝了,但是皇帝不能总是沉浸在悲痛之中,老婆没了可以再找,国家没了,那就真的没了,国事你还是得处理的,最主要的是,皇后薨逝,现在最主要的就是安排国葬事宜,皇后谥号,安葬地点,日期,具体流程仪仗等等,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大事情。

这是长孙皇后薨逝后的第一次早朝会,很显然,今天李二就要在这次的早朝会上宣布这些事情了,至于后续谁来补任皇后的位置,或者皇后就干脆一直都空着,这就是非常讲究的事情了,好不夸张的说,这皇后的位置是空还是坐,关乎到太子李承乾的地位,谁都知道现在李二陛下对太子李承乾已经隐约有所不满,但是具体有没有到废太子的程度,或者说看到周王殿下如此优秀,有另立太子的打算等等,这些都是很有讲究的事情了。

这可不是什么危言耸听,朝堂之上,变局往往瞬息之间,跟得上的,你就是从龙之功,跟不上的,就自求多福吧。

正因如此,今天上朝的官员们,精神都挺紧张的,主要是不知道今天李二陛下会不会吹吹风什么的,给大家一点暗示。

那边承天门很快就开了,穿着丧服的太监们,引导着官员们进入太极殿了,太极宫里的装扮已经全都换成了缟素之色,官员们气氛压抑,别说窃窃私语了,压根就没有人敢讲话,谁都知道现在李二心情肯定不好的,没人想在这个时候触霉头。

到了殿上,没多久李二就出来了,看得出来李二非常的憔悴,应该很多天没睡好觉了,但是不妨碍他一身皇帝威仪。

众臣们纷纷行礼,随后在李二的指示下,在朝堂上分列两侧正坐了下来。

那边李二就先说话了,先是怀念了一波长孙皇后,随后就表达了一下自己的哀痛之情。

李二那边说完,就有人站出来说话了:陛下还请保重龙体啊,大唐不能没有陛下啊!

大臣们也是纷纷附和,是啊是啊,陛下还请保重龙体啊,人死不能复生啊,大唐的百姓还需要您呐!

之后就免不了一阵哭丧哀泣了,反正这时候就哭就完事了,谁哭的最卖力,哭的最悲伤,搞不好还能引起李二的注意,委以重任呢。

这边大家都纷纷哭完了,李二就说了:长孙皇后素来受人爱戴,她虽然离去了,但是她的精神,她的故事没有离去,朕已经想好了长孙皇后的谥号了,经过大家研究讨论,就取“文德”二字为谥号,另外,朕还安排了专人为皇后写了哀册文,褚遂良。

李二喊完,站在官员队列里的褚遂良就站了出来了,手里还拿着一封帛书,随后就对李二行礼说了:陛下嘱托臣写的为长孙皇后的哀册文已经写好了,陛下是否要现在过目呢?

这种事情当然是之前就已经看过的,若是没看过,李二不满意的话,也不可能在朝堂上拿出来了,李二那边就挥手说了:

不用了,你就直接念出来就好了。

那边褚遂良诺了一声,就展开帛书念了起来了,写的是《文德皇后哀册文》,褚遂良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不进书法好,文笔也是相当不错的,这会念得《文德皇后哀册文》,声情并茂,语言词藻考究华丽,总而言之就是写的好,写的妙,写的该赏就完事了。

褚遂良念完了以后,大家都是纷纷鼓掌,都表示褚遂良写的很不错,很能概括长孙皇后功勋卓著的一生。

另外一提,“文德”这个谥号也是有点东西的。

皇后有谥号是从东汉开始的,但直到隋朝,所有的皇后都只有单谥而不是复谥,也就是一个字,只不过史官为了便于区分,才将她们的谥号和皇帝的谥号合在一起。如唐高祖即位的时候,追谥窦皇后为“穆皇后”,唐高祖死后合上他的谥号即为“太穆皇后”。而长孙皇后却在逝世后直接被上了复谥“文德”。

根据春秋礼法,单谥为正,双谥非正,在古人看来,只有当单谥不足以道尽逝者的美好品德时,才会用上复谥。所以复谥极为罕见,纵观整个大唐,也就只有以死救全城的刘感,这位忠君死节的烈士被唐高祖李渊赐了复谥“忠壮”,除此之外再没有人有过复谥。

而长孙皇后的“文德”这两个谥号皆为美谥,尤其是“文”这个字。我们认为“文”是最好的谥号,“为美无以尚也”,就算是在美谥里,也没有哪个谥号能比文还要美好。将“文德”二字何用,足见李二对于长孙皇后的喜爱不舍已经无限美好的眷念了。

不过这一套操作下来,下面不少的官员们就寻思了,这是什么意思啊?这是不是皇帝在跟我们暗示呢?还是打算让太子李承乾继位,或者是皇后的其他的儿子继位吗?说道其他的儿子,那当然就是魏王李泰,晋王李治了啊,其中魏王李泰尤其得宠,最为可能啊!

当然了,除了这两个之外,周王李毅,吴王李恪,也是有可能的啊,尤其是周王李毅,甚至于呼声仅在李承乾之下。

不过到底对于太子之位如何安排,那还全都是看李二怎么选择的了,这皇后之位到底要不要安排上,就很显然是李二的一个态度了。

不过今天肯定是不会表明这个态度的,长孙皇后刚刚去世没多久,皇后的位置,起码还要过个半年才有着落,于情于理都是如此的。

李二那边随后又确定了一些丧葬的琐碎事宜,最后定于两个月后,于九月下葬昭陵。

第九百七十九章 拟诏书

李二说了要葬在昭陵,大臣们自然是没有什么意见的,但是具体怎么葬,还是要安排的。

李二那边就说了:长孙皇后临终前,曾经反反复复的拉着朕的手,跟朕说,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朕虽然很想给长孙皇后来个风风光光的大葬,但长孙皇后自从嫁到朕的身边,便一日也不曾贪图享受奢侈,一向勤俭节约,做了后宫的榜样,做了天下人的榜样,朕答应了皇后的要求,所以将作监,你们就以九嵕山为帝陵墓址,因山为陵,凿山石修墓穴的人只需百余人就可,一月内完工,不需要金玉人马器皿等这些东西陪葬,都只用土木形具就可以了。

将作大监在下面诺了一声,百官们也齐声说了一声陛下圣明,这事情也就算彻底定下来了。

不得不说,这样的葬礼已经算是相当的简陋了,除了要依山挖陵之外,剩下的甚至都不如普通老百姓,普通老百姓的陵墓尚且还会放点金银青铜布帛什么的当做陪葬品呢。

不过这也没啥奇怪的,很符合长孙皇后的风格,官员们没有人反对。

其实在古代,许多的帝王帝后,葬礼都很朴素,因为但凡盛世,大多是提倡节俭的,节俭的美德是从上至下来发扬的,这里我忍不住想黑一下满清了,历朝历代,就数满清几个皇帝是最能折腾的,丧葬仪式最贵,所用陪葬最多,慈溪的一个地宫都建了三十五年,可想而知这地宫建的多华丽了,具体史料大家没事可以翻一翻,令人膛目结舌,就满清这几个皇帝皇后的丧葬费用和规模,要是放在大汉,大唐甚至是富有的宋朝,那皇帝绝对屎都给喷出来,士大夫能把你祖宗十八代都喷出来,一个昏君的帽子就扣你头上了,那明朝就更不用说了,一个个士大夫那都是以自杀的架势去喷皇帝的,没死就整天唉声叹息啊下一次继续,要是死了就等着青史留名,原本来说士大夫干预直言直谏,对国家是好事情,但是明末后期的时候,读书人就是为了喷而喷了,那些士大夫一个个都是沽名钓誉之辈了,害国不浅,当然,这就是另外的话题了。

话说回来,朝堂之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互相攻讦自然是不用说的,为官之道如同蜀中栈道,一步是天府,一步是天堂,那真的是一步都不能走错的。就算是在吏治清明的贞观,也是如此。

李二那边安排好了长孙皇后的葬礼,随后又处理了一些积压起来的国事,这一次的早朝足足开了两个时辰,李二干脆就让大臣们到偏殿去用膳了,省的饿着。

那边朝会虽然结束了,但是关于这次朝会带来的猜想,在朝臣们之中,那肯定是不会止步于此,不少朝臣们这时候都想着要开始活动起来,要么打听情报,要么去和他们所支持的皇子嫔妃互通消息等等,总之整个长安城的官场,现在都不太平了,不说人心惶惶,起码心里都是绷着弦的。

李二那边结束了朝议,却没有跟着朝臣们一起去用餐,而是喊了褚遂良单独到了书房去了,那边褚遂良跟着李二一起去了书房,没多久李二就发话了:

褚遂良啊,朕还要你去写一封诏书,写完了以后秘密送去兴元府交给蜀国公。

褚遂良那边拱手问了:陛下要微臣写什么诏书呢?

李二说了:朕多日未见蜀国公,甚是想念,且蜀国公年岁已大,蜀中道路艰难,回来长安一趟颇为不易,朕感念蜀国公为大唐所做的贡献,恩准蜀国公回长安城静养,暂时就这样吧,另外,这份诏书朕不希望有其他人提前知道。

诸遂良那边眉头一凝,拱手点头说了诺,随后就出去了。

褚遂良与蜀国公是旧相识了,褚遂良不相信李二陛下不知道,而在这个敏感的时候将蜀国公诏命入长安,又是让自己去写这个诏命,让自己去送,那就是说明李二陛下信任自己,信任自己绝对不会将此事说出去,甚至于在见到蜀国公的时候,还能说上一些话。

虽然还不太确定,但是蜀国公一旦回来长安,那冲击力绝对不用说的了,周王殿下的外公,李二的国丈,昭媛娘娘的父亲,开国元勋,这四重身份放在这里,那就不是一般的重了,甚至连长孙家族没准……

褚遂良不敢想了,再想去了那真的就是大地震大海啸了,总而言之自己干好李二陛下给的任务,接下来的事情,就只能指望周王殿下自己了啊!周王殿下,等待你的,将是漫漫长路啊。

当长安城中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情的时候,李毅也不过是刚刚抵达长安城门口而已,随后自然是不敢耽搁,就要进入皇宫去了,此时皇后还未下葬,李毅自然是需要去悼念的,当然了,守夜尽孝就不需要了,因为三天早就过去了。

魏征那边去了官署,相信会和李二陛下联络的,至于两个人之间说什么,那就不在李毅的参考范围之内了,关于邀蜀国公入长安的事情,武媚娘说了,暂且等候三个月,三个月内,肯定会有消息的。

李毅那边就头疼了,那怎么办啊,那现在这三个月,母妃那边,会不会被人针对啊?

武媚娘安慰说了:这个到不用担心,李二陛下之前故意疏远昭媛娘娘,就是为了这个时候做铺垫呢,相信李二陛下对夫君您这段时间也不会特别召见夫君的,夫君在长安城一直等到长孙皇后下葬之后,便可以回去洛阳了,接下来的事情,就交给外公蜀国公好了。

李毅点点头,现在也只能这么办了,不过李承乾那边还是要接触一下的,毕竟关键所在乃是稳住李承乾,只是不知道他现在心情怎么样,毕竟母后去世了,当儿子的肯定非常难过吧。

第九百八十章 风口浪尖

李毅回来了长安城,并没有在长安城里掀起什么浪花来,因为皇后丧葬仪式的缘故,满朝官员们几乎都在各自忙碌着。

首节 上一节 305/4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震惊!姚广孝竟说我帝王相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