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他,改变了大唐

他,改变了大唐 第296节

官署衙门那边速度也挺快的,其实在客栈开打之后,就有人去通知衙门了,有人在客栈闹事啊,赶紧去!

付二那边刚准备出去呢,官署那边,杭州别驾已经带着大队人马赶到现场了,杭州别驾一看场面有点混乱,当时就爆喝一声说了:

都住手!周王殿下还在这里呢!读书人打打闹闹的,成何体统!通通抓回官署衙门听候审问!

“诺!”

一阵衙役们喊了一嗓子,就开始拿人了。

那这当然要拿人,王子犯法都与庶民同罪,更不要说你这没有官职在身的儒生们了,有人就说了,不对啊,读书人不是有特权的吗?那你也得看是什么读书人,什么朝代的读书人啊对不对?读书人有特权,那都是宋朝时候的事情了,宋朝时候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已经相当完善,并且在社会官场上占据重要地位,但凡是中了功名的,举人进士等等的,那都是拥有多方面特权的,比如公堂上不用下跪啊,见到皇帝不用下跪啊,免税啊等等这些东西,但是在唐朝,不好意思,读书人这些特权是不存在的。

没一会,衙役们就把一个个的闹事的读书人们都给逮起来了,一口气抓了几十号人,都是打架中表现最为优异的一些人,手里拿着桌子腿,凳子腿的那肯定都是有限抓的,顺带着还把一些受伤的人给抬去送医救治。

老百姓们看到没热闹看了,当然很可惜啊,那边杭州别驾就说了:大家散了吧,快别打扰周王殿下休息了!

老百姓们一听,这才纷纷散开了,不过老百姓们肯定疑惑啊,这些读书人是啥情况啊,在争论什么啊?

就有明白人拿出来刚才所说的什么《周王殿下钱塘湖奏对》的内容,跟大家解释起来了,哎呀,这个事情啊,是这样这样的……

不用说的,老百姓们之间也开始悄然传播开来了。

第九百四十四章 坐而论道

老百姓们散开来了,杭州别驾那边就赶紧去找周王点下了,看到了在一群王府侍卫中的周王殿下赶紧就抱拳说了:

“下官护卫来迟,还请周王殿下恕罪啊!”

李毅赶紧就说了:哎呀,别驾你已经很及时了,怎么会有罪过呢,对了,这《周王殿下钱塘湖奏对》是个怎么回事啊?我听说是别驾你写的……

杭州别驾胸脯一挺:没错,正是本人写的!能为周王殿下写着一篇文章,是下官的荣幸啊!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本王深感不适,不打扰别驾您办公了,我先去休息,先去休息。

李毅脸上笑嘻嘻,心里MMP。这是报复,这绝对是打击报复啊!

那边杭州别驾比较耿直,没听出来这是咱周王殿下表示不满呢,不过殿下说了不舒服了,那赶紧走吧,别打扰殿下了,再说了一口气抓了这么多闹事的文人士子的,回去肯定也要好好处理一下,其实也没啥好处理的,主要就是大家问问话,做做笔录,没啥情节严重的事情就放了走人了,就这种规模的打架斗殴,估计连轻伤都没有的,但是毕竟打架还是不好的事情,我们还是要制止的嘛,不然谁都学这帮文人士子们,一言不合就拳脚相向,那还得了啊?

杭州别驾那边走了,李毅差不多快给气死了,你说这都什么事情,我这边千方百计的不想贪功劳,还想着把功劳推给你杭州别驾呢,想着怎么安排你呢,你倒好,我还没安排你你倒是来把我安排的明明白白的,这是个反贼啊!

李毅就去找武媚娘去了,武媚娘那边当然早就醒过来了啊,毕竟下面那么大的动静,只是一直没有出来罢了,李毅找到了武媚娘就委屈的哭诉起来了,大骂这个杭州别驾不是个东西,心眼太坏了,一开始拒绝给我田亩也就算了,说你是职责所在能够理解,现在咋回事啊,怎么还把我们两之间那么私密的谈话写成了文章,还什么《周王殿下钱塘湖奏对》,关键问题是还写的那么文采斐然的,啥意思啊,就不怕后世的初中生高中生日日夜夜唾骂你杭州别驾,连带着把我这个周王李毅也给唾骂一顿啊?后世的事情也就算了,暂且不管了,但是现在你看,这文人士子们一个个的都把我当做大儒了,刚才还在下面打了一架呢,这万一要是名声传播起来了,这可如何是好啊!

李毅那边皱着眉头,一脸不悦,当时就说了:

MMP的,这杭州别驾,早晚找机会弄他!

武媚娘那边听完了李毅的抱怨,就掩嘴笑起来了,李毅一看武媚娘笑了,就奇怪了:媚娘啊,你笑什么啊,你夫君我,现在烦恼的很呐!

武媚娘那边就走过去,一边给李毅按按脑袋瓜子,一边就笑着说了:

夫君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夫君所担心的,不外乎就是这文人士子们夸赞夫君仁义,但是夫君你想一想啊,就算他们真的夸赞,与夫君而言,也并没有什么损失,更不存在因为在士子之中名声好,就会惹来什么祸端啊。

夫君你想,此地是杭州,与长安相聚有千里之遥,杭州的名声如何传,也不至于这么快的传到长安城去啊,就算到了关中,夫君也可以否认,说是以讹传讹,并非是你奏对,莫非还有人要去杭州求证不成?再者来说,这天下之大势所在,终究是各个士族门阀,文人士子们的舆论,终究还是要边上站一站的,在文人士子们之间拥有美名,顶多锦上添花而已,并不会对殿下造成太大的影响。于媚娘来看,这名声与殿下而言还不如一封万民书来的重呢,陛下就算知道也不过一笑了之罢了。而且这文人士子们支持殿下,也不至于以后再来找殿下的麻烦了,殿下离开了杭州以后,棉花田的事情,也更加的放心不是吗?

李毅一听,好像是这么个道理啊,科举考试现在虽然有,但是真正推广起来被统治阶级重视乃是在武则天时代,现在才贞观呢,科举考试实在是无足轻重的事情,文人士子们也都要往边上稍一稍,官场之上,士族门阀才是主角啊!这些文人士子们现在吹得我厉害,以后我从老百姓手中租借田亩来种棉花,也不至于到时候再来人阻拦,或者出来骂我了,这样一想的话,这不仅不是坏事,还是好事情啊对不对!

李毅点点头,说的有道理啊!

只不过李毅还没高兴太久呢,外面有来人说了,殿下殿下,又来了一拨文人士子啊!

李毅当时一听,窝草!还好武媚娘反应快,武媚娘说了:快!挂牌!

高宝就问了:娘娘,挂什么牌啊?

武媚娘就说了:就写,殿下出游去了,不在杭州,大家有什么事情可以去官署找别驾辩论,殿下已经和别驾达成共识了!

高宝一听,就去挂牌子去了。

话分两头,杭州别驾现在挺忙的,一口气抓了那么多人,当然要一个个的审了啊,虽然审完了多半也就是放了而已。

杭州别驾也没想到自己写的这篇文章传播的这么广,影响一夜之间竟然有这么大,甚至都闹大文人士子们打架斗殴的地步了。

其实也能理解,毕竟文章里面关于先利后义还是先义后利的辩论很有争论性,大义与小义也是相当的模糊不清,到底是坚持律己为大义呢,还是百姓民生为大义呢,那真的就是一人一个观点了,也难怪他们会吵起来的。

只不过杭州别驾的烦恼这才刚刚开始呢,为什么?因为周王殿下那边搞得不愉快了,文人士子一个个都来找他去了,你杭州别驾能痛快?

武媚娘挂的牌子还是很有效果的,文人士子们一瞧周王殿下不在杭州,而且还和杭州别驾达成共识,再想到这奏对的文章乃是杭州别驾写的,那行吧,我们去找杭州别驾去坐而论道!

第九百四十五章 可惜真是可惜

杭州别驾那个脑壳子疼的啊!

原本事情吧,还是好好的,杭州别驾也正在为自己偶的一篇好文章而高兴不已,当然了,最高兴的还是自己的儒学经过和周王殿下的一番辩论之后,察觉似乎又精进了一步。

只不过还没高兴太久,他就头疼了,因为就好像整个杭州城的士子文人都跑来找自己了一样。没几分钟就有一波士子过来,过来干嘛?找杭州别驾坐而论道的啊!

一开始杭州别驾还挺欢迎的,毕竟这是学问上的事情,大家都是学儒学的,都是儒家的人,这学问吧,本来就是要大家一起讨论才能精进的,你说对不对啊。

行吧讨论也就讨论吧,但是你们能不能一起来啊!关键是你们分开来,讨论来讨论去的,话题也都一样啊,杭州别驾那边就很烦了,再又送走了一波文人士子以后,看看天色,都下午了,自己连饭都还没吃呢!这样不行,这样子弄,今天一整天啥也别干了,就在官署跟人家坐而论道了!

关键是你这论也论不出个所以然来啊,你以为人人都和周王殿下一样精通辩论,还从小被魏征喷到大啊?这一个个的文人士子,有一大半都是为了求官来的,那姿态百出就很精彩了,杭州别驾就不干了,出门出门,再有人来就说本官出去执行公务了,就这样再见再见。

杭州别驾那边走了,出去巡街去了,再有文人士子来当然是找不到别驾了啊,找不到别驾轮到怎么办啊?那行吧,我们去找个茶馆酒肆自己论吧!

那边士子们就去茶馆酒肆论道去了,但是这文人论道啊,就跟我们现在搞辩论赛差不多,一开始说好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辩论赛一开始呢,也确实如此,大家一个个的都是举手发言,但是等到后面了,那就不一样了,语速一个比一个快,一个比一个较真,说道后面,性子急的甚至都想打人,其实没有裁判在边上的话,也确实要打人了。

但是这文人们之间坐而论道,哪里来的什么裁判哦!三五成群的坐在一起,聊着聊着难免就火气上来了,火气上来了,一看口头说服没效果了,那当然就要换一种说服方法了啊,难免就打的乒乒乓乓,鼻青脸肿的,杭州别驾光在外面巡逻都遇到了好几起的治安事件了。

不行了,不行了,在这么下去,全杭州城的文人学子们那都是要来打一架了,我这杭州别驾还要不要当了啊,这么多的治安事件,都快暴动了,你说这回头官员审查业绩的时候,看到这个案件卷宗,我杭州城的犯罪率这么高,一个治安不力的帽子扣下来,这日子还要不要过了哦?!

杭州别驾一听到消息,那个脑壳子疼的哦,别说了,恨不得脑袋瓜子不是自己的才好,赶忙就赶回去官署了,把牌牌撤下了,不走了不走了,你们文人士子都来官署找我论道吧,只要别没事找地方就搞辩论,玩打架就好了啊!

其实文人士子们也不是说热爱打架是吧,只是单纯的先要研究学问而已吗,只要有一个合适的发泄的途径,大家也不会想着闹事的吗,你看杭州别驾回来了,在官署里坐着了,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发泄途径吗!

杭州别驾心里苦,他不说。

另外一边李毅当然第一时间就溜了啊!这文人士子们战斗力这么强,没工夫陪他们玩哦,李毅去“考察民情”去了!一会看看这边的小山小丘,一会去那边看看清水小河,顺便打打野味搞个烧烤。

跟着一起来的王府侍卫里就有人奇怪了,不对啊,周王定下这是游山玩水啊,怎么成了考察民情了啊?

当时就有人呵斥了:放屁!你这么干那就是游山玩水,周王殿下这么干能是游山玩水吗?!这就是考察民情来的!你以为周王殿下上这个小山小丘是来看风景的啊?放屁!这是为了考察附近靠近居住地点的地方是否有老虎狮子等猛兽呢!你以为周王殿下去这个清水小河是去玩水去的啊?放屁!周王殿下这是在考察水源地是否有污染,是否清澈,百姓取水方不方便,你懂个屁啊!

然后那人又轻轻的问了:那……那打野味……

这下子有人忍不住了,上去一耳瓜子就骂了:去你大爷的你不吃饭啊?周王殿下不吃饭和西北风啊!

对啊对啊,说的很有道理啊,打野味怎么能叫玩呢,这是为了满足人体所需基本需求啊,不吃饭怎么活啊,至于说王府侍卫们之间随身都带了各种食材,还有大厨也一路跟随,随时随地都能就地造饭这种事情,哎呀,这种细节东西就不要在意了啊,人生在世,总是在意这些细节性的东西,还要不要升官了啊,要不要发财了啊!

其实李毅倒也不是全是在摸鱼,他这也是在考察杭州周围农田的灌溉情况,毕竟在后世,杭州附近因为西湖开发的原因,田地多数都为水田,这一类的田地种水稻出产是很高的,江南一带之所以是产量大户,也是因为水利灌溉方便,水田众多的缘故,当然相应的,水田种植是很麻烦的事情,设计到排水,灌溉,旱涝交替等等多方面的操作,技术要求高,水利设施要求高以及劳动力要求高的多个特点,但是产出也是很丰厚的啊。

但是李毅通过走访发现了一点,按就是杭州周围的田亩,多数以旱田为主,这根李毅印象里的杭州周围的水田密布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西湖,也就是现在的钱塘湖没得到开发的缘故,只要引钱塘湖的湖水入田,别说水田了,你就是菜田都完全没问题啊!

李毅就寻思着,这有点可惜啊,这钱塘湖就跟一个大宝贝一样放在这里,却没有人发现,更没有人提出来要好好利用一下,实在是可惜啊。

李毅觉得可惜,自然就眉头紧锁了,边上武媚娘看到了,就问了:

夫君,您在烦恼什么事情呢?

第九百四十六章 落水

李毅虽然觉得可惜,但是他呢一不是治水方面的人才,身边也不认识这一类的人才,二呢,这治水也不是嘴巴上说说就能随便治的。

治水,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大学问,治的好,那百姓安康,年年丰收不用说的,治的不好,那就等着洪水滔天,泛滥成灾,河流改道吧,搞不好老百姓还要被迫背井离乡呢。

所以说啊,有治水才能的人,大多都能留名青史,为人称颂。

就算是在贞观年间,这一类的治水能人也不多的,最出名的要数将军出生的张亮了,四川巴蜀的都江堰,就是张亮给修缮扩展起来的,巴蜀被称呼为天府之国,也是张亮治水以后的事情。

李毅这边愁眉苦脸的,武媚娘当然就要关心一下啊,就问了:夫君在为何烦恼啊?

李毅就叹了一口气,说了:你说这钱塘湖的水这么多,这么大,怎么就没人想过把它引到田地里用作灌溉,引到城中用做饮水啊?

武媚娘一听,眼睛一亮:夫君,莫非是打算主持杭州的水利吗?只不过治水很有难度的一件事情啊,治的不好的话,万一要是惹祸上身……

那边公孙大娘也犹豫了一下说道:殿下,此事还是要多多思量,正如媚娘所说,治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的。

李毅一听点了点头,就说了:哎呀,我也知道是这个理的,只是你看这个钱塘湖,放在这里也是空着,我也不曾听闻有哪个人治理过这个钱塘湖,引钱塘湖为民用,这钱塘湖万一挺好治的,你挖个渠就通水能用了呢?

李毅会这么想,也并不是瞎几把乱说的,毕竟历史上,似乎也没听说过西湖有开渠治水失败的先例,反倒是荒废的次数比较多,渠道淤泥堵塞什么的,朝廷拨款治理一下,马上又是西湖美景甲天下,家家户户丰收年了,这说明什么?李毅就想了,没准这个西湖啊,没那么难治理呢?

其实大家不去碰这个钱塘湖也能理解,一来这个钱塘湖连着钱塘江,钱塘江大潮不用说了,光看都吓死人的,二来这钱塘湖太大了,一般湖泊越大,治理起来难度越高,再说了,杭州这地方的天气比较湿润,下雨也多,就算是旱地,那也比北方的田亩收成好啊!既然收成能保证,谁没事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来弄这个钱塘湖水利啊,万一要是没弄好的话,脑袋瓜子还要不要了啊?弄巧成拙反倒是让数万人背井离乡,这个责任谁来承担啊?

这钱塘湖现在虽然也是时涝时旱,但是他毕竟里的杭州城还有点距离啊,也影响不到杭州城里的生活,大家也就自然放着他不管了,所以这么多年,也没有人愿意去担这个责任,第一个来治理钱塘湖。

李毅倒也是因为观念上先入为主了,在他那个世界,杭州西湖可是闻名天下的景区,水利方面,历史上西湖水可是养育了好大一片地区的人口,所以这时候见到现在的西湖被荒废在那里,多多少少感觉到相当的遗憾,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不过经过了武媚娘和公孙大娘的提醒,李毅也叹了一口气,将这个心思暂且摁下来了,确实,他身边可没有治水的人才啊,更何况,这真要治理西湖,失败了惩罚少不了,成功了也要想个法子不能把功劳揽到自己身上,你说对吧。

但若是有办法治理的话,李毅说实话,还是很想治理西湖的,这毕竟是惠及民生的事情,李毅虽然很想摸鱼,但是若是有方法能让老百姓日子过得更好,李毅还是会去做的。毕竟,大唐的这群老百姓,是最可爱的一群人,最勤劳的一群人,而李毅和他们一样,同为华夏。

正当李毅大感可惜的时候,却见到前面有一帮村民们迎面走了过来,一边走还一边说着:

“唉,你们听说了,那姜家的娃娃又落水了!”

“什么?又落水了?这都今年第几次了啊?”

“谁知道呢,还不是他姜家老头失了智,非要说这钱塘湖好治,要修渠引水灌溉农田,每日不想着耕田,带着家里小孩天天跑钱塘湖去,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啊!”

“真可怜,老头子失了智,害的小孩子受苦,这钱塘湖这么大,还连着钱塘江,逢年旱涝不断,这也叫好治吗?”

“唉,你从这姜家娃娃的名字还听不出来吗,娃娃叫师度,啥叫师度啊?迷时师度,悟时自渡,他全家都迷着呢!”

“唉?这么一听好像是这么个道理啊!虽然觉得很奇怪。”

李毅原本听前面是没啥兴趣的,听到有农夫想治理钱塘湖也没啥太大的念想,但是当听到师度这个名字的时候,整个人愣住了,此时那些正在互相说话的村民们正要走远了。

李毅顾不上别的,赶紧就追上去了,那些村民们自然是听到身后的动静了,却见到哗啦啦一百来号人朝着这边来,吓了一跳,不过看他们的打扮不像是土匪,一个个衣着鲜丽的,最前面的还有一个少年郎,穿着那叫一个华丽的,估摸着是哪个官家的郎君什么的吧,一个个的赶紧站到边上去,不想挡道惹麻烦,说不定是纨绔呢?

这边村民们一个个的都站到边上去了,倒是省的李毅去追了,李毅跟上来之后,就对着这些村民们行了一礼,那些村民们一愣,啥情况啊,这是冲着我们来的啊?

虽然很奇怪,但是对方都行礼了,村民们当然也赶紧跟着行礼了,随后就有人问了:

这位郎君啊,你有何事啊?

李毅就说了:方才诸位所说的姜家人,想要治理西湖,是怎么回事?还有,那姜家人的小孩子,叫做姜师度?

李毅这边询问了,那边村民们面面相觑,不过还是七嘴八舌的把情况说了一下了,就是不远处一个村子里,有一户人家姓姜,是前段时间才来的,不好好过日子,主人家天天想着去治理这个西湖,他自己想就算了,还带着五岁的娃娃天天去,让人感叹啊。对了,那五岁的娃娃就是姜师度。

第九百四十七章 探望下姜师度小朋友

首节 上一节 296/4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震惊!姚广孝竟说我帝王相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