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他,改变了大唐

他,改变了大唐 第184节

这特么日子算个怎么回事嘛!

前段时间程处亮就跟着程咬金一起回来长安城了,期间就跟大家吹过牛逼了,什么洛阳的公交马车有多大多长,坐满人了满满一车子的人,四匹马才能拉得动,还什么洛阳在搞水泥大建设,建设格物学院和新的房子,供给职工住宿的,还有每天各种新店开业,今天上台讲个话,明天上台致个词,那真的是忙并快乐着啊!而洛阳城的青楼妓院,也不比长安城来的差吗,什么花满楼,不仅名字好听,姑娘也不错,最关键的是长安城的姑娘来来回回都腻了,去了洛阳城看看不一样的东都风情嘛!而且还有大运河,天天码头忙的更那啥似的,言语无法形容啊。

哇,这给说的,纨绔们那心里都是直痒痒的,李晦当然也痒痒啊,但是没办法走不掉啊!

李晦不仅颓唐了起来,不过转念一想,这机会就真的只有这一次了,自己要是把握不住,怕不是下半辈子都要继续在长安城里混日子了,一想到以后纨绔们去了洛阳各种潇洒自在,没准还能跟着李毅屡建奇功,自己在长安城碌碌无为,最后老的不行退休回家,躺床上等死,人家说起来岑三郎是谁谁谁,长孙南是谁谁谁,李晦,谁啊?心里就难受的不得了啊!

不行!不能这么过一辈子!

李晦下定了决心了,但是这事情跟父亲说没用的,父亲不会同意自己去洛阳念书的,这事情真想要解决,只能靠自己去争取了,而这世界上能说服父亲让自己去洛阳念书的人……全天下就特么一个人了。

李二。

说老实话,李晦也是心里没底,这事情去找皇帝万一皇帝生气了怎么办?但是不找又不行,不找自己一辈子怕是都要后悔,再想想周王殿下如果遇到这情况,估摸着周王殿下肯定会殊死一搏的,不会有丝毫犹豫的。

一想到这,李晦就鼓足了勇气了,很快写了一个奏章,递到三省官署去呈上去给李二了。

内容很简单:我学问不精,想去洛阳格物学院念书去。

第五百六十六章 外派格物学院

李二收到了一封奇怪的奏章,署名宗正寺丞李晦。

李晦这个人李二还是有点印象的,就是印象不是很深了,乃是李孝恭的次子,不过也仅此而已了,真正让李二奇怪的不是李晦送来的奏折,每天也都有很多李二不认识的人会写奏章上来的,真正让李二奇怪的是奏章里面的内容。

李晦是来辞官求学的。

乍一听好像有点东西的,官都不做了,要去学习,真要有这样子的人的话,那绝对是学问性的人才,学点真凭实学之后送进崇文馆以后编纂史书,文集之类的都能用得上的,况且李晦年纪不大,也就比李毅大几岁,堪称前途无量啊!

只是看清楚李晦要求的学之后,李二就有点哭笑不得了,李晦这家伙是想去洛阳求学,上格物学院!

格物学院李二还是有印象的,李毅过年的时候拿了水泥换的官学院,水泥这东西有多重要李二还是很清楚,若是边疆每一座城都用水泥浇筑城墙,那真的是牢不可破了。

只不过格物学院这座学院创立的目的就是为了犒赏发明了水泥的工匠们,这也是在李毅坚持下才这么做的,就为了这个格物学院,现在都有人时不时的痛骂一顿,说什么人人都去研究奇淫巧技,谁来农耕,谁来生产,搞个格物学院,不是等同意在鼓励这等不务实的风气了吗!

这李晦怎么也想去格物学院上学了呢?李二就有点奇怪了,再结合自己的崽李毅对格物学院相当迫切的样子,李二就在想了,莫不是这格物学院有什么不得了的地方,自己没瞧出来吗?

李二在这边想着事情,半天都没有再去看奏章,边上卫忠公公见着了就走过来问了:

“至尊,是不是看着乏了,要不看看周王殿下写的小说,放松放松?”

那边李二听了就笑了,说道:

“先不看,晚上睡前再看吧,倒也不是乏了,只是看到一个奏章,想到了跟周王一些有关的事情而已。”

卫忠公公听了点了点头,倒也没有再去多问,皇帝想说的事情自然是会说的,不想说的事情你问也没用,卫忠公公心里明白的很。

那边李二就接着说了:

“你看这奏章,乃是河间王次子李晦送上来的,你猜他怎么说?他要辞官去洛阳考格物学院呢。”

“这位郎君倒是……倒是特立独行。”

卫忠公公不太好评价,也就只能这么说了。

那边李二摇了摇头,说道:

“朕也是这么想的,只是那格物学院,朕总觉得周王那么看重,肯定是有与众不同之处,但是朕又实在是想不出来有何与众不同,官学里面,算学,医术,经学这些莫不是要穷尽毕生精力也不一定能学得会学得精,但是你说这打铁,木工什么的,从学徒到师傅,至多也就数年的时间而已,学得快的,数月就能出师,他能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

“至尊,咱家……也想不到啊,但这是周王殿下力主要办的,咱家觉得,应该多少会有点特殊的地方吧。”

那卫忠公公倒不是阿谀奉承,而是真的想不到格物致学有什么好研究的,实际上不止他们,这个时代的人都是如此。

倒是不说李二对于工匠这些不重视,而是这个时代就是如此,士农工商的社会地位摆在那里,不是一个人一句话一件事情就能改变的了,而士农工商的社会地位也是有他的历史原因在那里的,毕竟原始的农耕社会,国力有多强就在于粮食能有多少,人口能有多少,而决定这一点的那毫无疑问就是农了啊,士不用解释了,贵族官僚这个阶层哪个时代都是无法避免的,也是有他存在的必要性的,少数人领导多数人,在这个时代还是最合适最高效的方法。

“那朕倒是想着要好好看看了,若是再能弄出来像是水泥那般的东西就好了。”李二想了想,随后在李晦的奏章上批了几个字,随后把笔放下来了,满意的点了点头。

奏章很快返回到了李晦手里了,李晦心里一楞,心想怕是要被皇帝陛下驳斥回来了,结果拿到奏章一看,就写了几个字“辞官不允,求学准了。”,嗨,这是什么意思啊?

李晦正纳闷呢,外面就有人进来的,一看原来是吏部来的人,来干什么的?来给李晦宣布任务来的。

皇帝陛下说了,李晦你的求学心很好,皇帝陛下很欣赏,辞官就不用辞官了,可以暂且保留官职去洛阳求学,待到念完了书,再回来宗正寺也不迟嘛,不过你去洛阳也不仅仅是念书那么简单的,你作为宗正寺的一员,也是要考核周王殿下开办官学是否方法得当,有误误人子弟之嫌,若是有的话,宗正寺作为管辖皇族的机构,自然是不能够放任不管的。

李晦一看就明白了,这是皇帝陛下把自己当做小眼睛,送去格物学院去瞧瞧呢,只不过这种做法很官方就是咯。

李晦倒是没想着自己是去当间谍的,毕竟李二用的理由很恰当,院长是周王,乃是皇族,那么宗正寺去监管一下也无可厚非,只是方式的话是李晦当做学生进去学习交流,这事情也没必要对李毅隐瞒,谕旨上也没写要对外保密,所以李晦也没啥心理负担就是了。

不过这样子还真算是皆大欢喜了,本来还想着要是辞官了,老爹李孝恭会把自己打个半死呢,就算被驳回了,估计也会传到老爹李孝恭那边,结果还是要被打个半死,实际上送出奏章李晦就后悔了,没想到现在辞官不用了,皇帝陛下反而下旨让自己去格物学院上学了,这个感情就太好了点啊!

李晦很感动,内心里非常感谢李二陛下,本来两难的事情现在一下子变得完美了起来,接下来就是回去把自己外派去格物学院的事情跟老爹说一下然后收拾东西走人了!

第五百六十七章 建设洛阳

“爹爹!孩儿定当不负爹爹的厚望,此去东都求学,定当悬梁刺股,闻鸡起舞!”

岑三郎在家门口对着自己的父亲岑文本郑重的如此说道。

“三郎,你要记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到了洛阳,对于学问一途,要勤加苦学,仿效先贤刻苦求学之精神,方能对得起我和你娘对你的殷殷期待啊。”

岑文本看着已然快和自己一般高的岑三郎,又想到从出生开始就从未离家的岑三郎要去远行求学,不禁心有感触,眼眶就有些许的湿润了,为了不让三郎看见,岑文本挥一挥衣袖,不带着丝毫的留恋:

“你且去吧,到了洛阳写封信回来就成,途中莫要被琐事分心了。”

“是!孩儿这就出发了!”

岑三郎郑重的对着岑文本说道,又看了一眼边上一脸欣慰的母亲,随后毅然决然的出发了。岑三郎一步三回头的走了,只带了一个伴读小书童,随行侍奉,这回子出了城门,岑三郎才往后看看,嘿嘿,老爹没跟出来。

看着眼前广阔的平原,在远方有山有水有洛阳,心情不禁畅怀不已啊。

“郎君,我们快去码头吧,趁着时辰还早,现在坐船,中午之前能到下个城镇呢。”

跟着岑三郎身后的书童如此说道,他是岑文本派来跟在岑三郎身边的,自然也是有着督促岑三郎学习的意思。

岑三郎听到这书童的声音,才想起来老爹安排的眼中钉还在边上呢,赶紧将脸上喜上眉梢的表情收起来,现在还不能太高兴,等到了洛阳,到了周王殿下的地头上,那才能彻底放松安心下来呢!

“恩,你说的有道理,我们赶紧走吧。”

岑三郎点点头,很是沉稳的如此说道。

主仆二人一路走到了渭水河畔的码头前行,从长安到洛阳,要走崤函山地北缘的黄河水道,路途顺利的话,两天就可抵达洛阳了,当然全程水路也是不现实的,三门峡这地方太过凶险,一般情况是坐船半天就换陆路,走过之后再换水路。

当然,最普及的还是走陆路,出长安,走华山北麓,出潼关,进秦函谷关,经崤山北麓(崤函古道),进汉函谷关,过谷水古镇,即到洛阳。李毅以前往返长安洛阳两地时候,多半也就是走的这条路了。

两人走到了码头边上,船还没到,也就找了煎茶铺坐着稍候等待了,那边岑三郎才刚坐下来还没点茶水呢,就有人走到他后面拍了一下他肩膀了。

岑三郎眉头一皱,来了来了,周王殿下小说里的情节来了!怕不是哪个武林人士看自己穿着普通,以为自己是普通富家子弟来讹诈自己来了!

哼哼,没想到吧!我其实是中书令的儿子!看我扮猪吃虎!

“三郎,好巧啊,没想到碰见你了。”

啧,这声音有点耳熟啊!岑三郎一回头,嗨,神特么竟然是李晦!李晦这会不该在上班的吗?怎么跑码头来了啊?对了,一定是来送自己一程的!

想到这里,岑三郎不禁欣喜交加,为了能有这样子的好兄弟由衷的感觉到高兴,虽然还没离开长安城的地界,但是此刻他仿佛已经是出了远门,在外地遇见家乡故友一般的亲切了。

“李晦?你是来送我的吗?哎呀,实在是……”

岑三郎不禁眼睛里有点湿润了,那边李晦笑了笑说到:

“可不是送你的,我也去洛阳上学去,对了,不禁我,还有长孙南,尉迟环他们,都要去上学。”

李晦这么一说,那边岑三郎都傻了,啥情况啊,大家都去啊,怎么没听你们说啊?正懵逼着,那边哗啦啦十几个人就过来,岑三郎一看,好家伙,全都是认识的纨绔们啊!当时就感觉有点泪崩了,也没有半点要离开家乡的惆怅感了,虽然本来就没多少。

那边纨绔见纨绔,两眼泪汪汪,十来号人把三个桌子拼在一起,叽叽喳喳的就聊了起来了,对于以后的洛阳求学生活,大家显然都是相当的期待啊。

没等多久,一群纨绔们就上了船,顺流而下朝着洛阳的方向去了……

※※※

李毅回到了洛阳,只感觉浑身上下都要散架了,这段时间不是在赶路就是在赶路的路上,到了长安城还一顿心惊胆战,好在没有发生什么意外,该处理该解决的问题都解决了,除了公孙二娘的事情还没解决之外,已经没有什么好担心害怕的了。

洛阳一切运转正常,现在到了八月中旬,水泥工厂早就已经开始运作,并且源源不断的为李毅的格物学院提供着水泥用来建筑房屋,只不过没有钢筋来配合就有点可惜了,不过李毅也不是要搭多高的屋子,现在做的房屋基本都是平房,毕竟一开始招生也没打算招收多少,一百人顶天了,要多大的屋子啊?

大唐钢铁年产量具体有多少李毅没算过,也没那个机会接触数据,但是北宋时期,仅华北地区钢铁产量就有十五万吨,而英国在1788年工业革命后才7.6万吨的钢铁产量,大唐虽然经济和工艺水平不如北宋时期,但是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的,李毅估摸着现在大唐的钢铁年产量少说有二十到三十万吨。看上去似乎不少,但是这点钢铁产量大部分都补充到了军备之中了,剩下能有多少给李毅造钢筋?就算有,很多钢铁的质量也都是不达标的。

所以想要造钢筋混泥土的房屋,关键还是要等着李毅的平炉炼钢顺利研究完成,这个时候研究院那边已经把蓄热室处理的七七八八了,平炉炼钢最关键的技术蓄热室已经解决了,接下来就是花费大力气制造炼钢平炉出来了,李毅自然是有图纸的,但是什么炉头,上升道,沉渣室,换向装置等等这些东西,看着李毅就头大,其中很多的行业术语,李毅也根本不懂,付二他们就更不用说了,一切基本都是从头开始研究。

虽然很艰辛,但是想要提高钢铁产量,满足李毅对钢筋混泥土结构房屋的需求,还有以后铺设铁轨的构想,平炉炼钢是必须要有的,只要能有一座平炉出来,就算是照葫芦画瓢的,炼出来的钢铁不如现代的精钢那么厉害,但比起贞观年间大部分的钢铁还是甩了八条街的,无论质量还是产量都是不得了的事情。

不过这平炉炼钢这事情急不来,李毅这些年赚的钱大半都投进去了,参与的工匠也是一天比一天多,剩下的事情也就只能慢慢等着吧。

第五百六十八章 亲自上阵当老师!

李毅回来洛阳,除了去看望了一下研究院正在辛劳工作的工匠们之外,就是去正在收尾的学院建筑工地现场了,期间还被韩铁牛给找到了,韩铁牛来找李毅来干嘛的?要钱的,他不是在研究载人孔明灯,要上天与太阳肩并肩吗?之前找李毅拨了一次款,最近似乎是研究经费用完了,但是研究正处于关键时刻,所以又来请求拨款了。

提到韩铁牛的热气球研究,边上工匠们都是赞不绝口,说这小子有魄力,搞个超大的热气球都烧了好几回了,李毅估摸着是气球的材料方面没有处理好,不过他也不懂,对于这些科研项目自然是只能出钱支持了。

打发走了韩铁牛之后,李毅到了工地现场去看了一眼,情况还不错,因为没有钢筋,选择的建造方式就会砖头水泥的建筑方式,目前几间屋子都已经竣工了,工匠们正在给屋子外面刷颜料呢。

“殿下,按照您的要求,食堂,学生宿舍,职工宿舍,公开课大教室,普通教室,实验室,操场等等这些设施一应俱全,目前满员可招收四个班,每班三十人,唯一的问题就是我们老师不太够,账房先生那边能当数学老师的倒是不少,殿下的阿拉伯数字运算法,还有编写的初等数学大全账房先生也都基本掌握,但是在其他的,化学,物理,生物,语文,体育这几门学科方面倒是有点难题了。”

跟在李毅身边的何掌柜拿着一大堆的文书,在汇报着格物学院目前教学的情况。

李毅对于格物学院一向是不留余力的支持,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地皮给地皮,当然这些东西其实也要不了多少,比起研究院那边研究开发平炉炼钢炉那真的是便宜多了,毕竟才刚刚起步,能花多少钱呢。

“这个倒是没所谓,物理我也编了一本书了,到时候就让韩铁牛先学一下,这家伙聪明的很,对物理学也很有基础,我教起来也轻松,化学课程先不着急找老师,我带领这门课就行,至于生物的话,目前学科分裂不是很复杂,主要以农事为主,何掌柜你就从周边找一些口才不错,胆量大一下的老农来当老师就可以了,语文,体育这些之后我自会安排。”

李毅一通说完,那边何掌柜拿着铅笔刷刷刷的记录着,等记完了才继续说道:

“另外,生源方面,目前研究院工匠们孩子基本上都报名了,男女总计有五十六人,组两个班还是勉强够的,洛阳方面我们也宣传了一下,来报名的人零零散散,到不是很多。”

“这么说的话,第一期可能一半学生都满额不了的意思对吧?无妨,学院刚开,也没有名师坐镇,没有生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李毅倒是不介意这种事情,外界传言格物学院就是培养工匠学员的地方,这一点李毅也懒得去解释什么,解释也解释不清楚的,大家不想来这里上学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李毅自己找老师都不好找,当然了,这年头的老师,大部分都是满口之乎者也仁义礼智之类的话,不是说这些不好,要做事先做人这一点没半点问题,但是你要是再来一个教导学生半部《论语》治天下这种话,那不是纯粹扯淡吗,别说半部,就是几十部《论语》在李毅看来,安民方面不如一本《民法》《刑法》,科教方面不如《初等数学》,当然,《论语》还是要学的,毕竟是做人的道理,但是绝对不能把这些书超脱在其他学科之上了,这是李毅绝对不允许出现的事情,正因为如此,李毅在语文老师方面就有点头疼了,找谁都不合适,要说士族阶层对其他学科没点偏见,那纯粹是自欺欺人的话!

想拉名士来教语文是干脆不用想的事情了,回头估计还得就来先教着,这就有点搞笑了,毕竟李毅的之乎者也就跟纨绔们没多大区别,好在身为穿越者,李毅还是有点东西的,拼音了解一下。

在中国古代,由于没有标准的汉语拼音方案,人们在教学生字时,常使用两个常见的字进行反切或直拼出这个生字的读音。这个方法显然太繁琐,不易读准,而且学字也慢,那是真正的死记硬背了。

由于古代没有标准的拼音方案,致使很多地方的汉字的读音都完全不同,十里不同音也多半因为如此,而且教学方面也变得非常繁琐,没有标准。

是谁发明了汉语拼音呢?说来有趣,是一个外国人。我国古代汉字读音大多采用“两字相切”的读音方法,如“东”(都笼切)。公元1610年,法国有个传教士叫金尼格莱来到了中国,他是个中国通。他在1626年写了一本《西中儒耳目资》的书中,首次准确地用拉丁拼音字母记录了汉字的读音。他在中国期间结识了韩云、王征等人,并在他们的帮助下,在利玛窦等传教士汉语注音的西书《西字奇迹》基础上,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拉丁化拼音字字汇。

而真正全国推广汉语拼音的,乃是我们新中国成立之时,一九五八年二月十一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了《汉语拼音方案》。

在当时,汉语拼音的作用极其凸显,利用汉语拼音为汉字注音,可以提高识字的效率,利用汉语拼音查字典,可以提高自学的能力,有助于小学的识字教学,也为汉字拼音化创造条件。利用拼音帮助读准字音、学习普通话,逐步地普及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有利于文字的根本改革,有利于发展科学技术,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且还可以按照字母表排列的顺序,查按音序排列的字典等拼音索引。

好处多的那就不用说了。

李毅就打算给学生们上语文课,先把汉语拼音给教会咯。

首节 上一节 184/4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震惊!姚广孝竟说我帝王相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