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狠帝,开局就逼崇祯退位

明末狠帝,开局就逼崇祯退位 第138节

一旦实行成功,大明必定会前所未有的兴盛,而看陛下如今的布置和决心,成功的可能非常大。

负责主持的文官,必定会成为一代名臣,流芳千古,马士英一个卑鄙小人,卑躬屈膝于阉人的无耻之徒,如何有资格来主持新政?

陛下放着自己这么一位忠君爱国的正人君子不用,偏要用马士英一个卑鄙小人,所以是越想越不是滋味。

竟然直接无视了张嫣的好意提醒,直接再次拜道:“若陛下,太后执意罔顾忠言,包庇奸臣,臣愿辞去官职,也羞于与此等奸伶小人,无耻之徒同立庙堂。”

“臣等也羞于与此等奸臣同朝为官,愿辞官归乡。”

一众东林党的文官,也纷纷将头上的乌纱帽摘了下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他们也不奢望陛下真的将马士英罢免,让高宏图来主持,但起码也得让高宏图以内阁阁臣的身份从旁协助吧?

张嫣见他们好歹不知,也着实气的不轻,本想将他们保下来,监督马士英,如今也动了怒,直接起身道:“竟然众位爱卿罔顾大局,不愿为国效力,那就自便吧!”

“散朝!”说完直接转身拂袖而去。

“恭送太后。”

马士英和一众依附于他的文官,见这群家伙将太后都气的走了,心中简直乐开了花。

而高宏图等几十位东林党官员,都是一脸死灰地瘫坐在了地上。

其他中立的官员,也都纷纷围了上来,向马士英道贺,一时整个大殿内都是吹捧声。

马士英正想上前讥讽高宏图等人几句,以出心中的恶气,一名太监却是走了过来,让他进宫面圣。

马士英并未意外,立即就跟随太监而去。

而高鸿图看见这一幕,也终于彻底绝望,同样也无颜再立在朝堂之上,将官服也脱了下来摆好,然后失魂落魄的离开了奉天大殿。

其他官员也只得有样学样,最后辞官而去的东林党人,也不过十几名而已。

显然真正有气节的东林党人并不多,大多都是能屈能伸的功利小人。

御书房内。

“臣内阁次辅马士英,叩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马爱卿不必多礼,平身!”

“来人赐座!”

“谢陛下。”

马士英激动的拜谢过后,便小心翼翼的坐到了矮凳上,哪怕久经世故宦海,此刻心中怎么也无法平静下来。

“马爱卿,对于将吏员纳入官员,授予品级,提高官员整体俸禄一事,你有何看法?”

“回陛下,吏员历来便是祸害地方百姓的一颗毒瘤,可官员到任又离不开他们的辅助,如今陛下想要规范管理,加以约束实为良策。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政牵扯甚大,一旦实施必将险阻重重。

而新政的成效,各地的吏员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但要施以恩,还要施以威。

思路客

臣建议再惩处一批罪大恶极的吏员,以于震慑,然后由吏部重新选拔考核一批品行兼优的秀才补入各地衙门,如此必能事半功倍。”

小皇帝如此信任,马士英也没那顾虑,何况此新政也关乎他的名声和身家性命,所以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第166章 整顿吏治

“嗯,马爱卿果然不愧是谋国老臣,对马爱卿的能力,朕还是相信的,不过除此之外,所有的吏员还要全部对调一下。”朱慈烺点点头,然后说道。

“陛下圣明,老臣不及万一。”

马士英也是一愣,随即便倒头拜道,他没想到陛下竟想的比他还周到,还要绝,所以此刻却也并非完全吹捧,而是打心底里敬服。

同时也明白,陛下心中恐怕早就有了一套完善的新政实施计划。

前期的驻军,派妓女向百姓解说,开设皇店,整顿盐业,如今的整顿吏治,环环相扣,每一步都是在为实施新政做准备,每一步又都关系着新政的成败和成效。

心机之缜密,手段之老辣,很难想象这些都是一名长于宫中的少年皇帝能想出来的。

想到这里,马士英也是感慨不已,老朱家总算是出了一名英明神武的皇帝,文官们输的一点都不冤。

“此次新政,事关我大明未来百年国运,只许成功,不许失败,马爱卿只管放手去干,不要有任何顾虑,今后三品以下官员爱卿可自行任免,事后上报即可!

新政一旦成功,你马士英便是我大明的中兴之臣,名声功绩比之那于少保,张居正,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臣蒙陛下信任,唯以重任,老臣愿为陛下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马士英激动得老泪纵横,跪在地上浑身都抖动个不堪,再次被小皇帝的魄力震撼到了。

什么叫做圣君?这就是圣君呀,三品以下官员自行任免,活脱脱的就是要让他马士英排除异己,在文官中说一不二。

这般放权,又有兵马支持,只要皇帝不动摇,什么样的新政还实施不下去?

“好,爱卿尽管放心,朕最不耻的就是那种卸磨杀驴的古之昏君,今日朕便向你保证,卿不负朕,朕绝不负卿!”

这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税,只是新政的皮毛,后续还有诸多惊天动地的改革,爱卿心中要做好准备。

这是关于土地方面的详细政策计划,你回去看看,有没有不妥之处,如果没有待吏治整顿完毕后便立即实施。”

朱慈烺说完,便掏出一本册子递给了他,至于其他方面暂时还不急着说。

他之所以选马士英,是因为历史上比起夸夸其谈的东林党人,这马士英还是有些手段和能力的,见识也不错。

比起魏藻德,侯恂,高宏图史可法,钱谦益等人,能力和手段都要强的多,目前应该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历史上,要不是钱谦益和高宏图等东林党人拆他的台,没准这家伙还真能保住大明的半壁江山。

历史上北京城被攻破,崇祯上吊的消息传至南方后,身为凤阳总督的马士英,便立即联合江北四镇总兵们,忙前忙后准备拥立福王继位登基。

虽然东林党人百般阻挠,想要拥立潞王,但终究还是敌不过有四镇总兵支持的福王,毕竟福王继位名正言顺。

而福王前往南京监国后,作为拥立功臣的马士英,自然是成为了文官之首的内阁首辅。

然后这家伙便仗着福王的支持,一顿操作下来,将朝中的东林党人打压的死死,硬生生排挤出了朝堂。

最关键的是,当时马士英提出要联合招降逃至襄阳,南阳的闯贼残部,共同对抗满清,同时便于制衡在湖广拥兵自重的左良玉。

可惜这一提议,却遭到了东林党人的强烈反对,并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将马士英骂了个狗血喷头,最后连福王都只得作罢。

毕竟他老爹就是被闯贼弄死的,崇祯也是被闯贼逼死的,面对东林党人的责骂反对,那当真是没有半点底气反驳。

如果仅仅是这样,南明恐怕还不会败亡的这么快,可东林党人见斗不过马士英,被排挤出朝堂后,竟然丝毫不顾大局,让侯恂怂恿左良玉,带兵来南京勤王除奸伶,逼福王杀掉马士英,重用东党林。

当真是至死,都还在争权夺利。

而左良玉也不知怎么想的,竟然真的就傻傻的带兵来勤王了。

当时左良玉在武昌拥兵百万,只要是稍微有点见识和野心的人,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挥兵北上,不惜一切代价夺下被闯贼占据的襄阳重镇,彻底锁住荆襄入口,然后以整个江汉平原为根基,招贤纳士,勤修内政,图谋大业。

可左良玉是怎么做的呢?将好好的一个湖广弄的是千疮百孔,只知破坏,不知生产,惹得整个湖广的士绅文人极为排斥他。

这也就算了,一个武将还频频插手江南党争的事儿,以至于最后带兵去帮东林党逼宫,结果为了抵御左良玉,福王和马士英只得让江北四镇迎战。

结局就是双方打的不可开交,鞑子大军趁机南下,轻而易举就攻占了江北,襄阳,左良玉病死,儿子帅军投降满清,高杰死于内斗,刘良左,刘泽清投降,黄德功一人独木难支,最后战死。

而这边被东林党人骂做无耻小人的马士英,却选择为大明殉国,满口仁义道德,反对招降闯贼残部,要为崇祯报仇的钱谦益等人反而开城做了汉奸。

如果不内斗,左良玉老老实实的镇守湖广,江北四镇一起镇守淮北,哪怕不联合刘芳亮,李过等闯贼残部,也是能牢牢守住半壁江山的。

因为本来马士英凭借着首辅身份和皇帝的信任,是能够压制得住江北四镇的。

可东林党人为了夺取兵权,竟让史可法这个兵部尚书前往江北督师。

名为督师,实则是挑拨拉拢,果然一番操作下来,让四镇势如水火,最后狗脑子都差点打出来。

所以说南明之所以败亡,与东林党人的争权夺利,是分不开的。

正事儿干不了,拖后腿拆台那是一套一套,有这种猪队友,马士英和福王不被坑死才怪。

马士英离开御书房,回到文华殿后,仍然压制不住心中的亢奋。

大权在握,又有皇帝的全力支持,一众阉党也都十分的兴奋,马士英立即就让南直隶各州府县官员,一月之内,将各级衙门中吏员的详细名单职务全部报上来,逾期或者虚报瞒报者,一律革职查办,又让吏部尚书负责招募考核秀才。

随着皇帝的诏书和内阁的政令发出,整个南直隶所有的官员士绅文人,都知道大明要变天了。

一些久考不中的秀才,甚至是做梦都想当官的举人,立即就火急火燎的杀往南京,准备参加吏部的考核。

而各地的知县知州知府们,也都不敢懈怠,都明白这个时候谁敢敷衍了事,必定会被杀鸡儆猴。

但也不妨他们趁机大捞一笔,各地衙门中的大小吏员,几乎都被自家的官老爷狠狠的敲诈了一笔。

有的吏员为了获得高品级,更是不惜花重金贿赂知州知县,想让他们虚报职务。

对此马士英早有准备,各地衙门的名单职务报上来后,一口气派出了一百多名巡察御史,前往各地一一核实。

凡是虚报的官员一律就地革职,交由东厂法办,由巡察御史接替职务,行贿的吏员直接抄家下狱,由当地驻军执行。

东厂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分部已经遍布湖广,南直隶,浙江江西,现在向福建和两广快速延伸。

派出去的巡察御史,同样都是想当官想疯了的新科进士,所以根本不是钱能贿赂得了的,个个都恨不得将所在地的官员老底都查出来。

不过以前的徇私舞弊,贪赃枉法,马士英却是不管,只抓这次的虚报瞒报和不报。

尽管如此,一时间整个南直隶落马的文官,抄家下狱的吏员还是数不胜数,文官几乎达到了一半之数。

东林党人自然不甘心当看客,各地的士绅地主,同样也不甘心就这般坐以待毙,双方几乎是一拍即合。

虽然不敢将矛头直接对准皇帝和新政,却敢将矛头对准马士英一众阉党。

一时间整个南直隶的舆论都是一边倒,都是狂喷马士英的,什么居心叵测,结党专权,意图谋反都弄出来了。

同样一些被吏部刷下来的秀才举人,也心生怨恨,在宫门口跪求请愿,指责马士英任人唯亲,吏部考核不公。

马士英可不是红娘子,面对如此声势浩大的讨伐,也是压力山大,有些坐不住了,不得不前往皇宫求见陛下,一则想试探一下皇帝的态度,二则寻求心理上的安慰。

可惜朱慈烺已经忙着去布置造船大业了,接见的依然是张嫣。

“马爱卿,陛下已经去了龙江造船厂,走的时候留下了话,让你不要怕,只管放手去做,尽快将吏治整顿好,四月份之前必须完成,然后开始编户造册,丈量土地。”

张嫣说完,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如今吏治进行的如何了?”

“回太后,各地的吏员都已统计清楚,并按照新的规定授予了相应的品级,各地所缺的吏员也已补齐,臣正在筹备对调事宜,只是许多吏员恐怕都不会愿意前往他地上任,臣建议先给各地的吏员发放一个月的俸禄,也好打消一些他们的顾虑。”

马士英见如此大的事情,陛下竟然不在宫中坐镇,而是跑到龙江造船厂那块荒地去视察了,也是无语之极,只得冲着张嫣小心的试探道。

“这倒也是,大概要多少银子?你先报个数吧!”张嫣点点头道,对烺儿不务正业,她同样无可奈何。

“回太后,整个南直隶大小吏员共计两万三千余名,按照新政规定的俸禄,共需三十万两左右的俸禄。”

“要这么多?一个月三十万两,一年岂不是三百余万两?这还只是南直隶一省,若是加上全国那一年光官吏的俸禄岂不是就得三四千万两的开销?”

首节 上一节 138/1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我和朱元璋合伙做生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