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第554节

狗子闻言,正色道:

“如今粮食、兵器都差不多了,就是火枪还差了不少。”

冯一博想要发动的,是一场灭国之战。

这和之前的小型战斗有很大区别。

战前的准备如果不够充分,很可能会影响战局。

东海郡这两年一直再研发火药武器。

火枪的形式一直也在进步,但暂时还是达不到列装的标准。

首先是枪管的制作产能不足。

用铁板锻打而成的枪管,容易因为压力而发生崩裂。

工匠只有用铁坯钻孔,再锻打制造枪管。

这要先把铁锭烧红穿孔,再穿进一根钢条。

然后把铁锭不停锻打,才能成形一支合格的枪管。

因为是一体成形,才会更为坚固。

不容炸膛。

但因为工艺问题,一个铁匠一天能做出一根就不错了。

即使借助水力锻造,一天也不一定能造出几根合格的。

冯一博想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对火药武器抱着不小的期待。

听到狗子的话,他沉吟了一下,迟疑道:

“那就先每队配上两支,除了火枪,还要携带手雷、地雷,总之……专人负责火器。”

完全版的鸳鸯阵,本来就有火器。

只是并不依赖火器。

而且流求因为收纳了不少生番,也不缺弓手。

所以一直没急着配备不完善的火枪。

只队长会配两颗手雷,还不让轻易使用。

现在冯一博想发动大规模战争,就想将火器加入进去。

减少损失的同时,也检验一下火器的效果。

狗子闻言,点点头,道:

“好,我回去和勐子说,让他试试。”

冯一博听到这话,又想了一下,最后还是摆手道:

“算了,先小范围实验一下,其余等将来再说。”

加入新的兵种,还需要磨炼一下。

不然很容易影响队形。

而眼下,时间已经不等人了。

几日后的朝会上,文武百官于太极殿见礼,

礼毕,侍班官员出列,开始今日的议程。

“东海郡王上疏圣上,言倭国多次袭扰大魏东南,近年虽然在东海郡的努力下,剿灭数十股大小倭寇。”

朝会第一项,就让满朝文武都有些诧异。

这位神秘的东海郡王,除了献土归附那次。

还是第一次上奏疏。

“但倭国国主无能,幕府统治不利,无法约束众多大名,导致倭寇越发猖獗。”

最近很少有倭寇的奏报啊?

满朝文武听的一头雾水。

尤其是南方官员,更是眉头紧皱。

难道又闹倭寇了,可他们怎么没收到消息?

自从东海郡归附之后,倭寇虽没彻底绝迹。

但出现的次数也已经屈指可数。

怎么会又闹起来了呢?

“近日又有倭国船只,不顾东海郡劝阻,以打渔为借口,勘测小琉球附近地形,试图染指我大魏领土。”

以打渔为借口勘测地形?

满朝文武都有些没反应过来。

“虽皆被东海郡巡逻海军及时发现,但此事不能就此作罢,不然恐倭寇得寸进尺,再次复燃。”

冯一博上书请战,不过是走个形式。

至于借口是什么,其实无关紧要。

何况,东海郡也早就已经发布公告。

不允许倭人在东海停留!

别说是渔船,就算是来做生意的也不行。

倭国幕府和国主,早已经答应大魏。

闭关锁国!

那冯一博自然要帮他们一把,让倭国片帆不得入海。

所以说,渔船不是问题。

问题是他们下海就不行!

说到此处,侍班官员也微微顿了顿,才宣读道:

“因此,东海郡王特上书请战,唯有登陆倭国给倭寇以痛击,方不负圣上赋予的镇守海疆之责!”.

迷糊又无奈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精华书阁】w w w.jhssd.com,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继续阅读哦,期待精彩继续!您也可以用手机版: wap.jhssd.com,随时随地都可以畅阅无阻....

第二百九十九章 今日敢如此,明日不敢想啊!

侍班官员宣读完毕,满朝文武鸦雀无声。

无他!

实在是这个开战的理由太离谱了!

太极殿中的百官,也只能面面相觑。

一时竟都不知该从何说起。

端坐龙椅的景顺帝,此时心中也充满了无奈。

他看到奏疏之时,和满朝文武的心情是一样的。

只因为两条渔船就要开战,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

可东海郡王献土之后,除了每年的贺表之外。

这还是第一次上书言事。

若是直接拒绝,又恐伤及他的情面。

于是景顺帝和内阁稍一商量,就决定拿到朝堂上讨论一下。

到时候群情激愤,群臣定然都反对开战。

那他再顺势下旨安抚,只说自己顺应人心。

也算全了东海郡王的面子。

这时文武百官都已经反应过来,纷纷议论起来。

知道的是太极殿,不知道的以为进了茅厕。

金碧辉煌的大殿上,嗡嗡之声不绝于耳。

有如一群苍蝇环绕。

好半晌,有一科道言官弹了弹衣袖,率先出列。

他大步向前,朝丹陛一拜,口中道:

“启禀圣上,东海郡王拳拳之心值得称颂,但因两艘渔船就擅启边衅,实属不智。”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huann.换源,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此人名为张年吉,乃是礼科给事中之一。

因为职权相对,冯一博和他有过接触。

礼科本就有对礼部查缺、补漏、规谏、稽察之职。

东海郡王虽已献土归附,却一直由冯一博这个礼部侍郎负责。

身为礼科给事中,张年吉对此事确实是有发言权的。

他一张口,满朝文武也纷纷点头。

“说来,倭寇之祸着实可恨,但倭国国主和幕府,对我大魏向来恭敬有加,两国之间遵循礼尚往来,又如何能轻易伐之?”

《礼记》有云: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大魏和倭国有朝贡关系,官面上一直保持往来。

按照儒家的说法,自然是礼尚往来之邦。

所以张年吉的话也深得众人之心。

首节 上一节 554/7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融合子羽,步入陆地神仙

下一篇:大秦:熊孩子说书,皇帝们求闭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