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第42节

不殉国也就罢了,还迎贼,并带头劝贼头当皇帝,这样的人,他绝对是不想放过的。只是还有利用价值,才没处置而已!

或许王德化也知道自己有点失宠了,因此更是小心谨慎,一见到崇祯皇帝出了殿门,便连忙讨好地奏道:“万岁爷,奴婢送奏章过来了!”

“放进去,朕现在没空!”崇祯皇帝听了,冷冷地说了一声,然后转头就走。

这个时候,天大的事情,都没有他想要去做的事情大!

从刘伟超那边要到了聚宝盘,可要能用,是有一个时间段的。然而,就目前的局势来说,崇祯皇帝真得一刻都不想等。

因此,哪怕已经是傍晚时分了,他都想着先赶去御马监辖下的兵仗局那边。

王德化听了,稍微一愣。要知道,以前崇祯皇帝一听说奏章到了,那是要第一时间看的。

可如今,竟然都不管这些奏章了?

回过神来,他看到崇祯皇帝竟然一刻都不停留,马上要走的样子,便有点急了,连忙奏道:“万岁爷,还有几份奏章有点急,不知道万岁爷处理了没有?”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就有点烦。

还能有什么大事?肯定是各处要钱要粮,要不就是什么地方被贼人围攻,向朝廷求援!

要是换了以前,他绝对第一时间处理,会想着办法凑集军队去救援之类。

可如今的他,却不是这么想了。

因为他已经知道,与其拆东墙补西墙,到头来东墙和西墙都出问题,还不如把忠心他的勇卫营都调回来,再发展壮大,整顿京师之后,再说其他事!

至于被贼人围攻的地方,真要守不住,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了。

因此,崇祯皇帝便没有停步,只是回了一句道:“没听到么?朕忙着呢!”

“……”王德化听得又是一愣,皇帝在忙?忙什么?

以前的他,可不是这样的啊!

就算再忙,有关朝廷大事,皇帝是绝对不会耽搁的呀!

看到皇帝真走了,王德化就有点急了,连忙再奏道:“诸位内阁阁臣的奏章,万岁爷要是不驳回的话,内阁就无人处理政务了!”

“嗯?”崇祯皇帝一听,终于站住了脚步,转过头,有点疑惑地问道,“什么意思?”

王德化一听,便知道皇帝压根就没看之前的奏章,心中就很是吃惊。

都过去了一天,自己还把这些奏章放在所有奏章的最上面,皇帝竟然都没看到!

那也就是说,他在这过去的一天时间内,压根就没有批阅奏章?

这是怎么了?

他发现,皇帝真得是有点大变样了!

不过如今在崇祯皇帝的注视下,他不敢东想西想,连忙回奏道:“诸位内阁辅臣不是身体不适,就是年老体弱,因此都提交了辞呈!”

“嗯?”崇祯皇帝一听,顿时眉头紧皱了起来。

大明的制度,全国各地的奏章是先到通政司,然后再送到内阁,由内阁辅臣对奏章上的事情用一张纸条写上处置意见。然后这些处理过的奏章会转交到司礼监。

一般来说,司礼监秉笔太监会对内阁辅臣的处置意见进行审批,也就是同意不同意。

如果同意的话,就送到皇帝这边过目并用印,就走完了处理奏章的流程。

如果司礼监不认同内阁辅臣的处置意见,就会打回到内阁那边,要么重新写上新的处置意见,再走同样的流程;要么内阁辅臣坚持己见,奏章就会被送到皇帝这边,由皇帝亲自决定。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皇帝偷懒,比如说天启皇帝;那么用印的这个流程,就会由司礼监掌印太监执行。就相当于最后的决定权在司礼监掌印太监手中。而这,也是之前魏忠贤能权倾朝野的原因之一。

在这崇祯朝,崇祯皇帝非常勤政,司礼监掌印太监的权力就小多了,因为崇祯皇帝对于每个奏章都会亲自过目。

就这么一个奏章的处理流程中,内阁辅臣的作用就非常大,对于辅臣的能力要求也就非常高。

哪怕司礼监秉笔太监罢工,那皇帝也不用增加多少工作量。可内阁辅臣罢工的话,那就完全不同,等于奏章的处理流程就会瘫痪。

此时,崇祯皇帝一听王德化的话,知道事情轻重,便立刻问道:“周卿呢,他干什么吃的?”

内阁出现问题,他在第一时间的反应,自然是要追究内阁首辅了。

内阁首辅主导内阁,除了遇到难事要牵头组织讨论并做出处置之外,对于阁员的工作安排也是其职责。

内阁出现问题,首辅就肯定有责任。

崇祯皇帝正忙着,心中当然就烦:这个首辅是怎么当的,怎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不过等他说完之后,才立刻回过神来。如今的内阁,已经没有首辅。那个曾经让他非常信任重视的周延儒,已经被他给拿下了。

一想到这,崇祯皇帝就感觉有点恶心,便立刻追问道:“一个阁臣都没有了?”

“就只有贺逢圣贺大人还在。”王德化连忙回奏道,“这些奏章,全都是他处理的!他已经给奴婢抱怨了几回,说忙不过来。”

崇祯皇帝听了,便想也不想地说道:“他做得很好,以后他便是内阁首辅,先顶着吧,朕忙着呢,有事情回头再说!”

他算是看清了,就算按照以前那样勤政,每天兢兢业业的及时处理奏章,国事却依旧糜烂,局势也一天比一天差!

还不如先把钢铁冶炼、水力锻锤等等搞出来,从强军的第一步开始做起!

因此,吩咐完之后,他就急着把这些事情办了,便转身就走了。

王德化看着这一幕,顿时目瞪口呆。

看着崇祯皇帝的背影,他感觉是那么的陌生!

过了好长一会时间之后,忽然听到身后传来动静,转头一看,却是一名内侍捧不住那一大堆奏章,掉地上了。

原因无他,因为他们已在殿门外等候了两个时辰。

79 亲兄弟都一样

天色已经黑下来了,本来是要休息的兵仗局这边,却因为崇祯皇帝的到来,又一下忙碌了起来。

御马监掌印太监方正化闻讯也赶了过来,虽然他得到重用,可对于崇祯皇帝的反常,还是有点不安的。不知道这么晚了皇帝还过来是想干什么?

崇祯皇帝把他在玻璃厂那边对待工匠的心得,又一次用了出来。其实就是改善兵仗局的待遇,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并把他从刘伟超那边得来的法子,一一部署下去。

原本有点不安的方正化听了,顿时就松了口气。而这些兵仗局的匠人则更是欢呼雀跃,群情激奋。没想到皇帝这么晚了过来,不是折腾他们,而是有这么大的好事。

一时之间,他们的积极性都变得非常高。

哪怕崇祯皇帝一直讲到深夜,也没有一个匠人敢在心底有埋怨之心。反而一个个都惊诧于皇帝的博学。

崇祯皇帝所讲的内容,让他们这些专业的匠人都是大吃一惊,原来事情还可以这样做!或者说,原来事情是要这样做!如此等等,惊讶是一个接一个。

时间实在太晚了,虽然内容没讲完,崇祯皇帝也不得不回去。

不过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又到了兵仗局,继续讲解这边的流程改良。

毕竟钢铁冶炼这个事情,其实涉及到很多内容。从作为燃料的煤炭,到冶炼的炉子布局,里面的耐火砖属性,还有水力的利用等等,事情不要太多。

在这个过程中,崇祯皇帝也当了一回刘伟超的角色,不但给他们讲解要怎么做,也给他们讲了为什么要这么做,解决匠人的疑惑。

按照刘伟超的说法,如此才能更好地调动匠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说不定会有意外之喜。

如此一来,崇祯皇帝在这些方面的大师形象,顿时就树立了起来,让众多匠人都为之汗颜。

日理万机的皇帝,在匠事方面,都比他们了解的多!

在一个接一个的恍然大悟之下,几乎所有匠人都对崇祯皇帝变得服服帖帖。

这个服帖并不是因为朱由检是皇帝,而是对于朱由检学识水平的尊崇!

这种心服口服的态度,对于不善于掩饰自己的匠人来说,能够让崇祯皇帝感觉得到,也让崇祯皇帝感觉很有成就感。

甚至崇祯皇帝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和这些匠人在一起,比起和那些满腹经纶的进士一起,都要开心地多!

兵仗局这边,崇祯皇帝一直待了差不多三天,指导匠人们进行匠活的革新。

这么大的动静,肯定也是瞒不住的,很快就在京师传开了。

“你们听说了没有,皇帝现在都不处理政务,跑去和那些低贱的匠人厮混在一起了!”

“本官也听说了,这事儿有点不妙啊!”

“可不是,以前的天启皇帝一天到晚就知道做木匠活,没想到我们如今的皇帝,突然之间也对匠人的事情这么喜欢,该不会是要走天启皇帝的老路了吧?”

“这也不稀奇啊,他们不就是亲兄弟么?”

“这么说来,以后不会又是阉宦的天下吧?”

“应该不会再有一个魏忠贤了吧?如今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德化好像并不是最受宠的,应该不会大权独揽!”

“对哦,西厂就管着东厂的。如果皇帝独宠王德化的话,绝对不会有此事,也没有设立西厂的必要!”

“那就是说,西厂提督王承恩,有可能是魏忠贤了?”

“也不对,如果这样的话,皇帝为什么不让西厂设监狱,反而要让锦衣卫那边去审讯呢?”

“明白了,明白了,当今皇帝肯定是吸取了天启皇帝那时候的教训,他醉心匠活之下,也不想再出现一个魏忠贤,就平衡了几个大太监的权力!”

“……”

如此种种的议论,在京师各大衙门流传,随后又传到皇亲勋贵的圈子里,到最后,甚至在普通士子中都传开了。

因为具体的匠活,很多都是要保密的,因此,外人不知道崇祯皇帝和匠人在一起,具体在干什么?

不过他们显然也不关心这些,知道皇帝喜欢匠活就够了!

如此一来,他们对崇祯皇帝的警惕之心,都松了不少。很多官员,把注意力都转向了几个风头正劲的大太监身上。

对于皇帝的这种转变,众多的官员其实也不奇怪。

因为他们都知道,当今皇帝对于钱的渴望,那是出了名的。之前的时候,折腾出了玻璃,显然是非常赚钱的事情;如今再折腾兵仗局那边,显然是又发现了什么赚钱的法子。

这个事情,反而让他们很是期待,不知道皇帝到底又折腾出了什么,能不能让他们一起赚钱?

在这样的议论氛围中,有一个官员紧赶慢赶地,一脸疲惫地赶到了京师。

刚好崇祯皇帝在忙兵仗局的事情,其他事情,全都不理会,这官员便只能等待觐见这时间,就听到了皇帝的这些传闻,不由得非常忧虑。

之前被关了好些年,对于外面等待的事情一直停留在几年之前。如今本来是要去秦地赴任,一路之上,算是真正了解了大明局势到底如何!

流贼的肆虐,大明几乎就没有安定之处,关外建虏的凶悍,还把朝廷能战之军给全灭了。各路总兵,一个个都变得桀骜不驯。这不,怀里都还有一道密旨,是要杀那贺人龙的。

如此种种之下,可以说,大明的江山社稷,真得是危在旦夕了啊!

别的官员可能还没有这个认识,可熟知兵事的他,却已经深刻认识到了。

国事糜烂至此,皇帝却任性胡为,大明的江山,真要不保了么?

首节 上一节 42/3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隋唐:开局遭李娘子逃亲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