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第359节

崇祯皇帝听他这个结论,也不以为意, 只是关心刘伟超, 就追问道:“朕好像很少看到你这么生气的, 是有什么烦恼事么?”

刘伟超听了,想了下,还是给崇祯皇帝说道:“上一次拍你祖宗视频的事情,我们不是在细节上有很多要求的么?现在有个人和我怼上了,说明朝开国那会,根本不是这样,不是那样,而是啥啥啥的……”

崇祯皇帝一听,不由得一笑道:“那他在这方面和你争论,岂不是不自量力!”

毕竟刘伟超这边,是他在指点的,谁能比他更熟悉大明的细节,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刘伟超听到他这话之后,一脸气恼地说道:“错了!我说不过他,明明我是对的,却说不过他, 这才生气呢!”

“啊?”崇祯皇帝一听,顿时非常意外,惊讶地问道,“怎么会这样?”

说真的,他有点想不明白了。总不可能那个人也有一个手机,并且是能联系大明洪武年间的,那是有可能,要不然,反正崇祯皇帝是想不明白,刘伟超怎么会驳斥不过那个人的。

一想到这,崇祯皇帝忽然在脑海中冒出一个念头,该不会太祖皇帝他老人家,还真是有类似这样的境遇吧?要不然,太祖皇帝他老人家怎么可能从那么差的开局,最终却能问鼎天下?

他这边在想着,刘伟超那边却已经在对他解释道:“我和他争辩,他给我引经据典,说根据某某书,某某资料,认为应该是他那样的。我呢?我没法说啊,总不能说我嫩手机联系到明朝的崇祯皇帝,是崇祯皇帝亲口跟我说的吧?”

“……”崇祯皇帝一听,顿时就无语了。

还真是,刘伟超这边没法说,就没法驳斥人家那什么引经据典是错误的!

于是,就这么的,刘伟超和崇祯皇帝,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两人相对无语中……

过了好一会之后,刘伟超才恨声说道:“在我这个世界,其实你们明朝的很多书籍,全都没了,被满清给烧了。你不知道,满清当初曾经大兴文字狱……”

一口气说了好多之后,他才最后说道:“所以现在传世的明朝资料,其实很少。甚至有不少,都是清人所写,道听途说不说,甚至根据书写人的屁股,直接乱写,几百年后,就成了正宗的了!”

说到这里,就听刘伟超似乎下定了决心说道:“这可不行,你要帮我,要让真正的大明重现于世。至少我们华夏传世文化经典之类的,你都得给我传过来,别的不说,永乐大典是一定要的。”

“……”崇祯皇帝一听,顿时傻眼。

永乐大典那是多少本,多少字啊,这要是给刘伟超传过去的话,会死人的啊!

这一刻,他都有点后悔问刘伟超问题了。

不过转念一想,这可是祖宗荣耀之事,是大明朝的荣耀,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似乎也不应该啊!

如果成祖皇帝在天之灵知道了,肯定也是希望后世能流传永乐大典的吧!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只好对刘伟超说道:“这个太多了,朕要传给你的话,别的事情都没法做了!”

听到这话,刘伟超稍微愣了下,回过神来,就有主意道:“这样,你让人把书拆开,按照顺序铺上一屋子之后,你拍个照片给我就成,我写个软件,看图识别文字,就能重新转换为,然后就可以打印出来了!”

就算是这样,肯定也要花非常多的时间。

谷闔

因此,刘伟超便又补充说道:“当然,这个事情不急,回头我们可以慢慢搞,你看怎么样?”

他的这个方法,能节约崇祯皇帝不少时间,因此,崇祯皇帝稍微一想之后,便点点头同意道:“那可以,朕回头就吩咐,让他们做起来,朕有空就拍个照片给你传过去!”

刘伟超听了,或许是有了灵感,带着一丝得意的笑容,继续对崇祯皇帝说道:“我还想到了,等到我下半年上研究生之后,就专门找一些有争议的明朝资料研究,然后你给我专业解答,以此树立我的权威,在明朝学界的威望。这么一来,名头亮出去,相信还敢和我争论的人就不多了!”

“……”崇祯皇帝听得无语,看着得意中的刘伟超,心中想着,你可真闲!

不过想想也是,刘伟超又有什么事情,不像自己,处理不完的军国大事!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点点头说道:“没问题,有什么你发给朕,朕让那些文官来帮你,水平肯定没问题!”

又得到崇祯皇帝的承诺,刘伟超的心情很好,终于想起什么,便问道:“对了,你联系我,应该是有什么事情吧?”

“嗯!”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回答道,“确实有个事情,想找你商量下的!”

“你说!”刘伟超听了,认真起来,示意道。

崇祯皇帝见了,从御座上拿起一份奏章,在手机前面亮了下,然后才给刘伟超说道:“王德化的密奏,说根据东厂在闽地的调查,发现沿海有很大一部分粮田,全都是郑芝龙家族的。并且根据交税记录看,他们也都没有交税的。王德化问,闽地这边该如何处置?”

别的人可能不清楚,但是王德化却是非常清楚如今的郑家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对于其他人,厂卫凶就凶了,抓就抓了,哪怕是有丹书铁券的,也没什么。

但是,皇帝心目中的红人,如今正借重的家族,王德化就拿捏不定了,因此只有密奏请示了。

这也和封建王朝,更多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有关。

这不,崇祯皇帝收到密奏之后,果然是犹豫了,有点把握不住,就来找刘伟超商量了。

他在说了之后,想了下,不等刘伟超说话,就给刘伟超解释道:“如今郑芝龙领着他的主力船队,运送东江镇军队渡海去了辽东,还要和朝鲜水师打仗,为重建东江镇在拼命。而他的弟弟,也是领了朕的旨意,领着船,更要渡过太平洋,去南美洲帮朕寻找大明想要的好东西;还有他的儿子郑森,一直在帮朕采购物资,能有如今的中兴局面,他们的功劳不小!”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顿了顿,脸上露出意思为难之色道:“对于这样的功臣,朕如果也和别人一样剥夺了他们的田产,怕他们心中有想法,朕也会觉得有点亏欠!”

刘伟超听到这里,看到他不说了,才直接点评道:“你要我来说的,那我的意见是,正因为他是你的宠臣,你的重臣,你才不能徇私,更要依法办事,才能让你的子民心服口服。”

说到这里,看到崇祯皇帝似乎是想说话的样子,他马上就接着说道:“当然,你可以从别的方面给郑家一些补偿就是。可以先私下沟通下,然后去做。让郑家知道,你这么做,并不妨碍他们郑家的荣华富贵!”

在刘伟超的眼里,这也是崇祯皇帝还不够成熟,要换了明朝历史上老练的那些皇帝,根本就不会问他怎么做这个事情,自己就能很好的解决。

当然,要是崇祯皇帝真是那样的皇帝的话,也不会被他的臣子牵着鼻子走,最后年纪轻轻的,杀老婆孩子,自己上掉自杀。

这不,崇祯皇帝听了他的话之后,想了一会,觉得很有道理,便点点头说道:“好,那朕知道了!”

说完之后,他夸了刘伟超道:“朕就知道,你出主意,往往都能合朕的心意!”

在崇祯皇帝看来,刘伟超的意见,是最公正不过的。因为他就不是这个世界的人,没有任何的利益纠葛。

刘伟超一听,倒是有点不好意思,当即谦虚道:“我也就是嘴炮而已,说对说错,对我没有特别重要的影响。可你不一样,你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天下大事,你当然要慎重了。”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不由得笑了笑,这个朋友,确实不错,理解朕的心思!

事实上,还真就是这样。崇祯皇帝又如何不知道,一碗水端平的道理,可是,他又不可避免地会受实际情况影响。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封建王朝,那是家天下。对于皇帝来说,这些事情就有点是他的家务事,自然有远近亲疏之别。

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不是一个真正有决断的人,未必能果断处理家务事的。

524 年少热血

和刘伟超的视频通讯结束之后,崇祯皇帝想了下,便亲笔书写了一封书信,然后再写了一道旨意,当即发往江南。

王德化收到旨意之后,立刻拜访了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随后,李若琏便从南京赶往扬州府的海门,也就是江南采办衙门的所在。

锦衣卫指挥同知郑森听到顶头上司到了,便连忙出迎。

对于年纪轻轻便是二把手的郑森,李若琏那是和蔼可亲,一番扯淡之后才步入正题,对郑森说道:“如今朝廷最为重要的事务,乃是整顿地方,这事你可知道?”

“当然知道!”郑森听了,想也不想地便回答道。

应天府和镇江府,那些手握丹书铁券的世代勋贵,都因为没有交税而被朝廷依律没收了粮田之事,早就传遍了天下。

对于那些勋贵吃了那么大的哑巴亏,绝大部分吃瓜群众来说,那都是喜闻乐见的。特别是年轻人,更是觉得那些勋贵不思报国,更是活该!

郑森这个时候刚二十岁,又是意气风发之时,对崇祯皇帝提拔他,重用他,更是感激不尽之时,也就非常反感那些勋贵不思报国,反而成为国之蛀虫的事情。

李若琏听到郑森的回答,看到他的表情之后,便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了。

于是,他便又对郑森说道:“如今应天府和镇江府都已经整顿完毕,马总督如今已经在着手整顿南直隶其他州府,按照这个速度,要想全国都整顿完毕,不知道要拖到猴年马月去了!因此,他已经上奏朝廷,准备改变整顿法子!”

郑森听得很有兴趣,看着李若琏在说话。隐隐约约地,他猜到了这个改变的法子,应该和他有关系。

只听李若琏继续对他说道:“对于其他州府,马总督不会再亲力亲为,而是朝廷明旨发往天下,要求各省巡抚连同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共同整顿地方,厂卫派员监督,并分明暗两路。明则由锦衣卫和东厂派员,暗则由西厂派员。如此方能加快速度,早日整顿完毕!”

如果按照凤阳和南京模式的话,马士英第一没有那个精力,第二也没有那么多的军队可以派。

好在最硬的这块骨头,也就是南京这边已经啃下来了。对于其他地方上,那是有震慑作用的。

因此,就换了个整顿方法,用于加快整顿地方的进度。

此时,郑森听到这话,当即点头道:“这个法子好,那今年一年就能把全国都整顿完了!”

李若琏听了一笑,便对他说道:“江南这边,我们锦衣卫衙门,除了本官之外,就是你最大了。因此,锦衣卫的差事这边,你也要负责起来。至于江南采办衙门,你也要负责。你看,你能安排么?”

他的口吻,是和郑森商量的样子,并没有强迫的意思,至少郑森感觉不到。

听到李若琏这话之后,就听郑森二话不说,当即就回答他道:“当然能,采办衙门这边,这两年来一切都已经理顺了,基本上我就很少有事情要操心,也就是盖个章,核查下什么的,正好有时间四处走走!”

年轻人,坐不住,这是一个普遍的特征。

听到这话,李若琏微微一笑道:“既然如此,那本官就给你加派一些人手,你来负责浙江、福建两地如何?相信这边你更熟悉,更能监察到位!”

“没问题!”郑森听了,当即呵呵一笑道,“我是闽地人,不要太熟了!”

李若链见了,盯了他看了一会,让郑森感到都有点莫名其妙了,他才提醒道:“别的地方也罢了,闽地那边,特别是沿海,据说是你家的粮田最多!”

郑森听到这话,稍微一愣,他有点奇怪,自家的粮田最多,是啊,怎么了?

不过他虽然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可毕竟也都二十岁了,在衙门历练了几年,不比他之前浑浑噩噩的过日子,就马上回过神来,便立刻回答道:“大人放心,就算是我家的粮田,那也要按照律法办事,绝不偏袒!”

李若链盯着他看,发现他这话是真心话,便又提醒道:“根据本官的了解,你家的粮田,之前也都是没交税的!”

事实上,明末这个时候,交税才是不正常。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只有有权的,或者有点关系的,那都是想着法子不交税的。

李若链的意思,就是说你郑家的粮田,绝大部分是要被没收了!

听到这话,郑森终于明白过来,为什么指挥使大人亲自来找他,然后和他说这么一番话了。

他倒也没有犹豫,立刻便向李若链拍胸脯保证道:“大人放心,该是什么就是什么?属下可绝不是那些贪官污吏!”

年轻人,没有被官场污染,就容易有这种认知和干劲!

李若链看着郑森,心中很是满意,当即点点头说道:“看来陛下真是没有看错你!很好,很好啊!”

说完之后,他便从怀里取出了一封书信,双手奉给郑森,同时恭敬地说道:“此乃陛下亲笔书信,给你的!”

一听这话,郑森的表情立刻肃穆起来,整理了下衣冠,然后才郑重地接过书信。

李若链见他收了书信,便对他说道:“你事有密奏之权的,可以随时联系陛下。应天府那边,福利彩票很快就要开卖了,本官得赶回去看着。”

郑森一听,便先送李若链,但是,李若链没有要他送,就匆匆走了。

于是,郑森自己便看起崇祯皇帝的这份亲笔书信。

崇祯皇帝在书信中,先是把郑森这两年来的功劳提了下,然后又提了郑芝龙兄弟的功劳,表示郑家对朝廷贡献很大。但是,功劳再大,也要遵守《大明律》。

他鼓励郑森,要做大明朝的忠臣,百官之楷模,流芳百世,而不是严嵩魏忠贤之流,辜负圣恩,最终祸国殃民而遗臭万年。

在信的最后,崇祯皇帝也做出了许诺,让郑森和郑家兄弟好好干,封爵在等着他们。

至少一点,如果郑森的五叔从南美洲平安归来,带回了朝廷所需的那些东西,崇祯皇帝就打算封爵酬之。

这封书信,其实就是借郑森的手,给了郑家一个保证:让他们好好干,不要辜负圣恩,那崇祯皇帝也绝对不会亏待他们郑家。

如果说,这封书信是由郑芝龙收到的话,他可能会衡量利害得失。至于崇祯皇帝所说得什么忠臣啊,流芳百世什么的,估计能直接忽略。

但是,郑森不一样!

崇祯皇帝的这封书信,说得他,那是热血沸腾!

首节 上一节 359/3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隋唐:开局遭李娘子逃亲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