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第354节

因此,在多尔衮问话之后,稍微犹豫一下,便回答多尔衮道:“奴才还想知道多一些细节,不知道可以不可以问下图尔格大人?”

他这么谨慎地回答,让多尔衮为之一喜,连忙说道:“可以,当然可以!”

要是洪承畴脱口而出的话,他可能就没这么高兴了。

此时的洪承畴,就给他一种感觉:靠谱!

于是,洪承畴就转身看向图尔格,向他一礼之后便开始问起具体的细节。

图尔格事先已经得到多尔衮的吩咐,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不过好在大部分问题,他都是能答的,至少极小部分问题,他不好回答,就直接推说不知道了。

事实上,他刚才和多尔衮一起对洪承畴所说得话,绝大部分都是真的。只是有些事情,换了不同的说法,那给人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

洪承畴在听完了图尔格对于关内情况的描述之后, 便转头向多尔衮一礼, 然后又要求道:“殿下,我们大清的情况, 奴才也想了解细一点,不知道可否问多一点问题?”

这是要做到知己知彼啊!

多尔衮心中如此想着,便连忙点头回答道:“可以,当然可以!”

于是, 洪承畴便又开始小心翼翼地问起有关建虏内部的事情。这一次, 他算是对建虏的真正实力,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在问完话之后,洪承畴也并没有马上开口,显然在沉思。

多尔衮见此, 很有耐心, 并不打扰,静静地等待洪承畴思考完毕。

就这么的,崇政殿内便安静了下来。

不知道过了多久, 就见洪承畴抬起头来,看向多尔衮说道:“奴才有一点拙见,说出来,还请摄政王殿下指点一二。”

多尔衮虽然一直没有问,其实事关大清的未来,还是有点担心焦急的,此时一听,便连忙客气地说道:“先生请讲!”

洪承畴听了, 小心翼翼地说道:“以奴才看来, 我大清和明国的国力差距实在有点大,如果要继续和明国对抗的话, 可以分短期、中期、长期三种策略!”

一听他有这么多讲究, 多尔衮不由得为之大喜。

这个洪承畴,就知道是个有本事的!

大清的国力和明国的国力差距过大, 这是毋庸置疑的!就在这样的条件下, 还能有三种策略, 好, 好,好!

这么想着, 多尔衮便连忙吩咐道:“来啊,给先生赐座!”

说完之后, 又看向洪承畴,声音都轻柔了一点道:“还请先生为本王细细说来,何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之策?”

这时候,边上的内侍已经搬了一条圆凳过来,洪承畴只是坐了半个屁股,然后便回答多尔衮道:“短期来说,就是要应对明国可能的进攻。恕奴才直言,如果此时和明军硬碰硬的话,胜算不高……”

这一点, 其实也是多尔衮担心的。因此,听到这个话的时候, 他就点了点头。

“……以奴才看来,要想增加胜算,唯有诱敌深入。如此一来, 必要的时候,可以放弃海州,甚至连辽阳、盛京都可以放弃。然后以骑军骚扰明军的补给线, 断其粮草物资,则最终的胜利,必然是大清的。”

说到这里,他看着多尔衮,查看了下他的脸色才继续说道:“只是此策需要大清上下一心,否则有人顾及自家的利益,不能做到坚壁清野,不想撤离,那就没法做了!”

其实,言外之意还是说,这个需要你摄政王的魄力了。

拉长明军的补给线,坚壁清野,骚扰明军的补给,这一招说起来简单, 可一旦真得要这么做的话, 确实得要有个强有力的领袖,并且上下也能一心, 要不然很能做的。

因为这个计策,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计策。

洪承畴说完之后,看到多尔衮在沉思,并不说话,稍微犹豫一下之后,便继续说道:“次一等的,便是不能和明军打攻坚战,守城战。大清的兵力不能像明军那样消耗的,以骑军运动战为主,拖着明军,耗到冬季来临,则明军只有退兵或者固守,那个时候,才是我大清的机会!”

说到这里,看到多尔衮的脸色,似乎露出了一丝变化,好像更赞同这个说法时,洪承畴便连忙说道:“不过此等对策,还要看敌我双方主帅的决断,以及敌我双方军队士气等等多种因素,胜负之分,不好说!”

说完之后,他便沉默了,等待多尔衮问话。

多尔衮的眉头,还是没有松开。

他是个聪明人,其实听出了洪承畴的所有意思。

按照洪承畴的说法,如果短期内就会进行明清战事的话,是有上中下三种策略。

第一种,洪承畴没有明说,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还是和以前的那种打法一样,那样的话,很可能大清会败,丢城失地,损耗兵力!

第二种,就是不硬打,而是游击战,尽量拖延时间,耗到明军耗不下去为止。

这种战法,风险也高,因为取决于双方统帅的临阵决断,还有各自军队的士气等等。

就多尔衮自己的认知来看,明军已经连续两次大胜之下,这么做的话,大清损失惨重的机会,也是不小的。

第三种,也是洪承畴最赞同的一种方法,就是诱敌深入,甚至可以放弃辽阳、盛京,只以骑军骚扰明军。

这种战法,胜算就很大了。但是代价是,大清在物资的损失上也会很大。不过提前预备的话,损失也能降低一些。

比如说,先把物资往北方运,存储到北方去。明军打过来的话,最多是损失城池、粮田这些搬不走的。大清的生活,会变得更艰苦。

多尔衮心中明白,如果采用这种策略的话,他的威望其实还不够,需要代善和其他亲王全都同意,一起配合才可以做出这样的行动。

这么想了一会,他并没有当场决断,只是脸色肃穆地看向洪承畴,继续问他道:“那中期策略呢?”

对于多尔衮的反应,其实是在洪承畴的意料之内,因此,他并没有任何吃惊,听到问话之后,马上就回答道:“中期之策,就是基于明国不会马上出兵攻打我大清,因此,我大清最为关键的是,增强大清的国力,这是根本!”

多尔衮一听,非常感兴趣,连忙问道:“如何增强大清的国力?”

其他事情,相对来说,都是细枝末节,只有国力强大了,其他事情做起来才会更顺手。

这个道理,多尔衮心中很清楚,也看得明白。

要是换成多铎或者豪格等人的话,那就未必能看得这么远了。

此时,洪承畴听到多尔衮的问话,便马上回答道:“国力无外乎人口和物资两项,其中物资包括人口所需之衣食住行……”

多尔衮听得很认真,一直在点头。

“……人口要想能短时间内暴涨,正常是不可能的,唯有靠外来的人口补充。根据大清以往的习惯,奴才建议,需要加大对北方生女真的征讨。”

这个事情,是建虏一直在做的事情。因此,多尔衮听了,点点头说道:“还有呢?”

他知道,洪承畴所指的,并不会以这个为主,因为这个事情,就算他不说,大清也是在做。

果然,就听洪承畴接着说道:“朝鲜这边的人口,也是大清需要的。刚好就奴才了解,朝鲜的百姓生活极其穷困,而他们的官绅国王等等,生活糜烂。因此,大清只要把朝鲜的官绅都灭了,分一点好处给朝鲜百姓,便能让朝鲜百姓归心,也是如此,才能让大清在短时间内拥有能用的人口!”

说到这里,他便马上补充解释道:“奴才在关内剿贼的时候,就见多了类似的事情。那些流贼不事生产,屡败屡战,根本原因就是他们会抢关内的官绅以为己用,裹挟百姓,一点粮食吊着他们,就驱赶他们去攻城。”

“和流贼有点不同,也和大清对朝鲜以前的策略不同的是,我们大清需要朝鲜的人口,在短时间内拥有同心同德的人口,就不能光靠武力压服,而是恩威并施。这一点,奴才一直觉得大清就做得很不错!”

为什么不少明军军卒战斗力是个渣,但是投降了建虏之后,战斗力却是暴增,就因为建虏能做到恩威并施,赏罚分明。

对于这一点,洪承畴看得很清楚。此时的他,就建议用这类似的手段来控制朝鲜百姓,而不再只是借助朝鲜的官僚来压榨朝鲜而已!

这其中的区别如何,洪承畴相信,以多尔衮的精明,应该是能分辨出来的。

果然,多尔衮认真考虑了好长一会时间之后,点点头问道:“那就长期来说,对策是如何?”

虽然没有明确决定,但洪承畴却知道,他心中是有数的。

因此,他并没有追问多尔衮什么,只是就多尔衮所问得长期策略,继续讲解了起来

518 蜀吴抗魏

洪承畴稍微犹豫了下,然后才说道:“就中期对策来说,其实也是暂时性的,就算做得再好,可也无法和明国的国力相提并论,依旧要逊色不少,因此,奴才以为,要想真正的对抗明国,还不需要更进一步才好!”

“是考虑蒙古部族么?”多尔衮听了,顺口便问道。

洪承畴听了,点点头,然后又微微摇头说道:“是,也不是。蒙古部族不事生产,只会放牧,全靠老天爷脸色过活。而朝鲜人是农耕,只要有足够的土地,养活是没问题的。奴才以为,如果我大清的物资足够,则可吞并蒙古部族以为刀锋;如若我大清的物资都不足的话,吞并蒙古部族只会增加大清的负担!”

多尔衮听了,思索着点点头,而后有点好奇地问道:“那先生以为如何更进一步?”

洪承畴听了,表情严肃,郑重地说道:“奴才想了,就我大清周边来说,一边是朝鲜,一边是蒙古部族,并没有足够的助力,能帮我大清分担压力。但是,再远一些的地方,却是有的。如果能联合他们,行那蜀吴抗魏之策,方是上策!”

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大清国的国力肯定是没法和明国去比的。这一点, 多尔衮心知肚明, 此时一听洪承畴说有蜀吴抗魏之策, 不由得很是惊讶道:“大清周边哪里还有值得联合的国家?”

洪承畴一听,用手指了个方向,然后回答道:“就在三十来年之前, 明国还在朝鲜和对方打过一仗,根据奴才所查消息, 当年之战, 其实未分胜负。”

一听这话, 多尔衮就立刻知道了,当即有点意外地问道:“倭国?”

“对, 正是倭国!”洪承畴听了,连忙点头说道,“当年是掌权的倭王病死了, 倭军才从朝鲜退出。如果大清能说动倭国和我大清联盟的话, 明国要想灭我大清, 就是难上加难。而一旦明国皇帝的穷兵黩武之策实施时间过长, 以奴才对明国朝堂上的了解,新皇必然会登基, 并且一改穷兵黩武之策。等到那时候,我大清便可从容发展,或者静待明国内乱!”

说到这里, 他又恭维道:“殿下春秋鼎盛,一力推行此策的话, 奴才以为,必保大清无忧!”

多尔衮听了, 并没有露出欣喜之色,而是紧皱了眉头, 想着这个事情,缓缓地说道:“当年倭国和明国一战,削弱了明国在辽东的势力,才有我大清崛起。不过这事都过去了这么多年了,此后倭国并无动静。倭国那边,还能再和我大清联合对抗明国?”

洪承畴心中有点佩服多尔衮,并不盲目,有自己的主见,会思考,算是一个合格的君王。

他心中这么想着,便认真地回答道:“据奴才所知,当年的倭王病死之后,倭国发生内乱,而后有一个权臣篡位,夺得了倭王之位。虽然说,到目前为止,倭国都没有动静,但奴才相信,只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动倭国还是有可能的!”

“哦,怎么讲?”多尔衮一听,心中一动,连忙问道。

洪承畴马上便回答道:“奴才思量着,倭国乃是一个岛国,据说多海啸,还有地龙翻身,只要是有为的君主, 或者是有远见的臣子等等, 肯定都是想改变倭国只是局限于岛国的这个事实。也是如此,他们当年才想着通过朝鲜来攻打明国。如果我们大清答应,把朝鲜让给倭国,使得倭国有在陆地上有立足之地,定下共同瓜分明国之盟约,并且让倭国看到这种希望,奴才以为,倭国还是有可能会出兵的!”

多尔衮听得心中大动,露出非常有兴趣的意思,当即要求道:“那先生给本王说说倭国的情况?”

“遵旨!”洪承畴听了,还不习惯用“喳”,不过多尔衮也没在意。

只听洪承畴对多尔衮说道:“传言倭国是秦始皇所派海外求仙之徐福领三千童男童女所建,繁衍生息之下成为一个大国,并在唐朝时和中原交流频繁,带回去了很多有用的东西,使得倭国逐渐强大起来,人口也越来越多。以倭国的贫瘠之地,险恶之地,必然会遏制倭国人口的增长,只要是倭国的有识之士,必然是向往大陆的。”

顿了顿,他便又接着给多尔衮分析道:“倭国乃是岛国,因此擅长水师;另外从万历年间的战事看,倭人最擅长火枪。而这两样,刚好又是我大清的短板。因此,奴才认为,我大清和倭国联合的话,互相之间便能取长补短,和明国一较长短,不在话下!”

就见识来说,哪怕多尔衮是建虏的摄政王,在建虏中算是厉害人物了,但也抵不过洪承畴的见识。

此时,洪承畴的解说,让多尔衮更是大开了眼界,一下提高到了更广阔的高度,这让他很是欣喜。

仔细考虑洪承畴的话之后,多尔衮不由得欣喜地说道:“如若真是如此的话,那大清就不会被山海关锁在关外了。有倭国的水师、火枪,从登莱登陆,杀明国一个措手不及,战火烧到明国的江南,都是轻而易举!”

“殿下所言极是!”洪承畴听了,连忙奉承了一句,然后接着说道,“嘉靖年间,倭寇侵袭明国沿海,当初就闹了个天翻地覆,这还只是散乱的倭寇而已,并且明国还出了个不世出的戚继光。而如今,大清一旦和倭国联合的话,局面只会比以前更好!”

多尔衮听得满心欢喜,开心地说道:“既然如此,把朝鲜让给倭国,自然不在话下,甚至如果能联合起来夺取中原的话,我大清也只要黄河以北便可。江南等地,都可以让给倭国。先生看来,如此可能让倭国同意结盟?”

他这时候的想法,其实更多的是保住辽东,保住大清不被明国消灭。因此,能联合倭国,夺得明国黄河以北的话,那都是意外之喜了。

但是,也不能确保,万一真得如同他们计划那样顺利的话,等他拿到了黄河以北之后,是不是就会想着黄河以南了。

当然,这些都还是没谱的事情,空口白话先说出去,诱惑倭国结盟,才是头等大事。

洪承畴听到多尔衮赞同他的这个长期之策,并没有多少欣喜之色,而是严肃地说道:“殿下,此乃奴才之谋划。但是有一点,奴才对倭国的近况和细况并不了解,并不敢保证倭国一定会和大清结盟!”

多尔衮听了,也立刻就冷静了下来。

他明白洪承畴的担心,倭国和明国的战事,毕竟过去了那么多年,原先那个有为的倭王也已经病死,还被篡位,到底如今怎么样,还真不好说!

这么想着,他皱着眉头,低头沉思了起来。

洪承畴见了,不敢打扰他,就只能是静静地等待。

至于图尔格,对于这些事情,他压根就插不上话,因此就只能是个旁听者而已。

多尔衮想想洪承畴所说得短期、中期和长期策略,再想想图尔格带回的关内消息,感觉到压力山大。

首节 上一节 354/3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隋唐:开局遭李娘子逃亲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