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第127节

他的意思,就是按照他和刘伟超所商量的,对于这些武勋,必须要用起来。真能领兵打仗,剿灭流贼和建虏,那当然是好的;

如果不能,死一个也算一个,甚至可以借此剥夺爵位,反正成祖当年就这么干过,他只是有样学样而已,不算违背祖制;

再要不行,不肯领兵去打仗的,那也行,会让世人看清如今的武勋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并且顺便要他们出力不行之下出钱总可以吧?

基于这样的目的,在西厂这边的刻意传播下,京师这边就犹如突然刮了一阵风一样,刮起了有关武勋剿贼的议论。

崇祯皇帝有点迫不及待,就立刻召集在京师的武勋到武英殿开御前会议。

看着底下那么多武勋的人头,说真的,此时的崇祯皇帝,心中已经和以前有全然不同的想法了。

如果是以前的话,崇祯皇帝和其他大明皇帝没什么两样,认为这些武勋才是和皇家真正一体的人,是大明皇室的真正拥护者。

毕竟他们的祖宗为大明出了大力,流血甚至战死,得封爵位之后,这爵位也只是大明朝有效。如果大明皇室没有了,那他们的爵位肯定也没有了。

基于这样的想法,可以说,整个大明王朝,一直对这些武勋是优待的。

他们的一些不法之事,只要不是情节特别严重的,都会被大明皇帝忽视。

比如定国公徐文璧,巧立名目行索贿之事,最终的处理结果,也只是说以后不要再犯了。

就崇祯皇帝来说,他本来也对武勋是比较宽容的。

最终引爆崇祯皇帝对这些武勋厌恶的是,在大明生死存亡之际,这些武勋竟然没有和皇室共存亡,反而迎贼的迎贼,讨好建虏的讨好建虏。

大明几百年,养了这么一群白眼狼,是个人都会恨的!

更不用说,从种种迹象显示,这群武勋趴在大明身上吸血,是大明如今局势糜烂的根源之一。更有像朱纯臣那样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可以做出危害皇室的事情。

如此种种之下,如今的崇祯皇帝,对于底下这群武勋,那是绝对没好感的。

此时,崇祯皇帝便看着他们,表面上还是带着和蔼悦色说道:“诸卿可是听到京师最近的一些流言没有?朕这里就收到了不少奏章,都有提及此事,不知道诸卿是如何想的?”

底下的所有人都不说话,只看着最前面的几个公爵。

他们是武勋爵位最高的,自然是由他们来发言。

大明朝一共有4个公爵,其中一个在应天府,另外三个在京师。

不过成国公朱纯臣因为犯谋逆大罪,之前就被崇祯皇帝给抄家灭族了。因此,此时站在殿上的,就只是定国公徐允祯和英国公张世泽。

他们两人互相看了一眼,最终由徐允祯答复崇祯皇帝道:“陛下,国事当前,微臣自当为国尽力,为君分忧。微臣恳请领勇卫营出征!”

对于京师突然刮起的妖风,至少在他们看来是妖风,以他们世代公爵的底蕴,又岂会查不出是什么人是始作俑者。

源自于西厂,那就肯定是出自当今皇帝的意思。

因此,他们早就想好了对策。一开口,就将了崇祯皇帝一军。

勇卫营的精锐,那是有目共睹的。如果能带勇卫营出征,那也就出征好了,还能立下军功。如果皇帝不同意,那就不是自己不愿出征,就怪不得自己了。

反正这个对策,进可攻退可守,就看崇祯皇帝怎么说了。

而此时,崇祯皇帝一听,顿时就怒了。

他从刘伟超那边或许,这个定国公徐允祯,真是丢尽了他祖宗徐达的脸面,城破之时,竟然没有一点顾及大明朝这几百年对他家的恩典,选择了投降流贼。

不过可笑的是,投降流贼又有什么用,反而被流贼所杀!

就这样一个货色,贪生怕死之辈,崇祯皇帝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他是绝对不敢去真得和贼人生死搏杀!

想领勇卫营去打仗,真是做梦!

198 真想发火

于是,崇祯皇帝立刻便说道:“勇卫营正在整顿,新兵甚多,暂时无法出征!”

英国公张世泽一听,便跟着奏道:“末将愿领京营出征,横扫贼寇,还天下一个太平!”

崇祯皇帝听了,还是毫不犹豫地说道:“京营正在重整,如今全是漕工而已,亦无法出征!”

其实京营中有小袁营,还有勇卫营将士,如果单独拉出去的话,比一般流贼是要强的。

不过就算再强,对于这些准备重用的亲信军队,崇祯皇帝都不可能给不信任的人去领兵。

此时,徐允祯和张世泽听到崇祯皇帝的回答之后,便露出那种表情,一看就知道,好像是说,陛下,不是我们不想去带兵打仗,而是无兵可带!

他们两人带了头,底下的侯爵和伯爵之类,就都不说话,以他们两人马首是瞻。

崇祯皇帝见此,心中冷笑一声,岂会不知道他们的真实意图,便说出早已想好的措施道:“你们先辈皆是南征北战,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才因此受封世袭爵位。如今天下大乱,真是卿等仿先辈之举,为国出力之时。虽然京师无兵可派,可全国各地,却有不少用卿等之处。”

说到这里,他发现张世泽等人脸色微微有了变化,心中更是冷笑一声,然后便继续说道:“由徐卿、张卿牵头,卿等自行商议,根据卿等所擅长之法,分配各自归属,可去保定总督、辽东巡抚、三边总督、孙督师等处效力。”

按照大明礼制规定,一品文官见到公侯两爵,都要礼让见礼的,但是这个规定也就是大明开国之初有用。到了后面,谁还遵守这些规定!

就整个大明朝,也就是世袭公爵这一个级别,才能享受原有的尊崇,没有人敢动。哪怕是魏忠贤那么嚣张的,也不敢动成国公等在京三位世袭公爵。

因此,在武英殿内的这些人,虽然是公侯伯,地位比文官要高多了。大明一直以来,以文制武,统帅一定是文官,不能是武将。

他们领兵打仗,就要受文官节制。

此时,听到崇祯皇帝这话,大部分人的脸色,格外的难看。

他们自己肯定知道自己的,祖宗在战场上的能耐,早就被他们丢得一干二净。再说了,养尊处优惯了,谁能耐得住领兵打仗的那种苦!

说说可以,真要出去打仗,真是要喊救命的!

更不用说,他们多少知道一点如今的局势,那是贼势甚大。松锦之战后,能打的军队都已经没了,自己出京师领老弱残兵打仗,还要命不要?

然而,皇帝这么发话要求了,作为武勋的他们来说,却没法反驳。

总不能对崇祯皇帝说,我们都是酒囊饭袋,吃喝玩乐可以,但是去打仗就免了!

谁要是真敢这么说的话,眼前这位皇帝,可是把成国公给抄家灭族的。一旦火大,按个谋逆罪名过来,谁扛得住?

这么想着,底下人都是苦着脸,看着两个国公的背影,希望两位国公能出面顶住来自皇帝的压力。

然而,让他们想不到的是,不管是张世泽还是徐允祯,都没有开口,只是恭送皇帝离开了。

于是,一群人就围着这两个人说开了。

“我说公爷,刚才万岁爷的事儿,您怎么就不反对呢?”

“对啊公爷,您总不可能真要出京吧?”

“公爷,战场上可不是闹着玩的啊,那些流贼一个个穷凶极恶,听说还特别憎恨我们。被他们抓到的话,那是生不如死!”

“是啊是啊,听说洛阳的福王,那是被他们给烹了的!”

“……”

张世泽和徐允祯互相对视了一眼,对于他们的这些话皆是无动于衷,只是自顾自地往外走。

其他人见此,终于有忍不住的,便在人群中冷言冷语起来。

“吆喝,看来公爷是真得要领兵出征了啊!”

“那可不,想必他们还想多立军功,指不定不满足国公之位呢!”

“那是,公爷总没有王爷好听吧!”

“……”

徐允祯和张世泽本来不理他们的,只是往外走,听到后来,就有点听不下去了。再让他们说下去,谋逆的事都会说出来!

于是,他们两人都是站定,然后扫视身后跟着的人群。

不得不说,国公和侯爵之间的差距,那是非常大的。

就整个大明朝,国公一共封了也就五个人(前文有误,漏了云南那位),而侯爵却是足足有二十二个之多。

后面的侯爵和伯爵被他们两人这么一扫视,顿时就不敢说话了,场面顿时就安静了下来。

徐允祯看了下不远处的宫女内侍,虽然他们都是低眉顺眼的,但指不定就是皇帝的耳目。

这宫内啊,已经是今非昔比,不像以前那样好说话的。

这么想着,他便冷冷地说道:“我们世受国恩,如今皇上已经表明态度,自当出钱出力,何以退缩之?”

说完之后,他便转身扬长而去。

张世泽没有说话,就在徐允祯后面走了。

其他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点傻眼。

不过很快,就有人回过神来:出钱出力,怕是应对之策就在这四个字里面。

这么想着,他们便纷纷回去琢磨了。

至于商量去那处总督巡抚帐下效力,那是想都没想过的事情。

很快,武英殿内的事情,就在官场上传开了。

隔一日,就有文官,不止是御史言官,纷纷就给崇祯皇帝上奏了。

司礼监把这些奏章分类,送到了崇祯皇帝的面前。

崇祯皇帝先看奏章份数最多的,只是打开翻了几本,他就皱了眉头,一头的火。

这些奏章都是一个腔调,说这些武勋不宜领兵,原因要么说他们门生故旧很多,一旦真正掌握军权,恐怕尾大不掉,为防万一,就不能给他们领兵的机会。

要么说这些武勋已经是恩赐之顶峰,如果他们一旦立下军功,那朝廷何以赏赐,已经封无可封,如之奈何?

崇祯皇帝翻看了几本之后,就直接把这些奏章给推下了御桌,吓得边上的内侍都是噤若寒蝉。

他们已经好久没有看到皇帝会如此发火了!

随后,崇祯皇帝又去看其他分类的奏章。

他发现,倒也有据实说话的。说这些武勋安乐了几百年,养尊处优惯了,如果让他们去领兵,只会让局势更坏!结论么,也是不宜领兵。

另外还有一类奏章,很少,但是他们的观点是:这些武勋就和藩王一样世袭。在太祖洪武年间,他们是可以领军权,为大明镇守一方。

但是,自从成祖永乐年间之后,藩王兵权被收,只能待在封地,不能过问政事。武勋这边,其实道理差不多。如果皇帝破例,要让武勋领兵的,那藩王怎么办?如果他们也说要为国效力,愿意为国出战,那皇帝是允许还是不允许?

至今在凤阳那边,还圈禁着唐王,当初的理由不就是他没有得到皇帝允许,就私自募兵勤王么!

真要说起来,人家勤王,这是国家危难之际的奋勇之举,不是应该表彰,为何却圈禁了他?

如果武勋重新掌握军权,领兵出征的话,那原唐王是不是就应该无罪,反而要表彰?那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了么?

大概看完了这些奏章,崇祯皇帝紧皱着眉头,有点伤脑筋了。感觉治理武勋这个事情,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边上一直没有说话的王承恩,看到崇祯皇帝如此,便示意身边的内侍赶紧去收拾那些奏章,而他自己,则靠近崇祯皇帝,低声奏道:“万岁爷,据西厂的消息,那些勋贵们散朝之后,有不少人和文官有偷偷联系。奴婢以为,这些奏章里面的事情,怕是有那些勋贵们自己的意思在里面!”

首节 上一节 127/3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隋唐:开局遭李娘子逃亲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