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工程兵

大秦工程兵 第422节

  更何况熏狁还考虑到一点:

  秦军之利在于步卒,那又是火炮又是“索箭”的,使匈奴骑军很难施展。

  而秦骑却战力平平,若说有什么威胁的话,那便是可以发射“震天雷”的战车。

  不过据说秦军已将神武军拆分,那战车却配给了步卒。

  如此一来,便是骑兵对骑兵。

  不说匈奴骑军兵力更多,此处还是匈奴长于作战的草原,同时秦骑成份又十分复杂……西域三十六国、月氏再加上秦军,指挥协同上能顺畅么?

  这么一想,熏狁就决定将计就计,干脆与秦骑大战一场。

  若是骑军能胜了秦军,那剩下的步卒便不足为虑了。

  于是熏狁不只没有收兵,反而将部队尽数调来跟着西域军一路南下。

  沈兵和剺领着一万八千余骑一路紧赶,在第三天时总算是找到了匈奴主力。

  是时王贲和李笺正各率两路骑军与匈奴大军追迷藏,简单的说就是骑兵对付步兵时常用的“放风筝”战术:匈奴想上前决战时秦骑就逃,匈奴收兵时秦骑又贴了上来。

  这种战术原本在骑军与骑军之间是无法使用的,尤其对以骑射见长的匈奴骑兵。

  然而,当西域及月氏骑兵已装备上了马具也钉上马蹄铁之后就不一样了……速度更快的秦骑可以轻松的调动匈奴骑军而匈奴却无可奈何。

  这就是速度的优势,且只是其优势之一。

  就像近代空战时速度永远是最关键的指标……空战中若速度比不上敌机或差距太大,就连跟着敌机都办不到,更谈不上开火,直到空空导弹的出现改变了空战模式,速度的地位才略有下降。

  沈兵赶到战场也不着急,他在几里外就让部队停下休整。

  急的倒是无忧公主,她不解的问着沈兵:

  “大将军,我等一路紧赶岂不就是为了前来增援西域军?”

  “为何赶到了却要扎营休息?”

  沈兵回答:

  “之前一路紧赶是因为担心匈奴走远了寻他不到。”

  “如今既已寻到而我等速度又快于匈奴,还怕他跑了不成?”

  无忧公主不由“哦”了一声。

  沈兵这话说的是,草原一片开阔虽说目视距离很远,但也是四通八达要找寻敌军甚至友军都不容易。

  寻到之后那便是谁速度快谁占优了。

  而秦骑又是速度快的一方,当然不需要着急。

  何况蒲类军已连续奔袭好几天,有时夜里都没休息,此时马上就加入大战显然不太合适。

  无忧公主只是擅长与各国贸易却并不长于带兵……其实无忧公主也是有带兵经验的,但西域带兵往往是直来直去有敌就打打不过就逃,不会讲究什么计策兵法。

  在此之前无忧公主以为那什么兵法、计谋,都是中原多山多河地区的事,像沙漠、草原之类四通八达的地形,哪有什么兵法可讲。

  如今只跟着沈兵没几天,就感觉获益良多。

  这使无忧公主望向沈兵的眼神都带着敬佩,她此前只道沈兵是一谋略型的将军,此时才知道他带兵作战也非同一般。

  同时无忧公主心下暗惊:

  “父王却还不知道这沈兵本事,却一心想从秦军与匈奴两虎相争中谋利。”

  “若是继续抱有此心,有朝一日与秦军对阵……”

  “只怕父王万万不是这沈兵敌手。”

  这一想无忧公主倒是开心起来。

  因为若沈兵与龟兹王两人实力相当的话,无忧公主要取舍还有些为难。

  但现在知道龟兹王远不如沈兵……

  那就没什么可犹豫了,只需说服龟兹王让他明白处在什么境地就行了。

  这却要比之前简单得多。

  沈兵见无忧公主脸上冷不丁露出笑意……事实上是眼神,薄纱蒙脸的无忧公主很少以真面目示人,沈兵救她时有幸见着那是例外。

  沈兵好奇的问了声:

  “公主在匈奴大军面前依旧谈笑自若,饶是胆识过人!”

  无忧公主面色一红,笑道:

  “我这又哪里是胆识过人?”

  “不过知道速度快于匈奴,打不过也能跑罢了!”

  无忧公主这用于掩饰的话却无意间说也速度快的另一个好处……打不过也可以逃。

  这却不是“胆小懦弱”,而是在战略层面上的一个优势。

  因为这样一来对于秦骑来说心理压力就小得多……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逃,无论如何都不会有过多的伤亡。

  反之,匈奴骑军却只许胜不许败。

  原因是匈奴没有速度优势,胜了还好,若是败了成为溃军……匈奴日行100里,而秦骑却可日行150里,这又如何能逃得掉?

  于是匈奴的心理压力就会成级数增加。

  这心理压力虽是看不见摸不着,却往往可以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

第四百七十一章 孤注一掷

  这也是沈兵扎营休息的原因之一,此举让秦军休身养息的同时也给匈奴更多的时间让其形成足够大的心理压力……

  心理压力这东西,有时是越多时间思考压力越大,没时间考虑反而也就是瞬息而过。

  右贤王熏狁是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这一点。

  此时的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是知道秦骑军为什么会比匈奴更快了。

  部下匆匆来报:

  “右贤王,据前方兵士所言,秦骑之所以更快是因为他们在马肚位置绑着两个脚蹬。”

  “如此一来,秦军骑马便如履平地。”

  “且不只骑马更快,其双手也勿需再抱住马脖……”

  此时匈奴还不知道速度快很大一部份原因是钉了马蹄铁。

  不过其实速度与马鞍、马镫也有关。

  之前之所以只能日行百里,与骑手长时间在马背上十分吃力的保持平衡也有关系,有了马鞍、马镫后骑手便轻松多了,于是便节省了许多体力当然也能走更远。

  熏狁听了不由大惊。

  在马肚位置装上两个脚蹬?

  这主意倒是好!

  匈奴千百年来养马、骑马为何却想不到此点,却让以农耕为主的秦军想到了?!

  接着再往细里一想:

  若秦骑速度快于匈奴,便进可攻退可守,而匈奴却只有彼于奔命徒耗体力,这又如何能战?

  但要是不战,却也因为速度不及秦军逃也逃不了。

  这战也不是逃也不是……

  想到这熏狁当下就慌了神了,那一刻他就知道匈奴败局已定,尽管匈奴兵力多于秦军。

  不过当然,熏狁不会把这些话说出口。

  因为分析给部下听,部下不但没有解决的办法反而还会因此恐慌,若再传了出去……

  这时熏狁就有些后悔没有服从冒顿单于的命令了。

  冒顿单于令他暂且不急于进攻,等单于的部队与其合军之后再作打算。

  不过这一次却并不是熏狁有意违抗单于的命令。

  因为一直以来匈奴都占据着速度的优势,不管是对西域还是对秦军,尤其是在草原。

  所以熏狁已习惯了这种拥有速度优势下的战术。

  若是拥有速度优势,那就是想什么时候开战就什么时候开战,想脱离战场就脱离战场,主动权全在匈奴手里。

  因此熏狁领着大军跟着西域骑兵没有任何问题。

  更何况冒顿单于肯定不知道秦军的目标是龙城……龙城乃必救之地,熏狁是不得不这么做没有其它选择。

  问题就在于,速度优势突然不在匈奴而在秦军了。

  于是主动权完全丧失熏狁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了。

  接着熏狁又紧张了起来:

  匈奴骑军可是个个自马背上长大的,他们要说计谋、策略确是没几人懂,但骑战却是个个精通。

  此时他们又知道秦军速度更快且可以不用扶马脖保持平衡,再加上匈奴原本就被秦军打得心惊胆战士气低落……时间一长只怕不用打都要崩溃了。

  想到这里,熏狁就认为匈奴只有一战,而且越快越好。

  一念至此,熏狁便咬牙下令道:

  “全军出战!”

  部下应了声,便将命令传了下去。

  很快,匈奴阵营上空就响起了一阵低沉的牛角号声。

  匈奴骑兵一个个翻身上马整好队形,随着熏狁一声令下便蜂涌而出。

  这似乎在沈兵的意料之中。

  因为沈兵的判断也是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匈奴耗不起,再耗下去很快就有逃兵了。

  而以匈奴的作战风格,逃兵一旦开始就很难停下。

首节 上一节 422/4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牛吏之帝王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