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工程兵

大秦工程兵 第262节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法便是规矩,可用于狼也可用于鹿及花。”

  “法重在使用得当,若使用不当便是恶法,否则便是善法。”

  王贲奇道:

  “敢问副将,何为恶法,何为善法?”

  沈兵回答:

  “若鹿多花少,征税便是恶法。”

  “若鹿少花多,征税便是善法。”

  众人不由纷纷点头。

  花若代表粮食的话,那税收就是增减粮食的一种手段。

  所以在地方灾害粮食产出较少的时候,自然就要降低税率。

  这也让王贲十分受用,因为他站队的法俨然超忽三者之外成为调节社会关系的一种手段。

  扶苏沉思了一会儿又问:

  “副将之前所言顺应形势,是否亦是此意?”

  沈兵点头说道:

  “公子所言极是。”

  “若狼过于凶猛,我等便应制狼而不应利狼。”

  “否则便会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同样鹿、花亦是如此。”

  “任一环节太多或太少,都会引起一系列反噬并暴发灾难。”

  “是以才不能一味讲仁义说道德。”

  “便若公子最初之言,若鹿已太多而公子还以仁义为名护鹿,实则是害鹿。”

  这番言语说得扶苏是心服口服,甚至心下坚信的淳于越教给他的那一套发生动摇……淳于越教扶苏的就是片面的仁义,似乎只要有“仁义”二字这仗都不需要打,天下自会四方来朝似的。

  这会儿如果有人想要跟扶苏或跟淳于越辩论,只怕用不了多久就会被他们“之乎者也”的一大堆绕了进去。

  但沈兵却用这逻辑严谨又浅显易懂的一个小故事来说,却是把这理给辩明了,让他们想绕都绕不进去。

  于是扬端和就对扶苏拱手道:

  “若公子无异议,我等便继续推广水车舂米并以舂米换屯田……”

  扶苏点头回道:

  “正该如此。”

  出得帐来,杨端和就暗暗赞了沈兵一声:

  “副将嘴上功夫却一点都不弱于行军作战。”

  “几下便将公子说服了,要知道公子可是出了名的执拗,便是大王有时都对他无可奈何。”

  “今趟却败在副将手下,实在让老夫大开眼界。”

  沈兵心下只能报以苦笑。

  若扶苏是这种性格,实在不是什么好事。

第二百七十二章 敌人

  杨端和回到自己营地后,一边继续着手推广水车舂米,另一边又向嬴政飞鸽传讯说公子扶苏已至云云。

  杨端和原以为只需要说一声就成了,却没想到嬴政还想知道详情。

  因为杨端和不久就收到嬴政的回信,信中问:

  “公子可有与扶苏争辩过?”

  “可有分出胜负?”

  嬴政十分了解扶苏的性格,当然知道扶苏不喜像沈兵这样擅长东征西讨的武将,尤其沈兵还动不动就水淹或是杀敌多少多少。

  所以,把扶苏派到沈兵身边那是免不了会有摩擦。

  嬴政希望的就是沈兵能治一治这扶苏,另一方面也想让扶苏跟着军队看一看,也好更快长大成人。

  这也是嬴政一直不立扶苏为太子的主要原因。

  嬴政其实早就把将来寄托在扶苏身上了。

  因为“扶苏”就是枝叶茂盛的意思,嬴政给扶苏起这名就意指希望扶苏能传宗接代将自己的血脉流传更广、更久。

  只是扶苏那性格及思想一直让嬴政有些不放心。

  这其实并不奇怪,若是像扶苏这样片面的讲仁义,哪天说不准就把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以仁义之名轻轻松松的让出去了。

  或者像宋襄公那样拱手送给敌人。

  这如何又能让嬴政放心?

  所以嬴政心下一直都在犹豫。

  但将扶苏派到北地做蒙恬的监军让扶苏历练却又是正确的,因为这的确让扶苏成长为一名又有仁心又刚毅果敢的合格的继承人。

  嬴政临死前也让下旨让扶苏回来送葬,这也就是让扶苏继位的意思。

  奈何赵高与李斯两人串谋,暗自改了诏书赐死扶苏……结果就是胡亥继位。

  所以,嬴政其实一直都有培养扶苏的心。

  但很显的是,他自己知道怎么做大王却教不出一个大王……会做不一定会教。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嬴政暂时还没找到一个更好、更合适的老师。

  直到在大梁之战时因为是否要“水淹大梁”沈兵辩服了淳于越之后,嬴政才有了人选。

  嬴政这么考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若要给扶苏找个新老师,要么就把淳于越杀了,要么就得有个人辩得过淳于越。

  否则……这个新老师在面对淳于越甚至扶苏时都一次又一次败下阵来,又如何能让扶苏心服?

  若扶苏不服,又如何能学到东西甚或有所转变?

  而要杀淳于越没有借口,能辩得过淳于越的这世上几乎没有……

  这就是嬴政的苦恼之处。

  好在沈兵那一辩让嬴政看到了希望。

  嬴政本还道此事来日方长,那沈兵成日在前线带兵作战九死一生,将扶苏派到沈兵身旁只怕有危险,于是就暂且放在一边……史上嬴政将扶苏派到蒙恬身边也是在蒙恬打败匈奴构筑长城时,此时自是没有多少危险。

  但在扶苏力劝嬴政休兵止戈后,嬴政就再也忍不住了,也不管危险不危险,一咬牙就把扶苏给派了上去……嬴政本打算统一中原之后再这么做的。

  因此,嬴政当然想知道沈兵是否与扶苏辩过是否分出胜负。

  若是沈兵输了,那么不用想,就不够格成为扶苏的新老师,嬴政会马上把扶苏调回去。

  若沈兵嬴了……那么扶苏就继续这么呆着了。

  杨端和之前没领会嬴政这深意,一看嬴政那回信就“哦”了一声,一拍自己的脑袋,暗道:

  “我莫不是成天想着灭楚已糊涂了?大王这点心思都没看出来!”

  “居然还傻到略过重点不说,需待大王发问……”

  于是不敢迟疑,当下便努力回忆着沈兵及扶苏之间的辩驳,然后一五一十的写下用信鸽送去。

  这要是在之前,用信鸽送这许多内容是不可能做到的,或者需要许多只信鸽才行。

  但在有了纸之后要做到却十分简单,甚至因为担心纸被雨水浸湿,还用一个小竹筒装着绑在信鸽脚上。

  嬴政收到回信后就迫不及待的展了开。

  原本嬴政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这并不是说嬴政对沈兵没有信心,而是嬴政没想到会这么快……扶苏刚到寿春马上就起冲突然后马上就见分晓。

  然后嬴政是越看越高兴越看越畅快,看到精彩处忍不住拍案而起,道:

  “妙,战争为狼,百姓为鹿,粮食为花!”

  “寡人为何就不知道如是说?”

  “沈兵真乃奇人也!”

  “扶苏托付给他寡人便放心了!”

  立于一侧的赵高闻言不由大惊:

  “大王……却要将要扶苏托付给……沈兵?”

  嬴政缓缓点头,道:

  “沈兵其人足智多谋且辩才了得,便是淳于越与其相驳也是甘拜下风。”

  “扶苏若是能学到他一半本领,寡人便放心了。”

  赵高心下又是一惊。

  若扶苏的老师是淳于越,赵高和李斯都不太担心。

  因为淳于越不过是个迂腐且无实权的老儒。

  但如今大王却将扶苏交给沈兵……

  要知道赵高这些内侍与在外手握兵权的实力派将军可是天生在对立面,便是李斯也是如此。

  这般下去,有一天若是扶苏继续了王位,那重用的毫无疑问就是沈兵一系。

  到时还有他赵高什么事?

  所以这事也真说不来……扶苏在蒙恬身边历练也是同样的情况。

  甚至李斯都是这么被赵高说动的。

首节 上一节 262/4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牛吏之帝王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