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之崛起1646

大明之崛起1646 第560节

“随后又有言官参大哥容郑森事敌,必与朱明多有往来。而莱州大败之后,朝廷正欲找人受过,于是便定了大哥通敌大罪!”

“糟了,这些全完了……”郑渡惊得脸色惨白,差点儿跌坐在地上。呆了半晌,他突然用力抓住郑芝豹的胳膊,声音颤抖道:“五叔,我们……我们往后要怎么办才好?!”

郑芝豹也是脸色阴沉,“我听闻上个月多铎为夺关宁军军权,竟鸠杀了平西王。看来战局不利之下,满人对汉将皆存疑心,此次朝廷定不会给我郑家留生路……”

“大哥被抓之后,我得登州府至交传讯,说已有不少朝臣开始弹劾你我乃至郑家旧部。于是我忙连夜带了细软离开莱州。”他皱眉远眺山东方向,“这陆上恐怕是回不去了。我郑氏自海上起家,说不得此番还要再拾旧业才行……”

“旧业?”郑渡一愣,“五叔是说,做……海寇?”他看了眼身后那条“旭威”号,缓缓点头道,“对,有了这条夹板船,加上我带来的三条艍船,东海范围无人能敌。加上日本那边我郑家也多有交情,我们必有东山再起的一天!”

郑芝豹见他同意,也是心下松了口气。他之所以费力寻到郑渡,就是看中了其郑芝龙嫡子的身份——郑森已被郑芝龙逐出族谱了——只要有这个侄子在,郑氏旧部必会闻风来投,用不了多久,自己便能聚起一支极具实力的队伍!

二人商议已定,次日便率一众心腹家将袭破了沙门岛驻军大营——这里实则只有一百来人的狱卒,“旭威”号炮声一响他们便散了。

而后郑芝豹将岛上给养全部搬上了船,又大肆招揽流放的囚徒入伙,最终带着四条战船及上千人手,挂出郑芝龙做海盗时用过的“十八芝”的旗号,浩浩荡荡地往朝鲜南部驶去。

……

朱琳渼那边安排好了水师修整的事宜,便立刻赶回了南京。

他先去觐见了天子,见朱琳源睁开了眼睛,心中也是颇为高兴。

原本皇帝年幼,便免不了主少国疑,先前又一直昏迷不醒,更令大明上下心中没底。如今他逐渐好转,倒也算是大明之福,加上战局不断朝有利于大明的方向发展,往后泰征朝的凝聚力、号召力必然越来越强,国家也定能愈发强盛,中兴再不是美好的梦想了!

而后他又召集一应心腹官员,安排了明天朝会上所要商讨的重要事宜。说是商讨,其实大部分都已基本谋定,只是在朝会上向朝臣们通报一下而已。

经过近半年来迁都及土改等一系列事情,朱琳渼如今已开始有意绕开老迈、守旧的内阁,重要朝政都是由自己的班底着手处理。这种情况可能要一直持续到他为内阁“大换血”之后才会改变了。

次日朝会,首先是兵部侍郎张家玉出班恭贺水师莱州大捷,为建功的水师将士们请封请赏,其实就是把朱琳渼前几日授勋的名单念了一遍。

众朝臣也是纷纷跟着道贺,盛赞水师的秒语佳句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待朝堂上赞声稍停,兵部郎中李晖又公布了吴三桂的死讯,不过处于保护卞玉京的目的,只说是建虏内部倾轧所致。

随即便有兵部官员纷纷表示应趁大捷,士气正旺之际,挥师北渡长江,收复南直隶以北的扬州等地。

北伐收复失地乃是大明举国所盼,朝上自然是一片附议之声,并有不少文官提出了些钱粮、辎重供应方面的建议,一时间众臣皆是慷慨激昂、豪情万丈。

当然,这些也都是朱琳渼既定的方略,只是北伐大计会涉及大明的方方面面,耗费也必定极大,还是需要在朝廷上造造势的,同时也能很好的提振朝廷上下的士气。

正当朝堂上因大捷与北伐等事激动不已之际,曾剑瞄了眼朱琳渼,见后者微微点头示意,忙轻咳了一声,捧笏而出,朗声道:“臣启辅政王殿下,前番忠贞侯所部白杆军招抚四川献寇上万人马,又连破阆中、广元、宁羌等重镇,兵围汉中,致蜀地大定,战功显赫。臣请加封有功之臣,已彰天子隆恩。”

他没等诸臣反应过来,又立刻接道:“另,湖广之地亦屡受东虏侵袭,何督堂率兵镇守,始终不辍。又有忠贞营李将军、高将军从旁襄助,克敌制胜,皆功不可没。臣还请加封楚地功臣。”

第六百二十一章 定广侯

徐尔路随即出班揖道:“曾大人所言极是,正朝廷用人之际,当赏罚分明。臣也请封忠贞侯、何督堂及忠贞营诸将。”

他作为礼部侍郎,这便算是代礼部表态了。

“朝廷北渡破虏在即,封赏有功将领可大振士气!”余新也站出来接道,“臣附议。”

如今朱琳渼在朝中已有了不少“自己人”,曾剑、徐尔路他们起了个头,立刻就有大批朝臣跟着表示,“附议。”

朱琳渼此举就是要借着川北、莱州大捷之势,将何腾蛟与秦良玉等人“打包”加封。

他当即从谏如流,“诸位大人所言极是,实则我也早有此意。西南、湖广皆仗几位良将所镇,方有今日之稳固,合当早彰功臣为宜!”

他又清了清嗓子,郎声道:“忠贞侯,久镇蜀地御虏,又抚张献忠部,复于川北大破豪格虏贼,浩浩之功!进封蜀国公。

“李过、高一功,克复荆州重镇,数度兵援岳州,现围襄阳虏贼,战功彪炳。分别加封忠毅伯、忠威伯。

“何腾蛟,守御湖广,使其不为虏所乘,并为朝廷操练大军十万,功不可没。晋定广侯,封地兴宁。

“着吏部、礼部尽快准备晋封所需各项事宜、用度,并呈奏内阁批复。”

朝臣们闻言不禁纷纷相互对视,不少人更是低声议论起来,“辅政王这是要打算解决湖广了!”

“可不是。那秦良玉、李过、高一功,那都是实打实的战功,封赏颇为恰当。而何腾蛟这算什么战功?”

说到此处,众人皆是不屑一笑。谁不知道何腾蛟守湖广,被建虏一路打到了岳州,若非忠贞营顶着,怕是早已城破。至于什么操练十万大军,谁不知道那是他为割据一方练的私兵?

又有人小声道:“如今辅政王加升他定广侯,封去临近江西的兴宁,是要用赣军盯着他。”

“没错,此乃明升暗降,夺其兵权。”

“只是,湖广还有十万人马,万一何氏……”

“如今还要渡江北伐,若湖广那边闹出什么乱子,可是大为不妙啊。”

余新、赵士超等兵部参谋司的人听到议论,却是心中暗笑。如今郑芝龙战船尽灭,大明水师随时可以分出力量入长江助战。而湖广四周已备好了兵马,只要何腾蛟稍有不臣之意,忠贞营立刻便会切断长沙和武昌的联系,同时几路兵马合围武昌,湖广藩据势力旦夕可破。

当然,若是何腾蛟能够识时务,主动放弃湖广王的幻想那是最好,毕竟大明发生任何一场内战,受益的都是建虏。

徐尔路见朝中都在各自议论,当下带头躬身道:“辅政王殿下英明!”

众臣这才反应过来,忙跟着齐呼,“殿下英明!”

待封赏之事议罢,朱琳渼又示意礼部尚书朱继祚,“朱大人,你再将孝陵大祭的安排与大家说一下吧。”

“下官遵命。”

朱继祚随即走到殿前,转过身来,高声道:“依旨,二年十一月二十,天子孝陵祭祖!文武百官寅时集于午门,礼部备祭礼、用具。卯时出朝阳门……辰时天子与文武方门焚香……”

祭孝陵乃是数日前便已定下的要务。南京虽已光复许久,但先前天子人还未到,这首次祭奠意义重大,非天子亲自主持不行,故而一直拖到了现在才得进行。

其实朱琳渼对这个祭陵的时机还是比较满意的。

封建时代祭天、祭皇陵是皇权正统的宣示与象征,都是天下瞩目的大事,对增强华夏民族的凝聚力极为重要。这也是历史上郑成功北伐时还未打下南京,就忙着筹备祭孝陵的原因——宣示大明仍旧强大,令天下子民那颗因朝廷屡屡败于虏、寇而凉透了的心重燃希望。
首节 上一节 560/7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江山争雄

下一篇:唐朝好岳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