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之崛起1646

大明之崛起1646 第267节

而想要提高军队战斗力,方法通常只有三个:增加军队数量、提高训练水准以及装备更先进的武器。

这三者之中,军队数量的增加受到后勤补给能力以及国家财力的限制。尤其是在明代,交通运输、食物储存等都是问题。不顾后勤一味增兵非但不能提高战斗力,甚至可能因为粮草供应不济造成士气低落。

龙卫军此前的战斗之所以从没为粮草发愁过,除了商业补给制度,更得益于人数较少。以大明现在的情况和朱琳渼新军的消耗程度,龙卫军和破虏营至多也就能扩军到四五万人。

再增加部队人数,士兵的补给标便会急速降低。实则朱琳渼心规划的大明野战部队只有三万多人,一万龙卫军和两万多破虏营。等朝廷重新掌握两广、湖广等地之后,这个数字才能进一步提高。

而在军队训练水平方面,更是难有大的提高。龙卫军的训练水平绝对已是这个时代的翘楚,便是破虏营也能俾睨亚欧。

只有等龙南和建安两所军校有大量学员毕业,或许还能再提高一些明军的训练水平。

所以想要提高军队战斗力,最为快速有效的方法便是装备更加先进的武器。便如后世的海湾战争,用各种尖端武器武装的美国大兵,其伤亡简直可以忽略不计,这里面还有大半是友军误伤。

而龙卫军所装备的燧发铳虽然对比建虏的鸟铳整整超越了一代,但从杉关的伤亡来看,这还无法完全弥补大明和建虏在国力上的差距。

更不用说破虏营使用的仅是略比建虏先进些的鸟铳,甚至还无法彻底抛弃长矛这种冷兵器。

不过朱琳渼对如何提高武器装备水平已有了全盘规划。

第一步便是大量普及线膛枪。二型猎兵铳在之前的一些列战斗中表现抢眼,不但射击准确度有了质的飞跃,便是在射程和威力方面也提高极大。

就按照燧发铳命中率百分之二十,线膛铳命中率百分之六十计算。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全军配发二型猎兵铳,将会直接提升三倍战斗力!

同时,像是以前那种四千名士兵组成的步兵线列齐射,却只击毙了三四百敌军的情况将不会再出现。

四千步兵一次齐射便消灭上千建虏,这是多么恐怖的杀伤力!

和同等人数的建虏对战,还没等他们进入鸟铳射程之内,被已被龙卫军全部击杀。

而且朱琳渼这次打算为明军彻底换装,包括破虏营在内,全军装备三万支线膛铳。再加上大量的新型火炮,北伐建虏光复两京必无不胜之理!

然而,线膛铳却不像燧发铳那般,随便哪个制铳作坊只要拿到了图纸便能造出来。

线膛铳对加工精度的要求极高,所有铳管必须保证大小一致,相差不能超过01毫米。

铳管过粗,会导致米尼弹的边缘无法嵌入膛线中,从而与鸟铳无异。

铳管过细,则无法顺利装入枪弹,即使勉强塞进去,也有极大的炸膛风险。

之前龙卫军装备的那二百多支猎兵铳,可是从四千根铳管中精选出粗细相近的两百多根制成。而且据猎兵连反应,其中还有不少出现过问题。

明代的工匠制造器物,基本上都是关起门来各造各的。每个人师承不同,造东西的方法便大相径庭,从用料选择到测量工具,都是自成一派。

第290章 超越时代的生产模式

照明代工匠的传统做法,想要保证成品规格相同简直是痴人说梦。

莫说不同工匠制出来的东西相去甚远,便是同一个工匠,心情好和心情不好的时候造出来的东西都不一样。

便说大明装备的鸟铳,说是发射三钱铅弹,但到了具体士兵手中,从两钱八分到三钱两分的都有,而且都算是合格品。

火铳之间巨大的差异,迫使每一名士兵在闲暇之余都得根据手中火铳的口径自行加工铅弹,否则不是漏气便是装不进去。

是以想要大规模列装线膛铳,就必须先提高加工工艺,具体来说,便是进行工艺标准化改造。

没有工艺标准,各工匠之间便难以协同,更不用说下游工场制造部件由上游工场装配使用了。

故而朱琳渼才下定了决心,借大规模制造线膛铳的契机,在整个大明范围内开始推广工艺标准化。

改变明代工匠们各自为政的习惯,将手工作坊变为真正的工厂!

要知道,从手工作坊到具有标准流程的工厂,欧洲人可是花费了数百年时间。

但这个转变一旦完成,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都将得到极大提高,更是铺平了通向工业化的坦途。就国力来说,一个工业化甚至半工业化的国家,绝对能完虐一群农业国家。后世的英国便用殖民大半个地球向人们诠释了这一点。

随着土豆、番薯的大面积种植,朱琳渼相信,大明的粮食问题应该已经基本解决。而且随着大明日后不断向海外拓展,还能从海上贸易及殖民地得到大量粮食补充。

具有足够的粮食,乃是开始发展工业的必备条件。

此外,朱琳渼后期规划中的那些先进装备更是手工作坊所无能为力的。

诸如后膛装弹的枪械。制作后装击发枪所必须的雷汞的合成方法他已经交给了宋应星,现正在赣州的实验室里试制,当然,距离能成功合成还有不小的距离。

不过一旦雷汞试制成功,想要制作出具有良好闭气性的后装枪,精密加工能力是最基础的。而没有完成工艺标准化的手工作坊是绝对不可能达到如此高的精度的。

至于更加先进的线膛大炮甚至铜壳子弹等等,更是手工作坊想都不用想的事情。

还有造船业,想要从西方国家口中夺下海上贸易这块巨大的蛋糕,就必须拥有精良的海船。

虽然大明的船匠现在也能造出大尺寸的海船,但对比欧洲人的战舰来说,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造船这种事情,更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了。

朱琳渼倒是记得不少先进战舰的特点和结构,但就大明眼下的工艺水平,绝对无法完成这些超时代的巨舰的建造工作。

而想要保证大明的商船能平安地往返于欧亚,不受欧洲海盗国家袭扰,一支能对欧洲人形成压倒性优势的舰队则是必不可少的。

……

福京军器局的正门上已于三天前挂出了巨大的横幅,上书:统一授业、统一度量衡、统一工序流程、统一核收。下面还有现任工部侍郎宋大人的亲笔落款。

而军器局内也与以往大不相同,原本乱糟糟的工坊重新粉了墙,地上用薄木片分隔成数个区域,一旁还立了牌子——“原料区”、“制器区”、“工具区”、“图、籍区”、“废件区”、“核收区”……

而在“制器区”内,又分出数个工台,每个工台都设有锻台、钻台、砧台等全套设备。另有各式直尺、三角板、圆规、量角器、天平等度量工具,不但规格完全相同,连摆放的位置都一模一样。

这般规范而又科学细致的“生产车间”,莫说是在大明,便是放眼整个世界也找不出第二个来。正是朱琳渼将后世方车辆研究所车间里的模式全套照搬了过来。

只是正在其中做活的工匠们有些缩手缩脚,似乎不太习惯。
首节 上一节 267/7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江山争雄

下一篇:唐朝好岳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