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之崛起1646

大明之崛起1646 第244节

他肃然拱手道:“殿下,这纲要雄心勃勃,当是开创前年盛世之举。

“然则……殿下说这其中有增加进项之途,但下官愚钝,观此刚要中的修水利、剿海寇、建工坊、兴教育、筑路等诸多内容,这些事情却都是投入极多银两,这收入……”

朱琳渼笑道:“杨阁部此言差矣。

“诸如剿海盗、修路、建工场之类,看似是投钱,实则皆是进项。

“至于修水利,倒是个花钱的项目,但我要的水利并非什么百年工程,挖些小水渠即够使用,甚至有几口井就行。

“哦,你大概不了解土豆、番薯这两种作物,尤其是番薯,沙土地都能长得很好。种三四亩地,依靠肩挑井水就足以灌溉,而产粮却比稻米高出三五倍。”

杨廷麟对这些不甚明了,仍是本着谨慎的态度道:“殿下,时值国库拮据,下官以为,这减少农户赋税以及增加官员俸禄之举,或可延后……”

朱琳渼心中摇头,加俸、减税以及军队改制和宣教府招员这几件事都是他稳定大明根基的重要举措。

这几项政策针对的便是官员、农民、士子和军人。

在时下的大明,只要这几个群体的人心稳定,坚决地拥护朝廷,那么整个国家就不可能生出什么波澜。他才能顺利推行自己的改革方案。

不过他也没指望杨廷麟能完全明白这份《发展纲要》,若是杨部堂全都理解了,大明也不用他这个后世者来挽救了。

他见杨廷麟还要再劝,心念一动,道:“杨部堂,不如我们打个赌如何?”

“打赌?”

朱琳渼点头道:“以三年为期,三年间你严格落实我的方略,我便保证在这期限内北驱鞑虏,使百姓安居,使库府充盈,使国家强盛,直至万邦来朝!”

杨廷麟震惊地望着眼前年轻的辅政王,心中也是豪情万丈,三年?!若如此,自己有生之年仍可目睹大明中兴!

他随即郑重揖道:“下官定全力辅助殿下,共创盛世!”

……

陈王府的正厅前,有一老一少正恭敬施礼,“恭贺殿下大破南犯虏贼,又复平天兴府危局。”

正是宋应星和徐尔路二人。

朱琳渼将他们扶起,微笑道:“你们可算到了。”

那年轻人有些愧然道:“初时我们同杨阁部一起返闽,不料学生在路上染了风寒。宋先生怕我身子吃不消,非要我在光泽休息两日,这才来晚了。”

“哦?现在病情如何,或让御医帮你看看。”朱琳渼说着示意两人落座,又让人奉茶上来。

“谢殿下关怀,已大好了。”

宋应星一旁接道:“为远这些时间操劳军器局事务,还要为我所累,不时在格致学府兼教,身体都要吃不消了。”

为远乃是徐尔路的表字。朱琳渼疑惑道:“为远的几位兄长和密之不是都到了赣州,怎还要烦他带学生?”

宋应星满脸喜色,“殿下有所不知,自格致学府开班授业,前来报名的学子络绎不绝。

“眼下已有三级,共两百多名生员,仅凭学生和密之他们仍是忙不过来,这才让为远隔三天来授课数节。”

朱琳渼倒是吃了一惊,他还真没料到儒道占统治地位的大明,会有这么多人对理科感兴趣。

实则从万历年间起,大量翻译欧洲的自然科学著作已在大明广泛流传。

西学在士林中非常盛行,几乎成为一种流行元素。很多年轻人沉迷于钟表之类的机械不能自拔,也有不少醉心于铳、炮等火器或是天文历法。在这些方面涌现出不少人才。

反倒是进入清代之后,在统治阶级的驱使下,西学才开始逐渐没落。

故而宋应星的格致学府建成,又不收分文学费,前来学习的读书人简直要挤破大门。不过想要在此道上有所建树者倒是不多,九成以上还是凭兴趣而来。

宋应星又道:“学生此来还想请示殿下,先前在赣州的那处校舍已太过狭窄,可否再行扩建?”

“扩,一定要扩!”朱琳渼立刻道,“不但要扩大赣州的格致学府,还要在天兴府也新建一所。”

他说到此处顿了顿,皱眉道:“只是,这师资怕会有不足。”

第266章 理科强国

宋应星却似早有准备道:“此事殿下不必烦扰。浙江乃西学……格致之学名士云集之地。

“自建虏侵占浙江,学生及密之与浙地同仁多有书信往来,其中不乏朱宗元、李祖白等大家。他们皆忧战乱之苦,学生有把握说他们来闽以投。”

朱宗元这个名字朱琳渼有点儿印象,好像也是西学东渐的先驱之一,当颇有学识。至于这李祖白,虽然没听说过,但能和朱宗元并列,想来也不是等闲之辈。他心中笑道,照这个趋势下去,大明在自然科学方面的牛人早晚能被自己都“搜刮”到福京来。

他随即点头道:“如此甚好,那便劳宋先生费心了。只要是有学识的,可由朝廷帮他们安家,酬银之类宋先生可便宜安排。”

宋应星忙道:“学生自当尽力。”他现在可是代表朝廷了,辅政王又如此慷慨,他自信定能说动浙江这几位前来执教。

朱琳渼继续道:“对了,赣州那边实验室的情况如何?”

“回殿下,两座实验室均已正常运作。”宋应星道,“学生离开赣州之前,化学实验室已能制出硫酸和硝酸,学子们兴趣甚浓!”

制出了两酸?这可是诸多化工生产的重要原料!朱琳渼大为惊讶,细问之下才知,原来宋应星的实验室仅是靠煅烧天然硫酸盐和硝石之类,制取了少量很不纯的酸剂,距离他需要的工业应用程度还相去甚远。

不过有了这个良好的开端,相信量产硫酸、硝酸指日可待。

他想了想,又吩咐宋应星道:“筹建天兴府格致学府同时,可择地兴建一所规模更大,设备更加完善的实验室。与格致学府相配使用。”

“学生领命。”宋应星点头道,“诚如殿下所言,格致一途,当以书本与试验相合。自有了物理、化学两间实验室,莫说学子们领悟更快,便是学生经过试验室实践,对以往所学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朱琳渼微微一笑,心说这是当然,如今便是在所谓的“西学”发源地欧洲恐怕也找不出这么完善的实验室来。

等规模更大,设备更全的天兴府实验室建成,相信即使没有自己这个后来者,大明在自然科学方面也用不了多久便能全面超越欧洲。

他和宋应星讨论实验室的事情已毕,旁边等了半晌的徐尔路忙拱手插言道:“殿下,现在先生在工部从事,但您却将学生调入礼部,这虽是升了数级,然则……或仍使学生回工部,方宜发挥所长……”
首节 上一节 244/7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江山争雄

下一篇:唐朝好岳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