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小说 > 最强时代/一号红人

最强时代/一号红人 第444节

  他打开印泥盖子,想把墩底放到印泥盒里,却发现根本放不进去,只能作罢,想了想,干脆用右手食指放到印泥盒里,沾染上印泥,再放到墩底涂抹,这样效率自然不高,却也是无奈之举。

  这样忙碌了一会儿,终于将墩底都涂抹上印泥,李睿大为高兴,又找出一张A4打印纸,放到梳妆台上,双手捧着铁墩,用墩底重重按向那张打印纸,按下去后又停留片刻,死力按了几下,这才缓缓抬起。

  吕青曼早就凑了过来,秀目一瞬不瞬的盯着慢慢现出印画的打印纸,俏脸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好奇之色。

  铁墩既去,打印纸上红色的印画也就显现在夫妻二人面前。

  

1516印画

  

  “山神廟!”

  李睿先看向那最为关键的三个字,结果一眼就辨认出来,尽管“庙”字用的是繁体字,但从小喜欢翻看古典书籍与古装电视剧的他,想要认出这个字来并不为难,何况在中国历史文化中,跟“山神”连在一起的字词,多半也是个“庙”字。

  “山神庙?”

  吕青曼重复了一遍,秀丽的瓜子脸上净是疑惑。不单是她想不明白,李睿也想不明白,这个铁墩上怎么会刻下这三个字?夫妻俩对视一眼,都是百思不得其解。

  李睿暂时想不明白,也就不去想了,转目看向印画其它部位。铁墩底部的阴刻文字与纹路都是反刻上去的,印到纸上以后,原本左边的图案就跑到了右边,原本右边的也就跑到了左边。现在,在这张印画上,左上角是“山神廟”三个竖排的字,三字上面有两道山脊也似的曲线,乍一看像是一座小山;小山右下角,有两条自左上至右下蜿蜒而下的曲线,像是小山脚下流淌着的一条小河;小河右边是一片树林与村庄的轮廓,虽只寥寥数笔,但非常形象,让人一看就能明白那是一座村庄。

  “咦,这好像是一幅山水画呢!”

  吕青曼通览全局后,发出了感慨。

  李睿有心看看她的理解是否跟自己一样,问道:“说说看,都看到什么了?”

  吕青曼指着印画道:“左上角是座小山,山上有一座山神庙,山下是条小河,河水自西北向东南流下去,河的右边是个小村子,村子外围是一片树林。你看到的不是这样吗?”

  李睿连连点头,只觉得这幅印画越看越熟悉,似乎在哪里见到过类似的地形,冥思苦想:“青曼说它是山水画,不错,但其实它更像是一幅地图,毕竟,谁会吃饱了撑的没事干,在铁墩子上印刻山水画啊?而且还是反着刻的,那不是更加的缺心眼吗?正常人绝对不会这么干。所以,它的主要作用应该是地图,是财宝主人留给得到罐子的人的一个暗示。这个地图最关键的三个点,同时也是最大的提示,就是山神庙、小河与村庄。财宝主人就是要通过这三个坐标性建筑来标明具体方位。现在先不管财宝主人留下来的暗示是什么,先搞清楚这幅地图描绘的是哪儿。呃……陶罐是从老宅出土的,而老宅所在是永阳镇的驻地永阳村……啊,想到了!”

  蓦地里,李睿想起小时候在永阳村老家里生活的场景,那时候村子西头下坡有一条小河,河水自西北来,流向东南,河水深不及尺,宽有五六米,河水清澈之极,河边遍布丰美的水草,村里的人都去那里放牛放马,水里还能捕捉到小鱼小虾,彼时那条小河是他们这些村里幼童最好的游戏场所,或是在里面洗澡,或是在里面捉鱼摸虾,都能玩得不亦乐乎,在他的童年记忆里留下了最艳丽的一抹色彩。当然,那条河现在已经干涸了,干了得有将近二十年了,河道里也已经种满了杨树,有的地段还堆满了村民们的生活垃圾。

  李睿儿时的记忆里,除去对那条小河的印象外,还记得趟过小河后,村子西北方向上还有一座小山。那座山也不知道什么年代形成的,孤鹜的凸立在村西北的平原上,高六七十米,北坡比较陡峭,南坡较为平缓,山上生了很多松柏灌木。在南坡半山腰上有座破庙,同样不知道是什么年代留下来的庙,早就破败不堪,除去残垣断壁与一些破碎的石碑雕像外,什么都没留下。李睿小时候跟街坊四邻的小孩曾经去山上玩过,到过那座破庙,不过印象里只有那座破庙的荒凉外景,却完全忘记了它的名字。

  村西是小河,河西北是座山,山上有座庙,这三个特征岂不正好应对了印画上的地形图?只是现在还不敢确定,老家西北那座山上的破庙,是不是山神庙?不过这一点也很容易确定,出去找老爸问问就清楚了。

  想到这,李睿有些兴奋,感觉自己已经揭开了这幅印画所含秘密的一半,在青曼脸上吻了一口,道:“你等我,我出去跟老爸问个事儿,我感觉我已经知道这幅图是哪了。”说完匆匆起身出屋。

  吕青曼下意识抬手揉了揉被他亲过的地方,嘴角噙着一丝羞涩的笑,拿过那张A4打印纸,凝目瞧看,忽的又发现了什么,失声道:“咦,这是什么标记?”

  李睿几步赶到老爸李建民的卧室,开门见山的问道:“爸,咱们老家村西北那座山上是不是有座庙?”李建民正在看杂志,闻言愣了下,抬头看他,奇道:“打听这个干什么?”李睿道:“哎呀,您就快告诉我吧。”李建民点点头,道:“是有座庙,咋啦?”李睿兴奋的道:“那座庙是什么庙?”李建民努力回忆了下,摇摇头,脸色茫然的道:“我都忘了是土地庙还是山神庙了,反正就是这两者之一。不过我小时候那座庙就已经毁了,里面什么都没有了……你怎么想起打听这个来了?”李睿听得欢喜莫名,道:“您再好好想想,能不能确认就是山神庙?”

  李建民皱眉回忆起来,想了好久好久,还是连连摇头,脸色非常痛苦,似乎是完全想不起来了。

  不过李睿却已经根据自己的判断推测出了答案--既然是在山上建的庙,那肯定就是山神庙了呗,谁们家土地庙盖到山上去,那不是让土地爷跟山神爷掐架吗?想到这非常高兴,喜滋滋的回了屋去。

  李建民哭笑不得的看着他,慈爱的摇了摇头。

  李睿回到卧室,把门关了,快步走回青曼身边坐下,得意的道:“我已经问过老爸了,确定老家村子西北的山上那座破庙就是山神庙。”吕青曼傻乎乎的道:“什么跟什么啊?我怎么听不懂?”李睿这才醒悟,自己并未把之前的思虑告诉她,忙又讲了一遍。吕青曼瞪大秀目,萌萌的道:“那你是说,这幅画,画的就是你老家永阳村的地形?”李睿用力点头,道:“不然还能是哪?这画在铁墩上,铁墩在陶罐里,陶罐是在永阳村老宅出头的,因此这幅画肯定是跟永阳村有关联了。”吕青曼呆了一会儿,似乎在消化他的话,过了会儿皱眉道:“确认是老家村子了,又有什么用?”

  李睿听了深以为然,光确认是老家村子可不行,还要确认财宝主人留下这幅画……不对,现在已经应该叫做地图了……的意图,从青曼手里拿过打印纸,盯着那幅地图,心里琢磨不停。

  吕青曼呆呆的看了他一会儿,忽然想到什么,道:“对了,差点忘了告诉你了,这是什么标记啊?”说完伸出纤指,指向地图上“山神廟”三字里那个“廟”字的下边。

  李睿凝目看去,见那下边有一个小小的长椭圆形小圈,纹路有些暗淡,不仔细瞧根本就瞧不见,他愣了下,索性拿过那个铁墩,找到那个小圈的位置,瞪大眼睛看去,却发现那似乎是一个元宝的形状,随手指给青曼:“老婆你看,是不是像一个元宝?”

  吕青曼叫道:“啊,像,我说看着有点眼熟呢,原来是个小元宝,不过这又是什么意思呢?‘廟’字下面刻着一个小元宝,难道说庙下面有宝藏吗?呵呵。”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睿只听得身子一颤,不由自主的站起身来,惊喜交加的道:“哎呀,没准还真是!”吕青曼被他的突兀动作吓了一跳,爱嗔不已的轻手打他一下,道:“你一惊一乍的干什么呢?什么没准什么真是啊?”

  李睿喜滋滋的道:“你不是说庙底下有宝藏吗,我想了想还真有可能。你看啊,我之前就分析到了,能跟银锭金条放在一起,这铁墩肯定也是等值的东西,结果,铁墩上的印画……不对,是地图,就被咱们发现了,然后地图上又指明了山神庙的具体位置,还在上面刻下了元宝的印记,这不明摆着一幅藏宝图吗?哈哈,我就说嘛,这铁墩上一定有大秘密,原来藏着一幅藏宝图呐。啊哈,这下可是捡到宝了,啧啧,老婆,大功告成,亲个嘴吧。”说完凑到青曼脸前就是狠狠一口。

  吕青曼猝不及防,被他亲了个正着,又好气又好笑,抬手在他腰间拧了一把,却也跟着高兴,倒不是高兴入主了一份藏宝图,而是跟着他一起高兴。

  李睿兴冲冲的道:“今天老宅里挖出来的那个陶罐,里面的金条银锭加起来总值在八十万左右,这个藏宝图里藏着的财宝,我估计得是最少三倍的数目。”吕青曼笑道:“你少胡扯了,没影儿的事让你说的跟真的似的。”李睿道:“我没胡扯,我是推理出来的。你想想,如果藏在山神庙下那点财宝数目并不是很大,那跟那个陶罐一起埋到地下不得了,干吗还费力费事的运到山上去藏起来?又何必铸造这么一块铁墩子,还特意反刻上藏宝图?如此大费周章,只能说明一件事,山神庙的宝藏非常之巨。”

  

1517棚户区调研

  

  吕青曼笑吟的道:“还别说,你胡诌的还挺有道理的。”李睿得意的道:“你老公我从来不胡诌,只会科学分析推理。哈哈,真是想不到啊,老宅里出土的财宝我一个子儿都落不下,老天爷却也没亏待我,转过头来就给我这么一大笔宝藏,哈哈哈,还是好人有好报啊。”吕青曼见他癫狂的样子好笑不已,道:“你别做美梦了。这宝藏埋下去早不知道多少年了,说不定早就让人取走了,你过去只能是扑个空。”李睿笑着点头道:“你说的是有一定的可能性,但也有一半的概率是宝藏还存在。我倒也不是贪图那些财宝,只是想享受这个寻宝的过程。”

  吕青曼问道:“你打算怎么寻宝啊?不会现在就出发去那座山上找山神庙吧?”李睿摇头道:“当然不行了,我现在要睡觉了,等五一假期有时间了再说。正好徐达也在青阳,我邀他一起,凑个热闹。对了,紫萱对这种事肯定也特别感兴趣,我把她也叫过来,一起过去玩玩。”吕青曼点头道:“可以,我也想她了。”李睿兴奋的道:“要是真能寻到宝藏,不用太多,能找到一根金条,我就挺高兴的了,然后拿那根金条打一套首饰,给我们家青曼戴上。”吕青曼听得柔情涌动,开心不已,嘴上却道:“呵呵,用不着,我首饰已经挺多的了,就一根金条,你还是留着做纪念吧,呵呵。”

  这天晚上李睿异常兴奋,很晚了都不能入睡,辗转反侧,翻来覆去,跟烙烧饼似的,满脑子都是山神庙底下的宝藏。吕青曼笑话了他两次,后来实在捱不住困,就先睡了,留下他一个人孤枕难眠……

  转过天来又是周一,这新的一周由于存在五一小长假的关系,只有两个工作日需要上班,不过有得必有失,周六还需要上一天班。当然这一点对李睿来说没有任何影响,就算没有调休,他周六也是要加班的。

  早上,杜民生与宋朝阳确认完本周的工作日程后,宋朝阳便即出发,去市南区棚户区拆迁改造工程现场调研。这也是不久前的城建专题会上布置下来的任务:市委常委每一人,都要在两周内对城建十大重点工程之一进行调研,现场查看工程进度并解决问题。宋朝阳选中的是市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之前一周太忙,也没抽出时间来,本周眼看要放五一小长假了,才算有点空闲,这不马上就往那赶了,可不敢再拖延下去,再拖下去谁知道会不会被别的事情耽搁了呢?

  陪同调研的有市委秘书长杜民生、市南区长李明、市城建局长、市规划局长、市拆迁办、市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指挥部人员等一干领导干部。本来市南区委书记杨华泽听闻宋朝阳要来区里调研,也想陪同的,不过宋朝阳不想兴师动众,杜民生秉承他的意思,就阻止了杨华泽。

  另外,本次调研属于小型公务活动,市委办公厅就没通知市电视台、市报社派出采访摄制记者。换句话说,宋朝阳这次调研不会上明天晚上的青阳新闻。事实上,也不是宋朝阳每次外出公务活动都会上电视新闻的,市委办公厅也会酌情考虑,该播报的才会播报,不值当的就放过去了,毕竟市电视台的政治新闻不只是为市委书记一个人负责的,还需要为市长负责,为其他的市委常委负责。市长也需要一定的上镜率(曝光率),就算不比市委书记多,可也不能差得太少,那样就不好看了。另外其他的市委常委也需要一定的上镜时间,这都是政治需要。

  车队先赶到市南区政府,与市南区的领导干部们汇合,同时宋朝阳也要听取市南区长李明的行程安排。市南区棚户区拆迁改造工程是一个统一、整合的工程名目,实际上这个大工程是由四五个子工程组成的,每个子工程代表着市南区一片家属院或是一条街道的棚户区拆改工程。换个比较容易理解的说法就是,宋朝阳今天要调研的地方,是四五个分布在市南区不同地段的工地。也因此,去哪个,不去哪个,先去哪个,后去哪个,就需要好好研究一下,也就需要市南区长李明给出计划,宋朝阳是不管这一点的。

  市委一号车停在市南区政府大院里的时候,以区长李明为首的区领导干部已经准备好了,正在广场上站着等候出发。

  宋朝阳没给他们上来问候的机会,等车一停稳,就吩咐李睿下去把李明叫过来问话。李睿领命而去,很快就把李明叫到了宋朝阳跟前。

  李明尽管已经知道宋朝阳要问自己什么,可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一见到他就陪着七分恭敬、三分小心的笑脸道:“书记您早!”

  宋朝阳也没跟他客套,直截了当的问道:“今天都去哪里调研?”

  李明忙道;“准备了三个地方,西坝棚户区、老果脯厂家属院和二十里铺社区这三个棚户区拆改工地。”

  宋朝阳问道:“这三个地方都已经接到通知了?”

  李明闻言有些尴尬,却也不敢不答,脸色讪讪的说了声是。

  宋朝阳却没有生气,微微一笑,道:“你事先派人通知过去,也不算是错,也是为我考虑,不过,你不会连我赶到的大概时间都告诉他们了吧?”

  李明越发尴尬了,脸上笑不是笑,哭不是哭,别提多滑稽了。李睿还从来没见过这位干哥用这副表情示人,见到后差点没笑出来,赶紧转开了头。

  宋朝阳从李明的表情已经知道,他连时间都通知对方了,点点头,道:“你怎么跟三个棚户区负责干部说的?主要是时间。”

  李明尴尬的回答道:“西坝棚户区是第一个要去的,用时一个钟头左右,控制在十点结束,然后去老果脯厂家属院,路上加上赶到后调研的时间,在半小时左右;最后去二十里铺社区,赶到的时候差不多十一点,然后调研半个小时,就打道回府……”

  宋朝阳大手一摆,做出决定:“行程改一下,先去二十里铺社区,你的车在前面带路,在距离二十里铺社区还有两百米远的地方就停下,我们步行过去,微服私访一下,不要带任何干部随行,就我们几个,记住了吗?”

  这话相当简单,李明怎么会听不懂?他连连点头,随后小跑着回到车里,吩咐司机马上开动,在前面带路。

  李睿也钻进车里,一号车迅速跟了上去,其它车辆也都跟在后面。

  “小睿,知道我这么安排的用意吧?”

  宋朝阳今天心情不错,而且更改了李明的行程计划之后有些得意,忍不住就想跟李睿聊上两句。

  李睿从他轻飘飘的语气里就听出来了,他现在有些得意,很需要自己这个随从略微拍拍他的马屁,心中暗笑,回头道:“知道,您是想借微服私访的形式,发现潜在的问题,也好防患于未然。不然如果按李区长的行程安排,按部就班的走进人家布置好的接待过场里面,那就很可能皆大欢喜,什么问题都不能发现了。这说明您是真心调研来的,是踏踏实实的解决基层群众的疑难与问题来的,真正做到了执政为民,而不是走个过场就算。呵呵,在这一点上,我要好好向您学习啊。”

  “哈哈……”

  宋朝阳被他这记马屁拍得哈哈大笑起来,笑声中充满了愉悦之情。

  李睿也跟着笑,眼见他没有别的话了,便转回头坐直身子,心想,老板虽然好大喜功、贪慕虚荣,但他确实是一心为民、为青阳谋发展,在这一点上,谁也不能否认他的用心,抹杀他的功绩。他这些缺点跟他所做出的贡献相比,可以完全忽略掉,而他本质上也绝对是一个清官好官,虽然不至于伟大到包公、施公那个地步,但比起现在大多数的领导干部,已经算是上品的了。

  车行一刻钟左右,前面带路的李明的车辆便停下了,老周不待李睿吩咐,也将车停了。

  宋朝阳眼看李明从车里下来了,便也开门下车,同时吩咐李睿道:“咱们三个先过去看看,让秘书长他们稍等片刻。”

  李睿说了声是,下车跑到杜民生的座驾旁,跟降下车窗的杜民生说了这个意思。

  杜民生非常熟悉宋朝阳,知道他爱搞微服私访,而这样确实能发现很多问题,便点头答应下来,暂时留在车里等着。

  李睿回到前车位置,与宋朝阳、李明汇合后,三人往二十里铺社区走去。

  二十里铺这个地名,源自于古时旧名。古时自州县城池外出的主干道上,每十里设一驿站,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驿站》中记述:“今日十里一铺,设卒以递公文。”这个铺,就是驿站的意思。青阳这个二十里铺,指的就是古时从青阳城池出来,一路往南,二十里之外设置的一个驿站。

  

1518拆迁见闻

  

  数百年过去,昔日的一个小小驿站,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村落,村子的名字就叫二十里铺村,而伴随着青阳城区的改造扩建,这个村子也升格为社区,从此有了一个高大上的名字--二十里铺社区。

  宋朝阳一边走,一边向李明询问了解二十里铺社区的拆迁改造工程情况。

  李明预先已经做了功课,因此现在是对答如流:“……原计划拆迁三百三十户,现在已经拆迁一百户,拆迁的一百户已经全部做好安置工作,过渡期内每户按每年每平米五元的价格给予安置费……拆迁改造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几个,一是拆迁难度大,如大量拆迁户为了获取更多的补偿款,在自家房院私搭乱建,加盖二层甚至是三层小楼现象非常严重。又如安置费补贴太低,每户每年也就是拿一两千块钱,而附近的房租已经涨到一千左右每月,拆迁户根本就租不起房,也就导致不愿意拆迁;二是回迁楼严重超期,这一点是因第一点以及相关审批手续较慢引发的,拆迁户们担心不能按时回迁入新房,所以也就不愿意拆迁;三是……”

  宋朝阳听得时而点头,时而皱眉,时而欲言又止,但始终没做出什么评论。

  李睿跟在二人身后,仔细聆听李明的介绍,对于城中村拆迁改造工程的细节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也正应了那句老话: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越是亲身践行越能学到东西。

  三人脚步飞快,很快来到了二十里铺社区入口,也就是以前进村的村口。在这里,可以望见,靠近路边的好多房院都已经拆迁清除一空,还有的地方正在拆迁,各种大型机械设备正在轰隆隆的加紧施工,也有拆迁较早的地方已经开始为回迁新房打造地基,正是典型的城中村拆改工地场面;往社区深处望,能看到一排排的胡同与典型的农家院,延伸出去好几里地,那都是还未被拆迁的地方。

  李明停下来询问宋朝阳的意思:“书记,咱们往里转转?”宋朝阳道:“当然。”说完当先沿路往里走去。

  三人沿着进入社区的主干道走了百十米,已经到了未被拆迁的地段,从这里往南,都是完好无损的农家院落,拆迁的气氛还没传染到这里。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们要么在街道上穿行,要么在胡同口聊天,要么在自家小院里忙生活,一派平凡而又自然的生活节奏。

  李明边走边抬手指点,道:“书记,您看,这边这些农家院,基本都在房顶上加盖了二层小楼,有的是真正盖起了二层楼,用的是砖石水泥,有的图省事,就只是用塑钢板搭起来一个二楼架子,根本不能住人,可就算是这样,他们还想多要几十平米的补偿款,或者多分一套楼房,咱们当然是不答应了。”

  宋朝阳与李睿不用他手指,也已经看到了,道路左右两边的农家院里,果然都矗立着二层小楼,不过那些所谓的二楼,大多数都是像李明刚说的那样,是用塑钢板搭起来的楼架子,根本就不能算是二楼。更可怕的是,这样的情景不是一处两处,打眼往南望,基本都是这个样子,鲜少有谁家没有“二层小楼”的,更有甚者,还搭起了三层楼。

  宋朝阳看得嘿然摇头,脸上现出苦笑。

  李睿也是哭笑不得,中国的农民们,最老实最憨厚,也最好欺负,但同样,他们也有着小农式的狡诈贪婪,碰上能占便宜的事情,保准比贪官污吏们更来劲,就拿眼前二十里铺社区的村民们来说,他们的行为就可以用“刁民”来形容,这不是把地方一政府与开发商当傻小子糊弄吗?可他们只有小聪明,没有大智慧,只顾骗钱了,却忽视了这么干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看着吧,他们肯定是没好果子吃,弄来弄去只是自欺欺人,捞不到便宜不说,很可能还要损失。

  走着走着,前面一个胡同门口几个妇女在站着闲聊天,几个小孩子在她们身边跑来跑去的,玩得非常开心。

  宋朝阳走上前,笑对那几个妇女道:“几位大妹子,我是打省城来你们青阳做生意的,走到你们这儿,发现你们村都盖了二层小楼,啧啧,真不错啊,这是上级政府给你们统一规划的?”

  那几个妇女闻言都看向他,有的害羞,就不说话;有的大方爽朗,就接茬道:“什么统一规划的,是我们自个儿盖的。漂亮吗?我怎么不觉得啊?不过漂亮不漂亮的也无所谓了,盖了只是应付拆迁用的,拆完也就没用了。”

  宋朝阳假作不解的问道:“应付拆迁用的?这是什么意思啊?”

  说话的是个四十多岁的妇女,闻言笑嘻嘻的道:“这还用问啊,谁不知道啊,为了多弄点补偿款呗。”

  宋朝阳问道:“这怎么能多弄补偿款?”

  那妇女道:“当然能弄了,拆迁补偿是有几间房算几间房,所有房屋带院面积加起来一起算,我这盖起了二层楼,跟我签拆迁补偿协议的时候,就得把我二层楼房的面积算进去,少一平米我都不答应。”

  宋朝阳笑着又问:“你们这么搞,不怕政府部门不认吗?”

  那妇女撇撇嘴,道:“切,法不责众,大家都这么搞,它政府敢不认?敢不认我们就一起上访示威去。”

  宋朝阳干笑两声,没再问什么,继续往社区深处走,走出几十米后,问李明道:“对于这个问题,你们区里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李明点头道:“解决办法是有的,让拆迁办的人拿着区规划局勘定的拆迁消息发布之日起两年前的社区规划图,与社区的干部一起,挨家挨户上门检查评定,凡是与以前房屋格局架构不同的部分,未经审批的,一律评定为违章私搭乱建建筑,给予拆除处理,情节严重的考虑行政甚至是司法处罚。”

  宋朝阳问道:“那问题全面解决了吗?”

  这个问题其实不用问,肯定是没有完全解决,如果完全解决了的话,眼下四周屋顶上那些花里胡哨的二层塑钢小楼早就消失不见了。

首节 上一节 444/10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极品系统高手

下一篇:抬龙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