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场商战 > 二号首长(第一二三部)

二号首长(第一二三部) 第269节


  林椰说,不是桃花眼,是懒得桃。也许,等哪一天实在非常非常想成家了,随便找个人,把自己嫁掉。这件事,搞得太复杂的话,似乎也不好玩。

  唐小舟想,真话还是假话?婚姻是男人的一部分,却是女人的全部,几乎没有一个女人不对婚姻认真的,怎么可能是这样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这种态度获得幸福的几率比中彩票百万大奖还低吧。

  省委党委开例会,议题早就已经确定了的,第一大议题是省内几个重要项目的立项。第二大议题,仍然是党组工作年话题,省委成立了党建工作年领导小组,组长由赵德良亲自担任,执行副组长是马昭武,领导小组下面成立了一个组织委员会。今天要讨论的,是这个组织委员会提出的活动计划。第三个议题是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计划。第四项议题,研究人事。

  只有第四项议题最简略,只有研究人事四个字,并没有标明研究哪个级别哪个部门的人事,更没有具体人。一般来说,省委常委会的议题是早就已经拟好的,严格按照拟定议题走程序,基本不可能改变。由省委办公厅发给各位常委的通知中,不仅要将议题列明,而且要将该议题的某些议项列明,个别情况下甚至要附上相应的文件材料,以便常委们提前了解。尤其人事问题是最敏感的问题,往往在研究之前,会上上下下反复好多次。比如先由组织部提名,再由书记会议一个初步方案,然后下发给组织部走程序,再经书记会讨论后提交常委会。

  因此,常委会上出现的人事方案,通常也会在通知中列出名单。这次仅仅只有四个字,并没有名单,当然不是因为所议的人事特殊,而是因为动作轻微。实际上,此次所谓人事议题的具体内容,唐小舟早已经清楚,主要涉及六个人。一个职位是党校常务副校长,另一个职位是江南省司法干部学院院长。

  党校常务副校长一职,是因为马昭武提议要换人,组织部因此提名由现省行政学院院长罗文新调任。另提拔行政学院副院长田盟接任校长,陆晓乘担任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司法干部学院是由原省警官学校和省司法学校合并而成。这两所学校,一所隶属于省公安厅,一所隶属于省司法厅,毕业的学生也都由这两个系统消化。但公务员制度改革以后,任何人要进入这两个系统,都需要经过公务员考试,这两所学校的毕业生,毕业去向成了大问题。全国各省市的警察学校和司法学校因此进行了大整合。江南省借此机会,将两所学校合并并且升格,由中专变成了大学,学校的级别也升格为副厅。原党委书记、校长因病去世。此次,组织提名的人选是公安厅政治部副主任容易。至于另外两个人,一个是唐小舟,拟任省委办公厅副主任,另一个人是组织部副部长文舒,拟任陵丘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据说,这个职务仅仅只是过渡,下一步有可能接任组织部长。

  唐小舟原以为,今天的常委会涉及到自己,自己又属于非常委会成员,一定不会让自己参加,没想到,赵德良还是点了他的名。

  对于唐小舟来说,倒不十分关心自己的职务升迁,既然赵德良有了这样的想法,解决职务是迟早的事,并不是意外惊喜。他倒更关心在几大项目问题上,陈运达和温瑞隆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分歧,这种分歧,显然不利于赵德良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对权力求稳的既定方针。既然两位重要领导之间的分歧,可能导致权力的削弱,身为掌舵人,赵德良显然得采取一定的办法。唐小舟也一直希望看到赵德良对此事的处理,但一段时间过去了,赵德良并没有出招。现在,方案提到了常委会,赵德良大概不可能再不出招了吧。这一招,恐怕饱含了权力平衡的所有精妙之处,正是唐小舟想学的。故此,赵德良叫唐小舟参会,唐小舟心中是一阵狂喜。

  当时,省长办公会通过的项目有十几个,那些按照规定,投资额不是非常大的项目,不需要通过常委会,只要省长办公厅会定下来就算是通过了。一般来说,项目都是要向上申报的,即使再小的项目也要占地,要改变原有的城市格局,对于这样的改变,北京一定要掌握。

  第二卷 第041章

  申报项目是一件很难的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各省各市纷纷组建驻京办,最大一项职能,就是跑项目。但所有项目不可能由一级行政机构去跑,才会有层层都建驻京办的现状。正因为如此,省里对于各市所报的项目也是采取分级制,有些项目市里就可以拍板,有些一定要上报省里,而省报审批的时候,极少数项目需要上会。

  此次上会的有五大项目,雷江市的新能源产业园项目,阳通市的水能发电项目,柳泉的新城建设项目,雍州市的城市客厅项目和岳衡市的环湖汽车赛道项目。

  这五大项目中,雷江市属于旧有项目转型。多年以前,全国兴起过一波建开发区热,不仅省里建开发区,各市县甚至镇,都建开发区,大片土地被圈占,但真正搞出名堂来的开发区,少而又少,大多数开发区烂在了那里。后来的历任领导都为这些烂尾的开发区纠结,谁都想将这样的烂摊子搞好。钟绍基到雷江后,自然也有这种想法,四处招商,招来了两个新能源项目,他因此突发奇想,要借此机会实现旧开发区的转型,将此建成江南省的能新能源工业园。

  在五大项目中,雷江市这个是投资额最小的一个,又是一个解决遗留问题的项目。之所以说是遗留问题,是因为这个开发区当初扯了很多地,附近的农民全部失去了土地,又没有得到及时补偿,他们一直在闹事,市里省里都为此头疼。拖了很多年也没法解决。只要这个项目立下来,许多人的一块心病就去掉了。

  雷江市被排在第一,钟绍基显然做了充足的准备,他们的汇报很翔实全面,也有说服力。尤其有一点,唐小舟感到心动。能源的消耗是一个困扰全世界的难题,目前,任何一个国家都在寻找和探索新能源之路。别说世界范围内,就算是在中国也一样,国家对新能源项目,采取的是积极扶持态度,在税收上减免,在投入上加大力度,而且在立项方面更是大放绿灯。这个项目一旦建成,对于整个江南省的产业结构,有着重大调节作用。

  报告完毕,常委们还没有开始表态,赵德良先点了温瑞隆的将。温瑞隆目前还不是省委常委,但每次开常委会,都会通知他列席。由此可见,他的常委地位将会很快得到确认。温瑞隆既然不是常委,自然没有表决权。遇到需要表决的情况,赵德良往往先征求他的意见,给机会他充分表达,这其实也是另一种表决了。

  温瑞隆说,我到省里的时间不长,目前还处于熟悉工作阶段,又由于分管领域的不同,对有些情况还不是太了解。我只能就事论事地表达看法,不一定正确,不一定全面,仅就是看法而已。一届政府要执政为民,看什么?就看他们把民众装在什么地方。现在我们的政府,五年一换届,换来换去,也就换出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局面,后任不问前任的事,后任不肯替前任揩屁股,后任把前任所做的一切全盘否定。我这样说,不是抨击后任对前任的矫正。但如果是矫枉过正,就是一个问题了。如果这种矫正,让民众受苦,就是更大的问题了。我听了这个计划,从内心来说,是非常认同的。为什么?第一,这是一个为前任甚至前前任政府收拾烂摊子的计划,是一个为民众谋福社的计划。第二,这还不是一个简单的揩屁股计划,而是一个立足现实放眼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计划。我完全赞同这个计划。

  轮到各位常委讨论的时候,丁应平第一个表态。

  丁应平是从雷江市起来的,雷江开发区也曾经是他的一块心病。尽管不是他搞成那样的,毕竟在他的手里没有得到解决。现在雷江要立这个项目,彻底解决这一遗留问题,他自然是赞同。他说,这是他的一块心病,一日不解决,他就一日不安。现在雷江的同志找到了一个好的解决方案,新能源发展又符合全国的能源发展战略,符合江南省未来的经济发展需要。这是一个很好的项目,他要感谢雷江市委市政府。他本人完全赞成这一方案。

  像这种立项事宜,关键在于某个常委出面说话。不是非常特殊的情况下,某个常委一旦表态,其他常委是不会表示反对的。何况,在整个班子里,丁应平属于比较另类的一个人,每次班子开会讨论一些利益相关问题,只有他的利益诉求是最少的。哪怕是安排人事这样激烈的利益争夺,他也显得比较淡然。这次可算是他第一次表达得非常强烈,甚至不是为自己。

  其他常委也都说了几句话,不疼不痒,这个方案,算是通过了。接下来讨论第二个项目方案,阳通的水能发电方案。

  这个方案的提出,是因为柳泉江在阳通境内下了一个陡坎,上游水位比下游高得多,阳通市因此永远地处于柳泉江洪水的威胁之中。好多年前便有水利专家提出,在此建一座水电站。这一项目确实可使阳通的水患大大缓解,但也有一些现实的问题,水电站的规模如果小了,所能起到的作用有限,如果规模上去了,蓄水面积就得增加,上游大量的土地便会被淹,移民问题又成了大问题。这个项目搞了好多年,反反复复。此次,柳泉江决堤,梁天培被动异常,如果不是赵德良在后面替他撑腰,几乎就面临下台危机。稍稍缓过气来之后,他便开始推动柳泉江水电站项目。

  任何一地申报方案,都要在班子里寻求支持。阳通所找的支持者有几个,陈运达、余丹鸿、杨泰丰等人,都是他们的游说对象。其中,打头阵的是余丹鸿。

  余丹鸿首先发言,他说,他在阳通工作过,那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对柳泉江,他的印象是非常深的。他去阳通的第一年就遇到了洪水,那一年还不是江南省杭洪形势最严峻的一年,阳通的洪涝却非常严重,损失惨重。洪灾发生过后,他去灾区看了看,放眼望去,全都是水。农民们一切的努力,一夜间全被冲毁了,那时,他心里很难受,只恨自己当时没有足够的力量,能够治理柳泉河。后来,市里向省水利厅和水利部争取,想建一座水电站,既能解决洪涝之苦,又能够替国家发电,两全其美。他当时是这一项目的积极支持者和推进者。可惜,十几年过去了,这个项目仍然还停留在纸上。

  彭清源提出了一点疑问,他说,我听说,柳泉河的流量,现在在逐年减少,是不是真的?我仔细看过阳通提供的资料,上面并没有提到这件事,所以有些疑问。

  丁应平接过去说,我和彭书记有一样的疑问。阳通的情况,我比较了解一点,我注意到,这份材料里提到的流量,应该是柳泉江汛期的流量,而不是枯水季节的流量。另外,据我所知,柳泉江汛期只有两个月,两个月后的流量情况,这里也没有标明。

  围绕这个项目,常委们进行了一番讨论,并不是很激烈。阳通方面的工作显然没有做好,面对常委们的问话,他们要么不知道,要么顾左右而言他。最终投票的时候,好几个常委投了反对票,出现了赞成票和反对票旗鼓相当的情况。这类方案是要往上报的,在内部都无法取得一致意见,报上去获得通过的可能就更小。最终意见是重新论证,再报上来讨论。

  唐小舟想,彭清源和丁应平是说到点子上了。如果仅仅只是强调发电功能,这个项目,通过的可能估计非常小。

  第三个讨论柳泉市的环保新城建设项目。唐小舟认为,这个项目是王增方的政绩工程。柳泉是一座历史古城,柳泉市便建在这座古城之上,几十年间看不到多少变化。改革开放以后,柳泉开始快速发展,但无论怎么搞,也是在古城的基础上翻新,很难跨过柳泉江,发展到北边。根本原因在于,柳泉江这一段只有一座桥,双向六车道,江边人口不多,只有一个江北农场。改革开放以后,江北虽然有些发展,但与江南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王增方当上市委书记后,提出一个环保新城建设计划.借鉴浦东新区的搞法.大面积开发江北新区。这个计划中,柳泉江还需要建三座桥,辟一条过江隧道,同时,申请未来的城市轻轨计划通过柳泉江,进入江北。

  这个计划,等于在柳泉建了一座新城。投资时间非常长,长达二十年时间,项目的远景,则是在江北建一座新城。

   第二卷 第042章

  令唐小舟难以理解的是,这个项目竟然通过了。事后想想,之所以通过,除了柳泉市以及王增方本人在常委中广泛做过工作之外,提不出明显的瑕疵,可能是一个重大原因。某一个项目之所以无法通过,无非涉及一些关键性问题,比如环保问题,生态问题,占地问题,建设周期问题,资金来源问题,经济效益问题等等。柳泉市的这个项目,除了占地问题,就只有资金来源问题。这两大问题中,占地问题,只要北京批指标,当地就可以解决。资金问题,反正也是项目立下之后,中央财政解决一部分,省财政解决一部分,地方再配套一部分。至于缺口,就由当地去想办法,反倒不是问题。既然这两大问题都不是问题,这个项目方案获得通过,也就可想而知。

  第四个方案是雍州市的城市客厅项目,由刘铭钰汇报。

  刘铭钰这个女人,个子虽然小巧,体内所蕴含的能量,却让人吃惊。这个方案,唐小舟已经听过很多次了,每一次听,都有种激情澎湃的感觉。这并不是一个属于今天的方案,这个方案属于未来,这也并不是一个雍州市的方案,甚至不是一个江南省或者中国的方案,而是一个属于世界的方案。

  近些年,中国人富了,讲究生活质素了,旅游产业发展迅猛。许多地方看到了旅游产业发展的巨大前景,纷纷提出旅游立市甚至旅游立省的口号。可口号永远只是口号,口号需要现实来支撑。于是,什么地方都弄出个旅游立市,哪怕只有一棵百年老树,也要搞旅游开发,结果,收到的费用不够日常开销,初期的巨大投入自然成了某些领导人的政绩。刘铭钰的天心洲以及周边旅游开发计划,并非为旅游而旅游,将旧城文物保护开发、区域交通环境以及郊区生态农业发展等要素放在一个方案中综合思考,很具前瞻性。这个项目一旦实现,拉动的并不仅仅是雍州市的旅游消费,而是提升了整个江南省的旅游业格局。

  推动这个计划的人很多,据唐小舟所知,赵德良是非常支持这个计划的。温瑞隆从雍州市长位置上起来,对雍州有着浓厚的感情,他自然也是推动者之一。

  同样由温瑞隆先表达意见。温瑞隆说,我在雍州市干了很多年,天心洲的开发,一直是我的一块心病。在我当副市长和市长的时候,天心洲开发计划提出了很多个。我也同意过几个计划。坦率地说,我之所以表示同意,是一种无奈。既想在自己的手里把天心洲开发起来,也怕自己眼界不够,犯了错误,给后人留下难题。另一方面,我也有些恨铭钰同志,我当雍州市长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提出这个计划?

  刘铭钰插话说,温省长你不能怪我,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嘛,那时,我只一心想当好你的财政局长。

  温瑞隆笑了笑,说,这个计划,有种让我觉得天高海蓝的感觉,眼前一亮。

  有关这个计划,我看得很仔细,我是用挑剔的甚至是否定的眼光去看的。最后,我被这个计划征服了。说句也许夸张的话,这个计划如果实现,未来二十年内,雍州市乃至整个江南省,旅游业将引领中国潮流,甚至引领国际潮流。

  吉戎菲说,我喜欢这个计划。这个计划看起来显得有点疯狂,但是只要认真读完计划,就会发现,这个计划很续密很严谨,也很有想象力,是一个艺术和现实结合得很好的计划。只要这一计划实现,不仅能提高雍州市的文化内涵,甚至整体提升了江南省的文化内涵。

  对于这个计划,大家是一致叫好。轮到陈运达发言的时候,出现了另一种声音。

  陈运达先说了一大堆肯定的话,几乎将前面几个人的发言总结了一遍,然后话锋一转,说,不过,我注意到一个问题,这个计划,五年投资五百亿,拉动周边投入三千至五千亿。而整个计划,分十年完成,总投入是两千亿。第一个五年,五百亿,第二个五年,一千五百亿。前面是小投资,后面是大投资。我理解市里的报告这样写的用意,是想让人觉得,项目虽好,投资额其实并不大。但实际上,这个项目的总预算是二千亿。按照项目建设先重后轻的特点,前五年的投资,恐怕需要一千五百个亿,后五年,大概才是五百个亿。

  刘铭钰不得不恭维了一句,说,首长就是首长,水平高,一针见血。

  陈运达说,铭钰同志恭维我水平高,我告诉你国家发改委那些人更专业,水平更高。这种小把戏,他们一眼就能看出。他们一定还能看出这么一个庞大的规划,两千亿恐怕根本搞不下来。加上物价上涨因素,搞不好,整个投资需要三千亿五千亿。也就是说,实际投资可能比这个预算高出不止一倍。如此一来,就出了两个问题,这样的项目根本不可能拖很长时间,得分期进行,项目一旦上马,前两年就可能砸两三千亿下去。这些钱,从哪里来?两年三千亿,把全省的可用财力用尽了。解决不了这个资金来源问题,这个项目怎么搞?我们总不能因为一个项目,把全省的财政拖垮吧。这方面,要做好充分评估,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评估,这个方案,就是个问题。

  陈运达的意思很明确,计划确实是个好计划,但这样一个计划,似乎不应该由江南省这样一个中部经济不发达省来承担,也承担不起。如果在南方的某个省市,那又当别论。

  这毫无疑问是在唱反调。唐小舟感到惊讶,难道他不知道这是赵德良认同并且积极推动的项目?如果知道,这是否表明他在和赵德良叫板?或者说,他有意这样做,只是要给温瑞隆一点颜色,因为他知道接下来一个投入更大的项目,温瑞隆可能投反对票,此时他抢先一步,占领主动?

  第二卷 第043章

  陈运达这样一说,大家全部无声了,看着赵德良,希望赵德良最后拍板。

  唐小舟有点替赵德良着急,这个板不好拍啊。难不成赵德良说,前期投入根本不需要这么多,只要计划中的五百亿就够了?人家刘铭钰已经承认,陈运达水平高,一针见血。那就是说,陈运达所说,前一两年总投入高达两三千亿是有相当根据的。不提五百亿预算,而是说,省里承担这两三千亿投资?赵德良是省委书记,可以闭着眼睛拍这个脑袋,问题在于这两三千亿一旦拿出,全省公务员发工资就可能成问题,更不用说其他民生建设以及各项建设投资了。
首节 上一节 269/3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侯卫东官场笔记

下一篇:封疆大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