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真没想下围棋啊!

我真没想下围棋啊! 第477节

  俞邵的右手,终于缓缓夹出了棋子。

  这一子极重,承载了一个屹立于巅峰的棋手的一生,承载了他的一切生平,重到俞邵几乎无法顺利的夹起!

  但是,当棋子终于从棋盒内跃出的那一刻,俞邵能感受到指间的棋子虽然不舍,但当即将落于棋盘的那一刻,却又仿佛发疯般的喜悦!

  在俞邵身后,此刻仿佛浮现出一个模糊的身影。

  那道模糊的身影,和俞邵的面容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年龄稍长,目光清澈,仿佛能透过空间,看到这一盘棋!

  这道身影和俞邵的身形一点一点重合,他夹着棋子,和俞邵的右手几乎是同时落下了棋子!

  “来吧!”

  下一刻,棋子落下,碰撞于棋盘!

  哒!

  落子之声,此刻仿佛回荡在全世界,甚至穿过了空间,回荡到了前世,山河都因此发出颤鸣!

  十四列三行,大飞守角!

  ……

  ……

  “大飞守角?”

  看到这一手棋,蒋昌东微微一怔,脸上闪过一丝意外之色。

  他预想过俞邵这一手下出点三三或者挂角,但却没有想过俞邵会守角,在俞邵那么多棋谱之中,守角的下法并非没有,但也是比较罕见的。

  因为这种下法后发制人,只是不动声色的暗中观察,没有任何攻击性。

  不过,这一手大飞守角毕竟也是常见的招法,蒋昌东没有多想,稍作思考后,便夹出棋子,做出了应手。

  哒!

  十七列十五行,小飞挂!

  “直接进攻了,蒋昌东国手给予守角的回应出乎意料的强硬!”

  一旁的裁判见状,表情不由郑重了一分。

  “黑棋的大飞守角,是不含任何锋芒的一手,仅仅只是在巩固自己的阵势!”

  “要知道,白棋没有贴目,黑棋因为有七目半的大贴目,压力会很大,所以白棋最简明的下法也是守角,同样静观黑棋变化!”

  “如此一来,如果双方都不急于去对方的阵势进攻,极有可能会形成互围的格局。”

  “但是,蒋昌东老师显然不愿如此,哪怕明知黑棋背负着七目半的大贴目,依然选择了最强硬的挂角,要与黑棋短兵相接!”

  想到这里,裁判忍不住下意识的瞄了蒋昌东一眼,心里默默想着:“看来蒋昌东老师……杀意腾腾啊!”

  俞邵望着面前的棋盘。

  他身后的那道模糊身影,如俞邵一样,同样静默着望着棋盘,目光清亮悠远,似乎在静静思索着。

  片刻后,俞邵身后那道身影,终于伸出手,从棋盒中夹出棋子。

  俞邵也跟着将手探入棋盒,夹出棋子。

  那道身影夹住棋子,右手跨越了空间,遥遥落在棋盘之上!

  在棋子落下的那一刻,俞邵也紧跟着这道身影,落在了同样的位置!

  哒!

  十五列十六行,小尖!

  “尖?!”

  看到这一手棋,手谈室内,两名裁判和记谱员心中一跳,然后不敢置信的睁大了眼睛!

  而坐在俞邵对面的蒋昌东,也一下子愣在了原地,下一刻,他霍然抬起头,向俞邵看去。

  但他只看到了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却没看到立于少年身后的那道身影!

  ……

  ……

  南部棋院,转播室内。

  郑勤满脸错愕的望着电视屏幕,失声道:“这里用尖?!”

  一旁,苏以明手已经伸入棋盒,正准备夹出棋子,跟俞邵落在一样的位置,但当看到俞邵这一手后,手也一下子顿住了。

  “尖,这是很古老的下法了。”

  徐子衿同样满是震撼的望着电视屏幕,满是不解开口道:“一百多年前,在沈奕那个年代,在围棋还只能下小目的年代,并没有贴目的说法。”

  “那时这里的小尖,被视为是最好的一手,无任何一手能出其左右。”

  “甚至那时还有棋手说,无论围棋今后发展到什么程度,只要棋盘是十九路的话,这一手小尖价值永存。”

  “但是,事实证明,那个古代棋手错了。”

  “围棋发展到如今,因为有了大贴目,这一手尖虽然坚实,但是被视为太缓,已经被时代所淘汰了,改为了夹攻!”

  不远处,吴芷萱也瞪大了美眸,有些难以置信道:“俞邵不该不清楚的……但是,他还是下出来了。”

  苏以明从始至终都没有说话,他只是紧紧盯着电视屏幕,看着俞邵刚刚落下的这一手棋。

  这一手,他太熟悉太熟悉了,他下过没有一万盘也有一千盘了!

  正如徐子衿所说,在他那个年代,这一手小目几乎是围棋的标准答案!

  但是,时隔一百八十年,这一手小尖,已经被淘汰了。

  来到这一百八十年后,他开始重新围棋现代围棋,但是他发现哪怕如此都还远远不够。

  俞邵的棋常常能让打破他对围棋的认知,自点三三起,无数现代定式都被一一颠覆,围棋三大难解定式,更是只剩下大斜还在苟延残喘!

  在大贴目的背景下,现代围棋讲究兵贵神速,讲究随势而动,但是……如今,俞邵却开了倒车,下出了这一手即便是他都觉得有些古老的……小尖?

  这是彻底被时代所淘汰的下法!

  ……

  ……

  手谈室内。

  所有人无一例外,全都震愕的望着俞邵。

  俞邵只是静静看着棋盘,表情平静无比,仿佛没有感受到他人的视线。

  这一手尖,在贴目的规则出现之前,确实盛极一时,但是随着贴目的出现、时代的发展,被逐渐淘汰。

  哪怕几乎所有棋手都觉得这一手不够好,不过前世的他却依旧偏爱这种坚实绵密的下法,屡次在大赛上弈出。

  后来,在围棋AI出现之后,一切发生了改变!

  围棋ai证明了这一手尖的价值,哪怕有了足足七目半的大贴目,这一手尖,依旧散发着璀璨的光芒!

  因为这一手小尖,是古代棋手率先下出来,更让这一手小尖流芳百世,感动和激励着无数棋手!

  因为这一手尖,证明了人类其实也可以下出几近完美的棋,人类也可以超越极限突破自我,无论是前人或者是如今的人!

  也正因为这一手小尖,几乎是前世的自己标志性的下法,所以此前他从未下出过,尽量想避开重走以前的老路,哪怕这一手尖已经被印证是好棋。

  既然决定和过去的自己做一个道别,那么,自然就该让这一手尖,闪耀出光芒!

第383章 是我疯了,还是这个世界疯了?

  当皇帝脱口而出,问用倭奴水下作业可否的时候,朱载堉的情绪,十分复杂。

  格物博士们不赞同的原因十分清楚:不要因为修桥,弄得沸反盈天,比如胡元修黄河大堤,就把天下给丢了。

  格物博士们一致认为,如果真的爱惜百姓,就不要现在修这座桥,以后生产力提高,有了更大功率的铁马,更加稳定的排出水箱里的空气,减少水下沉箱的伤亡。

  但皇帝一句,倭奴可不可以,直接把朱载堉给问懵了,他根本就没考虑过。

  朱载堉是好人,他想不到;朱翊钧从来不标榜自己是个好人,所以这是他下意识的反应。

  “那用倭奴,是可以的。”朱载堉仔细设想了下,技术是可以在实践中不断进步的,至于进步血的代价,让倭奴来付出就好了。

  朱翊钧低声问道:“那大概要死多少倭奴?”

  朱载堉稍微核算了下,俯首说道:“桥设计长度为3.5里,主桥为2.2里,大约要死两三千倭奴,甚至更多。”

  “那就按一万准备好了。”朱翊钧思考了下说道:“可以把桥修高点,万一日后要通大船,过不去才是麻烦。”

  “预算可以再加,慢慢论证仔细设计,反正这座桥也要等开封郑州到汉口的驰道修通才能投入建造,不急于一时。”

  “臣遵旨。”朱载堉俯首领命,他觉得陛下的意见是非常中肯的。

  航道深度影响了运力,长江作为通衢九省最重要的水路,如果因为修了桥,阻碍了航运就有些顾此失彼了,到时候再拆,又是天大的麻烦。

  而且武昌汉口长江大桥,是大明第一座长江大桥,这就是标准,其他的长江大桥也会跟着这个标准走,所以修高一点,修宽一点,理所当然。

  陛下当然会有这个担心,绥远驰道才修成几年?那时候看几十年内完全够用,短短几年,就因为运力不足,需要补充扩建。

  驰道还好说,那长江大桥,可不方便拆了修,修了拆。

  而且复杂工程的设计,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反复论证的,这个真的急不得,周期可能会长达数年时间。

  大明皇帝并没有直接离开北大营,今天没有早朝,但操阅军马还要继续。

  大明皇帝的活跃,是万历维新持续推动的动力之一。

  一般而言,一个复杂系统架构,如果出现了故障,那么局部修修补补,再进行数次大修,是可以焕发新的生机。

  大明这个复杂系统架构出现了一些运转上的问题,张居正进行了修补。

  考成法、清丈、振武、整饬学正等政策,都非常有成效,代表着大明这个复杂系统架构,并没有出现致命性的问题,这是万历维新的一切前提。

  大明在万历初年还有得救,真到了崇祯年间,已经是做多错多,不如不做的时候了。

  如果主少国疑,张居正主导的新政,考成法、清丈、振武等大事,连续失败,无论如何对政策修修补补,都无法成功,那就代表着整个复杂系统,已经有了致命缺陷。

  致命缺陷不修复,无论你做多少表面文章,都是无济于事。

  如果以大毅力、硬手腕,修复发现的致命缺陷,仍然反复失败,那代表着当初整体设计时留下的冗余,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因为各种修改,没有了任何冗余。

  这种冗余在大明叫做祖宗遗泽。

首节 上一节 477/4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这庙祝小哥解签有点灵,但不多!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