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在民国捡漏,开局百万倍利润

我在民国捡漏,开局百万倍利润 第46节

  说着,曹子建将对方再次扶了起来。

  “恩公对谢樟的恩,谢樟永记于心,我....”谢樟口中还在不断表达对曹子建的感恩之情。

  为了不让对方继续感谢下去,曹子建忍不住摆手打断道:“好了,你有这份心就够了。”

  “回去之后,好好生活,或许哪天,我去津门的时候,还要你接待呢。”

  当然,曹子建后半句只是玩笑话。

  不过谢樟却是一脸认真道:“恩人,你来津门,我一定会好好接待你。”

  曹子建笑着点了点头,指着那没有被打开的黑色包袱道:“这包袱你拿回去吧。”

  “恩人,这包袱里装的是两件民窑瓷器,是我挖树根吃的时候,从地下挖出来的,我路上携带也不方便,还请您务必收下。”谢樟忙道。

  曹子建明白,对方就是想求个心安理得,索性也没在推辞。

  点点头,道:“谢了。”

  “恩人,是我应该谢您才对。”谢樟连道。

  一番客套之后,曹子建将谢樟送离了古雅斋。

  只是谢樟前脚刚走,张旺财立马就找上了门。

  一见面,张旺财便开门见山道。

  “曹少,刚才你带四姨太来你店里做什么?”

  “我的那些翡翠饰品你不收,四姨太刚好有需要,我自然是卖给她了。”曹子建如实答道。

  “她买了?”张旺财眉头一皱。

  “买了。”曹子建点头。

  “对方花了多少钱?”张旺财继续问道。

  “这好像不关你的事吧?”曹子建道。

  “哼,你不告诉我,我也有的是办法知道。”张旺财冷哼一声。

  “哦。”曹子建轻飘飘的应了一句。

  张旺财见曹子建无心搭理自己,也没自讨没趣,径直离开了古雅斋。

  这会,曹子建才算有空去查看谢樟包袱里的物件。

  随着包袱被一点点打开,曹子建脸上的表情逐渐凝固。

  包袱下装的是两个盘子,一大一小。

  两者很完美的被堆叠在了一起。

  大的,直径约莫43公分,小的,约莫25公分。

  两个盘子通体青花纹饰。

  小的盘子,撇口,弧形壁,浅圈足,胎壁厚薄适中,造型端庄大气。

  胎骨坚致细腻,足部刮釉处有少许火石红痕迹,器底无釉,微泛少许火石红。

  釉质肥腴,釉色白中闪青。

  盘心绘莲花、莲蓬、茨菰、浮萍等水生植物,以缎带束在一起。

  这在瓷器上,被称作“一把莲”。

  整个纹饰构图疏朗有致,画意古朴典雅。

  青花发色浓艳,凝重清雅。

  青料之聚集处呈铁褐色,凝重处呈黑色结晶斑,深入胎骨。

  抚之还有凹凸不平之感。

  在釉面映衬下,还能看到一种梦幻般的锡光效果。

  胎底没有署款。

  另一个大盘跟这小盘样式差不多。

  唯一的区别就是青花纹饰。

  大盘上绘的折枝葡萄。

  枝叶翻卷,藤蔓缠绕,硕果累累。

  外壁饰灵芝、牡丹、菊花等十二组折枝花卉。

  所绘花纹匀称分布,写实又传神,充分借鉴了国画的笔墨意韵。

  得其法度,勾、勒、点、染诸法,运用皆宜。

  线条粗细并用,青料浓淡兼施,呈色极富层次,铁锈斑深入胎骨。

  同样的,底部也没有署款。

  不过两个盘子从形制,青花发色、晕散现象、纹饰构图、器形、胎釉等特点来看。

  曹子建已经知道了答案。

  永乐青花。

  永乐朝,历时21年,是明代国力强盛时期。

  同宣德青花一道被称为开创了华国青花瓷的黄金时代。

  之所以谢樟会认为这两件是民窑,可能在他的认知中,没有署纪年款的瓷器都不是官窑吧。

  其实不然。

  在官窑上署款这事,最早就是永乐朝开创的。

  所以在明永乐朝之前,所有的官窑瓷都是没有署款的。

  就比如元青花,宋代的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他们确确实实都是官窑,但从不署款。

  不仅如此,永乐瓷器也并不是每一个官窑都有落款,大多数都是没有的,直到宣德时期才正式有了官窑署款的说法。

  看着面前这两件永乐青花盘,曹子建觉得,不应该谢樟给自己磕一个,而是自己给对方磕一个。

  毕竟这两件青花盘,太过稀有了。

  尤其是那件永乐青花葡萄纹花口大盘。

  要知道,在古玩陶瓷收藏界,一直有这么一个说法。

  永乐青花盘,以三十公分者为常,四十公分者为贵,而四十公分以上者,世间罕有。

  为世界公私收藏,华国陶瓷机构竞相争夺的至宝。

  而且在青花纹饰上。

  也有着‘五朵花’不如“一束莲”,莲不如牡丹、扁菊等花卉,而花卉又不若西瓜、葡萄等纹饰。

  面前这个青花葡萄纹花口大盘,可谓永乐青花中的极品。

  论价值,曹子建都觉得能跟那件康熙御制珐琅彩相比拟。

  “谢樟为什么会拥有着两件永乐青花呢?”曹子建眼中露出了浓浓的不解。

  不过很快,他就想到了谢樟说的一句话。

  这是他挖树根吃的时候,从地下挖出来的。

  在结合这两件瓷器没有一丝使用的痕迹。

  曹子建恍然开朗。

  要知道,永乐朝距离民国也有五百多年,哪怕没有使用痕迹,也会有岁月的痕迹。

  但从这两个大盘上看不出一丝。

  出现这种情况,无外乎一种可能。

  地下出来的。

  当然,从地下出来也是分两种。

  一种是墓葬,就是同墓主人一起,被深埋在地底。

  这种情况出来的瓷器,表面会有被泥土侵蚀的痕迹。

  另一种就是窖藏。

第51章 现实世界找到的戒烟法

  窖藏,顾名思义,就是将物品埋藏在地下隐藏起来。

  不同于21世纪的和平。

  在古代,战争和灾荒,比比皆是。

  加上瓷器容易损毁和不便于存放。

  主人家逃难的时候,通常只会带上金银细软。

  至于瓷器,则是找个地方将其先掩埋起来。

  等战乱和灾荒过去之后,在回到故地将其重新挖出。

  而且古人是有大智慧的。

  他们知道,一件瓷器如果常埋地底,难免会被泥土侵蚀,影响品相,从而导致一文不值。

  于是乎,他们会选择用极细的细沙,作为阻隔。

  将一件件的瓷器覆盖,这样将空气阻隔,既可以完整的保存瓷器,又可以让釉面避免氧化。

  不论什么时候拿出来,都跟新出炉的相差无几。

  正所谓老瓷如新,正是如此。

  不同于墓穴,窖藏除了主人家之外,几乎没第二人知道。

  所以很多遗留下来的珍贵瓷器,都是通过窖藏之物留到今天。

首节 上一节 46/39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华娱:重生了,还逼我做渣男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