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民国捡漏,开局百万倍利润 第393节
“这位,是昔日一起跟我在巡捕房共事的刘三江。”
“还有这位....”
随着王卫的介绍,曹子建将目光看向了那个青年。
姜祥云。
多么熟悉的一个名字。
一个在现实世界颇具传奇色彩的名字。
这年纪,还有这长相,该不会就是那位吧?
按理来说,那位这会应该还在上学才是。
不行,得好好确认一下。
曹子建心中这么想着。
一直等到王卫介绍完所有人后,曹子建这才将目光看向那一直肃然危坐的姜祥云。
此时,姜祥云好似也有预感一般,正好看向了曹子建。
两人四目相对。
望着对方深邃如海的眼眸,曹子建开口道:“祥云同志,可是光绪二十八年生人?”
“你怎么知道?”
对于自己的出生年月,他虽然有跟王卫提过,但为了不让王卫看自己小,而轻视自己,他都故意将自己的年龄报大几岁,对外可都是光绪二十五年。
所以,在听到曹子建报出自己准确的出生年后,不由一愣。
曹子建没有理会对方的惊愕,继续确认道:“湘省新田县人?”
虽然自己的出生地,并不是什么秘密,但是被一个素未谋面的人提起,姜先云还是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看着对方的眼神,曹子建就知道自己没说错,继续道:“你是家里的老幺,你父亲是清末秀才,在你出生之前,就已经与世长辞,你家里还有五个哥哥,两个姐姐....”
曹子建将那位的情况事无巨细的全部说了出来。
姜祥云越听越坐不住了,盯着曹子建,沉声道:“你...怎么知道的如此清楚?”
曹子建没有回答对方的问题,而是自顾自的继续道:“多吃饭、多吃菜,好好学习,长大了当一个骑马挎枪走天下的将军。”
姜祥云听到这话,双眸一凝。
这可是他那已经英勇就义的大哥曾经对他说过的话。
“你认识我大哥?”
“果然。”曹子建暗道。
一件事是巧合,但多件事串联到一起,且完全吻合,那就不是巧合了。
所以,曹子建已经肯定,这位就是自己现实世界的那位传奇人物。
第424章 先辈们的经验
传奇人物有多传奇?
提到黄埔,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而在黄埔的历史上,当属第一期培养出的人才最多。
但这些所有人才中,有一名佼佼者。
他就是面前这个青年。
文武双全的学霸。
入校时,是以第一名的成绩被招收。
毕业的时候,也是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这可不是总分第一,而是所有的科目都是第一。
属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存在。
当之无愧的奇才。
当时他在黄埔的地位,就如同现在最高学府里深受校长和书记同时喜爱的学生会主席,身兼数职,还是学霸中的天才。
不仅如此,此人敢打敢冲,骁勇善战。
自己组织敢死队,自己带队拼命,满身都是伤。
如果用古代的一个人物来形容他。
常山赵子龙,浑身都是胆。
可惜,天妒英才。
在第二次北伐开始后,对方主动请缨,披挂上阵,冲上前线。
在战斗中,即便身受重伤。他也没有选择立即医治,而是誓死不下火线,再次发起冲锋。
最终被子弹击中,战死沙场,就此陨落。
终年25岁。
不过,按照曹子建的个人猜测,作为一名有经验的指挥官,是绝不会犯那种迎着敌人子弹上的错误。
但是他选择那么做了,以死明志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因为当时,深受校长看重的他,使得他被人猜忌。
除此之外,他战死沙场的前一个月,妻子不幸去世了。
不过那都是在前世,这民国世界,曹子建怎么也要‘看’好这宝贝疙瘩。
毕竟其品德和信念,是经过历史考验的,毋庸置疑。
只是对于从现实世界了解到的讯息,曹子建自然不会跟对方如实述说,这就点头道。
“对,这些都是你大哥告诉我的,当初在那个组织,我跟你大哥共事过。”
“对于你这个弟弟,他一直赞誉有加。”
听到那位在自己十岁时就已经牺牲,心目中最尊敬的哥哥,姜祥云忙问道:“子建先生,我大哥当时还跟你说了什么?”
“你哥走的时候,比我现在的年纪要大上几岁,他说,他如果不幸逝世,他未完成的事业,需要我们继续完成。”曹子建开口道:“也就是驱逐鞑虏,恢复GH。”
姜祥云闻言,默默将这句话刻在了自己的心里。
至于,有没有怀疑过曹子建骗自己。
还真没有。
原因无他。
曹子建知道的太详细了,在他看来,除了自己哥哥对他掏心置腹,他实在想不到其他别的理由。
既然明确了对方的身份,曹子建这就将话题给扯了回来:“好了,诸位,今日王卫同志召集大家过来。”
“为的也是这一个信念。”
“如果你们也是这个理想,可以选择并追随于我。”
“子建先生,这信念的方向没错,可是,单凭我们这些人,哪怕算上我们下属的人马,想要办到,还远远不够。”刘三江开口道。
“确实。”曹子建点头:“所以,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就要靠诸位发力了。”
众人闻言,默默听着。
“当下,想要驱除鞑虏,自然免不了要掌握各方的政权,让自己有话语权。”
“只是,目前各地军阀林立,单凭我们这几人那肯定是不够的。”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先养精蓄锐,招兵买马。”
“当然,这个招兵买马,并不是从军队里挖人,而是自己找人。”
“这...这怎么找?”有人开口道。
“目前咱们华国最多的是什么阶级?”曹子建问道。
此问题一出,在场所有人,包括方廷,几乎都是脱口而出道:“农民。”
“没错。”曹子建点头道:“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各地受到地主压迫,无立锥之地的农民组织起来,武装他们。”
此话一出,场内众人开始提出了质疑声。
“工人阶级才是GM的主体,这也是马客思的基本观点。”
“没错,子建先生,自古农民皆以失败告终,恐怕这方法行不通。”
“要找也是找工人。”
对于这些质疑,曹子建一一答道:“对于工人阶级是GM的主体,这是在国外,并不符合咱们华国的国情。”
“而农民起义之所以大都以失败告终,主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曹子建开口道:“包括组织能力、统治阶级的镇压、外部支持、武器和技术、文化和教育以及自然环境等多个方面。”
“如果我们将这些因素给解决,组成一支有信仰的军队,试问怎么可能会失败?”
众人闻言,都是没有吭声。
因为曹子建说的这些因素,说起来简单,但真正解决起来,却是一个大工程。
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粮草和枪炮的问题。
这如果不解决,一切白搭。
只是,曹子建的下一句话,让他们本将熄灭的火苗重新燃了起来。
“总之,你们负责动员农民,至于粮草,枪炮等方面,我来解决。”
“还有,招收过来的农民,必须将我们的信念跟他们传输下去。”
“有了这种信念,才能够坚定的为实现这个理想而奋斗。”
“至于枪械的使用,一定要落实到位。”
“虽然这是一把双刃剑,但是这把双刃剑利大于弊。”
曹子建可是记得,历史上就有一个村的村民,虽然夺了敌人几百杆枪,但由于很多农民不会使用,面对远少于他们的敌人,最后却是死伤惨重。
上一篇:华娱:重生了,还逼我做渣男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