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在民国捡漏,开局百万倍利润

我在民国捡漏,开局百万倍利润 第387节

  “好了,去吧。”万三朝着众人挥了挥手。

  随着众人散去之后,曹子建重新跟万三进入了屋内。

  两人聊了一下午。

  无非就是曹子建跟万三打听这帮人的具体情况。

  这样,就能方便自己以后的安排了。

  下午,四点。

  曹子建和万三再次出了房间。

  “老伍,过来一下。”曹子建朝着王伍招了招手。

  “曹爷,您说。”王伍凑到曹子建的跟前,毕恭毕敬的喊了一句。

  曹子建这从身上掏出八十八块大洋,递给了王伍。

  “嗯?”王伍一脸不解的看着曹子建。

  “这天冷了,要添件衣裳,这钱是三爷给你们二十二个弟兄的,你去分一下。”曹子建开口道。

  之所以给钱,是因为曹子建清楚,人只有在没钱的时候,才会选择走歪路。

  要是生活富足,试问谁会铤而走险呢?

  “这...”王伍没有伸手去接,而是询问式的看向万三。

  他知道,这钱肯定不是三爷出的,而是曹爷不想越过三爷帮他们。

  “拿着吧,跟兄弟们说明一下情况,跟着曹爷好好做事。”万三开口道。

  “曹爷,感谢。”王伍由衷的谢道。

  曹子建点了点头,继续道:“这第一次见面,我安排一个饭局,你跟兄弟们说一声。”

  一句话,让中午已经吃得饱饱的王伍还是忍不住咽了口口水。

  当即,王伍朝着院里的众人朗声道:“哥几个,今晚曹爷做东,带我们去吃饭。”

  众人闻言,顿时来了精神。

  这年头,能有口吃的比什么都强。

  “还不谢过曹爷?”王伍开口道。

  “谢谢曹爷。”众人齐刷刷的喊道。

  如果刚来时的那声曹爷是看在万三的面子上,那么这会,大家伙就是发自内心了。

  “还有,曹爷还给我们发钱了,一人四块大洋,给我们添衣裳。”

  这一次,不等王伍说话,众人再一次感谢起了曹子建。

  晚,5点半,某饭庄大堂。

  这会,饭庄基本都是以四角方桌为主。

  所以,每四人一桌,使得整个大堂座无虚席。

  除了万三的人以外,曹子建还将方廷和刘淑芬给一起叫了过来。

  毕竟以后要一起做事,认识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

  “小二,人到齐了,可以上菜了。”曹子建朝着店里的小二吩咐了一句。

  “子建,趁着上菜的功夫,要不咱俩先来斗上一局?”跟曹子建同桌的万三突然开口道。

  “嗯?”曹子建闻言,不解的看向万三。

  他不明白万三口中的斗一局指的是什么。

  万三笑了笑,朝着王伍喊了一声。

  王伍闻言,赶忙从自己带来的包袱里取出了好几个圆筒状,表面光滑莹润,带盖,看着像是陶罐的东西。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小四方斗盆。

  看着这几个物件,曹子建哪里还不明白所谓的斗一局是什么意思。

  敢情是斗蟋蟀。

  "咦,这寒露都过了,怎么还有体型这么健硕的蛐蛐?"方廷看着罐内的几只蛐蛐,不解道。

  “小方,你肯定不玩‘虫’。”万三笑着解释道:“因为凡是玩‘虫’的,都会在入秋后,自己‘份’些来玩。”

  “份”说的就是人工培育的意思。

  在这个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的年代,人们就会自己找娱乐活动。

  像有钱人,就好玩鹰、遛狗、耍鸟、斗蛐蛐。

  只是前三个,成本太高,一般人自己都不够吃呢,更别提养它们了。

  于是,普通老百姓就只能玩像斗蛐蛐这样相对花费较小的活动。

  “难怪。”方廷露出恍然之色。

  “曹爷,这京城人,多少都会一些,你应该也不差吧?”万三笑着看向曹子建。

  曹子建会吗?

  那肯定不会。

  毕竟在现实世界,到了他这一代,这种娱乐活动都已经被别的给取代了。

  不过,这具身体的主人身为地地道道的纨绔。

  像斗蛐蛐这种带点赌博性质的游戏,不仅手拿把掐,而且还是高手中的高手。

  “马马虎虎。”曹子建谦虚了一句。

  “既然如此,我也不欺负你,让你先选。”万三开口道。

  曹子建没有矫情,这就在蛐蛐罐里看了起来。

  根据脑海中的记忆,这挑蛐蛐也是有技巧的。

  头一定要大,形状高而圆,两只眼睛生得高,这种形态的蛐蛐比较好斗。

第419章 玩虫一秋,玩罐一世

  曹子建想着这蛐蛐都是万三带来的,为了不喧宾夺主,特地没选他觉得最好斗的那只,而是挑了一只稍次一等的。

  “三爷,我选好了,就这只。”曹子建拿过蛐蛐罐,道。

  “子建,既然你选好了,那轮到我了。”万三眼含笑意道。

  只是,他没有去看桌上的那些蛐蛐罐,而是扭头看向王伍,道:“老伍,将我的巨灵神给拿出来。”

  “好嘞,三爷。”老伍答应一声,从包里又取出了一个蛐蛐罐。

  曹子建见状,嘴角猛地一抽。

  好家伙,藏心眼子了。

  “子建,莫怪,这巨灵神跟我有感情了,在我手里才能发挥他最大的斗性。”万三打了个哈哈。

  不过,曹子建没有接万三的话茬,因为他的目光被那蛐蛐罐给吸引住了。

  跟王伍之前拿出的那些蛐蛐罐不同,这不是陶罐,而是青花罐。

  俗话说:玩虫一秋,玩罐一世。

  蛐蛐罐的材质有很多,除了陶制,瓷制,还有玉质,石质等等。

  不过从收藏角度来说,最具收藏价值的就是瓷制蛐蛐罐。

  它始于南宋,盛于元明。

  当时都是由帝王指定的御窑厂和官窑烧制,作为贡品专供皇室使用的,因此民间极少流传。

  像是名匠制作的精品蛐蛐罐流传至今已极稀少,现已成藏家竞相追逐的珍宝。

  老伍现在拿出的这个蛐蛐罐。

  罐体作圆柱形,口沿及底部略为收敛。浅盘式盖,盖和罐体相扣合时,陷于罐的子口之中,形成“座盖式”。

  盖正中有一小孔,作通气之用。

  圈足浅而宽,露胎,胎釉结合处可见火石红线。

  器物胎体厚重,釉层肥厚,白中发青,尽显宣德器物特色。

  罐盖上绘制瓜瓞纹,叶蔓掩映,硕果累累,呈现出一派盎然生机。

  “三爷,这是宣德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青花蛐蛐罐?”曹子建朝着万三问道。

  “不上手,单凭扫一眼就给断了代,子建,你这眼力,比你父亲只强不弱。”万三闻言,对着曹子建竖起了大拇指。

  在历朝历代的蛐蛐罐中,当属宣德时期最负盛名不说,也是遗存下来数量最为稀少的。

  朱瞻基开创“仁宣之治”,却被人称为“蛐蛐皇帝”。

  可见,在斗虫方面,朱瞻基的热衷。

  上有所好,下必甚之。

  在他的亲自带动下,当时,一只好蛐蛐的价格能达到数十金的地步。

  正所谓打了一辈子仗,就不能享受享受吗?

  斗个虫怎么了?

  所以,朱瞻基就下令御窑厂烧制了大量蛐蛐罐。

  但根据史料记载。

  张太后在朱瞻基死后,当场下令,把宜德帝玩的瓷器全砸了。

  这在明朝人李贤的《天顺日录》中有明确记载:“宣庙崩,太后即命,将宫中一切玩好之物,不吉之物,悉皆罢去。”

  这可能就是故宫虽然有宣德官窑瓷器八百多件,台省那边更是多达一千七百多件。

  但其中,却鲜少有宣德青花蛐蛐罐的主要原因吧。

首节 上一节 387/39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华娱:重生了,还逼我做渣男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