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民国捡漏,开局百万倍利润 第361节
“有些东西就是这样,喜欢是没有理由的。”严文德答道:“就好比这把剑,第一眼看到它,我就感觉跟我有缘,所以贵点就贵点。”
“没找人分析过?”秦霆靖问道。
“可考证的资料太少了,大家都是存疑。”严文德解释道。
此话一出,秦霆靖将目光转向了一直没有开口的曹子建,问道:“曹先生,你觉得这把剑是不是当年翼王石达开的配剑?”
“嗯?”严文德没想到秦霆靖会向曹子建咨询,这就将目光也看向了曹子建,等待他的回答。
只见曹子建同样摇头道:“看这把剑的形制、铸造工艺、表面特征,确实符合清末时期配剑的风格。”
“至于是不是石达开当年的那把配剑,我跟严老一样的看法,史料太少,不敢确定。”
“不过...”
“不过什么?”秦霆靖问道。
“我认识一个人,他对于这种明清时期的武器研究颇深。”曹子建答道:“只是他在秦省,有机会的话,严老可以来秦省,我让他看看,相信就能知道答案了。”
曹子建口中的那个‘人’自然就是储物戒指。
这么说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严文德将这把宝剑带离这个满是高清摄像头的藏品室。
只是还没等严文德开口,秦霆靖率先道:“刚好,半个月后我的博物馆也要开业的,届时老严你过来的时候,带上这把宝剑,让曹先生口中认识的那位鉴定一下。”
“老秦,我看没这个必要。”严文德持严重怀疑态度道:“毕竟这宝剑我找故宫的一些专家也看过,连他们都分析不出个所以然来,曹先生认识的那位能分析出来?”
“老严,我说了,别小看曹先生的朋友,更别小看曹先生。”秦霆靖正色道:“华国地大物博,有本事的人不一定就在官方,民间也是大有人在。”
“只是他们平时比较低调,不显山不露水罢了。”
听到秦霆靖对曹子建的评价如此之高,这让严文德突然有种曹子建是不是给秦霆靖灌了什么迷魂汤之类的想法。
第387章 所谓的宝藏之谜
为了确定曹子建到底是真有本事,还是徒有其表。
严文德开口道:“曹先生,老秦如此推崇你,想必你不仅对古玩如数家珍,对于华国各个时期的历史情况也了如指掌吧?”
“不知严老想问什么?”曹子建一脸平静道。
“可曾听过石达开的宝藏传说?”严文德问道。
在华国源远流长的故事里,关于宝藏的故事有很多。
如项羽宝藏,黄巢宝藏,太平天国宝藏等等。
宝藏这个词也往往和阴谋,杀戮联系在一起,永远带着扑朔迷离的虚幻色彩。
而关于石达开的宝藏,却因为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使得包括史学家在内的大多数人都相信他的真实存在。
“听过。”曹子建答道:“当年,石达开在大渡河安顺场,被清军围攻,最终兵败。”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石达开的两万军队,在这条线上被彻底的覆灭。”
“可是整个安顺场场镇的面积,包括农田,就只有一个平方公里多一点点。”
“至今也没见到一件跟太平天国有关的东西出现。”
“所以你认为这宝藏是不存在的?”严文德盯着曹子建。
“不,恰恰相反,我觉得他是存在的,只是还没被发现而已。”曹子建开口道。
“依据呢?”严文德道。
古玩就是这样,能从一个人牵扯到一段历史故事。
“当时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起义之初,实行的经济制度为圣库制度。”曹子建缓缓开口道。
“这个制度的原则就是人无私财。”
“无论是加入者自带的财物还是攻克城池所获得的战利品,都必须上交圣库统一管理。”
“这样的制度使得太平天国迅速积聚了大量的财富,保证了军队的充足供给。”
“定都金陵之后,太平天国的领导层逐渐腐化,公财私用,穷奢极欲。”
“而石达开却是少数作风清正的领导者。”
“他看不惯这种作风,加上跟内部之人出现了矛盾,于是便率领自己的部队离开金陵,准备经湘省取上游之势伺机入蜀建立新的根据地。”
“且不说太平天国圣库的财产他能不能拿出来,就是他从金陵出发,一路打到巴蜀。”
“中间经过了好几个的省份,城池也是攻掠下好几座。”
“而当时农民军的经济来源主要就是对官府和有钱人家的东西他都没收。”
“所以,石达开这一路肯定收了很多东西。”
“要知道,石达开的部队最多时发展到了近二十万,这么多人不可能没有他的后勤补给。”
“不可能没有他的财富管理,不可能没有他的仓库。”
“不然这么多人吃什么喝什么?”
“可是,根据清朝的遗留下来的史料记载,他们对于如何杀掉石达开的将士都记得清清楚楚,唯独没有记载得到了多少金银财宝。”严文德开口道:“试问这些金银财宝哪去了呢?”
秦霆靖闻言,忍不住插嘴道:“会不会是当时围剿石达开的那些将士发现了财宝,但没有上报,自己偷偷私藏了?”
“这也不是没有可能。”严文德沉吟道:“不过,我更相信石达开当时在沿途就埋藏了宝藏。”
“毕竟他当时经过的地方,都流传着他宝藏的说法。”
对于严文德的看法,曹子建持不同意见道:“严老,追着流传,或者以流传为源头作为考证,在我看来是永无止境,或者是收获甚少的。”
“我更愿意相信,基于史实去进行推断。”
“石达开当时的本意是入蜀建立根据地,他的财物不可能沿途掩埋。”
“大渡河的失败只是一个意外,但给了宝藏一个充足的理由和时机。”
所谓的意外,是因为距离石达开率部出走已经六年,历来所向披靡,让清军闻风丧胆的石达开部队。
因为没有根据地作为依托,已经成为了一支流动作战的孤军。
这年五月,他们穿行于荒无人烟的小径,到达了大渡河南岸的安顺场。
这个时间,正是雨季季节,河水开始上涨。
石达开军队渡河渡不过去,后方又有清军。
不论石达开部队如何努力,就是冲不出去。
在明知是必败的局面后,石达开开始对后路做了充分的安排。
他带着三个亲信和五岁的儿子,提出拿自己的命来换取残部生存的机会。
正是这样的从容赴死,让曹子建觉得,石达开对后路做了充分的安排,这个安排包括如何和清军谈判,他的家属,部属怎么处理。
这种精心安排中,必不可少的就是他的财产怎么处理。
因为石达开这个人不会甘心失败,在明知自己已经处于绝境,他还想卷土重来。
即使本人不行,还有其他人。
所以他肯定不愿意将自己的财宝交给敌人。
“所以最有可能埋藏宝藏的位置就是大渡河附近。”曹子建笃定道。
“可是,对于大渡河那边的情况,国家已经派人进行过勘查,一直毫无所获。”严文德开口道。
“严老,张献忠沉银当时国家也是大力挖掘,前期不也一无所获吗?”曹子建开口道:“还有汝窑的窑址,也是刚开始没有收获。”
“没有收获,并不代表它没有,只是还在一个我们不为所知的地方掩埋着。”
简单的一番探讨,让严文德有些明白,秦霆靖为什么对曹子建推崇备至了。
因为对方一切的说法都有理有据。
秦霆靖见严文德被曹子建问的说不出话,不由哈哈一笑道:“老严,我早就跟你说了,别小看曹先生,现在信了吧?”
“曹先生小小年纪,对于历史就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严某佩服。”严文德没有倚老卖老,直接道。
“严老,大家一起学习。”曹子建摆了摆手。
“不仅懂得多,还如此谦虚。”严文德开怀大笑:“以后有空常来我这坐坐,咱们可以一起探讨古玩上的知识。”
第388章 历史的痛
“有机会的。”曹子建微微点头。
“对了,曹先生,你觉得收藏的本意是什么?”严文德突然问了这么一句。
这问题问的曹子建不由一愣。
刚刚还在讨论石达开的宝藏呢,怎么又扯到这来了?
不过对方既然问了,曹子建也是答道:“在我看来,收藏的本意除了对古玩的热爱和对其历史价值的认可外,还能起到保护传承的作用。”
“嗯。”严文德微微点头:“我喜欢收藏,就是缘于历史赋予它们深厚的文化沉淀。”
“而且收藏无大小,不管是邮票,还是黑老虎,无论哪一类,对于一些藏家而言,不仅仅是将有价值的古玩买来珍藏等待升值那样简单。”
“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藏品本身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以及它们独有的原创艺术品质才是我们收藏的本质。”
对于严文德这话,曹子建可谓举双手赞同。
可不是嘛。
自己储物戒指奖励能力的特点,就是如此。
并不是说越值钱的古玩,奖励的能力就越突出。
而是越有意义的古玩,能力越突出。
就好比康熙御制珐琅彩,价值虽然高,但储物戒指给出的奖励却十分一般。
在比如康熙五彩十二月令花神杯,因为其存在的意义不凡,虽然整套的价值不过才一亿左右,但那能力,可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
对于这些曹子建自然不会跟对方讲,而是换了一种方式道:“有一句话非常经典,一件经历千百年的文物艺术品或文物遗址,恰巧被收藏或发现。”
“如果不去研究它的文化价值或不把这种文化价值传播出去,只是一味的利用的商业价值为自己牟利。那是十足的文化愚蠢。”
这话落到秦霆靖耳中,还以为曹子建这是在点严文德呢,不由失笑道:“曹先生,你这话是不是指老严的这把宝剑,明明可以得到验证,但却不是做?”
上一篇:华娱:重生了,还逼我做渣男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