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在民国捡漏,开局百万倍利润

我在民国捡漏,开局百万倍利润 第259节

  所以,秦文没有选择去书房,直接朝着那中年男子开口道:“老夏,将画卷给我吧。”

  老夏闻言,将手中的画卷递给了秦文。

  秦文接过之后,曹子建很配合的将茶几上的东西清理到了一旁。

  随着画卷被缓缓打开。

  曹子建看到,其上画的是江上景物。

  虽然只展开了三分之一,但可以看出,画家运用工笔构思,亭台楼角、城墙、牌坊、青山... 景物连贯,浑然一体,用笔重叠喧染,犹为绝妙。

  只是,等到画卷展开到一半的时候,曹子建和秦文的眉头同时皱了起来。

  而秦文也没有将画卷继续往下展开。

  这把一旁等待结果的老夏给看得糊涂了,开口道:“老秦,怎么不继续展开了?”

  秦文没有说话,而是抬眸,朝曹子建看去。

  看到曹子建紧锁着眉头的样子,秦文知道,自己这爱徒也已经知道了答案。

  当即朝着老夏开口问道:“老夏,本来有些问题我不该过问的,但我还是想知道,这幅画你花多少钱收的?”

  如果花的钱很多,那秦文就会以自己看不准为由,让他去找别人再看看。

  如果花的钱不多,那他就会将结果如实相告。

  “还没花钱呢。”老夏答道:“这是跟我公司一合作的老板,因为公司经营不善的缘故,导致欠我的货款迟迟没有付清。”

  “于是就想拿这幅画来抵债,说这是宋代张择端的作品。”

  “他想抵多少?”秦文问道。

  “八百万。”老夏答道。

  “赶紧将画退给人家。”秦文开口道。

  老夏作为生意人,哪还听不出秦文话里的意思,开口道:“老秦,这画是赝品?”

  “记住一件事,这年头,如果谁跟你说自己手里有宋画的,九成九都是假的。”秦文点头道。

  老夏‘哦’了一声,道:“老秦,你跟我说说这画到底假在哪?我好回去跟那人说。”

  “小建,你来跟他说说吧。”秦文笑着看向曹子建:“看看我不在京城教你的这段时间,你对于书画方面的知识有没有退步。”

  曹子建点了点头,看向老夏,开口道:“夏老板,张择端是谁您认识吗?”

  “我上网查过。”老夏应道:“张择端,字正道,又字文友,北宋末年很牛逼的一位画家。”

  “有一幅存世之作叫《清明上河图》来着,好像还是咱华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曹子建等了一会,见对方不往下继续说了,这就补充道:“张择端特别擅长画车马、市街、桥梁、城廓等。”

  “以精湛的画技和对建筑细节的精准描绘而闻名,不仅展现了北宋时期建筑的美学,也为后人研究北宋建筑风格提供了珍贵的视觉资料。”

  “现在你看看这幅画的城门,是什么形状的?”

  “拱形的啊。”老夏答道:“这跟这画真伪有什么关系吗?”

  “关系重大。”曹子建开口道:“建筑物,也是鉴定一幅画的重要标志。”

  “首先,宋代的城门全部都是方形的,唯有明代的时候,城门才开始出现拱形。”

  “换句话说,明朝人可以画宋朝的东西,但宋朝人不可以画明朝的东西。”

  “就好比现代人画电视机,合情合理,但是清代的人画电视机,那就不行,因为电视机清代并没有。”

  “而你这幅画,说是宋代张择端的作品,却出现了明代才有的建筑物。”

  “试问,这画还能是宋代的嘛?”

  “原来是这样。”老夏恍然道:“难怪老秦只展半尺就断出这画是赝品了。”

  “懂了,我这就去把这幅画退给那人。”

  说着,老夏便是带着画卷离开了。

  望着老夏的背影,秦文有感而发道:“当今,除了博物馆,哪还有宋画在民间流传啊。”

  “即便是国内外的拍卖行,都鲜少能出现一次宋画的身影。”

  “子建,你说我这话,对不对?”

  “对。”曹子建笑着点点头:“师傅,其实,今儿除了来看你之外,我还想请师傅帮个忙。”

  “有古书画要装潢?”秦文开口问道。

  毕竟自己也就这手艺能帮到对方的了。

  “是的。”曹子建点头。

  “古书画带了吗?”

  “带了。”曹子建说着,便是从包里取出了《陶冶图说》。

  看着那封面上的四个字,秦文双眸一凝。

第274章 修旧如旧

  ‘陶冶图说’这四个字,直接将秦文的思绪一下子就拉到了六十年代那会。

  当时,流传下来的复印本《陶冶图说》对于华国瓷器复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会,为了创收外汇,大量手工艺品开始远销海外。

  而华国作为瓷器之国,瓷器的外销是必不可少的。

  在当时领导的指示下,这一时期复烧了大量的瓷器品种。

  而《陶冶图说》中所记载了古法制瓷的详细步骤,为瓷器的复烧起到了巨大的帮助,不至于让这样的传统工艺消失。

  好半晌后,秦文才回过神,小心翼翼的将《陶冶图说》捧在手中仔细看了起来。

  这一看,便是足足半个小时。

  其中大多数时间,都是花费在了解这图册的基本状况和损伤情况上面。

  一番查看下来,秦文难以置信的看向曹子建,开口道:“小建,这居然还是祖本《陶冶图说》,太罕见了。”

  所谓祖本,就是最初的刻印本,即后来刻印诸本作为依据的本子。

  “不罕见的话,也犯不着请师傅您出马了。”曹子建答道:“能修复吗?”

  “小建阿,你这问题问得就不对。”秦文摇头道:“你应该问我,多久时间能将其完全修复好。”

  这话,是秦文对自己能力的绝对自信。

  “师傅就是师傅,厉害。”曹子建拍了句马屁后,问道:“师傅,如果交由您亲自操刀修复的话,大概需要多久呢?”

  “等我一下,我先看看有没有这个时期的裱料。”秦文说着,便是朝着自己书房走去。

  等到重新回来时,手里已经提着一个大大的箱子。

  曹子建知道,这是师傅的宝贝,里面装的是他老人家收集的各种裱料。

  修补古字画有三个前提条件。

  一,正确的修补思路。

  二,过硬的技术。

  三,修补的材料。

  三者缺一不可。

  凡是经秦文修复过的书画,对应纸张、补绢等都会留意收集。

  起初,曹子建对此还不以为然,直到有一次,秦文带着他去见识了修复明代七尺绢本设色《山水图》的过程。

  当时,修复所需的补绢全部由秦文自己事前备好。

  后来,随着修复完成,这幅画被人用显微镜复核。

  发现补绢与要修复的绢本画心材料相差无几。

  这件事给了曹子建很大的触动。

  他才明白,‘修旧如旧’才是书画修复师存在的真正意义。

  经过一番比对之后,秦文开口道:“小建,大概需要半个月的时间。”

  曹子建明白,书画修复工序繁多,最重要的就是“洗、揭、补、全”四道工序。

  细分的话还有二十几道小工序,每道工序环环相扣。

  其中的‘补’是最费功夫的一环。

  要选择合适的补料进行补缀,必须与书画用料在质、纹、光、色四方面保持一致。

  所以,这是一个需要慢工才能出细活的工作。

  曹子建担心秦文身体会吃不消,这就开口道:“师傅,我不急的,你可以慢慢来,一个月都没关系。”

  听到曹子建这关心之话,秦文笑道:“这书册破损还不算特别严重,所以半个月对我来说绰绰有余了。”

  “那就麻烦师傅您了。”曹子建开口道。

  “跟我还用麻烦一词,见外了是不?”秦文瞪了曹子建一眼。

  曹子建笑了笑,继续道:“师傅,其实除了修复之外,我手头还有幅画,想让你给我重新装裱一下。”

  “装裱这事,你让你爸去博物院书画修复组找个人帮忙不就行了?”此刻,在秦文心里,没有什么比修复面前《陶冶图说》更重要的事了。

  “这幅画比较特殊。”曹子建开口道。

  “特殊?”秦文挑眉问道:“具体说说。”

  “本来,这画是一体的,只是被人为的裁剪成了两幅,所以需要师傅您,将两幅画合二为一。”曹子建解释道。

  “这好像也没啥特殊的阿。”秦文嘀咕道。

  “主要是别人的装裱手艺徒弟信不过,唯有师傅您的手艺我才放心。”曹子建忙道。

  “贫嘴。”秦文笑道:“将画拿出来给我看看吧。”

  趁着曹子建取画的功夫,秦文也是将《陶冶图说》给重新收好先放到一边。

首节 上一节 259/39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华娱:重生了,还逼我做渣男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