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民国捡漏,开局百万倍利润 第126节
在画坛上,有人甚至戏称他为黑宾虹。
因为他的画,都带着黑、密、厚、重的画风。
而华国绘画,黑是最难的一部分。
因为黑是积墨造成。
一般人画了一遍,积一遍,在积一遍,这墨就‘死’掉了。
但是黄宾虹能做到积十遍,还能看到纸的纹路。
这就是大师。
尽管后世大家称他为大师,巨匠,甚至有人称他为华国山水画三百年来第一人。
但如今的黄宾虹却是名声不显。
其画作也并不值钱。
不值钱的东西,自然就没了作伪的必要。
所以压根不用在细看其他,曹子建就认定这绝对是黄宾虹的真迹。
由于这不是鬼市,所以也没有那么多套路。
曹子建这就指着黄宾虹的这幅画,朝着店伙计问道:“这画怎么卖?”
听到曹子建询价,店伙计顿时来了精神,这就朝曹子建手指的方向看去。
当看到曹子建所指的画作后,也没有直接开价,而是对着曹子建夸赞道:“公子,您真是独具慧眼阿。”
“这幅画可是我们掌柜的从魔都游玩时,从一位老先生手中购得。”
“虽是现代画,但是这画工却远非现代画家能够比拟的。”
“你看这用笔,浑厚华滋,笔墨虚实,技法深邃,干笔重墨、疏淡清逸。”
“要说看,这绝对能跟古画一较高下。”
曹子建明白,对方跟自己说这么多,无非就是为接下来的报价做铺垫。
所以也没打断对方,默默的听着。
好半晌过后,店伙计才给出了报价。
三十块大洋。
听到这个价格,曹子建不得不感慨古玩行那句‘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真的没有一点毛病。
要知道,51年的时候,黄宾虹的画才堪堪涨到一块钱一张。
而那会,齐白石的已经达到每尺四万了,至于张大千,就更夸张了,每幅定价法币二十万。
当年,黄宾虹作的《黄山汤口》准备送给朋友。
只是朋友觉得画太黑,不要。
黄宾虹也很无奈。
没想到自己的画竟成了送都送不出去的东西。
然而,如今《黄山汤口》已属个人珍藏。
拍卖最后的成交价格定格在了3.45亿。
这也让黄宾虹成为近现代书画领域,继张大千,齐白石等人之后,又一位单件作品价格破亿的画家。
在黄宾虹生命弥留之际,曾对身边的亲人说过,“我的画要五十年后才能为世所知,你们看着吧。”
事实也验证了他的这句话。
只是如今对方开口三十大洋,属实是贵了。
见曹子建不说话,店伙计只得继续道:“客官,您别看这画现在卖三十块大洋,您放个一百年,我保证,这画最少也值三千大洋。”
“要是没有三千大洋,您来找我。”
“我尼玛...”曹子建被对方这保证给逗乐了。
不过这店伙计还真的没有说错。
因为百年后,这画真的值三千大洋,换算成RMB,就是220w。
曹子建这就开始跟对方开始了一番讨价还价。
最后,以二十大洋的价格买下了这幅黄宾虹的《仿山水》。
随着交易完成,曹子建在店内又转悠了一会。
发现没有值得入手的画作后,这才离开。
走在街上,看着手中的画卷,曹子建脑子里开始幻想了起来。
“这会,齐白石也才刚开始北漂生涯,要是能找到他,跟他买几幅画,岂不是...”
想到这,曹子建就决定等回京后,让张好好帮自己去打听一下。
又逛了两个多小时,曹子建觉得时间差不多。
这就朝津门火车站而去。
他准备先回京城一趟,看看眼镜店的事进展的如何了,而后便是准备去清凉寺村一趟。
等到曹子建来到津门火车站的时候,他就看到火车站周边围满了扛着三八式步枪的士兵。
曹子建不明白这些士兵围在这边做什么,但也没有去管,这就朝头等座售票处走去。
只是刚来到售票门口,一名士兵便是拦住了他。
第137章 健目眼镜行
“长官,怎么了?”曹子建一脸疑惑的问道。
“例行检查。”士兵简单答了一句,而后开口问道:“你这是准备坐火车去哪?”
“京城。”曹子建答道。
“去京城干嘛?”
“家在京城。”
“行李呢?”
“没有。”
简单的一番盘问,士兵就放行了。
因为他们接到的任务是留意带着大件行李且可疑的人。
而曹子建两手空空,加上又是公子哥的形象,跟脚盆国那边给出的抓人信息完全不符。
曹子建也没当回事,这就来到头等座售卖处,买了一张回京城的火车票。
坐在候车大厅,曹子建就听着边上乘客在小声的议论着。
虽然声音不大,但以曹子建的耳力还是听得一清二楚。
“听说了吗?津门福岛街那边今儿早上发生了一起十分惨烈的爆炸事件。”
“我有个亲戚在衙门做事,我知道的消息可比你要全面很多。”
“哦?赶紧跟我说说,因为什么发生的爆炸?”
人都是有好奇心的,更何况是对华国租界内发生的事。
“据我那亲戚说,这次爆炸,直接将脚盆国一名大佐给炸死了,不仅如此脚盆国还丢失了一批对他们十分重要的东西,而火车站边上那么多士兵,就是脚盆国那边要求的,为的就是抓捕携带大行李且可疑的人。”
“草?直接将大佐炸死?厉害阿。”
“嘘,轻点声,要是被人听到,我们就要遭殃了。”
“怪我,怪我,太激动了。”
晚上,8点。
六个多小时的车程,火车抵达京城。
曹子建下了火车,便是回到了自己的四合院。
只是刚打开四合院的大门,曹子建就看到一张被夹在门缝中的纸条落在了地上。
曹子建弯腰捡起,将纸条打开。
只见上面写着:
子建兄,健目眼镜行于明日在王府井大街68号正式营业,望看到能莅临现场。
民国十年十月七日。
张好好笔。
“三天前留的,正好是我去津门那天。”曹子建算了下时间,暗道。
准备明儿早上去看看。
翌日,早上8点。
洗漱完毕的曹子建换了身干净衣服,这就朝王府井大街走去。
清朝的时候,王府井大街是家住东城的官员们上朝的必经之路,久而久之这里就发展成了一个市场。
所以,这会的王府井大街,算是京城的商业中心。
街道两旁,商铺林立。
曹子建行走在从北到南的一条长街上。
目光在街道两旁的店铺上扫视着。
不多时,曹子建停下脚步,望向了左手边上一家占地足有五十平方的店铺。
店铺并没有牌匾,不过有着一根杆子。
杆子上挂着一面布帘。
布帘上写着五个大字:健目眼镜行。
上一篇:华娱:重生了,还逼我做渣男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