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农业狂魔

农业狂魔 第92节

  “肯定不能,就两个县城,压根不符合要求。”

  “那为什么十里营可以修轨道?”

  “你这是厂区轨道。”

  “这不就对了!”

  余阳来到泰市行政规划图面前,拿铅笔连接十里营和东岳天外桥,“等我有钱了,这些耕地,三元农业全都要,到时候给您修一条厂内轨道,如果您现在承认它是轻轨,咱泰市不就有了轻轨?”

  “???”

  好有道理啊!

第78章 上架感言

  终于迎来了大考验。

  等会,也就是5月1号的凌晨,正式上架。

  首先谢谢大伙的支持、收藏、打赏、投票。

  其次聊聊写书这事儿。

  上本书挺惨的,这本书的章节也经常被吞。

  尤其20~60章之间,一章一审,各种段落删减,牛都麻了。

  以至于剧情改了又改,就连重要角色老董,都差点塑造失败,导致追读量下滑。

  但不管怎么说,咱家也算毕业了一本建造狂魔,差点毕业一本工业狂魔。

  这本农业狂魔,肯定要毕业,写到吊打全球。

  此外。

  书评有书友说,余阳不如上一本的徐厂长,但人需要成长,看看现在余阳生活的环境,其实等到后期,余阳远比徐厂长要猛。

  毕竟与三有缘,等走出泰市,带三的企业,尤其倭资,多的数不清。

  其它的话,咱就不聊了。

  修修改改,其实稿子不多,上架争取多更,还望老板们多多支持,给个订阅。

  谢谢!

第79章 轻轨、果盘的暴利

  承认三元农业的轨道属于轻轨,对泰市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一是不需要市里掏钱。

  二是三元农业要拿下十里营到东岳天外桥,足足两百万亩的耕地。

  三是铺设完这套轨道交通,再连接西边的台前火车站,相当于给东岳景区,包括泰市,新增一套运输系统。

  四是有利于泰市发展。

  五是余阳是自己人。

  问题是,拿废弃轨道,再加几台临近报废的电动机车,就宣称发达城市的象征:轻轨。

  是不是过于离谱?

  是不是有点自欺欺人?

  老董没有纠结太久,因为他确实想要。

  并且他知道余阳为什么要把轨道类别,改为轻轨。

  因为一旦改为轻轨,乡大院那些堆积如山的废弃钢轨,整体价值直线上升。

  之前找县农支行办理的2000万贷款,也就有了抵押物。

  可惜东岳景区占用了泰市绝大多数预算。

  东山农大与东山水利、东山林业合并,也需要资金扩建校区。

  加上官企改革,各方面都需要钱。

  仅有两个县城,又全靠央企撑起GDP的泰市,远远比不上寿光所在的潍城,压根没多少财政收入,更拿不出多少拨款。

  老董怅然一叹,跟随余阳登上载客用的电动轨道车。

  犹如三四十年代怀旧电影中的轨道公交,如今已经大变样。

  外壳圆润,整体呈白色,两侧涂了蓝色底漆,并喷写了‘和谐’俩字。

  看上去,确实比地铁上档次。

  或许不知内情的人,真的会认为这是泰市轻轨,属于新型交通。

  老董心中稍安。

  但走进车厢,整个人瞬间不淡定了。

  只见门口堆积着众多小马扎,车厢内则空荡荡一片。

  而身旁的余阳,十分自然的拿起一个马扎,打开后,按照地上的编号,坐在了靠窗的位置。

  “领导,制作座椅需要时间,也需要费用,现在非常时期,将就一下啦!”

  老董深吸一口气,同样拿起马扎,坐在另一侧靠窗位置,“你这样搞,让我怎么把它列入轻轨?”

  “相信您可以搞定。”

  “……”

  稍许。

  在泰市交通学院副校长的操作下,和谐号启动,速度远超当前列车,呼吸间就已经出了砖窑区域,驶入十里营乡大院。

  然后在平东湖岸边,来了个U字型拐弯,再次回到砖窑,沿着尚未修好的竖轴,一路向北。

  但也只跑了三十多秒,速度就开始下降,直到停在无砟轨道项目施工现场。

  余阳下了车,从项目经理手中接下安全帽,递给老董一顶。

  “年底之前,我们会完成竖轴轨道的铺设,到时候不仅贯穿整個厂区,还会让十里营连接佛陀庙。等到年后开春,我们会完成横轴轨道铺设,犹如之前所说,穿过高速桥洞子,通往韩垓乡。”

  老董一边听,一边拿着望远镜,遥望远方。

  3万亩耕地,确实很大。

  去掉水渠、道路,足足可以建造3500座塑料大棚。

  相比寿光,这些只是零头,但三元农业刚起步,短短一个多月就搞出这些,加上大豆种子项目,未来成长高度肯定会超越寿光。

  “小余,等你们公司拿下韩垓乡、佛陀庙的40万亩耕地,势必要采用机械化种植,到时候二十多万人口,怎么安排?”

  “泰市四五百万人口,也没见饿死谁。”

  “确实。”

  “当然,该安排的肯定要安排,除了在泰市销售蔬菜、种子,人们还要走出去,到外地开店,方便后续销售农副产品,甚至形成全国连锁。”

  “一定要吸取老型官企尾大不掉的教训。”

  “晓得!”

  交谈着,俩人参观了几座塑料大棚,又参观了几座阳光房。

  三元农业招兵买马之后,能人辈出。

  就像支火炕,有人提出了地暖。

  也就是烧大锅炉,给塑料大棚盘管。

  该项目得到塑料大棚种植项目负责人赵前的认可,于是余老六开始采购大锅炉。

  等到建成,或许明年十里营就能用上暖气。

  俩人参观完大棚区。

  刚打算前往余家村休息,讨论一下菜篮子工程。

  老董秘书忽然接到电话,沟通几句之后。

  “领导,东山大院负责交通的杨总管来了,正在高速上发飙呢。”

  “这个老孙,是真打算跟我过不去?”

  老董拿起望远镜,眺望正在修建十字路口的高速。

  余阳趁机拦了辆农用四轮,“领导,要不要过去瞧瞧?”

  “走!”

  等来到高速上下坡。

  高速上停着七八辆泰市路政的轿车,四五辆东山府交通机构的轿车,还有两辆东山高速管理机构的大巴车。

  一部分交通警察维护现场秩序,另有一部分围着十里营乡长、副乡长、交通站站长。

  人群中,一个身穿干部服的中老年男子,正在大声呵斥。

  “杨哥,啥时候来的?”

  老董秘书挤开人群,老董带着余阳走进来。

  中老年男子听到熟悉的声音,脸色稍缓,“老董,你这也太过分了吧?”

  “哪?”

  “你少跟我装傻充愣,私自改造高速公路,这些人全都要进去。”

  “私自改造?谁说的?不会说老孙吧?”

  “甭管谁说的,我就想知道,这怎么解释?”

  “没什么好解释,我前段时间不是打了报告吗?上面还有你的批文呢。”

  “前段时间?前段时间不是调整桥洞子吗?”

  老董上前搂住中老年男子,“是啊,调整桥洞子,这不是在施工吗?你这也得找我茬?”

首节 上一节 92/7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御兽:能看到进化路线的我无敌了

下一篇:四合院之十分快乐的年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