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狂魔 第72节
“分文不少。”
“难道那位吃错了药?”
“既然跟着董贼做事,以后这种话尽量少说。”
“哦,是,但你为什么可以喊董贼?”
“我是坚守本心。”
乡大院三人组集体撇嘴。
乡长再次问道,“这些钱?”
“等风头过了,咱把高速公路的桥洞子扒了重建。”
“好几年都过来了,不急于一时,还是增强三元农业比较好。”
“增强的差不多了,现在赶来批发豆苗的菜贩子越来越多,虽然豆苗不重,却格外占地,菜贩子为了跑远路,总想多拉一些,车厢一個比一个摞的高。
那桥洞子又窄又矮,现在已经有点堵车,等咱再次投入30座塑料大棚,客户还会增加,到时候进出十里营都会成为大问题。”
乡长点点头,“不知道上级同不同意重建。”
“有老董啊,自己写了材料,自己批。”
“对啊!”
众人恍然。
泰市的高速公路,确实是老董主管。
“再就是,以后做事,要大胆一些,就像今天跟三大建筑工程公司对接,你们上就可以了。”
“一屋子领导,我们哪行。”
“领导又咋了?没听过宰相门前七品官吗?你背后是老董,你是老董嫡系,是拨款过一手都没被克扣的真·嫡系,怕个球。”
“有道理!”
三人组也悟了。
这时。
乡长瞅到市一建董事长,想到对方一直端着架子,当即冷起脸,“哼!”
后者本打算找余阳,主动交出管理权和建造居民楼的2000万拨款,面对这一幕,惊出一身冷汗,也不敢上前了。
乡长看效果不错,昂起头,挺起胸,走向粮所。
副乡长跟招商办主任,没学乡长,而是恶狠狠瞪了一眼,借此壮胆,然后也走向粮所。
市一建董事长,木楞在当场。
至于余阳。
早就走远了。
……
三大建筑工程公司的加入,令三元农业的建厂速度,陡然加快了十数倍。
就像排水渠,以往需要上千人并排挖沟,再把翻出来的土培成沟堤,以便排水渠可以容纳更多水流。
现在只需大型拖拉机挂载一个大号三角铲斗,直接跑过去,犁成V字沟,再把翻出来的土,用挂载的第二个设备培实,就直接搞定,可谓一步到位。
另有轨道路基施工、电线杆钻扩灌注桩施工……
各种机械设备的应用,以及国企高标准质量要求,令余阳这个干过工程总承包的人,也丝毫挑不出毛病。
旋即意识到,老董能有今天的地位,不止办事效率,还因为手底下能干。
不过,相较于未来,当前时空的建材建料,以及施工工艺,全都落后不少。
比如自家铺设钢轨,必须采用道床和枕木。
但十里营采购碎石困难,更买不到松木。
为此,三大建筑公司为轨道研究出一种钢混板式路基。
无需铺设砂石用于缓震,也无需铺设枕木,直接用调制出的钢混板梁,替代老式设计,用于承托电动机车。
这看起来没问题,但钢轨对接有缝隙,即便采用电动机车,钢轨也会传来振颤,然后振裂钢混板式路基,引发事故。
余阳回想在另一个时空承包高铁路段,拿到的施工方案,以及提供的一些参数、特性。
于是来到乡大院,召集三大公司的所有材料方面的人员,进行讨论。
“我曾经听技术员说过一种适用于电动机车的无砟轨道,主材料为CA砂浆。”
“由水、水泥、细骨料、乳化沥青、外加剂,以不同比例,经过特定工艺搅拌而成。”
“拥有一定强度、弹性模量低、环境敏感度高、工作性能稳定等特性,在电动机车领域,完全可以取代枕木和砂石路基。”
“并且按照有机物比例,还可以分为阳性离子型、阴性离子型,用于适应不同的环境。”
技术总工:“不知这些材料的配比?”
“技术员说忘了。”
“……”
“真的,不是技术员不说,是真的忘了。”
“没配比,咱们只能实验,但复合材料实验,从凝固到特性,再到稳定性、耐久度、寿命等等,一轮就是好几个月,并且有可能要进行十几轮,甚至上百轮实验。”
“先做做看。”余阳也没办法,他是真忘了。
“好吧,我安排人把材料送过来。”技术总工转身离开。
余阳坐在拼凑的会议桌前,遥望窗外,再次皱眉认真回想。
许久。
“看来,确实忘了。”
但瞅到远处的军营,其心中一动。
唤出半透明页面,找到船坞。
[初级船坞:可建造渔船,需自备建材。]
渔船:规格、特性、寿命,受建材影响……
余阳认真审题,眼神越来越亮。
这哪是船坞,这是建材实验中心啊!
就像无砟轨道。
虽然咱不知道主材料CA砂浆的配比,但咱可以把CA砂浆的原料,随便搅拌在一起,糊出一艘水泥渔船。
然后根据船坞显示的数值,比如特性、寿命,再调整原料配比,最后让水泥渔船的数值,达到承载轨道的要求,这不就搞定真正的CA砂浆了吗?
“这么说……”
余阳扭头看向DIY铁匠铺。
船坞实验CA砂浆,DIY铁匠铺制造金属模具。
然后把CA砂浆倒进金属模具,自家不就做出了‘预制版的无砟轨道’?
集中制作,分批运输,分段拼接,最后铺设钢轨,装上电动机车……
这施工速度,怕不是要超过铁建。
“那我现在是不是也可以喊,遥遥领先?”
“这可是高铁专用啊!”
第59章 铁轨到货、机车到货
乡大院后方。
余阳站在平东湖岸边,打量自家船坞。
由于村镇中心附带的建筑,全都需要自备材料,这座船坞也采用了钢混结构。
其上下两层,长100米,宽50米,借助上百根灌注桩,蛰伏在湖面上,犹如一座高档海景房。
可惜这种功能建筑跟民舍不一样,只能建造一座,否则怎么也要卖上一批。
余阳裹紧军用棉大衣,迎着生冷的小北风,走进船坞。
眼前浮现出半透明页面,提示当前只能建造渔船。
选择建造,让赶来的哥哥们,将水泥、细骨料、沥青、混凝土外加剂,运送进指定仓库。
然后根据提示,放下船坞侧旁的水车。
下一秒。
视野中浮现出渔船3D图,两侧显示各种参数。
包括规格、性能、寿命……
余阳尝试调整建材配比,这些参数也随之变化。
但水分为强酸、弱酸、强碱、弱碱。
水泥按照强度,又有不同的标号。
细骨料根据质量、材质,同样有不同的种类。
而混凝土外加剂,就更复杂了。
有的可以制作早强混凝土,适用于冬天施工。有的可以制作高流动性混凝土,方便泵送。有的可以制作高耐久混凝土,用于大跨度建筑……
这就导致,自家必须反复更换建材,甚至联系县城,让人送来一批自家现在没有的试剂。
终于。
余阳用了两天时间,找到一组略微眼熟的配比。
水泥:乳化沥青:河沙。
1:1.6:2
上一篇:御兽:能看到进化路线的我无敌了
下一篇:四合院之十分快乐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