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狂魔 第37节
作为村长,余阳在村里的威望,已经如日中天。
君不见就连德高望重的老支书,都倾家荡产了。
因此,也有人找其商量事儿。
“村长啊,俺家三姑的儿子,也姓余。”
“少糊弄我,他爹姓徐,当年三姑结婚,我扛的门帘杆。”
“昨天改姓了,随妈,您看,能不能让他迁回咱村?”
“怎么?去掉双人旁,不做人了?那咱村里更不能接收。”
“村长,抽烟抽烟。”
“嚯,最近赚了不少啊,软盒华夏。”
“帮帮忙呗,换届我肯定投票给你,全家都投。”
“迁户口没问题,但地肯定分不了,咱自己村里还不够用呢。房子更别想,能支火炕的老宅,现在都抢破头,你看老村长的大伯跟他堂叔,以前亲的睡一张床,昨天为了争夺他俩爷爷的宅子,打得腿都露骨头茬子了。”
“那俺三姑的儿子来了,总不能什么都没有吧?最起码得有个住的地方。”
“这样吧,交5000块钱,我把咱这条土路的路沟平了,让他可以在路边盖两间小平房。”
“咋还要钱呢?”
“城市户口还要万元买工呢,他没工作,没技能,来咱们村等于蹭资源。”
“5000也太多了。”
“那就没得聊。”
“别啊,村长……那他来了,能种豆苗吗?”
“两间平房,干啥不行?卖汽油、卖柴油、卖机油、卖润滑油,多好的生意。”
“还有吗?”
“你5000块钱的咨询费,也就聊到这,想知道更多,得加钱。”
“那我让我三姑的儿子,过来了?”
“今晚之前,把5000块钱送到余老六那。”
“我现在就去找老六。”
刚聊完,又有人凑过来。
“村长,乡里卖包子、卖肉壮馍的,每天都来咱们村,他们摊子就在我家院墙外,天天熏得我睡不着,怎么办啊?”
“傻不傻?把你家墙推倒,再把院子收拾收拾,划拉一块地方租给他们,这样,你收着钱,就不嫌熏得慌了。”
“有道理!”
旋即又问:“如果他们不租怎么办?”
“不租?他们不租,肯定在咱村里的路上摆摊,我每天罚他们100块。”
“还是村长有办法!”
余阳三言两语解决了一堆问题,虽然口干舌燥,却又有点意犹未尽。
怪不得都想当村长,原来这么爽!
……
次日。
十里营砖窑。
一场暴风雪过后,这里还是老样子。
只是天气比较冷,积雪尚未融化,看哪都是白茫茫。
余阳跟二哥一边闲聊,一边钻进窑洞,四处瞧了瞧。
所谓的隧道窑,顾名思义,它肯定有隧道。
并且有钢轨,有平板轨道车。
其工作原理大概是:
制作砖坯的时候,在黏土中掺入页岩、煤矸石和少量煤粉。
等砖坯晾干,借助砖窑两侧的众多窑洞,把砖坯错落有致的摆放在轨道车上,并撒上一些煤粉,然后封死窑洞。
然后。
当轨道车头部的煤粉被点燃,燃烧的煤粉会引燃砖坯中的煤粉,进而令第一节车厢内的砖坯,在鼓风机的作用下,发生剧烈燃烧。
等燃烧到一定程度,说明红砖烧制好了,这个时候轨道车会向前移动,让已经引燃的第二节车厢对准鼓风机,继续剧烈燃烧。
接着是第三节车厢、第四节车厢……以此类推。
而烧好的第一节车厢,在第二节燃烧的时候,进入冷却期;在第三节车厢燃烧的时候,继续冷却;在第N节车厢燃烧的时候,抵达既定的窑洞门口,工人进来,卸下红砖,再装入砖坯。
如此,轨道车在砖窑内部转圈圈,并在鼓风机的位置一直燃烧,然后借助烟囱把烟雾排向高空。
该模式远比传统砖窑产量更大,缺点是轨道轴承寿命有限,维护起来相当麻烦,否则不会熄火多年。
当然,它现在已经成为历史。
剩余价值唯有拆掉耐火砖,用于铺设火炕。
否则烧起来,遇到一场大雨,就会如同烧红的石头被浇了水,boom……
“等等,二哥,如果我们不用砖窑烧制红砖,是不是遇到大雨,就不会发生基础崩塌?”
“肯定啊,石头不烧热,你浇再多水,它也不会炸裂。”
“果然,聪明如我,发现了问题的关键。”
人们建造砖窑,是为了烧制红砖。
如果不能烧砖,砖窑肯定没什么价值。
但对自家来说,不烧砖,还可以种菜。
比如利用农田的特性,把砖窑包装起来,让它产量出奇的大,收益出奇的高。
到时候,它就变成了‘高价值固定资产’。
既可以划入三元农业公司,增加实缴资本,壮大自身规模,方便今后开展业务。
也可以拿去抵押贷款,给自家搞点应急现金。
至于种什么菜……
改良型农田种植大豆需要阳光。
砖窑内乌七八黑,显然种不出豆苗。
而泡发豆芽又赚不到大钱……
“难道种菌类?平菇,香菇,木耳?”
“这些东西好像收割挺麻烦,搞不好吃起来还会中毒。”
余阳思索再三,决定去十里营集市上瞧瞧。
但不管怎么说,能让砖窑体现剩余价值,对自家来说也算峰回路转了。
第31章 种子与蔬菜
农历十月二十八,又轮到十里营大集。
街里的积雪被人踩马踏车轮轧,好不容易融化,又在北风的吹拂下,冻成一道道冰渣,走起来相当的滑。
余阳裹着军用棉大衣,戴着火车头帽,双手抄袖,小心翼翼的跟在二哥身后,左瞧瞧,右瞅瞅。
今天赶集的人挺多,卖菜的摊子也挺多。
但不知是谁带的头,菜贩子们的吆喝,跟以往有很大不同。
“西边高速又翻车了,这可是送往京城啃得鸡的新鲜土豆!”
“我这芹菜,全聚得烤鸭专门订购,如果不是高速翻车,我能便宜卖?”
“白菜咋了?若非高速翻车,你们能吃上一毛钱三斤的大白菜?!”
而往里走走,余阳发现不止菜贩子在喊。
“鞋垫,供给京城大润发的防臭鞋垫……你闻闻,香喷喷的,幸亏高速翻车了,不然咱们还真见不着这好东西。”
“羊绒衫,鄂尔多斯送货的车翻了……”
“兄弟,不怕告诉你,这批加绒皮鞋可是温州皮革厂送往京城百老汇的新款,若非车翻了……”
余阳听着叫喊,走到集市的一半,就感觉满脑子都是高速翻车了。
“你们这么搞,如果被高速、交通、路政的领导听到,也不知他们还能不能睡得着。”
当然,谣言止于智者。
之所以发生这种现象,或许是领导们刻意为之,用这些假翻车,掩盖‘豆苗真翻车’。
余阳琢磨琢磨,感觉还真有这种可能。
随后跟着二哥,穿过拥挤的人群,来到街里的种子站。
以前的时候,种子站跟农机站、林业站、畜牧站、水利站、供电站等等,都是事业单位。
后来许多地方改革,种子站变成私营,站内的技术员辞职,成了小老板。
在另一个时空,余阳泡发豆芽,就是请教对方,方才做出了模样。
包括自家现在种豆苗用的种子,也是从这里采购。
至于菜贩子以‘十斤黄豆换一块豆苗’,积攒下来的众多黄豆……
其实那些大豆,绝大部分不能当种子。
这涉及品种、出苗率、病虫害、杂交种、年产量等问题。
比较复杂。
上一篇:御兽:能看到进化路线的我无敌了
下一篇:四合院之十分快乐的年代